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02-24 20:39:00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

  第二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P17-18“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 5×1=5一五得五

  2个5相加5×2=10二五得十

  3个5相加3×5=15三五十五

  4个5相加4×5=20四五二十

  5个5相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秘密:积的个位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四、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

  2、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订正。

  4、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5题

  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二年级数学教案4

  学习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练习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预习作业:

  预习课本第26页第4题

  你是怎么列式

  每个式子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式子:意思:

  3×5=153个5总共是15人

  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非常高兴,他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怕不怕”

  三、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一)活动一:向数学王国进发

  1、师:为了顺利地见到国王,让我们先做做操,把身体锻炼好吧!拍手操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师:听,列车开过来了,让我们乘坐列车出发吧!(课件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是由一道道填空题组成,并伴随着火车的声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动二:进入数学王国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现在做课本26页的第6题。

  2、课件演示校对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动三:走“迷宫”

  师:欢迎小朋友进入下一站。看这是一座“迷宫”,走“迷宫”的规则是:自己在“迷宫”的外围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一定的顺序走。说说你是按什么走的(课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切换。)

  (四)活动四:算对了,“kitty猫”就和你做朋友。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第5题。

  (五)活动五:看谁先到家。(练习五第11题。)

  四人小组竞赛,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你们啦(课件出示“kitty猫”),“kitty猫”夸大家今天表现得很好,都是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有信心吗

  五、完成《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准备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淘气分一分苹果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将问题形象化,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自主探究

  出示“分苹果”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

  从这幅图当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按份数分,每份有几个

  (1)布置任务活动

  任务要求:用五角星代替客人,圆圈代替苹果,将苹果公平的分给客人。

  (2)学生活动,画一画

  学生在算术本上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反馈交流

  方法一:1个1个分,分了4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二:2个2个分,分了2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三: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分,分了1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3.按每份4个分,求份数

  (1)问题情境

  可是这些客人都吃饱了才过来,大家又不想浪费,打算把这些苹果带到福利院中去送给老爷爷老奶奶。

  (2)分析数学关系

  苹果总共有12个,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

  (3)学生活动,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交流反馈

  每4个放一堆,一共分了三堆,说明要3个袋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结果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比较,发现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每份4个。

  (2)不同点:

  ①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②总共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3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为以后的除法做铺垫。】

  (三)巩固与练习

  1.小兔子搬萝卜

  2.圈一圈,填一填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分苹果

  分成3堆 ,每堆4个

  12个苹果 分的结果相同

  每袋装4个,需要3个袋子

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作业:

  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二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 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级数学教案9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

  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

  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

  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学习内容:“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第6题,注意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比如学生根据第一幅图说出:有16个草莓,按每4个一份平均分。这样,在让学生弄清分什么和怎样分的同时,正确确定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接着,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出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7题,写出除法算式。呈现给学生的是写有文字的卡片纸,脱离了直观图。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第9题,填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是为学习用2~6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而设计的。

  第二小节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P23-34]分为7课时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第一课时[P23、24、25]

  内容:被除数不超过12[例1、做一做第1题、练习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经历探究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本领。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注意点:

  1.提供学生探究12除以3的商是多少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学习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本领。

  3.注意例1中第1小题与第2小题的对比。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相关文章:

1.二年级数学教案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3.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4.数学教案

5.人教版数学教案

6.《位置》数学教案

7.直线数学教案

8.《循环小数》数学教案

9.认识梯形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