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12-22 08:53:2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形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

  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

  (设计意图:)

  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

  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

  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

  (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

  (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

  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

  (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若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

  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你能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4)、练习

  判断

  师:判断,下面图形哪一个是角?

  生判断,师: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2、画角

  (1)师示范画角

  师:角真是一个有趣的图形,怎样画一个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用尺子、有顶点、两条边)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直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标出顶点和边,最后标上角的符号,这样,就画成了一个完整的角。(强调第二条边的方向任意,边说边画一个角)

  (2)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画一个?在你的本上画一个角吧!生画,师巡视。

  (3)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仪):规范的;不标顶点、边的;锐角;钝角等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画角还真有趣,张老师发现大家画的角不仅有顶点和边,还有大小呢!现在把你画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生比较角的大小。

  (2)汇报:

  师:你俩谁画得角大?为什么?

  预设:边长

  开口大

  (3)观察角的大小变化

  出示变化角的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一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了吗?

  那你觉得角的大小是什么决定的,跟边长有关吗?

  (2)师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与边长无关。

  三、练习

  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到几个角?

  出示练习八第三题。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特别美丽。下面请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7

  一、观教材编排体系

  (老师们,我想首先对人教版教材关于统计这块知识的编排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各册的目标定位:

  一年级目标:

  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会用画正字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学会以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上册目标:

  继续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下册目标:

  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下册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本册教学内容编排思考

  我认为本册的教学内容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略:例1(教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是在前面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体重的情境,通过统计全班同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体重,先分别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再引出复式统计表。

  (2)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第3问,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祥细说明:例1中出现了复式统计表,它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学生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做一做安排的是对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加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看点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

  略:例2(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通过统计某路口2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使学生经历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的过程,并学习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法表示数量,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

  (3)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第4小题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

  教参详细说明: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统计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有条件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加深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看点三: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么一个细节,在例二中一共有四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

  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这在以前是不曾出现的。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一种知识上的递进,它通过一步步的培养学生对统计的结果提出问题,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逐步让学生明确统计的结果带来的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统计不仅可以呈现事物的状况,而且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情况,指导以后的工作。不论国界和所从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统计观念却是人们普遍应当具备的。

  英国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5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与表示;(3)数据的提炼;(4)数据与概率的关系;(5)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作出推断。

  统计观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2)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3)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我想本册比较关注的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对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教学的时候可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使学生明确根据统计图表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以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课时划分建议

  (1)可分三课时

  课时一:106页的例一和108页的做一做

  课时二:109页的例二和111页的做一做

  课时三:112、113页的练习二十二

  (2)各课时目标

  课时一:1、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让学生感知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课时二: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1格表示5个单位)。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预测。

  3、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决策作用。

  课时三:1、通过练习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

  2、进一步掌握简单复式统计表填写和一1格表示5个单位的统计图的绘制。

  3、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有待认真深入思考后写)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8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教学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开课。

  二、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三、探索新知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四、小调查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五、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受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还会发生,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2、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猜测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猜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在猜测中寻找获胜的策略。

  教学手段

  硬币、一个盒子、3个黄球、3个白球。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黑板上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和幻灯片,以引起

  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2、承上启下:以游戏引自对可能性的问题的学习。

  二、抛硬币。

  1、出示幻灯片,边作游戏边展示幻灯片。

  2、拿起一枚硬币,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平夹住,要

  求学生猜,落下后哪面朝上。

  3、展开手掌开出是下面朝上(下)。

  4、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抛硬币,让全班同学猜落下后

  哪面朝上。开出结果。

  5、要求学生2人一组在座位上做抛硬币的游戏。

  6、总结:正面、反面都有可能。

  三、猜一猜。

  1、把盒子放在讲台上,放进3个黄球和3个白球,把

  手放进盒子里摸,并问学生:老师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2、接着引导提问: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3、出示“连一连”,让学生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

  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练习“转一转,比一比”: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转盘,并问:每转一次指针指向什么数?

  5、要求学生在猜测中寻找获胜的策略。

  6、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小调查”。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体会到: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从而使学生明白简单事件都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板书设计:

  抛硬币

  一、硬币抛起落下后哪面朝上?

  二、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 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 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 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 角怎样画呢?画的时候,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样,(用手指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评: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观察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 (2)不仅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

  评:在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

  (二)做角。

  1、提出要求: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纸条、图钉、彩纸等,请组长带领,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顶点和边。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说得好。

  2、汇报交流,展示各组作品。

  3、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

  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直观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明确的做角要求,在小组同学合作下,通过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汇报、展示,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角的大小。

  1、拿出学生做的活动角,慢慢拉大一条边,问:现在角和刚才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继续拉大,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大了) 慢慢合拢一条边,问:现在角有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了) 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2、出示四面钟,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那么2、4号钟面上的角哪个大呢?(学生出现争论) 究竟哪个角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判断出来吗?小组里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汇报各小组想法。(数格子,用硬纸条做的角比,用纸折出的角比)

  4、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用电脑演示书上介绍的重合方法。

  (四)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

  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学生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学生明确角在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

  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小组交流)

  评: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挖土机工作时的场景录象、剪指甲时指甲剪的运动过程等让学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变化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更进一步了解角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角的重要性。

  三、全课小结。(略)

  总评: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近实际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2、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学生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一定发生的。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活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若干等。

  学具准备:

  一元硬币、摸球游戏工具

  教法学法: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以分组教学、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自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教法:

  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巩固

  教学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玩中学、学中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做好多好多的游戏,老师要求大家要会听、会想、会玩,还要学会合作,做得到吗?

  二、玩一玩

  游戏1:抛硬币

  师:(出示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

  (板书:抛硬币)

  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

  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面朝上。

  师:说得差不多,咱们的玩法就是把硬币往上一抛,猜它落地后哪面朝上。

  (二位学生上台)

  师:你们的任务就是观察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声给班上同学汇报,明白吗?

  (生点头)

  师:好了,老师要抛了,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师抛硬币,台上二学生观察后给其他同学汇报)

  师:老师又要抛了,再猜猜哪面朝上,跟小组同学说说看。

  (生在小组内热烈地猜。师抛硬币,二生再次观察汇报)

  师:谁愿意也来玩一玩?

  (一位学生抛硬币,同桌猜,共进行3次)

  师:好了,我们不玩了,静下来回忆一下,刚才抛了这么多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

  生:一会儿是正面,一会儿是反面。

  生:第一次是反面,后来又是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样的情况在数学上可以说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也可能)

  师:谁能也像这样说一说?

  生: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游戏2:摸球。

  师:(出示盒子)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看,这是什么?

  生:正方体纸盒。

  师:(摇一摇盒子)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球。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失望)

  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出示布袋)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布袋,每个布袋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之前,我们首先得交代几条游戏规则:第一,摸的时候眼睛——

  生:不能看。

  师:第二,每人连续摸4次,摸出来之前其他小组成员先猜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在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摸出来以后放进去搅一搅,再摸第二次。(生积极地投入到摸球猜球的游戏中,师巡视并参与到各组的游戏中,直到各组游戏完毕)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也猜了这么多次,我想问问大家,

  1、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

  生:没有。

  生:有时猜对,有是没猜对。

  师:2、怎么这么多同学都没有全猜对呢?是什么原因呀?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

  (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生:球装在袋子里,看不见。

  生:里面有白球和黄球,有时摸到的是白球却猜成黄球,有时摸到黄球却猜成白球。

  生:里面有黄球和白球,我们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黑球吗?

  生:不可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红球吗?

  生:不可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吗?

  生:(频频摇头)不可能,因为里面只有白球和黄球。

  师: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中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呀,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

  (板书:不可能。)

  师:(出示另一个袋子)这里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谁愿意和老师再玩一个摸球游戏?

  (一位学生上台)

  师:不过这次是你摸,老师猜,好吗?

  (生摸出一个球,学刚才老师的样子捏在手上。)

  师:白球。

  (生再摸,师再猜:白球。生又摸,师想都不想地猜:白球。)……

  (生纷纷举起手来。)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

  生:老师知道里面有什么球。

  生:里面都是白球。

  生:可能是一种巧合。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师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6个白球,展示给学生。)

  生:(小声嘀咕)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当然每次摸出来的都是白球了。

  师: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我摸出一个——

  生:肯定是白球。

  生:一定是白球。

  师:如果袋里装的是6个黄球呢?

  生: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

  三、摆一摆

  师:老师带了一些很多乒乓球,大家看,这是白球,这是红球,这里还有一个透明空袋子,现在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听要求放球,愿意吗?

  生:愿意。

  师:第一个要求就是在袋子里放8个球,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数出8个黄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二个要求还是在袋里放8个球,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拿了8个白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有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三个袋里仍然放8个球,摸一个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两种球中里各拿出4个放入袋里,台下学生再次给予掌声。)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放5个白球,3个黄球。

  生:可以放6个白球,2个黄球。

  生:可以放1个白球,7个。黄球……

  四、说一说

  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

  生:可能发生地震。

  生:可能发生洪水灾害。

  生:明天天气可能更热。

  师:那什么事情一定发生?

  生:人一定会老,头发会白。

  生:地球一定在转。

  师: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生:公鸡不可能下蛋。

  生: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今天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小调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01-02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5篇01-02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5篇)01-01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15篇)01-01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5篇12-30

初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12-29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15篇01-05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9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通用5篇)06-08

小学二年级日记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