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2 23:16: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前透视】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

  (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二、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二、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喜欢的识字方法,会认莫、汪、乘、踏、深5个生字,会认、会写董、雁、君、赠、伦、潭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音乐、挂图学生:收集高适、李白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离别的诗词。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整体感悟

  1配乐配画朗读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课文题目(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先学哪一首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拼音,与老师、同学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认识的字、词的读音,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读yàn 不读àn。君字的部首是口。)

  3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结合注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解决部分疑问。

  3全班交流,通过自己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适时补充。)交流预设:

  (1) 我联系下文明白了题目告诉我们作者与董大分手时的情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学习。)

  (2) 我从诗句中读懂了前两句是写分别时的景,后两句是分别时作者对朋友董大的真诚相劝。(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吗?)教师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

  (3) 读了1、2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此时正值日落黄昏,天色昏暗,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我是先理解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黄云、曛,然后用从词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导朗读这两句,评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通过交流体会诗的背景。

  (4) 重点指导最后两句: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讨论莫愁、知己、君、识的意思。再抽生读,并在评议读中感受诗意,感悟诗情。(朋友间那份真诚,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别之情。)

  (5) 齐读,男女生读,师读,全班读,朗读中反复揣摩,体味诗情。

  4用心朗读,理解背诵。

  (1) 对诗意方面的疑难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解答。

  (2) 对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略作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例:生若提到为什么要写他们在这么坏的环境中分手,教师可适时介绍作者高适,介绍他的朋友董大,帮助体会诗境。指导朗读。(更慢、更缓。)

  (3) 师读整首诗,3、4句诗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并故意夸张一点。生学着读。

  (4) 生再读,抓别字展开,谈谈你的体会。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读出音调起伏与情感升降。感悟诗中蕴含的朋友间的真诚和诗人慷慨大度的气势。

  5指导背诵。(结合图画,结合体会,结合想象或是提示的方法均可。)

  6抽生表演。

  四、学习第二首诗,更放手让生自读自悟

  1欣赏古诗,整体感知。

  2交流作者资料,交流题目。(因作者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题目也简单。)

  3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注音。深读shen不读shēnɡ;乘读chénɡ,不读shénɡ;踏读tà,不读tā;潭字的书写右边上短下长。

  (2) 抽生读,小组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 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全班交流,抓1、2句体会形式特别的分别场面。重点理解3、4句。抓送、深,谈谈体会。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中韵味、节奏及其间蕴含的情感。)

  5指导背诵。

  6课堂小结。他们根据你的朗读理解,想象当时李白送汪伦的场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课后选作题

  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课后收集,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播放课件:音乐伴着鸟鸣,教师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自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

  ⑵ 同桌互读互查。

  2、赛读课文,流利通顺。注意“蓬、棱、崭、喳”。

  3、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争当“最活泼的小鸟”。通过读表现出来。

  ⑵ 争当可爱的“红领巾”。先明确文中的“红领巾”是指谁,再引导用坚定的语气读“请爱护小鸟”一句。

  ⑶ 争当“善于赞美的小鸟”。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

  4、多读,找规律,引导背诵。

  ⑴ 引导发现:将三小节做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⑵ 与同桌以问答的形式读书。

  ⑶ 与好朋友以问答的形式试背。

  三、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分分捡捡”,找出自己已经学会的字,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

  2、“听听找找”。

  3、“小猴子学样”,师出字,生做动物。

  4、“猜猜看”:让生根据生字的局部猜字。

  四、引导创新和实践

  课下仔细观察本课生字,试着编字迷或画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 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

  赏析写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板书:

  与朱元思书

  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

  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 导游篇:“美丽的富春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的特点。(出示图,板书:狼、鹿)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紧扣词句,研读课文

  1、(出示图)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着这图画,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4、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这座美丽的森林。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示图)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齐读。看到这枯黄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5、生活在其中的可爱的鹿呢?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老师发现课文中有3个数字是描述生活在凯巴伯森林中的鹿数量的,你们找到了吗?(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分组学习,找到原因。

  6、分组学习,交流反馈。

  7、我们看看课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见一不一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为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边读边想:为什么凶恶的狼变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怎样读?

  四、提升感受,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师画天 平),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种生命得到合理的.发展。今天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万 八千

  功臣 祸首

  吃

  狼 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词语:

  生机勃勃 葱绿 枯黄

  美丽 活泼 饥饿 疾病

  贪婪 凶残

  (1) 指名读、正音 齐读

  (2) 学生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试用这几个词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森林和鹿群的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先默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不同,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从描写森林、鹿群、狼的词语入手,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指导,可以很好地落实写字教学目标。同时,引领学生用相关词语概括课文内容,既是语言文字训练,又确立了研读方向,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二、精读课文,走进文本。

  1、引导学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变化。(指名读)

  (1)多媒体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凯巴伯森林前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2) 多媒体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景象的图,让学生说说感受。

  (3)指导朗读:这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两句分别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齐读)

  过渡:当读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有了一个什么疑问?(指名说 如:为什么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可是,吃光了。)。

  2、引导学生感受鹿群的变化:我们再来看一看,狼被捕杀前后,森林里的鹿群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1)出示板书:___________的鹿在林间____________。让学生说说,狼被捕杀后,森林里的鹿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数字上的变化,感受鹿群生活状况的变化。

  (3)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这时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问?(在狼被捕杀前后,为什么凯巴伯森林和鹿群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读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紧接着,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找出文中数据,体会鹿群和狼群的变化之大。

  4、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指名说:但鹿群的后面,的暗算。)

  过渡: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

  5、多媒体映示:

  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齐读这两句话。

  (2)说一说:谁是功臣?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谁是祸首?为什么称鹿为祸首呢?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3)、理解引号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吗?狼吃掉鹿只是出于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这样吗?是谁让鹿去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

  6、说一说: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对狼、鹿、森林、人类,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现在,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指名说)

  【设 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由文悟理的关键。这一过程的设计,围绕一个故事: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故事;紧扣三组对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抓住文 中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及观看多媒体再现的森林变化前后图景,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 联系,从而领悟到人们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由,进而悟出文章蕴含的道理,可谓水到渠成。同时,_______的鹿在林间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是很好的说话和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说写训练,揭示主题。

  1、现在凯巴伯森林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想在森林入口处设置一个警示标语,你认为应该在上面写些什么?(学生写 写后指名说 师生评议)

  2、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设 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阅读教学中应抓住契机适当进行一些写话训练。这里在学生学习前文的基础上,以设立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说写学习本课的收 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说写效果。另外,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映示: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

  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

  人们喷洒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将它除净。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

  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没有吃的,也不在这里停留了,给当地造成了一次螃蟹灾。

  (1)师讲述这三个故事,并引导学生补充有关事例。

  (2)读了这些故事,现在你最想对人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当地政府也决定让凯巴伯森林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的美丽,你认为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里教师和学生补充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实例,是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升华主题。】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设计意图: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作业,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参与探究的空间。作业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简析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在作品中讲述“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的故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冬天将要飞去南方时,答应树,还回来唱歌给他听。春天又到了,鸟儿飞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于是,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这是一篇典型的“浅语艺术”特质的的优秀童话作品,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留下了许多行文的空白,而恰恰是这种空白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多面向的主旨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场里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故事的感动,相信童话是真的,从而萌芽对“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面对分离应怎么办?”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有关空白处的补充想象,体验鸟儿寻树路程之艰辛,心情之沉痛,信念之坚定。

  四、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点的认识,为关照其人生落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走进去年的相聚,感受欢乐

  1、通过有韵味地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描述鸟和树在一起的画面。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话别语。

  (二)随同今年的寻找,体验凄美

  1、情景激趣,描述鸟儿回归的喜悦。

  2、读对话——体味鸟儿的惊奇、悲痛、急切的情绪变化。

  3、读“飞”——体验鸟儿寻树的信念之坚定执着。

  4、读心语——演绎鸟和树情谊深厚。

  5、读结尾——感悟“哀而不伤”的文字基调。

  (三)走出故事,思索天长地久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永远的?学生思考,发言。

  (四)介绍相关小资料,结课

  1、通过追问,学生理解“童话是真的,可以关照自我”的意义。

  2、阅读小资料,学生思索文本更深层面的的蕴涵。

  六、设计理念:

  1、关于教学思路的选择。根据本文的“浅语艺术”的童话特质,进行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显然英雄无用武之地。根据文本“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文字的感情色彩是抑郁、平淡的。强化感情朗读令人力不从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嵌入过多的词语训练,或者感情朗诵,都会干扰学生的对故事的欣赏乐趣。为保持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与完整性,以简单对简单,一条路简单地从故事起点出发,穿越语词的密林,只是让学生的情感在故事里浸润一番。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所以,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径。我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一盏温暖的灯火,辉耀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则感动无益。“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向往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和梦想。”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美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分离是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这些都交给学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

  课文内容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2.【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8.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