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二、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理解春节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难点: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 ,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大家喜欢过春节吗? 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已的过年感受 )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春节的热闹景象。
二、解题:
1.什么叫本命年?(可参照书下注释①)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马年出生的人属马,再遇马年,就是他的本命年。
三、介绍作者:
学生读一读
刘绍棠(1936~1997) 现代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的格调,通俗易懂、清新淳朴,代表作有《蒲柳人家》。
四、检查预习
小组汇报检查情况,教师抽查。
五、 独学----合作交流
指明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二十四节气歌有什么作用?
2、从第三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年味儿越来越浓重的四个词语?
3、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来具体描写家乡过大年的情况?(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如第一件事:“炒年货”)
六、研读课文 探讨交流。
1、读第1段,思考:开头以24节气歌引出春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衬托出春节的重要,突出春节的特点,点明写作的中心。
2.(比一比)快速阅读第3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表现作者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可提示学生注意文中表现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3.运河乡的父老乡亲是如何来过年的呢?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
明确: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食物7、送灶王8、换门神9、守岁10、拜新年
4.这十件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内容后,按顺序排列出)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
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
这些民风民俗表达了父老乡亲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 跳读品味
1、小组学习:
第4段描写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哪些语句描写最生动传神,即用不多的几笔就把某一生活场景描述出来了?(结合具体的词语分析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①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语句。
②文中一些生动丰富的民俗语言。
如:二十四节气歌;“红火”“发烧”“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小疙瘩鬏”;“开刀问斩”;“忙得脚丫子朝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天麻麻亮”等等。
八.合作探究:
你认为隆重热闹的传统春节传达着人们的哪些期盼?(组内讨论)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后,教师概括或强调:
寄予的期盼:
辛苦一年 喜享欢乐 。
展望未来 祈求安康。
合家团聚 密切乡情。
九. 拓展延伸 今昔比较
明确:1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也不管未来变化如何,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不变。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要吸其精华,代代相承;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开出更加瑰丽的奇葩 !
十、布置作业:
回忆你过得最有趣的一个春节并用最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堂
腊月初一:炒年货--------预热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
买糖果 ∣ 增
挑绒花 ∣ 温
杀牲禽 ∣ ↓
备食物 ∣ 红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 火
换门神 ∣
除 夕:守岁----------发烧
正月初一:拜新年
教学反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 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 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 )。湖里有十来支( ),花瓣上( ),荷叶上( )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 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后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
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三、教学用具
一张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脚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张呈现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
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
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
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景
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
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
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
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
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
以上是指导复述。
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思想】
我们小班的宝贝们在绘画时常常会乱涂一气,很难按照我的意愿去完成绘画任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教研活动的学习,我尝试让幼儿自己融入到绘画活动中,让其可以即动口又动手、动脑地进行绘画活动。我发现当幼儿融入活动中时,能够兴趣盎然的学习,观察力敏锐,充满想象力,兴趣浓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设计了《可爱的小鸡》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边说儿歌边画小鸡。2、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不受约束的装扮自己的小鸡。3、尝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爱绘画,爱动口,爱动脑。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小鸡的外形特征;2、物质准备:欢快的钢琴曲,三只可爱的小鸡,绘画材料若干;3、环境准备: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活动中,背景画面可爱丰富,幼儿喜欢。
教学重点:幼儿学会边说儿歌边画小鸡,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幼儿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小鸡。
教学难点:让幼儿融入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教学流程:谜语导入——观察小鸡——说儿歌,画小鸡——装饰小鸡——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1、猜小鸡,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并请幼儿入座,展开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老师讲的谜语,猜一猜它是谁,然后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欢迎它出来好吗?
“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
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小鸡。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请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吗?
幼:好!
2、观察小鸡,培养幼儿与它的感情。
师:我请来的小客人可爱吗?请小朋友们都来看看它,欢迎它好吗?(引导幼儿和小鸡打招呼,夸小鸡可爱,尝试与小鸡交流,喂小鸡,让幼儿对小鸡产生感情。)
3、听故事,引出绘画活动。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鸡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听哦。
教师讲故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河水在哗哗的唱歌。
这一天,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它们睁开眼睛,东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只小鸡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爱极了,它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咦,玩着玩着,最小的小鸡不小心走丢了,它到处都找了,可是找不到……”
师:我们的小客人就是找不到哥哥姐姐的小不点儿,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它画一些照片,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帮它一起找哥哥姐姐,小朋友们可以帮忙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蚂蚁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用语言、文字、图画
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蚂蚁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单的昆虫模型。
2.意识到科学探究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时爱护小动物;愿意与他人合作,探讨昆虫的共同特征;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辨别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
3.能说出蚂蚁的身体构造;知道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能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判定是否属于昆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利用昆虫的特征辨别常见的动物是否是昆虫。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每组:材料箱(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材料袋(牙签、塑料泡沫、刻刀、橡皮泥)。 教师准备:
各种蚂蚁、放大镜、记录表;收集、整理与昆虫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资料卡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中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就有600多种。中国居室内常见的蚂蚁主要有以下三种:小黄家蚁,大头蚁,洛氏路舍蚁。
1.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捕捉了几只小蚂蚁,你们都把它“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吗?你们是怎样去捕捉的? 2.学生交流捕捉蚂蚁的方法。
3.让学生画一只心中的蚂蚁,将画的快的5名同学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师根据学生所画的蚂蚁总结出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脚有几只? 问题2:脚长在什么位置? 问题3:蚂蚁是否有触角? ??
4.师引导:关于蚂蚁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蚂蚁的身体构造,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板书:蚂蚁)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制定观察方案。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箱(师提供的观察器材: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观察蚂蚁的方案。 2.汇报观察方案。
(教师及时引导,在不能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蚂蚁会自由爬动,我们无法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观察方法。
方案1:把蚂蚁关在一个更小的塑料瓶里,用放大镜观察。 方案2: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用放大镜观察。
方案3:把蚂蚁放到昆虫观察盒里,用放大镜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
方案4:让蚂蚁爬在羽毛或毛笔上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方案5:用胶水粘住蚂蚁的脚,拍照片观察。
方案6:用卫生球画一个蚂蚁的活动范围,再进行观察。
方案7:用大蒜画一个圈使它的活动范围缩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到处爬,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用什么办法观察蚂蚁的效果好、材料容易找而且还不会伤害小蚂蚁。) 3.学生分组观察,出示观察要求。
在观察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要求:
(1)蚂蚁太小不要拿着观察,我们要借助放大镜去观察。 (2)观察要仔细,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观察记录表。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蚂蚁。画图时先画蚂蚁身体的主要部分,然后再画出其他部分。
(3)重点观察蚂蚁的身体的构造,数一数蚂蚁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叫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注意不要伤害蚂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二、教学设计
1、删减替换,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丽的外形,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燕子,让燕子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对比老师读的内容和课文中的内容的不同,通过对修饰成分的删减,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替换比较,再次感悟到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这一写作方法。通过这样几个层次的教学设计,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透过文字对美的感知力。
2、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3、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课后反思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2、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教学的自主性。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3、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看图说话:
师:先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图片配乐。
学生说。
看到如此美妙的情景,你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说。
老师把你们所想到的用一个词来概括──遐想
(板书:遐想)
师:在黑暗的夜空中,出现的那一轮月亮是那么迷人,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出示句子: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你能来读读这几句话吗?──自己练──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好它?(自言自语,充满想象)──生说──指读。
2、揭题:
月亮是那么清幽,那么神秘,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这轮明月,总会激起无限的遐想。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
(板书课題:22、月球之谜)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来读读课文。
要求: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生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找一找,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谜”?
学生自读。
反馈:
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估计、年龄、神秘、探索(小老师领读──齐读)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我们请一个小组开小火车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等会要请他评一评。
3、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评读。
4、读通难读的句子: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注意不漏读“满”字,不读破句。)
三、精读品味
1、课文读通顺了,老师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月球之谜。
2、反馈,媒体出示: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它跟地球一样吗?
难道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
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情况不同?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3、师:老师把同学们说的月球之谜都打出来了,那你们看看,能给这些月球之谜分分类吗:
⑴ 可以按照登月前,登月后划分。
⑵ 可以按已解之谜,未解之谜分。
4、那登月前的月球之谜有答案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⑴ 研读月球的奇异景色:
请同学们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这段话中读懂些什么?
① 我了解到首次登上月球的是美国的两名宇航员。
② 我了解到登月的时间是在1969年7月20日。
③ 我了解到月球的样子……
课文中有一个词来评价宇航员所看到的月球
奇异(板书)
你看到了哪些奇异之处?奇异在哪里?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请学生遐想)
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宇航员,你第一眼看到这样奇异的景像,感觉怎样?
(惊讶、奇怪、激动)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试读──指名读──小组读
同学们,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这之前,人们为了探究月球的真面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宇航员一脚踏上月球表面时,你认为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
(激动、自豪)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这是小小的一步,却是整个人类伟大的一步,它承载了全人类的梦想,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可宇航员们为了这一刻,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
媒体出示资料,请同学们来读读:
面对这么伟大的宇航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宇航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出示: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齐读: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⑵ 研读月球难解之谜:
登上月球,仅仅是探索月球奥秘的开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登上月球后发现的`难解之谜:
媒体出示四个月球之谜。
你能根据课文猜想一下这些月球之谜的答案吗?
(板书:猜想)
这些难解之谜现在有答案了吗?你无法确定,老师甚至是科学家也无法确定,真是令人费解啊!
(板书:令人费解)
这一部分你准备怎么来读?
四、小结
月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也从未停止。随着对月球的探索和研究,还有更多的月球之谜被提出来,但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同学们会加入到解开这些谜团的队伍中去,让月球不再有谜。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十六个,会写九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理解文中的专门术语,培养学生惧信息的能力。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惧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很早以前人们远行靠什么吗,你还了解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吗,科学技术的发情,交通工具越发先进,人类将会走得更快更远,今天我们学习《远行靠什么》
二、新课
(一)自学
1、轻声自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用你学过的方法进行识字。
3、小组或同桌用识字卡检查生字,并相互交流。
4、按自然节小组内读课文,检查字音。
(二)识字
1、读卡片。学生读一个,老师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2、说说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3、游戏识字。同桌你读我找,我找你读,练习组词语。
(三)交流
1、学习1-3自然段,读文思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用什么流通工具。
学生读文很快就能找到最初,人们远行时靠步行,骑马,后来是马车和帆船,二百多年前有蒸汽机,就有了火车和轮船。
2、让学生知道独木舟、蒸汽机词语的意思,理解奔驰、天涯海角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四)诵读
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通工具由古代骑马、乘独木舟发展到使用马车、帆船及火车和轮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内燃机等,交通工具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接着学习以下课文的内容。
二、新课
(一)交流
1、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人类远行靠什么?
第四段首先理解内燃机的意思,然后从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看出或体会到什么?一是说有了汽车、军舰和快艇,二是说车多、军舰、快艇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川流不息、疾驶的意思。
第5、6自然段让学生理解了飞机,人们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现在又有了电力机车,核潜艇,还有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让学生把现在和最初比较一下,现在和二百年前比较,说明了什么?
2、学习最后一段,齐读。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是全文的中心句,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二)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认为自己读得好就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2、小组赛读,读出骄傲、自豪的情感来。
3、指名朗读。
(三)评价
结合学生诵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价。从情感的投入朗读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写字
1、复习巩固字形,认读生字卡。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
3、老师指导。内、艇、界。
(五)练习
1、说一说。
军舰在海面上巡逻。
在天空中_______。
在海底_______。
在轨道上________。
在宇宙里_________。
2、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什么样?画出来向同学介绍。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经济业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会计概述、账户、复式记账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要素、等式,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以此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共分8个章节。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的属性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点讲到了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账户的结构和分类,复式记账法以及平行登记;第三章借贷记账法即是对复式记账法的进一步细分,利用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几个环节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和结账,以及在出现错账时几种常见的
错帐更正方法;第六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常见的几种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类、结构和基本编制过程;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二部分为实践教学。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训练,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和结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其次,在学期末安排一周30个学时的综合实训课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基础会计》自编教材
2.教学参考书:
《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基础会计学》,吴良海、张素云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
《中级财务会计学》,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五、教学过程指导
面对这些从未接触过会计以及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理解会计的各种概念和相关原理,清晰地了解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基础会计》又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块敲门砖,这块砖是否能够敲得响,将直接影响着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并且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针对会计学生的就业现状,要求学生能够在进入会计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上手,因此,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由于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限,我们只能通过模拟企业业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而《基础会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操作都是会计专业最基础、最主要的训练,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拿到会计资料后得心应手的达到训练目标,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简化的就简化,该整合的就整合。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对《基础会计》
中讲述的会计的相关知识体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知。
(一)对课程内容划分授课模块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 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 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会计理论,第二模块为实践操作。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六章为理论部分,重点讲述会计的几个概念和产品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把内容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帮助学生活学活用,不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把第二模块即实践操作部分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教师利用综合实训,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把建账、编制会计凭证、登帐、对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个环节的训练,并对每个环节相关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概念,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出勤情况、讨论提问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制定日期:20xx年9月20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回家路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 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景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
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咱们再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一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x4=16(只)
……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X4=16(只)。
2.说一说,算式2x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x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 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