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4 13:46: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1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

  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师小结: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xx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初读课文

  1、陕西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让我们来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学习提示:

  (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字词、语句打上问号。

  (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交流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生字词。

  出示: liáng zhòu bèng

  高粱地 骤 雨 蹦 跳

  zǎo bó lì

  酸枣树 搏 击 战 栗

  (1)粱 搏 栗(动画:将易错的部首闪红)

  (2)打开书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接下来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几组词,你能感觉到了什么?

  出示:蓬勃 亢奋 碰撞 元气淋漓

  震撼 烧灼 威逼 奇伟磅礴

  壮阔 豪放 火烈 惊心动魄

  这安塞腰鼓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作者也不由得在文中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3、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2)认真思考,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

  1、自由读

  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 一片高粱地

  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

  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

  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

  4、齐读第一段

  表演时,安塞腰鼓的到底有多精彩,下一节课一起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伴着陕西民歌,我们再一次走进黄土高原,去观赏、倾听、感受和品悟安塞腰鼓。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安塞腰鼓的?(静、动、静)课文中怎么描述着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的?浏览课文6-16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场面、鼓声、后生、舞姿)

  二、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出现几次?

  对,这样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第一次出现在第8节,……)

  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第8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1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4节)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第16节)

  2、同学们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

  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先后出现4次,可见这安塞腰鼓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他才会如此反复赞美。

  作者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陶醉了,反复地发出赞叹,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更加深刻清晰。

  (一)感受安塞腰鼓舞蹈的场面美

  (PPT)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静静地默读,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画出最让你震撼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读、画、写)

  感受写得精炼一点,哪怕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能表达你的感受就行。

  2、交流:

  感悟“一捶”

  这是怎样的一捶?

  师:大家再读读这里面的词语,是否是让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三个词一个比一个更好,是排比句, 发狠了,说明了这些后生一开始就搏击;忘情了,说明了他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指把自己的心放在这“隆隆隆隆”之中,在那里使劲地捶着。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里。

  师:这一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

  感悟“排比”,生: “【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斗虎一样,是强劲的风姿。”从这里可以看出后生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活动,都在跳跃着,跟着那种节拍在活动。

  师:那是用怎样的句式来描写这种感觉的呢?

  师:这种排山倒海之势的排比句来表达这样的感受。【出示课件:排比句,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同学们,作者在这里用排比句对安塞腰鼓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好好读读,体会体会,哪些词?

  生:【自由朗读体会排比句,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

  师:这样的感觉使我们感到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PPT)

  生齐:燥热了,师:这腰鼓使,生齐:……

  师:这腰鼓使这世界立即变得,生齐:……

  师: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生齐: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我们就带着作者的这一唱三叹,再次走进课文的6—12小节。

  PPT学习提示

  提示一下,这样的感受不要长,最好精炼一点,哪怕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能表达你的感受都行。

  (二)感受安塞腰鼓鼓声的力量美

  1、安塞腰鼓不仅场面豪放火烈,而且声音震撼人心。你听!

  教师领读,指导朗读(PPT)

  2、(PPT)仿写: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还可能碰撞在哪里……

  这是隆隆的鼓点,这是隆隆的气势,这是隆隆的震撼,作者又一次发出赞叹,(师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感受打鼓后生的形象美

  1、山崖在动,心在动,人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是谁给我们带来这样隆隆的听觉震撼?你们看!

  2、是打鼓的后生们!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啊!请大家自由朗读17—21自然段。

  3、{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风华正茂 朝气蓬勃 血气方刚 元气淋漓 ……)}

  4、是怎样的元气淋漓呢?

  PPT出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能量!

  5、师: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搏击,同学们,什么是搏击?

  6、引入“那农民衣包裹着呢……”打鼓的后生们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们就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7、PPT师: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坚韧与顽强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8、现在,你知道打鼓的后生们,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与什么搏击呢?

  9、(出示打鼓图)生活这么艰辛,环境这么恶劣,但是,你从这些后生们的脸上,看到害怕了吗?看到退缩了吗?看到绝望了吗?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笑容,透过笑容,你还能看到什么?)(是啊,高原人民多么的坚强和乐观,他们用鼓槌敲碎了痛苦;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

  10、读出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的那股顽强与乐观吧!读出你对他们的赞美!完整朗读12自然段。

  11、指名读:来,带着他们的顽强与乐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12、领读“黄土高原哪,你,……

  师生齐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感受安塞腰鼓的舞姿美

  1、安塞腰鼓的好,还好在,引读课文,每一个舞姿都,2、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 、听,鼓声响起。(播放安塞腰鼓音乐),作者给这段鼓声配上了画面。出示:愈捶越烈……痛苦和欢乐……

  4、指名读。

  师:这段话里,用词很特别。你们看?

  作者连用了三组词义相对的词儿,这三组词语表达了这些后生的什么心声呢?你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出他们的心声吗?请大家先自己试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

  5、指名说。

  6、对,这正是打鼓的后生的心声!也是整个黄土高原人民的心声!把他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勤劳和坚强读出来!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读出来!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舞姿变化、声影茫茫的壮阔场面!

  (五)写腰鼓戛然而止,写得非常简略。

  读一读28小节,“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如何理解?

  人们都沉浸在其中,如痴如碎,如梦如幻。一声“渺远的鸡啼”打破了这寂静,让人回到现实,我们能感受到了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圆合。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和火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对整个腰鼓舞的描写,真是场面惊心动魄,结构层次分明,描写绘声绘色。

  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你读出了什么?

  三、回味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美。

  1、感谢黄土高原,他孕育了这样的一群人们,他衍生了这样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2、鼓美、人美、文也美。

  出示找一找:

  1、到课文中去找出你觉得写最美的一句话。

  2、在它的旁边写下你喜欢它的理由,留下你读书的印记。

  3、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情绪。

  预设:

  每一个舞姿都是……每一个舞姿都是……

  (说出你喜欢他的原因。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句子?)

  (充满了力量,听到了呼呼声,感受到舞姿的变化多端,浓烈的艺术享受……!)

  指导朗读。(指名两名学生读)

  是呀,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读一读,背一背,将这样的美好留在我们的心间。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播放安塞腰鼓声音,让我们来给这段腰鼓表演配上画面吧。

  试背。齐背。

  4、像这样,写的优美的排比句课文里还有很多。同学们,还有哪些句子呢?作者的神思妙笔,让文字与腰鼓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激越豪放。其实,这篇文章不仅仅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它的每一句话都写的很美,每一句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反复吟叹,总结延伸。

  1、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

  2、让我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带着高原人民的敬佩,再一次发出赞叹吧:

  出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五、作业

  1、背诵12至16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齐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经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7段

  明确:本段描述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所以,“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终,“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到达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到达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当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会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资料。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xxxxxxxx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资料。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资料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目标导学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xxxxxxxx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xxxxxxxx好,好在xxxxxxxx”这一句式进行评点。(能够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会出现的以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从用词方面说:

  ①“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②“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比较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②“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③“可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异常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①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从写法上说:

  ①“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②“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③文中开头的静态描述写得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做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目标导学三:美读训练,明确主题

  1.能够模仿合唱的形式。第1—4段和第28—30段由女生朗读。第5—27段中的主体部分由教师朗读。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第13、17、22、24段,由男生朗读。

  2.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画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明确: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总结: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 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xx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

  三、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过程2~3分钟)

  四、结束浏览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

  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

  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板书设计见附录)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生:静·)

  师: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生: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动静结合,互为衬托·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

  (生:前为安静,后为寂静·)

  谁能区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明确:安静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静的状态,寂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例句如:学生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教室十分安静·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静·

  七、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

  (明确: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子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想象一下,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等·)

  八、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九、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大家展示·朗读之前我把个人的一个朗读心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幻灯片内容: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好了,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

  十、学生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如有能力,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

  (至此用时不超过25分钟·)

  十一、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互联网上有寒风朗诵并制作的本文配乐配表演朗诵,非常精彩,总长7分36秒,建议使用·)

  十二、通过读课文,看场面,听朗诵,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

  (明确:文章第12自然段·个人总结的词语有劲、自由等·)

  教师提示:劲也好,自由也好,实际上都是生命的跃动·我认为用生命去概括最好,安塞腰鼓诠释了生命,激情与张扬,放纵与自由;生命的激情也支撑着安塞腰鼓,刚劲与活力·

  十三、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表演队中的一员,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什么也没想,只把它看成是一种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荡,他不会在乎周围有没有观众,有没有人关注,他在用“敲起来”和“跳起来”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十四、展示教师个人感悟(幻灯片形式)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我们更赞赏自由奔放的灵魂”,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啊,你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当远处那声渺远的鸡啼响起,我感到有另一种生命在涌动·

  十五、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主角。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资料美、形式美,经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1、诵读2、想象3、研讨

  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经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能够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经过读来悟出。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朗读赏析探究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头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期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资料;很多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能够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此刻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日,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期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那里的人们,那里的土地是有期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资料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美

  景文图韵乐

  生命力量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5

  【导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本文气势恢宏、词语简洁有力、句式铿锵激越的特点。

  3、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4、体味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课时计划】

  1课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

  自学互研 生成基础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亢奋(kàng) 晦暗(huì) 羁绊(jī)

  冗杂(rǒng)蓦然(mò)戛然而止(jiá)

  闭塞(sè)飞溅(jiàn)恬静(tián)

  烧灼(zhuó)骤雨(zhòu)震撼(hàn)

  瞳仁(tóng)辐射(fú)

  2、词语解释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冗杂:繁杂。

  蓦然:突然,猛然。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作品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交流点拨】文章按“鼓响前,鼓演中,鼓声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分(5~27段),第三部分(28-30段)。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也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把握情感

  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先找出第二部分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前写的好的地方,抽取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作者把“但是”和“看”独立成段的用意。

  【交流点拨】作者把“但是”和“看”独立成段,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2、品味“一捶起来就发狠了,没命了,忘情了!”的作用。

  【交流点拨】短句,用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了哪些修辞,起到了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想大开大合,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表达出了安塞腰鼓雄壮的场面,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

  步骤四 精读课文 理解内涵

  1、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下面来感悟《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

  【交流点拨】用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情的句式、瑰丽奇特的想象、急促爆裂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棒槌的文字,在那天地之间,在那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上,为我们鼓荡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这鼓声鼓景,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舞姿、沉重的鼓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赞美之情,歌颂了陕北人民的'粗犷、豪迈情怀。

  2、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交流点拨】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②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③歌颂阳刚之美;④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黄土高原上有壮阔、豪放、火烈、雄浑、激荡、磅礴、冲破束缚、阻碍、痛快淋漓的安塞腰鼓,而江南有姿态各一、百船竞渡、气氛热烈、争先恐后的龙舟赛。这些形式各一的表演,铸就了我们中华的灿烂文化。

  2、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令你想到这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量?

  【交流点拨】划龙舟比赛、足球比赛、田径比赛等。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表演前 安静(以动衬静)表演中 亢奋(铿锵有力)表演后 寂静(呼应开头)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6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激情与生命力的文章,文章开头部分是一个非常安静地准备场面,给人一种“无声之处听雷声的感觉”,使安塞腰鼓声音的响起非常有震撼力。而文章的最后,发鼓声停下来的时候,又再次进入极其的安静,让那鼓声在读者的心中激荡,回味。文章这样的安排,使读者对安塞腰鼓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认识,感知。又以静来烘托安塞腰鼓给人带来的亢奋,让读者可以更投入地去关切安塞腰鼓所阐释的生命的存在、活跃与强盛。这篇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非常适合朗诵,可以在朗诵的过程带着学生去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去感悟生命的强大。对于生命的力量这一主题的感悟,确实较难,应该慢慢引导。

  【学情分析及教法设想】

  这是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独特的风情,在广州长大的孩子,这些在现代流行歌曲中,在街中长大的孩子,对这一民间艺术不一定能看得懂,也不一定能接受。所以,课前对安塞腰鼓的介绍,气氛的渲染就特别重要。由于是借班上课,不可能要学生做预习工作,所以课堂上的读就非常重要。齐读或默读学生都容易走神,不能很好地去记住内容,更不可能有所领悟,不便于接下来的教学。所以在开始时安排小组读,使每位同学都动起来,更好地去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由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由于听课老师较多,又是陌生的老师上课,学生未免会紧张,所以,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开始要容易一些,也就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让学生有了信心了,放开了再来对文本进行较深入的解读。引着学生分析与诵读相结合,最后去感悟到文章的主题。整个过程,尽量用一两个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品读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

  2、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激烈,感受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对生命力量的感悟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带着一份期盼走进新课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这安塞腰鼓,曾经在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敲响,曾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中舞起,曾在建国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中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曾走出国门,远赴国外。为什么这一民族艺术会如此地受推崇?下面就通过视频来领略它的风采。(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排比句,使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影响之大,对安塞腰鼓产生了好奇。然后再以“为什么这一民族艺术会如此地受推崇?下面就通过视频来领略它的风采。”就让学生有了更深一层的期待

  2、欣赏安塞腰鼓的视频,说说看了之后你怎样描述这一场面,这一舞蹈。(设计意图:以激扬的视频荡起学生心中的激情,同时给他们一个表达宣泄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那种想说而不知如何说得清的心情更能让学生们投入到课文中去。)

  ◆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

  ◆细细地读(设计意图:齐读或默读学生都容易走神,不能很好地去记住内容,更不可能有所领悟,不便于接下来的教学。所以在开始时让学生各自小声地读,使每位同学都动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

  以下两点来检测学生读的效果

  1、疏通字词: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2、总观课文内容,题目是否可以写得更具体一些?(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鼓的声音也写了击鼓的舞姿,还写了击鼓的后生,所以只能用“安塞腰鼓”为题,这样才全面。)

  ◆美美地读

  教师范读(设计意图:由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细细地品读,学生对文章内容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的体验中去体会课文语言的气势和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量。)

  ◆细细地品

  1、刘让成章用文字描绘下了一群后生表演的安塞腰鼓,并且反复的高呼:好一个安塞腰鼓!一起来品品——好在哪?(设计意图:抓住作者三次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给学生一个整体感觉,放眼到整篇文章,同时也引导学生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分水领来进行分析感知。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教师在其间要做好点拨与引导的工作。并且适当地引领学生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这一个“好”,指的只是安塞腰鼓吗?(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眼光和意识从安塞腰鼓引到人身上来,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3、总结:

  全文借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了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激荡出民族的希望。

  ◆痛痛快快地读

  瞧吧,刘成章用文字描绘出了这热烈的安塞腰鼓。这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意美;它不是一幅画,却有着比画更丰富的色彩;它不是一首歌,却有着歌一般的音律;也许,我们最应该去赞叹中国文字之丰富,奇妙。愿大家也能掌握这一世上最美的语言,去描绘精彩的生活!让我们随着响彻高原的鼓声大声地读出那一份热烈与激荡!(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最后的诵读中再次去体验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有这样的力量,有这样的生命,大西北何愁不兴起呢。)

  ◆最后请在这隆隆的鼓声中,用“这是一个()安塞腰鼓,它让我()”描述这一节课的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又训练了笔头的表达能力。学生作文的提高应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作业:

  1、听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黄土高坡》、《信天游》,再次感受大西北那穿云霄的气势;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及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民族艺术

  磅礴的力量

  激荡的生命

  黄土高原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

  2.学习排比的修辞手法。

  3.领略深沉的意蕴。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中排比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以及生命的律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领略西北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

  师:我们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提示历史中安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腰鼓的仪式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频及教师对于安塞特点的提示,了解安塞腰鼓在历史中遗留下来的激情与仪式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品读课文

  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读后谈感受。)

  明确:气势 修辞

  (师引导:文章读起来慷慨激昂,很大程度得益于语言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大量运用不同形式的排比。)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句子,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作用。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生归纳出:句子内部的排比、句子之间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并进行提取、分析并整合。)

  活动二:朗读表演

  1.小组合作找排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文中句子内部的排比、句子之间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勾画排比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排比句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大家齐来演一演。

  4.全班一起理一理。

  (设计意图:全班一起整合文中的排比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语言的特点。)

  抒发感受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

  想一想,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会想些什么?

  说一说,从演员和观众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的思考。(同桌合作研读。)

  师小结:不管是鼓者还是观者,此刻都全身心的投入,鼓者只有用力地敲,用劲地跳,充满力量,才能打破,甩掉,身上的重重束缚,;而听者,只有震撼,深深的震撼,震撼于这样一种奔腾的力量,从而受到感染。

  (设计意图:代入性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文章里所歌颂的强盛的生命力、勇于冲破束缚的能量。)

  我来创作

  活动四:我手写我心

  排比的力量这样的强大,让我们也来做一个灵魂的写手,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吧!

  (师播放一段杨丽萍的孔雀舞,学生写作。)

  结束语

  《安塞腰鼓》是一篇文质兼美、气势恢弘的散文,它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而这种激情与活力,作者正是通过一组又一组的排比式抒情表现了出来。让我们记住这种激情,让我们牢记这种气壮山河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2、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掌握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调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文字与表演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点击一段安塞腰鼓的音乐)

  听,那是什么声音?如此雄伟,如此震撼人心?对,这便是安塞腰鼓,来

  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黄土地,去感受一下那雄浑的安塞腰鼓。

  (点击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录像)

  看到了么,那飞扬的尘土?看到了么,那豪放的舞姿?听到了么,那震耳的呐喊?听到了么,那惊天的鼓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的就是刘成章的著名散文《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喜欢的段落

  2、让一二位学生讲讲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

  3、让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自己所喜欢的段落

  4、请几位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说说各自喜欢的缘由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作一二点拨,也可让学生点评。此外,对于学生喜欢的理由,教师还可作些引导和挖掘)

  三、品味语言,把握修辞

  思考:作者是如何让文字与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地激越豪放的?

  排比:营造了一种有力的气势,使语言形式与舞蹈内容相统一。

  反复:使语言又了一种鼓的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短句:有力地表现了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读起来铿锵激昂

  四、模仿课文,写作练习

  1、听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以下面任意一个句式为例仿写。

  (1)这琴声,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2)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

  2、请几位同学把所写的段落交流一下,教室可请学生点评也可自己作适当点评。

  五、小结内容,布置作业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的凝练而又富有动感多余眼,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虽然现在的大西北依然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从那些茂生生的后生身上,从那隆隆四安塞要构声中听到了生命的力量!相信那片响彻着隆隆鼓声的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而这当中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安塞腰鼓将更加气势磅礴,更加地震撼人心!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了解安塞腰鼓。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腰鼓表演的技艺,品味文章的语言。

  3.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

  生:画画、雕塑、武术

  师:我们身边的能列举几个吗?

  生:闹元宵、踩高跷、舞狮、秧歌

  师:对,其实,还有一种威风锣鼓表演,气势宏大、场面壮观。今天我们学一篇同样为鼓的表演安塞腰鼓的文章,看看安塞人能舞出点什么?

  二、理解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题目提出问题,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把生词分为四类:注音、解释、书写、累积。启发学生体会这样分类的目的。指出整理、累积词语的方法,什么样的词语需要整理和累积(不认识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如何累积(分类、书写记忆、运用记忆)?

  2.文章写了什么?

  要求: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始部分,写一群后生神情沉稳而安静地站着;紧接着写他们开始捶、发狠、忘情、没命地捶;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写到了文章的什么段落?文章最后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由此可见,文章写了一次黄土高原人表演安塞腰鼓的文艺活动。由此,你认为整篇文章的层次可以如何划分?归纳一下各部分的大意。(教师预设:第一,表演前;第二,表演中;第三,表演后。)

  (2)在文章中间的部分,同学们是否发现有一些句子反复出现,在整体理解课文方面能给你什么提示?根据这些提示,试着把这一部分划分一下小的文章层次,总结一下层意。(教师预设:第一,写安塞腰鼓的舞姿以及给人的联想。第二,写安塞腰鼓巨大的声响给人的感受。第三,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第四,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对你欣赏舞蹈艺术有什么启示吗?由此初步思考,作者写安塞腰鼓,要表现什么?从哪些语句、段落可以看得出来?试着读一下。

  四、重点研读。

  师:你认为文章哪一句话、哪一段、哪几段写得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说一说理由,读一读,体会一下;或者有什么疑问、需要讨论的问题,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1.文章写表演前的情况,有什么好处?

  师提示:没有一个静止的开始,后面的忘情的动,好像就没有参照系一样。这里的静,是为后面的动蓄势。

  分析:人物茂腾腾的后生;背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风;性格朴实;神情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2.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用排比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然后用比喻写后生的舞姿像强震击起的石头;然后用排比和比喻的方法写鼓点像骤雨;流苏像旋风;脚步像乱蛙;瞳仁像火花;风姿像斗虎。

  这样写的好处: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很好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怎么理解?

  写出了陕北高原人的性格特点:粗犷、豪放、开放。表现: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要挣脱、冲破、撞开束缚、羁绊、闭塞,由晦暗追求明晰、光明、富裕生活的一种信心和勇气。

  4.如何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以及声势的不同凡响。

  第一句写响声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声;第二句写响声撞击在心里,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第三句写响声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5.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给人丰富的想象力的?(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

  6.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觉,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人会感觉特别的寂静。这里是用静来反衬刚才的闹。

  7.如何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是天亮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有这些安塞人的精神,他们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也正是希望之所在。

  五、小结。

  1.文章写了一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作者想通过叙写,表达作者对于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的赞美;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人特有的内在的精神品质进行赞美的思想情感。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启发?(按照时间划分来写活动的方法;语言大多使用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表现力;善于抓住生活中美的东西;写表演活动可以从舞姿、声响、给人的想象、给人心灵的冲击等方面着手。)

  3.安塞人内在的东西给你什么启示?(人应该有追求,应该这样痛快地生活和追求着。)

  4.阅读这样的文章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会调动自己的感觉经验,体会问题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选其一)。

  1.观看千手观音,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注意运用刘成章写安塞腰鼓的手法,学习他的语言。(教师提供网址)

  2.你知道我们家乡独有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吗?试着搜集、整理、交流一下,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秧歌队伍表演的情形。

  第二部分网络议课实录

  问题一: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加法还是减法

  陈大伟(以下简称陈):读完你的教学后记,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你对教学的理性追求。做事之前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这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常常迷惑和忘记。你对学生的理解基础、达成理解可能的方式、理解什么、学会描写的方法,学会欣赏舞蹈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给人很多启发。这种启发是对认识教材和分析教材的思路的启发,对我的帮助很大。你在反思中提到这节课,自己设计的内容过于繁重。想法太多,反而一个也没有实现好。我很同意这样的看法和观点。课堂教学不能贪大求全,什么东西都想做,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

  任念国(以下简称任):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追求大而全向来是教师经常犯的一种错误。但是自己感觉:老师备课时还必须要大而全,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选择最佳的、适时的'切入点,以点代面,重点突破,从而更加深入地全面把握。

  陈:我同意备课要深、透、全,但关键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学会舍得,并充分认识到一节课不可能吃成胖子,教学中不是为了展示自己对教材理解多么深刻!想法太多,反而一个也没有实现好。或许,现在教师要做的,不是怎么去扩充,而是应该想想怎么做减法。

  陈:很多老师在做公开课时带着沉重的包袱,想着得奖,想着听课者的好评,却失去了自我和真实。实际上,一节课就是一节课,三维目标需要在经常的教学活动中追求,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评课时,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要求一节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必须出现。

  任: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如果不能把压力很好地转化为动力,战时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调整的话,这确实是一个授课教师一个用粉笔作战的战士要打败仗的很重要的原因。

  陈:这是很难避免的压力。我认为,有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教师在此时是心中只有学生,只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现状进行教学。

  问题二:单篇教学与主题单元如何有机联系

  陈:我把你的《安塞腰鼓》教学简记读了两遍,我认为你的把握是对的:以时间为线索,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进行,而在表演中,又从声响、动作、想象等方面展开。

  以时间为线索是一方面,同时考虑到这是一个艺术欣赏的单元,还可以从舞台艺术的角度具体展开,比如:

  表演前:

  (人物)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场景)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动作神态)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我觉得这是一个电影场景的写法,也是戏剧开幕前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在想象中期待那惊心动魄的一捶。

  表演中:

  鼓点像骤雨(声);流苏像旋风(物);脚步像乱蛙(人);瞳仁像火花(眼);风姿像斗虎(人的整体感觉)。

  任:你的建议让我很受启发。从主题单元的角度来考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策略。因为自己对舞台艺术了解不多,所以没有去涉猎。陈老师所建议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文化艺术舞台艺术的涉猎和储备,可能对他一生都有好处。这个思路我会汲取的,谢谢!

  陈:在我的听课实践中,我注意到很多老师很难把握一节课的要点,他们仅仅是就事论事,缺乏整体感和前后关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也很难找到展开教学的思路。所以我与中小学教师交流时常常谈到:我们要学会欣赏整个画面,而不是仅仅陷入某一个局部。我注意到你在此处特别强调谢谢,我很高兴,哪怕就这一个问题我们达成了共识,都是我们讨论的成果。

  问题三:如何认识和处理文章的特色

  陈:我以为这是一位舞蹈艺术行家的杰作。学习排比,是这节课的一个要点。通过这里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排比不是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展开(或者不断深入地迫近,此处是从不同角度展开)。学生要学习观察舞蹈艺术,需要从声、形、动态、眼神、整体感觉等方面入手。

  任:关于排比,你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可能就是缘于教师的考虑肤浅。自己平时的分析也只是站在考试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一下:排比的使用有什么具体意义,增强了什么样的语言气势(有什么表达效果)而已。至于如何从哪些方面来增强语言气势、如何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排比,还真的没有深入探索过。我想这也许是自己今后应该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陈:另外,我在此受到的一点启示是,比喻首先应该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学习比喻是学习联想和想象。对于这个看法,是否有道理?不知道你怎么看?

  任:对于比喻的产生,首先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说法,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所以,先有联想,然后才能产生自己认为很贴切的比喻;至于想象,如果在此时有用武之地的话,换成比较好了!

  陈:在这里,比较是一种方式,我是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考虑的,你说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对我认识比喻有好处。但我在想,有没有把比较熟知的东西想象成更美妙的大家不大熟悉的东西(这之中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想象)?你能不能想到一个例子?

  任:非要找一个例子的话,找张晓风的《行道树》好了。

  陈:另外,你很注意抓住词、突破词、强调词,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但短句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短句怎样利用,在运用中体会短句的作用,我觉得还需要讨论或者引起重视。

  任:对!自己在词语、短句、铺排句子组合的整体设计上,确实缺乏一个通盘的考虑,导致在语言的学习上缺乏整体性。

  陈:在此,我更想向你请教:长句、短句表达的差异是什么,在此课中怎样处理更好。

  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会:(1)短句、长句、段落的交错使用、融合,与安塞腰鼓鼓点的急促与舒缓,沉重与轻盈,整齐划一的队伍行动与个体的舒展表现相结合的现场描摹是一致的。(2)甚至可以用长句、短句、段落的重复交错使用来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梳理和把握。(3)可以放在文章的整体把握阶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深入理解和体会,以求得对这种舞台艺术的深入体会和领悟。(4)在对这种表达方式的仿写和运用中加以体会。

  陈:真好。我还体会,鼓点急促是用短句来突出、来表现的。我在想:关于词的教学是集中好,还是具体到句段赏析时再分散处理好?

  任:我觉得是分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要好一些,让词语成为有家的词语、成为句子中、语言中活生生的词语。实际上,我在词语的设计上是想教给学生一种梳理的方法。但最后,还是少了这一环节。

  问题四: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

  陈:如你所说,对安塞腰鼓你不熟悉,学生也不熟悉。因此你在教后反思中所设想的一次视频的播放的意义和价值似乎不能低估。如何用更好呢?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和展开教学的核心。我设想:是否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样安排教学流程:

  (1)引导:看了这一段,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用几个词描述一下。

  (2)启发:我们来看一看某某作家的感受,他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

  (3)体味:反复咏读、品味字、词、句,体味短句、排比、比喻的用处。

  (4)运用:现在我们再看一遍视频,想一想,你对这段舞蹈有了哪些更深刻的印象。

  (5)表达:想一想,面对这段舞蹈,你会写些什么?你将怎样写?

  这样的线索会不会简单一些,会不会节约出一些时间来?

  我没有语文教学经验,所以仅仅是一种设想,要请你思考和批评。

  任:关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先由具体的现实录像般的视觉感受给大家一个印象,还是在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产生印象之后,再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例子予以现身说法?我还是希望:先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将视频放在最后。原因很简单: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先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是很重要的,一是任何事情必须先有自己的判断,二是避免被先入为主的感性材料所左右,泯灭创造的机会和可能,这更符合语言文字理解的习惯吧!

  陈:你的意见很有道理。我也说说我这样考虑的理由,它实际上涉及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的问题。我的考虑是:安塞腰鼓舞蹈艺术是源,这篇作品是流,先有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或者艺术活动,然后才有这篇文章,我想的就是先回归本源,而不是首先用文本约束。这样的教学进程就是:直观地回归艺术本身,自己先感受、体悟;然后用文章做参照,体会文章的特色与创造;再回到艺术,提升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表达。这样,学生将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容易出现。我个人的感受是,音乐艺术、形象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比文学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更大,所以《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当然,这种讨论和实践都可以继续深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

  2、体会课文多种排比形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排比)的作用。

  3、品味课文含蓄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体会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颂。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内容:

  本文表现了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舞蹈艺术,赞颂了安塞腰鼓所体现出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2、重点:

  体会文章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3、难点:

  品读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舞蹈艺术的内涵。此外,本文诗一样的语言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策略及教法】

  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安塞腰鼓》一文所在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学中充分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安塞腰鼓》是诗一样的散文,是文字化的舞蹈。文章气势恢弘、感情激越,因此,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品的节奏、气势,体悟语言的技巧和效果。同时,借助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安塞腰鼓》不仅让人体会到安塞腰鼓的思想精华和艺术价值,还让人懂得怎样去欣赏舞蹈艺术。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鉴赏、描写舞蹈的角度和方法,然后欣赏一段舞蹈,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你们在文艺晚会或影视节目中,经常可以看一些民族舞蹈节目,你们喜欢舞蹈吗?看完以后,能说出你们的所见所感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民族舞蹈《安塞腰鼓》。

  课件演示:

  1、文字出示:民族舞蹈《安塞腰鼓》。

  2、播放安塞腰鼓舞蹈片断。

  3、用文字简介安塞腰鼓的艺术特色: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主要通过夸张、有力的`肢体动作,再配之以整齐而有变化的鼓声,塑造出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艺术形象。

  安塞腰鼓属于沉实、厚重的黄土高原。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

  提问:说说你们看后的感受。

  师:那么作家刘成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怎样?他又是怎样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散文《安塞腰鼓》。

  课件演示:

  1、文字出示:

  17、安塞腰鼓

  2、出示刘成章的照片和简介:

  刘成章,1937年2月22日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文学常务理事,一级作家。1982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以家乡陕北高原为侧重的描写对象。已出版6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课件演示:

  出示课文,配乐朗读。提问:

  1、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看安塞腰鼓的感受?

  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分别找出来。这几句话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3、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情景、新的感觉、新的内涵,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每一次出现的新的情景,作者都侧重描写了什么?

  提问: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把文章的结构提纲补充完整。

  课件演示:

  板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涵

  1、理解5~13节的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⑴品读课文,重点体会排比的表达效果。提问:

  在描写宏伟场面,叙写自己的感受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一一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式,体会腰鼓舞恢弘的气势,疾猛的节奏。

  课件演示:

  ①排比句式:

  A、从形式上看,有句内的排比,如: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c、黄土高原,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e、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f、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有段与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此外还有句与句的排比: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从用法上看:有的用以增强气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弘气势,如: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如: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比喻句式:

  a、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形象地刻画了一群生机勃勃、强健有力的后生。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形象地刻画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动人场面,急促、流畅的鼓点,强健、洒脱的舞姿,已和谐完美地融洽在了一起。

  ⑵抓住关键句子,联系上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提问:

  5~13节,这一层中,哪一句话揭示了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⑶引导联想,加深理解。提问: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令你想到这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量?

  ⑷小结学习这一层的方法。

  课件演示:

  学习方法:

  ①找出排比句,体会恢弘的气势,快速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②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深刻内涵。

  2、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14~27节,然后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质疑。在质疑过程中,注意检查学生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⑴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⑵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3、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提问:

  开头是静悄悄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结尾却静成了“另一个星球”,对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你有什么看法?

  四、朗读全文,归纳总结

  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作品的情感。

  师:安塞腰鼓的舞蹈语汇是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肢体动作,课文《安塞腰鼓》却是用文字来塑造舞蹈的形象,这便是有别于影视、美术、摄影等直观形式的文学艺术。虽然是无声无色的文字,却能够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让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竟至于如痴如醉。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语言功力,不得不感慨文学艺术的不可替代,不可缺少。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可体会到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那种激荡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力量。还可从中学会怎样去欣赏舞蹈艺术。

  提问:本文鉴赏、描写舞蹈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课件演示:

  鉴赏、描写舞蹈的角度:舞姿、声响、感受。方法: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五、欣赏舞蹈《红色娘子军》片断,写一段话

  课件演示:

  舞蹈《红色娘子军》片断。

  六、课后作业

  课件显示:

  课后作业:背诵文中的雅词、美句、精段,并积累。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二、研习课文

  (一)速读,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请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构思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划出并概括层意。(显示结构图表)

  2.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一股劲!")

  3.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二)精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断,配合录音朗读)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小结:前面我们品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现在请大家快读其他片断,运用前面学习所得进行赏析,并发表见解。

  三、迁移练习

  (播放画面)

  要求: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正面、侧面;动态、静态;调动各种感觉手段……)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适当运用排比句式;大约200-300字。当堂交流、评讲。

  四、布置作业

  (一)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二)思考课后练习三。

  教后记:

  1、朗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5-26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8-11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最新09-04

《安塞腰鼓》课文教学设计02-04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01-07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12-23

安塞腰鼓教案11-13

《安塞腰鼓》教案11-21

安塞腰鼓说课稿06-15

《安塞腰鼓》说课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