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6 08:28: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教师:培养复习的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二、引入课题

  教师: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吗?

  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物态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和探索思维。

  学生:观看新旧灯泡的实物投影,观察、对比灯丝的粗细。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质疑。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久的灯丝会变细?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华过程,直接变成了气体和固体。

  教师: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物体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华。

  三、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教师:通过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想想“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引导学生观察物态变化条件。培养学生的联系对比思维。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互逆过程现象,回答: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播放雾松、冰箱内结霜的图片及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和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判断,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师: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提出实例。

  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和凝华”,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学生:感受、思考、分析、讨论收集到的信息并综合应用联系发散思维,回答:“樟脑丸”变小、“干冰”制冷、灯丝变细等是升华;霜的形成、灯泡发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华。

  教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升华凝华”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学生:分析、小组讨论。

  教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小结

  教师:请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学生:思考,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谈谈学生学习感受。

  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理学这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知识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们已对进一步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想学物理到热爱物理。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终归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探究的要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从而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实质意义。这样一堂鲜活的课上完后,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提高。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四、实验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铁架台、重垂线、鸡蛋、食盐水、乒乓球、大烧杯、红毛线、水桶、水盆,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器材:橡皮泥、小石块、小木块、铁钉、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细线。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木块、水鸭子、人,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等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与浮力有关;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想了解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课教学

  模块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05-04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3-08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8-0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3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07-09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01-2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5篇04-0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8-02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06-28

物理教学总结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