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1 16:29: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硫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硫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硫教学设计

硫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硫的转化》位于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知识后学习的,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要求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索不同价态硫的转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2)通过含硫物质的转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掌握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以及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措施。

  (4)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硫酸的性质和工业制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运用实验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思路

  1、形成有关硫的知识网路

  火山喷发——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认识硫单质——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硫元素间的转化.

  2、利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含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在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实现转化,从而认识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教学目标1、认识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掌握硫的化学性质

  本节重难点: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思考]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

  (1)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

  物) Fe + S == FeS

  [练习]写出硫与铜、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点燃还原性 S + O2 === SO2

  (3)黑火药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

  剂 S + 2KNO3 + 3C === K2S + N2 + 3CO2

  [小结过渡]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 o +4 +6,我们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测并寻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了硫向-2和+4价的转化,下节由同学们自己设计方案,探究不同价态(-2 0 +4 +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指导阅读]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第二课时 探究不同价态(-2,0,+4,+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实验课)

  [引入] 请各位同学寻找含有硫元素的物质

  学生可能给出的物质有:含硫物质 —— -2价HS 、NaS等 22

  0价: S

  +4价 : SO 、NaSO

  223

  +6价: HSO 、SO、NaSO等 243 24

  请同学们寻找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KMnO 、HNO 、浓HSO、氯气等氧化剂—O24324

  2[提问] 谁能对含硫+4价、+6价物质的化学性质做出大胆的预测?怎样才能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

  探究一 :寻求实现+4价与+6价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方案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老师提供的试剂,两人一组,讨论寻找尽可能多而好的方案。

  学生提供的诸多方案中较合理的有:

  1、向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

  2、铜和浓硫酸反应

  探究二 : 寻求实现+4价与0价硫元素间的转化

  (1)设计方案:学生讨论,探究方案,寻找可行性。

  (2)教师组织实验方案交流,学生提供合理的方案: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

  (3)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做好纪录,得出结论。

  (4)实验方案的反思与评价

  a.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可将此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

  b.可用蘸满氢氧化钠溶液棉花堵住管口,进行尾气处理。

  师生总

  结:

  1、 上述实验成功地实现了实验室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 含有+4价硫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是SO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吗? 在这些性质中哪些体现了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SO 的性质

  2

  物理性质: 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有毒

  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指导学生阅读工业制硫酸,提出问题]

  1、工业制硫酸采用什么方法?

  2、这种方法经历几个阶段?

  3、每个阶段的反应原理?

  [板书] 1、工业制硫酸采用接触法

  2、这种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1)制备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3)三氧化硫的吸收。

  3、化学方程式:

  (1) S + O===== SO 22

  (2) 2SO+ O===== 2SO

硫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习硫、二氧化硫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漂性。

  教学重点

  使学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分析以上图表)空气污染物包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一、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10℃ ),易溶于水(1∶40) 。

  (演示实验)展示二氧化硫的水溶性以及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

  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例如:CO2+H2OH2CO3

  【思考】2H2O=2H2+O2与2H2+O2=2H2O

  是可逆反应吗?

  (2)漂白性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思考: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试剂,红色立即褪去,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

  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

  (展示图片)SO2的漂白性

  [思考] 除了SO2,还有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

  (播放动画)对比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物质/漂白

  氯水

  二氧化硫

  原理

  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SO2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变红)

  (3)SO2中的化合价是+4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二氧化硫的用途

  ⑴制造硫酸。

  ⑵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⑶杀灭霉菌和细菌。

  ⑷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小结(SO2)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还原性

  氧化性

  漂白性

  3、用途

  练习

  1.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____色、_____味、____毒的_____,它溶于水后生成______。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______又容易分解为_____和______,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 _。

  2.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这是由于____________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Cl2 B.Na C.H2SO4 D.SO2

  4.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O2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B.SO2有漂白作用,也有杀菌作用

  C.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4

  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硫教学设计3

  三维目标:

  ①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部分物理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掌握NO化学性质。

  ③掌握NO2水溶液酸性,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②学会有关二氧化氮的计算。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

  与价值观

  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NO2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NO2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二、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

  (1)氮的存在:

  大多数是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少数以化合态存在。

  (2)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稍轻。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电子式:加载中...。由于氮气分子中含有三对共用电子对,分子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必须在高温、放电或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①N2与氧气反应:N2+O2加载中...2NO

  ②N2跟镁反应:3Mg+N2加载中...Mg3N2

  ③N2与氢气反应:

  加载中...

  (4)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2、一氧化氮

  (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不稳定

  2NO+O2=2NO2【思考题】如果实验室制取的NO应如何收集?

  (3)用途:制取硝酸;治疗疾病。

  罗伯特·弗奇戈特和弗里德·默拉德在研究中曾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细胞内起传递信号的作用,他们因此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奖。他们正在研究用一氧化氮的特性来治疗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可能性。

  3、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3NO2+H2O=2HNO3+NO

  [思考]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分析〗在雷雨时,空气中产生少量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 ,HNO3与矿物质反应生成肥料。

  [演示实验]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科学探究】如何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这对生产硝酸有何启示?

  【科学视野】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2页,了解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4、NO2、NO、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计算

  ①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②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4NO2+O2+2H2O = 4HNO3

  ③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4NO+3O2+2H2O = 4HNO3

  遇到这类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所涉及的反应原理是哪种情况,再进行计算。如,二氧化氮跟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能有以下向种情况:

  [例题]

  [例1]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

  [分析]氮气跟水不反应,所以可根据“3NO2+H2O=2HNO3+NO”用体积差法进行计算。答案为:1:3。

  [例2]

  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足够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 。

  [分析]二氧化氮、氧气混合气体例置于水中,最后残留气体可能有二种情况,一是氧气,二是一氧化氮。所以应先假设,再立式计算。

  [解答](1)若剩余的5mL气体是O2,则共有45mL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根据4NO2+O2+2H2O = 4HNO3可得出:

  V(NO2)=加载中...×45mL=36mL

  V(O2)=加载中...×45mL+5mL=14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18:7。

  (2)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O,则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时是NO2过量,过量的NO2再跟水反应。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得出,共有15mLNO2过量。

  即,在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过程中共消耗气体35mL。根据4NO2+O2+2H2O = 4HNO3可得出:

  V(O2)=加载中...×35mL=7mL

  V(NO2)=加载中...×35mL+15mL= 43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43:7。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燃料,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很大部分来自发电过程及工业生产。

  (2)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吸入二氧化硫可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支气管炎及心血管病)。对于容易受影响的人,除肺部功能改变处,还伴有一些明显症状如喘气、气促、咳嗽等。

  ②形成酸雨: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pH小于5.6的降水,统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有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

  2、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 二氧化氮除自然来源外,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城市汽车尾气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一些二氧化氮。

  (2)危害:二氧化氮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同时它可和水反应生成硝酸,造成硝酸型酸雨,毁坏森林农田,腐蚀建筑物。目前我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硫酸型的。

  3、污染治理的办法:减少污染源,控制有害气体排放。

  【作业】第96页9、10题

  〖板书设计〗

  二、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2、一氧化氮;3、二氧化氮;4、NO2、NO反应的计算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2、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危害

  3、污染治理的办法

硫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思路

  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通过实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最后学以致用,对比旧知识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教案

  课题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通过学生探讨、设计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辅助: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仪器、用品

  na2so3固体、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观看PPT

  回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害?

  讲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过渡: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问:硫的氧化物有哪几种?

  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过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

  讲解:主要

  实质

  效果

  范围

  板书:b.漂白性

  讲解:由于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我们经常使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展示一张长期放置与空气中发黄的纸和一张刚印刷的纸。

  一些不法厂家非法使用二氧化硫来漂白食物,食用这些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填表

  培养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初中我们学过,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加热后呢?如果换成二氧化硫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实验: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

  提问:为什么?

  引导:红色不能变回紫色说明什么?

  什么酸?

  能不能是亚硫酸?

  结论: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分析:为什么?看硫的化合价

  结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它可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氧化

  板书:c.氧化性、还原性

  回答:变红,加热变会紫色

  现象:红色不会变回紫色

  有酸存在

  亚硫酸硫酸

  不能,分解

  硫处与+4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比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找共性,分特性的学科思维。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讨论: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点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

  课后思考:现有火柴若干、kmno4溶液,烧杯(或试管)、木条、玻璃片、细线,请选用上述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注意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提示:火柴头中含有硫单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实验设计特别是知识点的安排和过渡上比较自然,整堂课较好的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活动较多,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在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渡中比较巧妙,联系初中所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的现象,学生容易回想起来,以此对比二氧化硫,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略相同性质、抓特性的学科思维。在教学中注重及时巩固知识,给学生开放性问题思考,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经典教学设计03-05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2-06

穷人的教学设计11-14

Scratch教学设计11-22

拼音教学设计11-23

斜面教学设计12-06

《争吵》教学设计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