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7 05:39: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草原》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教学设计(15篇)

《草原》教学设计1

  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借助网络资源视听结合、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音乐资料,自主合作探究,在听、观、思、辩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2.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通过丰富的画面,生动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学生迅速融入本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听一听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激情,力求体现音乐与相关艺术形式紧密连接所呈现的人文性,使之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挥教师辅助点拨的作用。教师在课下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辅助学生完成活动的创意与合成;课堂上在参与学生活动的同时,完成《音乐课程标准》“让学生从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的要求,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之后,给予学生理性的指导。

  框架结构: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教师辅助点拨的教学方法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从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乐器、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

  2.教师从理性的层面分析归纳、总结民族音乐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原上的民族(蒙、哈、藏)的风土人情。

  2.从音乐、舞蹈、乐器、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感悟。

  3.初步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进行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并能大胆、自信地加以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

  1.欣赏内蒙民歌《辽阔的草原》、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了解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3.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草原音乐的形式及特征,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课前准备:

  1.全班分为三组,各代表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从音乐、舞蹈、乐器、服饰、风土人情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展示(每组由组长负责)。

  2.请音乐课代表做这节课的主持人,由他来把三个小组收集的资料串起来做展示。教师和主持人、三位组长一起课前准备好撰稿。

  课 时:本单元共3课时,本课为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我们上节课已经欣赏了藏族、哈萨克族的音乐作品,也分析了这两个民族的音乐特点。有哪位同学来帮我们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这两个民族的音乐特点:藏族民歌节奏舒展,旋律自由起伏、欢畅;歌曲演唱高亢、嘹亮、装饰音多。哈萨克族民歌常有附点、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歌词具有即兴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另一个草原民族的音乐风格。同学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能听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吗?

  播放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

  这是一首我们在小学阶段曾经欣赏过的歌曲。它表达了蒙古牧民为自己生长在草原上,生活在牧民家庭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大家说对了,今天我们要来了解蒙古族,欣赏蒙古族的音乐作品。据说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即使蒙古人的歌曲没有那草原上的青草多,也肯定多过那奔驰的骏马。”提起蒙古歌曲,可能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蓝天白云,辽阔草原,彪悍的蒙古汉子纵马驰骋,延绵不断的歌声就这样从马背上直冲云霄……

  三、简介内蒙古

  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9。

  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塞外苦寒之地的艰辛生活让蒙古族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与大自然抗争的同时又延续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总体而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同时,蒙古人的历史充满了苍凉、悲怆的艺术之美,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现在,请出主持人开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四、学生用课件、图片等展示他们的收获

  主持人:听着这首悠扬的《蒙古人》,我们又一次进入了音乐的王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由、舒缓的心境,去领略草原那独特的民俗,去倾听蒙古族那跳动的音符。Let’s go!让我们现在就走进音乐的世界,开始这奇妙的旅程吧。

  组长总结生活方式:蒙古族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牛马羊群是他们的伙伴,他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马和骆驼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组长总结服装服饰:蒙古族随着草原草地沙漠的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长期游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服装服饰:首饰、长袍、腰带、靴子等。

  组长总结饮食住所:蒙古族居住的大多是圆形的蒙古包,四周围上白毛毡,冬暖夏凉,易于搬迁。蒙古族以乳类、肉类为主。特色食品有奶酪、奶茶、奶豆腐、手扒羊肉。

  我们请老师带我们走入民族音乐欣赏这个环节。

  五、内蒙民歌欣赏

  1.欣赏长调《辽阔的草原》

  有人说长调和马头琴是蒙古文化的典型代表,独一无二,蕴含着草原文化的精髓。如果这两样消失,蒙古文化也就消亡了。

  如今,一直在草原上自由回荡的蒙古长调获得了世界性的声名。去年的11月份,蒙古长调入选为联合国第三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在此之前,同为草原文化精髓的马头琴已由蒙古国独立申报成功。

  蒙古长调究竟有多大的'魅力,“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曾经讲过她亲历的一件事:她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回父女俩被几头野狼围住,情急之下失明的父亲拉起了马头琴,女儿唱起了《辽阔的草原》,狼停下脚步聆听,而后慢慢离去。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辽阔草原上的泥沼一样难以捉摸。歌中的“他”字可以不确定为男性或女性,因此这首民歌可以有着宽泛的理解。

  听《辽阔的草原》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首歌曲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在多处出现了装饰音。这种旋律形态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字少腔长,节奏自由而悠长,是蒙古族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演唱长调是自由的、即兴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歌手那儿有不同的演绎。长调歌词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对草原和骏马的赞美,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婚礼歌,有宴歌,还有对季节变化、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长调都表达了一种延伸的时空感,这种感觉源于开阔的大草原,两者是浑然一体的。

  再放一遍《辽阔的草原》,请大家跟着一起哼一哼这首内蒙长调,感受一下游牧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生活的场景。

  2.欣赏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

  下面我来出一个谜语,看谁能说出谜底。

  有匹马儿歌声美,

  只有头来没有腿,

  没有腿,跑得快,

  跑遍草原人人爱。

  歌中唱的是什么乐器呢?你能猜出来吗?对!是马头琴。这种琴,琴杆又细又长,琴身是又扁又平的梯形,两面蒙的是马皮,琴杆儿的顶端还有一个雕刻得非常精美的小马头,所以才得名为马头琴。它是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合奏的,最有特色的蒙古族拉弦乐器。它的发音圆润、婉转,适合演奏悠扬、辽阔和深沉的旋律。

  下面大家来欣赏一段音像,这是著名的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演奏的《万马奔腾》。

  同学们来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印象,你听到了什么?(同学发言)

  这首曲子情绪热烈、节奏紧凑,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由于演奏速度较快,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辽阔的草原》,在后半段出现了模仿马嘶的声音。

  再听一遍,注意听马头琴独特的音色。

  六、课堂拓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蒙古的另一个宝: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呼麦”。我第一次听到它,是“喉”,所以,它被称作为一种“喉音艺术”,它是一种特殊的声音技巧,可以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而形成罕见的多声部。下面我们来听听。

  播放《阿尔泰山颂》

  这就是被音乐界誉为“天籁之音”的蒙古族“呼麦”唱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失传百余年后又获重生,最近被文化部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录。关于“呼麦”产生的时代,已很难考证,有人认为在蒙古史诗说唱盛行的13世纪就可能产生了。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呼麦”。“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奉富。大体说来“呼麦”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岁的海骝马》等。“呼麦”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很有关系,它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高山、草原的空旷、辽阔,天高云淡的景象,也使人感受到风声鹤唳、万物混响的气氛。总之“呼麦”演唱艺术的内涵是颇为独特的。它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交融以及相互作用与渗透,并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今天我们对这种神奇的音乐做了一个初步了解。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上网查相关资料,做进一步了解。在今年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原生态演唱比赛中就有“呼麦”的演唱,受到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和喜爱,同时也反映出民族音乐旺盛的生命力。

  七、感受与体验

  播放音像:热情的蒙古人在宴会上高唱祝酒歌敬献美酒的情景。一排学生手举美酒,一排学生手捧哈达,其余学生跟唱祝酒歌。体验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感受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生活的思想感情。

  八、课堂总结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曲调嘹亮、悠长、亲切,沁人心脾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共同了解了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音乐文化。希望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大家在生活中能多关注民歌,多听、多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草原》教学设计2

  设计思想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五、写生字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六、质疑、总结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书设计:

  风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草原》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草原》教学设计4

  一、设计思想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音乐、美术等多种课程的交互运用,发现现代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进行实践与探索。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课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为情感目标。

  本课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培养新一代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3)作业设计体现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1)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自学”环节,准备了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歌曲、图片等资料,便于学生自由查阅,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自然段配以欢快、活泼的音乐,使学生感受“涌出”,“蹦跳”,“跨”,“追赶”,等词语的鲜活、灵动。第三自然段配以蒙古歌手腾格尔的《梦》一曲的前奏音乐,使学生在婉转、悠扬的音乐中意会“回荡”的意境。

  (3)学习资源中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及有关草原风俗民情的视频资料是本课的拓展延伸,也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目的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课件,交互式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乐曲导入,交流感受

  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曲吗?老师为你学生学习的动力来准备了两首歌曲,请你点击歌曲按钮。自于兴趣,课前欣赏歌曲,(学生戴上耳机边听边欣赏边感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欣赏完歌曲,你想到了什么?(自由兴趣,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汇报)说的太好了!你觉得草原美不美?意境,而且引发了学生的你们知道吗,草原的早晨更加美丽,想不联想,自然地导入课文的想去看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学习中去。

  2、早晨的草原是什么样子呢?让咱们一起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乘着网络的快车,到大草原上去看看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请进入第二页点击视频资料“铺满新绿的精彩生动的视频信息,草原”,“涌出圈门的羊群”,“羊儿像朵朵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白云在飘动”。(学生自主查阅视频资料)学习方式,从感性上更你能谈谈自己对大草原的感受吗?

  (二)、初读课文

  1、这么美的草原,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容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生字。

  3、检查学习情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草原的早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看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大屏幕展示早晨铺满新绿的草通过“草原的早晨”视原)现在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频资料地展示,“鞭声”地由发挥,说出他们的感受。)插入,帮助学生理解“铺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满新绿”的意思,感受草板书“铺满新绿”原的“宁静”,体会“醒来现在的草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宁了”的情景。把观察读书静、睡着了)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老师放录音)“啪、啪”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叫醒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很远,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该怎样读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指生读(如果学生没有读出来,老师要进行范读指导)。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感知本段内容。

  2、(老师大屏幕展示羊儿涌出圈门,牧以欢快的乐曲,让学生感民们追赶羊群的视频资料。)从“一只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草原。”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内容,体会了课文的意境。

  3、(配以欢快的音乐)学生读课文。

《草原》教学设计5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景色美〕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草原》教学设计6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一、初读,了解美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重点,想象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想象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此时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悟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此时有学生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三、选读,感悟美

  教学热情待客那一段时,当我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四、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草原》教学设计7

  课件下载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内容:

  感受与鉴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

  表现与实践: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嘎达梅林》等作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与分类。

  2、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与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与蒙古族民歌的内在联系。

  3、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穿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尝试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与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尝试准确并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富有蒙古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因此,我觉得学唱之前,需要先初步欣赏、感受一些蒙古族民歌,进而为歌曲学唱及风格体验做好铺垫。

  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较有难度,因此,歌曲学唱的目标以尝试准确演唱为主。另外,把歌曲教学作为重点感受和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予以辅助教学,则更能贴切学生实际学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入:

  (PPT1)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感受它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美景?这样的.美景位于我们国家哪个地区?

  生答:草原的美景;蒙古族民歌……

  (PPT2)师: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名字叫《牧歌》。歌曲为我们描绘了蓝天白云,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正是我国北方内蒙古草原美丽的景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灿烂的音乐文化吧!

  (二)、出示课题:草原放歌(PPT3)

  二、感受与鉴赏

  (一)、音乐常识(略)

  1、蒙古族音乐文化(PPT4)

  2、蒙古族民歌(PPT5)

  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蒙古族民歌片断,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PPT6)

  (二)、感受与鉴赏:《辽阔的草原》(略)

  1、欣赏(PPT7)

  2、感受(PPT8)

  (三)、感受与鉴赏:《嘎达梅林》(略)

  1、欣赏(PPT9)

  2、感受(PPT10、11)

  (四)、思考与练习(略)

  1、歌曲比较:(PPT12)

  2、音乐常识:蒙古族民歌分类(PPT13)

  3、相关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PPT14)

  三:表现与实践: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PPT15)

  师:正是因为蒙古族民歌倾注了草原人民浓厚的音乐文化和深厚的音乐情感,许多作曲家都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众多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优秀歌曲来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对草原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歌曲介绍:(PPT16、17)

  (二)、歌曲欣赏与感受:

  (PPT18)思考:1:歌曲运用了怎样的速度,怎样的情绪演唱的?2、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情感?3:这首歌曲分成几个部分(乐段)?

  (PPT19)欣赏:

  生答:……

  师:歌曲以平稳地中速,深情、赞美的情绪演唱的;歌曲描绘了内蒙古草原富饶、美丽、和平的景象,表达了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是一首带副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三)、歌曲学唱

  师:下面我们就分两个乐段来学唱这首歌曲。

  1、第一乐段

  (1)、哼唱第一乐段(PPT20)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用“la”来哼唱第一乐段,并思考第一乐段哪些方面体现了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生答:……

  (2)、第一乐段分析(PPT21)(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范唱等方式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感受和理解)

  问题1:歌曲出现了哪些音?(12356)

  蒙古族音乐属中国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

  问题2:歌曲的旋律线呈什么线形?(抛物线)

  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线以抛物线型为主,一首乐曲、一个乐句的高点,往往是在中间部分。

  问题3:歌曲中出现了“”,你知道这是什么记号吗?(波音记号)

  在蒙古族的音乐里,经常会出现诸如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来装饰旋律。

  (3)、歌曲难点:波音(PPT22)

  请同学们听第一乐句的两种不同唱法,对比哪一种唱法是正确的?

  (4)、演唱歌词(PPT23)

  请同学们演唱第一乐段歌词时,尝试表现出波音。

  2、第二乐段

  (1)、哼唱第二乐段(PPT24)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用“la”来哼唱第二乐段,并思考第二乐段哪些方面体现了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生答:……

  (2)、第二乐段分析(PPT25)(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范唱等方式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感受和理解)

  问题1:歌曲中各乐句的开始是强拍起还是弱拍起?根据旋律线的上升或下降,力度应怎样变化?(在小节中的弱拍起唱,使平稳的旋律增加了流动感。)

  问题2:这段歌曲具有长调民歌的风格还是短调民歌的风格?为什么?(具有长调民歌曲调宽广悠长、腔长字少的特点,并伴有“啊哈嗬”一类的衬字。)

  问题3:歌曲中出现了“V”记号,你知道这是什么记号吗?(换气记号)

  (3)、演唱歌词(PPT26)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尝试演唱第二乐段歌词,演唱时注意气息的平缓舒展和强弱控制,并处理好换气。

  3、完整演唱(PPT27)(教师指挥,运用手势、眼神等提示歌曲的准确表现)

  请同学们尝试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反馈与小结

  (一)、蒙古族音乐特点(PPT28)

  (二)、反馈练习(PPT29)

  请听四首蒙古族民歌的片断,根据其风格特点判断哪些是长调民歌,哪些是短调民歌?

  (三)、小结(PPT30)

  结束语(略)

  课件下载

《草原》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一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2.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3.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

  4.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5.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3.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二、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四、总结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文,学课文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A。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教案《《草原》教案》。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六、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1、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学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1)、你认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吗?你是丛哪里看出来的?

  (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3、学生自学批注,汇报。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七、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八、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九、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草原》教学设计10

  学习

  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工具书,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重点

  难点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作者采取的分节描述这种结构形式。

  教法

  选择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课型新授

  课前

  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

  教学

  时数2课时教学

  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5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原野放歌”,前面我们学习的《敕勒歌》、《静默草原》都是描写草原的文章,由于每个作者生活经历不同写作的风格也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楚楚一同走进她眼中独特的草原。

  2.播放幻灯片,感受草原之美。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法导航

  1.默读课文,勾画课文生字词。

  2.对课文进行批注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作者简介

  楚楚,女,1965年出生,山东荣成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现供职于《福建日报》社。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已出版作品集《行走的风景》、《生命转弯的地方》、《轻轻踏在我的梦上》、《淡墨轻衫》、《人间有味是清欢》十余项。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读准字音。

  屏息()俯瞰()缠绕()撒娇()

  黔贵()踱步()铸成()嚼草()

  喘气()繁衍()簇拥()羞涩()一瞥()昙花()蝉蜕()搭讪()叨扰()引吭高歌()捉襟见肘()

  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心旌摇荡()

  3.再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思考:文章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草、云、花”的?

  四、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课文第1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草的特点描写的?

  明确:第一,作者抓住了草原上草的绿色,这种绿是城市人很少看到的自然的绿色,真正的绿色。不同于城市园林、内地农村污染过的、灌溉过的、移播放幻灯片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给学生讲清学法。

  提出问题,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自学。

  出示幻灯片上的问题。

  指名口答、纠正、讲解明确。

  观看幻灯片,感受情境。

  明确学习任务。

  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掌握具体学习方法。

  利用练习册的导航塔了解作者。

  划出文中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划出关键词。

  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植过的、人工很强的绿色。第二,作者抓住了草原上绿没有拘束、没有限制这一与人心理相同的特点用带有散文诗意的词语来描绘草原上的绿,如“灵醒”、“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心旌摇荡”“生命”“跃跃欲试”等都是用来写人的词语,在这里作者赋予了草以人的灵性,二者在作者的描绘下交融。

  教师点拨:楚楚写草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是,她是带着想象去看草的,自然而然流露出心灵深处无拘无束的心态,带着这种心情看草原的`天空自然就不一样。写草原的宽广,无边无际说成是草和天空赛跑,带着孩子气的描绘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楚楚的特点:率性自然。

  2.详读课文第2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云矮?

  明确:因为旷野显得天低,云也因此变得矮了。这是讨巧的写法,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化为散文。

  教师点拨:化用诗句是散文家常用的手法。下文把雾形容成猫:“象收了爪子、蹲在膝前的撒娇的猫”化用了美国现代诗人桑德堡的《雾》:“雾来了,踮着猫的细步。他弓起腰蹲着,静静的俯视海港和城市,又再往前走。”

  强调: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借鉴。

  3.阅读第3部分,思考:作者带着淑女气的感觉一直延伸到下面花的描绘上,思考作者写花抓住了花的那些特点?

  明确:多;无名;不论形状;没有香味;耐严寒;好养活;繁盛。

  教师点拨:草原上的花很美,美的自足、美的自信,美的有些自恋,连“香气”都觉得俗气。草原上的花生在荒野,没人欣赏时也很满足,无须装饰,总是与纯洁、善良、真诚、欢乐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站在一起。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六、当堂练习:1.朗读课文。2.练习册1—4题

  板书设计

  胖草——恣情率性

  矮云——洁白柔软

  笑花——笑对生活指名学生回答,补充并板书要点。

  指名回答,引导补充明确答案要点。

  出示幻灯片上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更正,并点拨补充归纳。

  集体订正、点拨、评价。

  布置作业,讲明要求。

  在课文中划出关键词语,做标记。

  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明确要点,做好笔记。

  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讨论、更正,各抒己见。

  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作业

  设置抄写生字词语三遍

  教学

  反思等级评价

  (A/B/C/D)

《草原》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庐山。今天,教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教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要求:体会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教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细读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以边读边画。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清亮、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A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B草滩上,有一洼洼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就像镜子一样。

  教师:你感觉哪句好?为什么?

  结合平时看的影视作品,说说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

  什么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为什么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教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近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教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教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教师:教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总读感悟

  1、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拓展

  1、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欣赏歌曲第一段

  3、自主创作第二段

  4、展示

  板书设计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动物

  欢腾世界

  人

《草原》教学设计12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课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草原》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③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教学设计14

  一、引言:(图片欣赏),说感悟。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认定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勾画最能表现草原特点以及作者独特感受的词句。

   3、研读课文,具体谈谈你对草原特点及作者独特感受的理解。

   4、品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独特感受的。

  三、引导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四项(字词、作家作品、文章大意、勾画关键句、阅读疑问)。

  2、我不认识的词语:

  3、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二)课堂学习:

  1、预习检查:

  注音:

  1)鲍( ) 前瞻 ( ) 簇( )立 迥( )然不同 摩挲( ) 面颊( ) 长鬃( ) 翡( )翠 嘤( )衣襟( )咆( ) 哮( ) 冥( ) 想

  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景随( )移 ( )然不同 ( )不足道宽厚( )慈 起伏无( ) 凝立( )想

  3)文常填空: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作家。著有《 》、《 》、《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草原三剑客,他们是歌手( )、美术家朝戈和鲍尔吉·原野。

  反馈,评价,明确: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百变人生》、《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 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2、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

  个别读——自由读——师范读

  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的感受的句子。

  小组合作,分工。小组交流、反馈。明确:

  草原特点:①辽远而苍茫②看不到与看不尽③在单一中呈现丰富④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⑤可以接触

  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1)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4)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5)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

  渺小与微不足道。

  (6)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研读课文:

  读第11段思考齐:

  1、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小组合作,分工——单数组完成问题1,双数组完成问题2。小组交流、反馈。

  明确:1、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

  2、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草原的博大。

  品读课文:

  文章为了表现草原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和同学探讨一下他们的作用。

  小组合作,分工——单数组完成问题1,双数组完成问题2。小组交流、反馈。

  明确:

  对比:

  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对比 ,表现了草原:辽远而苍茫

  2、草原和大海的.对比:

  大海:观者在岸边,景色受到限制

  草原:可以是草原的中心,草原的内涵更富有直观性

  3、牧人与城市人的比较,引入作者的感受:“城里的人大睁眼睛看草原”城市人是在“ 寻找”草原 ,牧人,却是在“ 享受 ”草原。

  四、精讲点拨:

   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1、整体感悟,把握景物的特征。

   2、细读课文,勾画关键描写句,细心品味名词(景观意象)、动词、形容词(景物特征)的妙处。

   3、发挥想象,描述景物,体验感悟。

   4、勾画抒情议论句,结合作品创作缘由及作家经历,体会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感情。

  景象——意象——意境

  五、达标测评:

  1、每组有一个读音不正确,你能找到吗?

  (1)穹庐(qióng) 局促(cù) 瞭望(liáo)

  (2)前瞻(zhān) 面颊(xiá) 渺小(miǎo)

  (3)簇立(chù) 迥然(jiǒng)翡翠(fěi)

  2、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有关草的古诗词或成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明确)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明月楼高谁独倚,君忧天下芳草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六、总结提升:

  1、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2、草原的特点和“我”的感受

《草原》教学设计15

  一、 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高老师要当一回导游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赛马》,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赶上了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为了庆祝草原上的庄稼丰收而举办的,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

  二、表演

  1、导入

  来了这么久了,怎么都没见到草原的小朋友啊?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挤奶图

  (原来,这里的小朋友说我们赶路也累了,就去挤牛奶给我们喝了!哇,这里的小朋友真能干,你们知道怎么挤牛奶吗?

  挤牛奶有一定的窍门,想不想学会以后和蒙古族小朋友一起挤牛奶啊?)

  3、学习挤奶、硬肩、硬腕、笑肩动作(轻声播放《挤牛奶音乐》)

  4、跟随老师听音乐表演

  5、小结:

  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把挤牛奶给学会了,你们知道吗?草原上的人们把这种用来表现挤牛奶的舞蹈叫作“挤奶舞”。

  三、《草原就是我的家》(想象体验,创造表演)

  1、听(范唱)

  师:同学们,你们听蒙古的小朋友唱起了他们最喜爱的歌曲,听一听他们是怎样歌唱草原的。(想草原)你们听到了什么?来谁来说说?(学生再说草原)

  2、揭示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唱这首蒙古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来一起读一读歌名。(生齐读)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下面和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歌的歌词。

  4、师生一起读歌词,并为歌词加上动作

  师:那好,你们跟这老师来读一读,我们再为歌词加上动作,(教师带读一边加动作,学生模仿)嗯,同学们读得真棒!

  6、播放录音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哼唱

  7、随着琴声小声唱la

  8、学唱歌曲(唱草原)

  学生跟音乐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9、用动作表演歌曲(跳草原)

  10、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 创编歌词

  1、师:同学们,蒙古的小朋友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现在我们把这首歌的歌词稍稍改动一下,来赞美我们自己校园好吗?

  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优美的舞蹈、甜美的歌声来表现了大草原的美。如果你们想更加了解了蒙古的民族风情。有机会,让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亲自感受大草原的美,到蒙古包做客。

【《草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教学设计10-24

草原教学设计11-04

《草原》 教学设计06-11

草原教学设计08-20

《草原》教学设计08-14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06-21

草原上教学设计11-18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09-19

《草原》教学设计15篇07-26

《草原》教学设计15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