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考作文汇编七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 篇1
一次读报,偶然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人还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中的对话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禁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至理名言“志当存高远”。
第一个工人立志太低,简直可以说是无志。建房工人只为“砌砖”而砌砖,心中无既定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会建成漂亮的房子?第二个工人立志也不高,建房只为“赚钱”,未免偷工减料,敷衍塞责,更不能建成像样的房子!
常言说:“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前两个工人的立志都这么小,难怪他们到头来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第三个工人就不同了,他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立志要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追求特色,追求完美。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人生不可无志,立志则当高远。当你乘着理想的翅膀,翱翔于自由辽阔的天空时,你会发现天是那么蓝,阳光是那么灿烂。
才能超越客观世界的种种必然,实现自我精神的自由境界?岸边的柳树,衔着倒映在的柳树组成碧绿的长廊,给整个小湖增添了几分姿色。我走过去看了看,告诉大家别着急,转身走开了。于是我便和我单位的王纪龙科员开始了研究(王纪龙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从上幼儿园就在一起了!这时,他才费力的睁开双眼,嘴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要告诉我们什么,而愣在一旁的我,也不知道它筋疲力尽的说什么。
高考作文 篇2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高考作文 篇3
刚过8点,一片如潮水般的声音涌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宏大,但奇怪的是丝毫不嘈杂,不聒耳,隐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青春的活力,是上千学子脚步的和声,低声细语的共鸣,激扬文字的.乐章。
守着台上的试卷,伴着门外安检时而发出“嘟嘟”的警报声,我想起了昨天下午演练时最早到的女孩,穿一身浅色的运动装,头扎“马尾”,瓜子脸,一身简洁,右手扬起两证(身份证和准考证),“哈哈,我是第一个!”一脸灿烂得意的笑容,很明显那瞬间感染了我,“但愿你也考个第一,”平时不善美言的我接上一个美好的祝愿。“谢谢老师!”通过准考证存根,我知道她来自旁边的民办学校,夺得本考场第一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她不属于“高材生”。但那轻松的笑容,为她的人生赢得了一个第一,至少在我这个监考老师的眼里心中。
我这两天四场的监考不会再遇到她,因为考场不会重复,人生不会重复。
高考作文 篇4
一、建议继续抓新材料作文的应试训练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别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这种题型了。新材料作文,虽然与旧材料作文一样,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会提供N个可选择的角度,不限定文体。这样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于旧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话题作文的优点,让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适合发挥自己写作个性的选择空间。如20xx年上海春季招生作文题,“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就是新材料作文题,它给考生提供了三个角度——地方、事情、朋友。这三个角度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只要写得好,都可能切题,都可能得高分。题干中只限定“不要写成诗歌”,其余的文体是不限的。
新材料作文的应试训练,关键处有两个:
(一)全面理解材料。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新材料作文的应试必须与材料紧密结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写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例如对上海的作文题,不仔细阅读和理解,就不知道材料对提供的三个角度都作出了限定。选“地方”角度的,所写的“地方”,必须是“来过又离去”的那个“地方”,千万别写“梦游”的“地方”,别写“神往”的“地方”,别写读过的“地方”。假如写“事情”,所写的“事”必须是“经历又忘记”的“事”;如果写“朋友”,必须是“相识又分离”的“朋友”。另外,材料中最后一句话,初读不知其意,仔细地琢磨,方能领悟到这是作文要求的重要提示。提示什么呢?这里提示了作文必须写出你又想起那“地方”或那“事情”或那“朋友”的原因;同时,也必须写出“岁月轻轻送来”了什么“未曾有过”的“感悟”。
新材料作文一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需要训练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在训练中,应注意学生对“全面理解材料”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目” “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
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之处,在于话题作文可以漠视材料,甚至完全撇开材料只就话题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须回应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是:贴紧材料写起,联系实际写开去。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文章会有具体的个性化写法,不必强求千篇一律,千万别又搞出一种新材料作文的套路来。
二、抓好应试作文写作过程的各项基本功
考生在考场上完成一篇应试作文,一般的写作过程是:审题→构思→表达→修改。
知道这个写作过程的好处,首先是好让学生有把握地写。不少考生对自己怎完成一篇应试作文的操作过程糊里糊涂,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运气,完全没把握地写。因此,考生有时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并着走,边审题边构思,一心二用,导致审题有误,构思紊乱;有时则是第二步与第三步并着走,边写边想,导致思路飘忽,若即若离;有时则第一、二、三步并着走,拿起笔就乱写一气;有时不知不觉分了四步走,走对了却无知觉。所以,大部分考生认为,作文发挥无定数,最没把握是作文。这种无把握的作文心态往往导致作文应试信心不足。
知道写作过程的好处,其次最好让考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出高分的应试作文。考场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运气“碰”到的,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写出来的。想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项基本功:审题——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构思——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表达——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修改——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知道考场作文得高分需这四项基本功后,就知道备战高考作文该做什么了。建议就按高考作文写作过程的这四个步骤开展训练。
1. 审题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
分析考生对题意理解不能全面准确的原因,主要不是阅读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够,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造成的。比如,读材料的时间太短,怕作文时间不够,所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审题,粗枝大叶的结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被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了还蛮有理由地自认为“正确”,就导致“安乐死”。又比如,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一心二用,也是导致读错材料的非智力因素。
所以,审题的训练,首先是自觉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所谓好的阅读材料习惯,是指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冷静是指控制好阅读的心情,别着急,沉得住气,静心地花五分钟反复琢磨材料。所谓客观,就是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干扰,尽可能地对材料进行客观理解。所谓全面,是就材料的整体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有全面理解,然后才选角度。
另外,审题训练,还要注意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材料中的提示语,有些是明示,如上面的上海题,有文字作明示:“阅读下面提示……”20xx年的广东题,对“纪念”的含义、方式、内容、意义、主体等一一作出明示。另一类是暗示,如20xx年广东题,没有提示语言,但寓言中对话题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对准确理解材料很有帮助。
审题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而述。总之,一定要明确审题训练的目标,训练达到目标为止。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重要起步,这第一项基本功不扎实,一起步就摔跤或走歪了,高分就无望了。
2. 构思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的是——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
构思的训练,首先是培养构思的习惯。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写草稿,这种一落笔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写。要把边写边想的坏习惯改掉。
构思的任务是,把题意转换成一篇切题的应试文。这“转换”是构思的基本功。依据题意,你在“转换”时,要想出合适的题材和切题的“思想”。文章主要“写什么”,这是“中心”,这“中心”想表达“什么意图”,这是“思想”。动笔前必须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这个中心思想句子写下来。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为这时的想法还模糊不清晰。写中心思想句的过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临界时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子写出来了,说明构思定型了,写起来思路就不飘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子写出来以后,还得反复推敲,“中心”切题了吗?“思想”切题了吗?对“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题的把握了,还需要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都谋划,打算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需要作考虑。这样,构思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具有了构思的能力,每次“转换”都能切题,这构思的基本功,就是你高考作文得高分的致胜法宝了。
3. 表达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
表达阶段的任务是将构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过文字外化为一篇应试文章。
表达训练主要是掌握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写作方法。可分别训练记叙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议论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让应试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就能得高分了。
具有了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功后,还可以进一步训练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4. 修改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平时要养成修改的习惯,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时修改的能力强,文章水平自然高,那么,高考作文虽不经修改,也能写出不是毛坯的文章来。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建议训练先分四个单项进行,再进行全文整体训练。有分有合,可能更为奏效。通过单项训练,让每一步骤的基本功都练扎实了,这就能让考生更清晰地掌握写好高考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写起来一步一步走得更稳当。同时,通过分合训练,让考生知道自己影响得分的写作问题在哪,让考生能自主地针对个人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强化训练,这就更奏效了。
高考作文 篇5
一、命题思路:重视对多元文化、主流文化的思考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会有多元文化的呈现。作为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高考作文命题必然会关注多元文化这一层面的内容,无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部分省的自主命题,都不能不思考当下或当地的主流文化特色、人文理念、社会习俗,这是命题的基本思路。因为高考作文不但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会,也在折射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高考作文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使得高考作文题更具备现实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份高考试卷最具有自主性和地方特色性的试题应是作文试题,同时作文题又最能体现命题人对一种文化的认同感(一般来说,命题人认同的必然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高考作文无论从命题方向还是内容的确定来看,呈现多元文化的模式、体现主流文化的特质都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也是命题者必须考虑到的命题重点。
通过研究20xx年高考考题,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题实际上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并且折射出更多当前社会价值的影子,多元文化与高考作文日益接近,越来越明显地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测验,更应该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作文试题所承载的意义,也不仅是命题人的想法,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思想认同,而当今社会并不是一个单元文化的社会,而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社会,因此多元文化必然会在高考试题中或作文中得到体现。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开放性的试题、开放性的作文、开放性的立意、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体验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如新课标全国卷Ⅲ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北京卷的“老腔”、江苏卷的“话长话短”、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等试题,即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今天人们对生活的多元自省和体味。同时,还应该看到这些试题在命制的过程中,其实包含了命题者对主流文化的思考,他们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提前思考这些命题,无论这种思考的结果是接纳还是否定。
从以上分析的角度来看,高考从多元文化、多元思考的角度来命题,与当今的多元社会、多元生活是相吻合的。笔者认为,这一命题思路,可能会是将来写作命题的重要方向。
二、命题内容:“三个关注”仍是首要考虑的范畴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内容的命题要求是,写作应从“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况”的角度考查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这“三个关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再者高考不是一个人的高考,是整个社会的。因此,生活和时代因素的引导更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是体现命题公平性的需要。事实上,历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从20xx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新课标全国卷Ⅰ的漫画题,寒窗苦读十余载,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这样考生就有话可说。并且,这幅漫画是作者根据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创作的,展现的是一种现象,是教育的一个细节,通过这样的细节,作者是希望教育工作者们能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起到见仁见智的作用。再看新课标全国卷Ⅲ,整个材料导向性很强,正好与我们当下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钩,从创业中的诚信谈起,对于培养考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并且能够让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再往高处看,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考生关心自身发展、社会变化和国家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重大意义。天津卷要求考生写一写“我的青春阅读”,切合考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试题也是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同样,北京卷三个微作文题中,“为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建议”、班级“家长群”都与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再如浙江卷的“对虚拟技术进入当今生活的讨论”,考查的也是考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考生如果对当今高科技背景下产生的'虚拟技术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要写出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此可以看到,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与认识的高下会直接影响到考场写作的发挥,而体现在作文中的则是考生的认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作为一位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的。鉴于此,笔者认为,20xx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坚持这一命题方向,即会以“三个关注”作为命题首要考虑的作文内容范畴。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三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是让考生有话可说;二是引导考生立足现实、立足生活去思考立意;三是落实高考作文命题的“考生意识”与“生活意识”。
三、文体运用:论述(议论)类文体将会继续受到青睐
一直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几乎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种宽松的要求确实给考生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留有广阔的选择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确实有利于考生写作个性的发挥。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文体选择的宽松要求,现在的考场作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说不清是什么文体的“文体”现象,考生的文体意识相对淡薄。这种现象近年来已经引起了高考命题者的关注,因此,他们在高考命题中已经有意识地规定了文体选择的指向。其中浙江卷已经在20xx年率先明确规定了“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其他省份虽然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但对文体的选择实际上是作了指向性要求的,即指向“论述(或议论)类”文体。归纳起来看,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提示语中的写作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种。
1.“针对上述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阐述看法”就是要你明明白白地亮出对材料中提出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阐述理由”就是要你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地把你所持观点的理由分析清楚。
2.“对此(上述观点、事件、人物、材料)你有什么看法”或“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这是要求考生就材料中所呈现的观点、事件、人物等发表看法,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并围绕相关事件稍作拓展。
3.“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与××怎样的思考”。这是限定具体对象与内容的“思考”,在论述中需要阐述两者的关系,可以偏重一面,但不能偏废一面。
4.“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以某一身份(如媒体、网友或朋友等)写一篇论述文,谈谈你的看法”。选择一个角度,明确身份谈自己的看法,就是要求写作者针对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由以上“提示语”可知,论述(或议论)类文章的写作已经进入高考命题者的视野。论述类文章是一种以说理为主体的文章,将“理”说通、说清、说明是其基本特征和共性要求。具体来说,明确的观点、清晰的概念、严谨的逻辑结构、哲理性的思辨、纯理性的表达、规范的论证结构,是一篇优秀的论述类文章的必备要求。
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写作的要求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写作,负责任地理性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正好能比较突出地体现这些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论述类文章的考查是对高中作文考查的正道回归,也有利于纠正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或高中生写作中偏重感性、过分追求文学表达的现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在写作文体运用上的要求可能会沿用20xx年的模式。
四、写作基础能力:会继续体现写作的基础性功能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展现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写作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即表现自我,达于并影响他人。因此,近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非常注重考査考生的写作基础功力。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20xx年高考北京卷的几个作文题。北京卷的作文题首先具备了作文的基础性功能,三道微写作题目分别考查了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等基本的表达能力。而且它的要求是“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这就有利于考生充分表达自我。大写作考查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重要的文体,要求是“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这些要求都强调了写作表达的基本能力,都能将考生的语文素养展现出来。并且北京卷应该说是关注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积淀,表现出了向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考生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对老腔的魅力有深刻的体会和合理的延伸,要是没有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则是无法表达独到的见解的。
新课标全国卷Ⅱ的作文题同样将作文的基础性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道作文题回归语文教学本身,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写作是展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考生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审美和鉴赏能力都能在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真正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同时,这样的试题也能说明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为重要。而像天津卷这类“人文类”的试题也应如此,它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厚的阅读积累方能得心应手。
再如浙江卷的对“虚拟与现实”的思考,看起来似乎比较高大上,但从考生写作的基本功力的考查来看,也是明确地指向基础性的写作功能的。因为基础性写作功能不仅包括考生所储备和积累的写作基础知识,还包括生活知识的积累。浙江卷在此方面可以说对考生作出了很好的引导。
这些作文题对写作学习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蕴含着对传统写作学习的修正意义。从提高写作基础性功能学习效用的角度来说,高考命题坚持这一方向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因此,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可能会继续重视考查这方面的能力。
五、写作思维:会继续突出理性思辨的考查
作文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思辨的结果,思考与思辨又是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思辨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的。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上,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则显得不足。因此,考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思辨不够或没有思辨的内容。
以20xx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例。“虚拟与现实”是一个关系型命题,关系型命题本身就需要思辨,如怎样使“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虚实关系、包容关系有机地在文中体现出来,这是需要考生在写作之前或在写作过程中作思辨的。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是需要思辨能力的,而这种思辨能力主要反映在考生对话题本身、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与生活现象的深度思考上。缺乏这种思辨能力,考生就难以正确地理解话题之间的概念关系,也难以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科技与生活中的这种“虚”“实”现象。
作文既要感性地表现生活,也要在表现生活的同时理性地思考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活作思维上的感悟深化——或抒情,或议论。感悟深化就是作文思维上的智性层面,它充满着个性和思辨色彩。作文能否在智性层面上作思维深化,是优秀作文区别于一般作文的一个思维区分点。
现在的作文题都要求联系生活、联系人生,强调闪现人生的智慧之光。20xx年高考作文题,除了浙江卷作文题有着强烈的思辨色彩外,其他几份试卷也同样体现着思辨色彩。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作文都强调一个“我”字,强调“我对生活的看法”,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认知社会、感悟生活,而要做到这些,思辨可以说至为关键。引导学生注重开放性思维、注重理性思辨,是近两年高考尤其是20xx年高考作文传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高考现场作文中可以看出,优秀作文与平庸之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考生思辨能力的高低。一些平庸之作中有很多都是以古代文学作品或史实中的内容作为主要素材,以古为今用的方法加以演绎,或者用诗化的散文化的语言来掩盖自己苍白的认知,而能透过表象去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乃至逆向性,作深层次挖掘的优秀之作可谓凤毛麟角。考生作文思辨不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命题者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20xx年(或者说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一方面有着“拨乱反正”、回归高考作文正道的意义,受到了普遍的赞同。由此推断,笔者认为,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会突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在命题上会进一步体现思辨的导向。这应该引起20xx届备考考生的高度重视。
高考作文 篇6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xx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
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修改与点评】
1.题目《把握自己,永不言弃》比较准确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
2.开篇引用材料,简短分析,引出中心。中间三段分论点+引述+举例+论述+结论,段落严谨。
3.结尾再现论点,照应手段,引用名人名言,深化升华了中心。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预测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20xx年6月1日凌晨(北京时间),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xx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获得季军。苏炳添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赛后苏炳添说:这次赛前,刘翔给我了很大鼓励,要我注意起跑节奏,进入途中跑后也要把握节奏,不要乱。今天比赛我完全是跑自己的,没有看任何人,从起跑到冲刺都是非常专注地在跑。刘翔也激动地表示:“我赛前也跟他说,起跑一定要稳,起跑、途中跑和后程一定要配合好,自己跑自己的,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使用新技术,成绩获突破。去年,外籍教练发现他原来先出右脚的起跑方式不科学合理,于是指导他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的是出发先出左脚的新技术,并建立了中途跑过渡自然的技术,更改之后他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高考作文 篇7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立刻石化了。我很想抽人!很想狠狠地抽命题老师一巴掌——代表我的物理老师。让一只鸟,叼着树枝飞太平洋——什么样的极品智商才能编出这样的故事呢?我不知道命题老师的鸟,是如何威猛,是如何神奇。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却让我不得不怀疑一些东西。我不跟你计较,一个叼着树枝的鸟,如何跟同伴打情骂俏;我不跟你计较,一个不会游泳的鸟,如何踩着树枝捕也不跟你计较,太平洋的,20xx高考信息《高考0分作文》。海浪会不会打翻树枝。
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树枝,才可以让一只鸟浮在水面上?铁丝一样粗的?筷子那样粗的?找抽的命题老师,请允许我教给你一个关于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让一块木头能载动一只鸟,那么需要符合如下条件(出于对您智商的尊重,我不使用各种字母):木头产生的浮力-木头本身的重力+鸟的`重力为了能让木头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假设木头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的密度×木头的体积×重力加速度-木头的密度×木头的体积×重力加速度+鸟的重量×重力加速度。合并同类项并简化之,得出:木头的体积×(水的密度-木头的密度-鸟的重量);水的密度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头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间;我们权且当这个鸟很聪明,找了比较轻的一种,木头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可得出:鸟的重量/木头的体积-500千克/立方米。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结论:如果鸟是1公斤重,那么,木头的体积-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2立方分米什么概念呢?——我们常见的砖头,大约两块!!!一公斤中的鸟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普通的母鸡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也就是只小雏鸡。
一只小鸡那样大小的鸟,衔得动两块砖头大小的木块或者说是一个胳膊粗细的木棒吗?就算可以,风对木块的阻力,也会让鸟儿飞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的。命题老师可能会说他的鸟大,鸟大分量也重啊!那可能要衔的就不是胳膊粗的,木棒了,而是一根柱子了。总之,科学告诉我。不管是什么鸟,都不会选择叼着树枝飞太平洋。如果一定要这么干,肯定是只傻鸟——淹死在太平洋里喂鱼的傻鸟。对于建立在这个傻鸟故事上的傻鸟道理,只有傻鸟才会信。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高考作文11-13
高考作文05-23
姐姐的高考作文07-30
高考作文素材06-03
广东高考作文10-28
幸福高考作文09-22
感恩高考作文10-10
青春高考作文09-08
江苏高考作文11-28
纪念高考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