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7 10:59: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共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共15篇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火柴盒 魔方 特仑苏牛奶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生1:火柴盒、魔方、牛奶。

  师: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生:火柴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牛奶是长方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这些小小的物品就将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火柴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第一次尝试: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7号抢答)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联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

  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12条8个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还学过哪些知识?(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小试牛刀:必答题(6号同学)。

  填空: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1、给一个玻璃柜台的各边都安上角铁,是求这个玻璃柜台的( )。

  2、给一个乒乓球台喷漆,是求这个乒乓球台的( )。

  3、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装满水后,水的( )是30cm。

  4、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这个容器的( )是30ml。

  5、给一个洗衣机做布罩,是求这个洗衣机的( )。

  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在小组内进一步整理(2号填写,3号、5号汇报)

  形体表面积体积(容积)定义计算公式

  (长a宽b高h)常用单位定义计算公式常用单位长方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S=(ab+ah+bh)×2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V=abh

  V=Sh

  立方厘米(升毫)

  立方分米(升)

  立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正方体

  S=6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四、第二次尝试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设计的表格,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练习题,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一)抢答题(4号同学)。

  判断并说明理由。

  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

  2、a=3a ( )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4、电饭锅的体积大约是20立方厘米。 ( )

  (二)今天老师设计的习题都与火柴盒、牛奶盒有关,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

  师:看来有关它们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请同学们看老师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

  如果把这个火柴盒放在桌子上,它所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自己解答,指名到前面演示: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小?

  师:以后再摆放物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知识合理利用空间了。

  问题二:

  做这样1个火柴盒的外壳要用多少纸板?做这样1个火柴盒内盒要用多少纸板?(衔接处忽略不计)

  要求只列式,说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师: 你还能举出类似计算火柴盒内盒这样只计算5个面面积的例子吗?

  师:火柴盒不能只有内盒吧?(外壳)计算几个面?(4个)

  类似计算火柴盒外壳这样只计算4个面面积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问题二通过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和外壳所用纸板即表面积的大小,以及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三:

  用两盒牛奶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原来两盒牛奶的表面积、体积和相比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了多少?小结:拼的方法不同,表面积减少的也不一样。

  1、做个小小包装师:如果要给这几盒牛奶套上包装盒,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小组合作,拼一拼,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2、若将1盒牛奶倒入一个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饭盒里,这个饭盒的高至少为多少厘米?

  学生计算,并测量高度。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五、课堂小节

  像火柴盒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2

  复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复习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七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7题。

  五、练习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内在联系,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

  1.呈现问题

  出示问题: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对照教材第42页情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2)在长方体中分别指出与红色线标示的棱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2.全班反馈

  相同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继续呈现以下问题

  (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2)回忆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以及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想一想关键要知道什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

  4.继续反馈

  指名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表面积是各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整理与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70—8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过程,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3、在小组的示范、交流中,孩子能够学会用这种网络图的方式以小组或自己为单位进行单元整理复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所学,导入新课。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面积》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一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赶快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课前我们借助导学单已经在小组内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并且每个小组选择了其中的一个部分,做了重点准备,下面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各小组组长确认好分工,准备好一会你们组交流时要用的.东西。

  二、小组交流,梳理知识。

  1、师:刚才老师巡视时发现有的组准备特别充分,下面我们就有请各小组到前面来和大家交流。第一部分,面积的含义,哪个小组愿意先来?

  (指一小组上前汇报)

  小组交流第一部分面积的定义。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2、师:好,接下来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来?看看哪个小组最勇敢?

  小组交流第二部分面积单位。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看大家对面积单位的内容认识得这样清楚,老师也给大家补充个小题,考考你,有信心吗?看大屏幕,巧填单位。

  房间面积是18()卧室的门高约2()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果园的面积大约是3()

  爸爸身高是180()小学生的一颗大门牙大约是1()

  山海关区的面积约是192()

  3、师:真棒,大家不但认识的清楚,还能灵活运用。了不起,咱们接着往下交流。

  小组交流第三部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大家看,老师这有个问题,看谁能想办法,让1()=100()

  学生回答。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种填法,别看这些小小的单位名称不起眼,用巧了还就真的能让1=100。来我们为自己鼓励鼓励!

  4、师:最后看第四部分面积的计算,看哪个组交流的更精彩。

  小组交流第四部分面积的计算。

  学生补充。

  师小结进行评价。

  5、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分别对面积这一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大家看我们整理好的网络图,面积这单元共学习了这4部分内容,每个小组又对每一部分分别进行了整理、提示、出题巩固,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每学完一个单元,每个组或每个同学自己都能像今天这样用网络图的形式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但是仅仅整理复习了还不够,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才叫厉害!咱们比一比怎么样?

  三、巩固基础深化理解。

  1、师:咱们先来热个身,看着我们最熟悉的桌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要想求它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么算?(长×宽)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师:要想求它的周长得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么算?(长+宽)×2

  那桌面如果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怎样计算呢?(边长×4)

  师:为了保护桌角,要给桌面的四周镶上铝合金边,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条呢?(这是求什么)

  师:想要在桌面上放一块玻璃保护桌面,至少要多大的玻璃呢?(这是求什么)

  师:同学们,谁能给大家说说,同样都是这个桌面,到底什么时候求面积,什么时候求周长呢?

  2、师:好,热身结束,接下来我们就来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我们班的曹老师解决一下她遇到的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曹老师最近新买了一套房,(出示图片)你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吗?

  不是刚复习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怎么不会算呢?

  (长为9米,宽为6米)这回知道了吗?

  为了使房间更美观,曹老师想要在房顶四周围上装饰线条,大家赶快帮忙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米装饰线条?

  大家看这面墙,曹老师想要把这面墙刷上彩漆,你知道刷彩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长和宽不是都告诉你们了吗?

  再告诉你这面墙高3米。墙上有一扇面积是2平方米的窗户。

  谁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解答一下。

  最后就剩一个关键问题了,曹老师想要将这个房间的地面铺上边长是3分米的方砖,能干的同学们赶快再帮曹老师算一算这个房间一共要用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吧?

  指名到前面给大家讲解题过程。

  四、总结。

  师:看,只要我们能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你就会真正成为生活中的小能手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面积这一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建立了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小组的示范、交流中,学生们学会了用这种网络图的方式以小组或自己为单位进行单元整理复习的方法。在学生们的整理和复习中,培养了学生们归纳、概括的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因为我们是从本学期开始慢慢的尝试上这样的复习课,我和学生们都需要适应,毕竟三年级学生还小,如果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孩子们也无从下手,因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书,复习已学知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借助导学单把这单元的知识整理了出来,从而整体上把握了这部分知识的结构,然后在小组内先进行了交流,通过整理、对比等过程,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网络图,介绍整理思路,最后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评价,达成共识,完成了本课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样做,主要也是想告诉学生们还有这样的学习方法,为了给大家做好示范,课下我对个别小组进行了指导,是为了引导其他学生及小组交流时该怎样表述。

  课标中还特别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因此在后半节课中,我创设了装修的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发情感,来激发学习兴趣,以达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在上课时,我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积极,能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值。

  3、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4、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归类与整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

  四人为小组交流上节课的作业: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知识图。

  二、分类练习

  1、复习小数除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两列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43.5÷2928.6÷1.1

  18.9÷2720.04÷0.24

  1.35÷153.6÷1.08

  (2)独立完成,做完后想一想你是怎么想?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4)总结:①小数除法中,都是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需要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复习循环小数。

  (1)观察最后一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循环小数,我们还学了哪几种小数?怎么样的小数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2)算一算,这些版式的商分别是什么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请用简便记法表示。

  5.7÷97÷86.64÷3.3

  (3)把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表示,再按要求取近似值。

  1.02929…=()≈()0.018383…=()≈()

  0.33333…=()≈()9.675675…=()≈()

  3、复习用计算器求商和探索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

  48÷2.37.09÷0.52(保留一位小数)

  1.3÷0.036.509÷0.27(精确到0.01)

  45.5÷3826.37÷3.1(精确到千分位)

  (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4÷8=

  2244÷68=

  222444÷668=

  22224444÷6668=

  ()÷()=()

  说说找到了什么规律。

  4、复习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1)书36页第2题。

  (2)练习七第4题。

  先读题,独立解题。

  全班汇报流,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5、拓展:练习七第6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不仅可以把所学知识通过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温故知新的效果。

  四、作业:练习七第1、2、3、5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本节课主要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生分析:

  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及时整理已学的内容变得更为重要。经过前面五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有能力自己整理学过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合作中整理、评议中完善、演练中检验。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教学重点: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圆的整理和复习课。圆以它本身独有的特点和魅力装点着我们周围的世界。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为精彩。老师也从我们的校园中找到了许多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拍到的照片)

  2 .如果我们要知道这圆形花坛的铺草坪的面积,该怎么计算?

  生计算,汇报

  那有关圆的面积你还知道哪些?

  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并板书.

  (设计意图:在兴趣中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感受到数学之美,老师又及时地激疑,“需运用那些知识?”在自然而贴切中引出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既然是圆的整理和复习课,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整理的?(生回答)

  你们能模仿圆的面积整理的方法把圆的其他知识也整理出来吗?

  生整理,汇报,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合作中整理、评议中完善、演练中检验)

  三、实践应用

  (一)明辨是非

  1、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

  2、梯形可以画一条对称轴。 ( )

  3、圆周率等于3.14。(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它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5、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cm( )

  (二)精挑细选

  1、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针尖大约走过了( )cm。

  A. 31.4 B 125.6 C. 314

  2、要在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片中剪出尽可能大的圆,最多可剪出( )个。

  A. 1 B.2 C. 3 D.4

  3、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

  A. C÷2+2r B.лr C. лr+2r

  4、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这个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A. 大于 B.等于 C. 小于 D.无法比较

  (三)实际应用

  1、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的问题并解答?

  周长:

  环形面积:

  2、如果在这个圆形草坪内,准备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20米、15米、10米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地方?

  (四)发展练习

  1.沿着半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不但对圆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整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自己的整理一定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在课下进一步完善,好吗?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略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8

  复习内容: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第1---3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下面表格。

  小数

  0.16

  分数

  百分数

  24.5%

  0.9%

  2、只列式,不计算。

  (1)40占50的几分之几? (2)50是40的百分之几?

  (3)5比8少百分之几? (4)8比5多百分之几?

  二、知识梳理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甲数是200,乙数是150。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三、深化练习:

  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95%表示什么?

  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分之几?

  四、布置作业:

  整理和复习(二)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一、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口诀表。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这样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自主探索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计算试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 ↓

  复习整理→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知识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提问: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

  指名说一说。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五八( ) 七九( )

  三七( )四六( )

  ()()二十七()()七十二

  ()()五十四()()二十四

  三八( )九九( )

  二六( )六七( )

  ()()三十五三四( )

  ()()四十二

  【复习整理】

  1.整理乘法口诀

  (1)方法迁移准备。

  教师引导: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呢?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小组合作整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整理的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贴在一个大纸板上,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

  ②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

  ③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种整理方法:先出示“一一得一”,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地排在“一一得一”的下面,再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这样的排列方式排列出来,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④提问:请你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句乘法口诀?

  让学生算一算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是怎样算出来的,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

  (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

  ①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②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

  ③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

  ④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课件显示水上芭蕾图,每幅图里有8个人,共有3幅这样的图。

  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8×3=24或3×8=24口诀:三八二十四)

  提问:从这两道题的算式和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巩固应用】

  1.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个学生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并算出结果,直到算出的结果是一位数或一个数位上是0为止。如一个学生说:“63”,另一个学生则口算6×3=18→1×8=8。一个学生说:“56”,另一个学生则口算5×6=30。一个学生报了2个数以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进行。

  2.送信。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4、32、72、56、48等)的邮箱,贴在黑板上。

  教师说明:我们来玩玩送信游戏,好吗?请你们将手中信封上的算式算出得数后,贴在相应的邮箱下面。

  组织学生活动,最后还剩几封“信”没有送到邮箱。

  提问:你们手中的信为什么没有送出去?

  让学生明白这几道算式的积信箱上没有。

  3.( )里最大的数能填几。

  教师出示下面的题:

  ( )×4<29 34>5×( )

  7×( )<30( )×8<55

  60>( )×9( )×6<38

  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考在( )里能填哪几个数?再让学生思考: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 )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

  2.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3.乘法口诀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形体

  特征

  联系

  面

  棱

  顶点

  长

  方

  体

  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正

  方

  体

  有6个面,都是面积都相等的正方形。

  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有8个顶点。

  评点:请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做书56页第1题

  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

  有()条棱,相对的棱();

  有()个顶点。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

  有()条棱,每条棱();

  有()个顶点。

  (填在书上,并指名汇报)

  2、分组整理。

  出示整理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2)用喜欢的形式把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学生汇报。

  请各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5、归纳总结。

  老师也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整理出来,大家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表格: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概念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算公式

  长方体:S=(ab+ah+bh)×2

  正方体:S=6a2

  长方体:V=abh正方体:V=a3

  V=Sh

  常用单位

  m2、dm2、cm2

  1m2=100dm21dm2=100cm2

  m3、dm3、cm3

  1m3=1000dm3

  1dm3=1000cm3

  m3、dm3、cm3、L、ml

  1L=1000ml

  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6、看书质疑。

  三、理解应用走进生活

  (一)基础练习

  1、知识积累(填空)。

  (1)5800毫升=()升=()立方分米

  (2)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填上适当的单位)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

  (4)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立方米。

  2、当个小老师(判断)。

  请判断谁做对了,为什么?

  56页第3题:乒乓球台的长度为2740mm,宽度为1525mm,台面厚度为25mm,它的表面喷上了漆,喷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东:(2740×1525+2740×25+1525×25)×2

  小婷:2740mm=2.74m,1525mm=1.525m25mm=0.025m

  (2.74×1.525+2.74×0.025+1.525×0.025)×2

  57页第2题:新建的篮球馆要铺设3cm厚的木质地板,已知该馆的长是36m,宽20m,铺设它至少要用多少方的木材?

  小东:3cm=0.03m0.03×36×20小萍:3×36×20

  (二)实践操作

  1、魔方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呢?

  (学生尝试解答,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不计算。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表面积:5.3×5.3×6问:5.3×5.3求出的是什么?“×6”表示什么

  体积:5.3×5.3×5.3“×5.3”表示什么?

  2、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呢?需要测出哪些数据,提醒:量出的数据最好保留整厘米数。

  单位:厘米

  (标出长6.3,宽4,高10.6)

  指名学生汇报,6.3×4×10.6=267.12(立方厘米)

  我们的计算结果是267.12立方厘米,为什么牛奶盒上写的净含量是250毫升?

  3、做个小小包装师:

  (1)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做一个牛奶包装盒最少需要多少硬纸?

  (2)在这盒的四周贴上一圈环保广告纸,广告纸至少要多大?

  同桌先交流一下两题的区别,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四、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1、师:复习完这个知识后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而延伸题则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出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复习的知识,编两道题,明天考考王老师。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特征:面棱顶点

  表面积

  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常用单位

  容积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材P83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2.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咱们进行一次“学力大比拼”来检测一下。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最好!

  二、回顾梳理构建网络

  (一)组内回顾唤醒旧知

  提出要求:在“学力大比拼”之前,老师给每个组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梳理的本单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要求:

  (1)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2)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3)人人都要发言。

  (教师行间巡视,适时指导。)

  (二)暴露思维组织研讨

  问题:1.刚才我们以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这个单元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拾遗补漏

  问题: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1、平方。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同除以相同的数,乘上和除以的数不能是0。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基础练习排查漏洞

  (一)用字母表示数

  PPT出示练习题

  提出要求:认真审题,独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师行间巡视,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及学生名单。

  (二)解简易方程

  出示练习:

  6x+8=23 ( ) 8x-5=15×5 ( )

  30a+5b ( ) 7x-8<36 ( )

  10x=y ( )(2.4+a)÷2.4=5 ( )

  1÷8=0.125 ( ) 6x+8=9x-13 ( )

  问题:

  1、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样判断的?用“√”表示。

  2、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一个解一解。

  3、反馈,指名讲解解方程的过程。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要求:任选一题,用方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集体交流。)

  四、总结质疑反思评价

  问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一单元结束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老师建议大家建立一个“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下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困惑和平日的错题,这样就可以使今后的总复习更有

  针对性,而且省时高效。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

  第85页练习十八,第6题、第7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利用百分数的意义灵活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105页第1题,课本105页第4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整体反思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关“面积”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学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一张、两张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纸、小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现在咱们来用彩色笔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比赛开始(学生操作完后),请冠军介绍经验,你选择的是这张小的纸来涂,是吗?那么,我们涂色的部分叫什么呢?(面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这一章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P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刚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要复习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师:老师也整理了一下这些知识,师出示: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观察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时使用这些单位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我国的领土 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毛巾 教室 夷陵广场)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们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提醒学生注意区分面积和周长的不同。

  3、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涂色的长方形,请估测一下它的面积,实际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

  4、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师: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运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根据需要结合具体数据算是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进行回顾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能够把“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并能够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回忆梳理

  二、理清脉络归纳整理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四教师总结

  五、知识应用能力拓

  高斯的故事

  出示1+2+3+4+5…+96+97+98+99=

  学生讲解得出答案引出运算定律

  (一)学生汇报:投影展示

  1.这一单元学会的知识内容

  2.学生自己的困惑

  (二)凭借自己的记忆说出

  学生说出运算定律

  加法的定律

  a+b=b+a

  (a+b)+c=(a+b)+c

  乘法有哪些定律?

  a×b=b×a

  (a×b)×c=a×(b×c)

  (a+b)×c=a×c+b×c

  你能找出乘法分配率和其它四个定律得不同之处吗?

  只有一种运算符号

  乘法分配率含有两种运算符号

  教师出示

  36×28+36×72

  生=36×(28+72)

  =36×100

  =3600

  如果36×102-36×2可以用乘法分配率吗?

  观察有乘有加还有一个相同的数能用

  学生回答

  集体观察订正

  教师出示:

  36×10136×99

  学生板眼

  订正

  教师出示两个性质:

  (1)a-b-c=a-(b+c)

  a-b-c=a-c-b

  (2)a÷b÷c=a÷(b×c)

  a÷b÷c=a÷c÷b

  生回顾知识

  教师总结作简便计算的方法

  一看

  二想

  三算

  四查

  教师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出示习题:(幻灯片)

  一填空

  二判断

  三解决问题

  四简便计算比赛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手抄报

  表格

  树状图

  学生边展示边讲解

  学生说出乘法分配率和拆数有困惑

  生回答用乘法分配率做的

  有乘有加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朋友

  36×102-36×2

  =36×(102-2)

  =36×100

  =3600

  学生讲解101可以分成100+1

  99可以分成100-1,都在用乘法分配率

  思考回答是怎么算的,用哪些运算定律的,做这些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独立计算,交流,重点考查方法

  比赛选出计算大王给予表扬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积极性

  回顾总结本单元知识点

  考察此类题型地掌握情况

  巩固,为知识欠缺者提供第二次学习机会

  作业

  1.解决问题(20分)

  (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个,共用240元,平均每个羽毛球多少元钱?

  (2)、月月3分钟跳绳522下,莉莉3分钟跳了504下,平均每分钟月月比莉莉多跳多少下?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注重: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融洽性。

  3、使学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04-03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08-22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07-16

《圆柱圆锥整理复习》教学反思08-30

《整理与复习》教案01-25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07-20

汉语拼音复习教学设计06-27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09-27

《牛和鹅》教学设计06-08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