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生命》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大家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争论“谈”。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勾画这两个比喻句)。下面,我们分两组来研读“水和树”这两部分。(各自小组完成,同桌学习)
展示要求:
⑴ 一江春水: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春水”?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表现春水力量的动词,表现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流动”。
③ 四个“有时候”说明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四个“再”塑造了春水怎样的形象?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过程。
⑵ 一棵小树: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小树”?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体现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的动词,体现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生长”:小树在生长中有哪些方面的“快乐”?
③ 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记叙描写,象征了什么?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
2、教师提问:
这两节的末尾都重复了这样两个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反复)吗?该怎样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许认为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境界和高度;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小结:至此,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作者在文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自然,享受欢乐,不停地前进。在这两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展开对水和树的具体描写的:
生命像(朗读这两部分)
3、作者将生命形象化为“水和树”这两种具体的形象,通过他的描绘启示了什么道理?(意在表明什么?)
点拨:
形象 “形散”
喻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样,作者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呢?
4、朗读第4层,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勾画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同桌互查)点拨: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认识?(相机板书: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小结板书:形散、神聚等内容)
四、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涉及到,在这里就仅以B中勾画的句子作为重点。(小组解决,还是教师引导解决?)
在这里,教师以书后练习三中的两个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浅析: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辨证统一的,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中的两种基本旋律。)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能否改一个字,使表意更准确?)
(浅析:快乐固然要感谢生命,但痛苦未尝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能否举例加以说明;“也”改为“更”似乎更好。)
五、总结
由此可见,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决不是一般的认识,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谈”?
浅析:作者是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1900~1999),备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后的“体验”,它不是一般的漫谈,而是作者的严肃思考和认识。最后,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愿一样:应该有一个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生命”或“人生”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五条。
2、仿写:“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写一句哲理性的话。
3、比较阅读第4层与《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挖掘了课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了散文诗式的教学处理,使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组合作学习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谈生命》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
2、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出三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
(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请你找出其中相应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说说课后练习三中两句话的象征意义。
(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明确: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
可做拓展性延伸:
①《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
③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头》
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
⑤可以引用"实话实说"节目,感受坚强的张默然的故事。
感悟: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三、体验反思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
四、教师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
五、布置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怎样面对一一一(胜利、困难……)
2、我怎样直面现实中的一一一(苦难、真实、丑恶……)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两岸一滴一一入海快乐与痛苦生命感谢大生命
相生、相成一棵小树———常变的四季
一叶归根
《谈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理解“骄奢、荫庇等的词义;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体会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讲练结合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提炼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正确理解文意;运用跳读、精读品味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在分析品味中加深对生命体质的认识,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通过欣赏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通过体验反思将作品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品味探究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生活,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味法、练习法、延伸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教师: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景物和句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畅所欲言。如:①我想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②我想到了“伟大”,我觉得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生命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伟大的过程。……)
教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又是亘古不变的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教师写完标题。)
二.走进作者:
教师:同学们,你能介绍一下作者冰心吗?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知识积累回答)
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后,屏幕展示“冰心小档案”,请一名同学朗读。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的影响。她的作品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
三.初读课文:
教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要求自己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找出生字新词;
②读出感情,品味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学生朗读课文后,指出生字新词,师生共同解决)
屏幕出示巩固字词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词义:荫庇 骄奢 云翳
四.品味文章: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⒈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它们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
(学生或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回答:①比做“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②奔流向前———汇入大海;历经四季——叶落归根;幸福、快乐、痛苦、悲哀)教师板书。
⒉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答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的意思即可给予肯定)
⒊作者说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生答: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五.欣赏课文:
⒈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吧,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示范:我喜欢文中的“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它强调了人生的主动性,要想充实的度过人生,关键在于自己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活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息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学生从内容上说,语言上说,结构上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⒉教师:同学们你认为文中哪个词语值得积累?
(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只要提出就应给予鼓励。如:卑微、渺小、吟唱、芳馨、云翳等)
教师:(把同学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这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说不定我们这里还有第二个冰心呢?
(学生能用上几个词语,语言连贯,有内容且健康就给予表扬。)
六.体验与反思:
⒈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不要求答案统一。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彩虹;成功时,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的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感谢生命。)教师板书。
⒉在作者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照例句说说生命像什么?
(学生:生命像一轮月亮,历经圆缺,把清辉撒向大地。 生命像一棵小草,历经风吹雨打,展示自己的绿色。)
七.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中我们领悟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荆棘满路,这需要我们很好的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祝愿同学们再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勇敢乐观的面对困难,珍视生命,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
生命像春水:奔流向前———汇入大海
谈生命 感谢生命
生命像小树:历经四季——叶落归根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能实现教学的预期设订。
⒈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出信心,我设计的几个环节,如初读课文时字词的积累,品味课文时几个简单的问题,欣赏课文时语句和词语的提炼,都是从注重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角度出发。
⒉设计了“欣赏课文”这一环节,学生可针对文章的语句,提出非常多的看法,几乎设计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不确定,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参与热情高,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看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⒊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设计了“连词成句”“仿写”的环节,培养语文兴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广阔天地。
⒋力求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谈生命》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1、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⑴ 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⑵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⑶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⑷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⑸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⑹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2、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⑴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⑵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⑶ 齐读《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法国]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谈生命》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品读法
3 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í)
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 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 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 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 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有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 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副副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 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 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巉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A 请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B 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秒年时微度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 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凤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A 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B 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副副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 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 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推荐,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回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
(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着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淼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材,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 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上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色怀念革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 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 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涵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 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副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洌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
赵丽宏
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漂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正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新,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 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谈生命》教学设计6
一、直接引入:今天我们学习《谈生命》。
先做一个小游戏:若果去掉“谈”字,你还可以在“生命”前面或后面加什么词?
(学生言:生命礼赞、生命之歌,等等。师提示学生做旁批。)
二、简介冰心:
(屏显)冰心生于1900年,1999年去世。她的作品中有许多诗文书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在许多文史家的眼中,冰心是中国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
三、课堂内容概述:
一课四学:一学结构简析,二学识记雅词,三学美段品读,四学哲言背诵。
四、教学详情:
(一)一学结构简析
1、学生默读课文,动笔划分,思考对课文结构层次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课文结构层次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之后归纳:
(屏显)
第一层:全文总起,引出话题。
第二层:生命如水,波澜起伏。
第三层:生命如树,由生而死。
第四层: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3、师: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咏物抒情的文章。总起:引出话题;细细描写物;最后议论抒情。如《蝉》《陋室铭》《紫藤萝瀑布》《贝壳》等均属于此类文章。
(师提示学生做笔记:咏物抒情文章的一般结构:引出事物,描述事物,点出哲理。)
(屏显)课文层次及层意。请学生于书上旁批:精致的结构。
(二)二学:识记雅词
1、(屏显)词语及字音
挟(xié)卷 巉(chán)岩 惊骇(hài) 瘠(jí)薄 屏(bǐng)息 荫(yìn)庇
枭(xiāo)鸟 狼嗥(háo) 睥(pì)睨(nì) 愤懑(mèn) 绯(fēi)红 云翳(yì)
学生小声读,并在桌上空书生字。
2、(屏显)生词及词义解释
悬岩峭壁:陡峭的山崖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
斜阳芳草: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芳香的花草。形容优美的景致。
穿枝拂叶:穿过枝条,擦过树叶。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里形容杜鹃鸟啼声的悲切。
落叶归根:比喻不忘本源。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学生齐读词语 (请学生旁批:精美的语言)
师:在“谈生命”旁批注“生命的礼赞”,再加上这些精美的语言,就叫文采斐然。
(三)美段品读
师: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朗读、品美。
1、(屏显)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学生齐读
师:所有文字,用四个字来概括:“以喻为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侧笔来表现生命的美——奋斗的壮美。(学生旁批:笔力丰美)
2、(屏显)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仍催逼着它向前走。
学生自由读
师提示:读的时候,注意起伏变化。学生再次齐读
师:新生的生命——奋斗的过程——享受美好生活——艰难困苦——走向老年
学生再齐读
师:请大家观察这一段文字,美感在哪里?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适时点拨指导。
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归纳美之所在——
(1)句式“有时候……有时候……”,表现出结构之美、反复之美。
(2)节奏之美
(3)抒情之美:赞美、赞叹生命
(4)象征之美:吟咏春水的生命,象征人生的经历
(5)力度之美:读起来激动人心。
(6)画面之美:“桃花”“晚霞”等,极富动感,又有生命的长度的具体呈现。
师:提示学生旁批:美在句式,美在节奏,美在抒情,美在象征,美在力度,美在画面,等等。
(屏显)
美在用“一江春水”的东流比喻了人生的各种经历。
美在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比喻了人生的全部过程。
美在用一组比喻揭示了人生中的起伏波澜。
美在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句式精致、语言生动。
美在每个比喻都表现出表达生动内海丰富的特点。
3、作业布置:试着用五个“美在”概括“生命是一棵小树”这一层的内容。
师:提示学生旁批:精妙的手法。
(四)四学哲言背诵
学生自由诵读文章的第四层,找出自己觉得最富有哲理的语句进反复吟诵。
练习背诵哲言。
学生展示背诵。
教师对学生背诵的哲言略作讲解。
(屏显)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发言中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
师:提示学生旁批:哲理光芒,精深的意蕴。
五、课堂总结:
(屏显):
精致的结构
精美的语言
精妙的手法
精深的意蕴
《谈生命》教学设计7
情境导入:
许多名家都在探讨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在冰心老人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去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生长。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词句,认识生命的本质。
师:文章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大家要注意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静处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谁来给大家读读下列词语
大屏幕出示:骄奢 挟卷 挣脱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指一生读
师:他读得如何?生答:全对(很好)!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说生命的?她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老师深情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鼓掌)
回归问题,学生简单交流后回答
生1: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生动的解释了生命;
生2: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生生不息
师:你们说得不错,谁能再来深入谈谈作者是怎样认识生命的本质的?
生1:作者认为生命是奔腾的,是顽强的;
生2:她还认为生命是不断发展的、向上生长的。
师小结:正如同学所说的那样,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生命解说最生动的一部分,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样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阶段?
(分组准备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略谈、详谈)
生1:在作者笔下,生命象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经历了四个有时候。
师:谁能再来详细谈谈你的认识?
生2: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春水奔流入海,先经过了四个“有时候”,然后奔入了大海,这就好象是人生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获得成功。最后,它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又告诉我们实现理想后,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更加辉煌的.成功。
师:谁再来联系生命中的各种境况谈谈?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有时候”代表着生命中的所有艰难险阻、痛苦、困难,并都勇敢、坚强地克服困难;第二个和第四个“有时候”象征着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欢乐。
师:四个有时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种状态下,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师: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些?
生:我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应读得激昂一些,第二个和第四个应读得舒缓一些。
(明确后,指一女生读舒缓部分,一男生读激昂部分)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如何?
生1:我认为璐璐读得舒缓有感情,张泉读得也比较有力、激越。
生2:我认为张泉的激越程度可再加强些。
师:谢谢你们中肯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个有时候,注意读出感情。
生齐读,进一步感受激昂。
师:谁来谈谈你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
生:生命如小树经历了四季
师:生命也有四季,你觉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生命的春天充满朝气,夏天日趋成熟,秋天收获累累硕果,冬天渐渐走向衰亡。
师:谁还能联系自己的生命来谈谈你的认识?
生:我们的少年时代充满活力,播种下了成功的种子;青年时代,要为事业去拼搏;中年时代如日中天,是家庭的支柱;而到了老年也是安享晚年的时候。
师:很确切,谁再来谈谈?
生:小树的生长历程如同一个人的生长历程,从而揭示了人生应该蓬勃向上的真谛,小树在春季生长好比人生的少年,小树在夏季茁壮生长,好比是人生的青年,小树在秋季的丰硕,好比是人生的中年,最终落叶归根,好比是人生的老年。因而把生命分成了几个阶段,并鼓励人们应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努力拼搏、奋斗!
师过渡:作者对生命的解说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对生命的感悟更是深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
师: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采用评点式读书方法,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在旁边写出感悟,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所感所悟
生1:我评点的是“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渺小,而这一滴一叶的活动又合成宇宙的进化,虽然渺小也不能忽略,所以,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为生命这一大篇章而奋斗。
师:你的想法很伟大。
生2:我评点的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坎坷,我们不应退缩,而应把这些困难视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从困难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而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就会有更大的把握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力量,来造就美丽的人生。
师:我们的人生因愈挫而愈勇,因坎坷而坚强。
生3:我评点的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进化运行”。我们虽然渺小,但滴水可以汇成江河,我们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装点星空,我们不可自大,我们更不能小视自己。
师:是的,作为我们应有集体主义观念,为了我们的团体,奉献一份力量。
生4:我评点的是“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生命就像一杯热咖啡,有苦也有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不能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在我们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不能自拔。生命是多彩的,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我们不应对此怨恨,应该感谢它们,能从中得到生活的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
师: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谁再来谈谈?
生5:我也是评点这一句。人的生命如同一颗柠檬,一口咬下去很酸,但如果你把它榨成汁,再加点糖,就会变得很甜。生命给予我们快乐,但同时也带给我们痛苦。快乐好比今天的阳光,给我们温暖,而痛苦好比明天的希望,给我们信心和勇气。
师:看来大家是受冰心先生的感染,能形象地谈出了自己的感悟。
生6:我评点的是:“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江流的生命意义在于流动,奔流入海;种子的生命意义在于生长,成为大树。那么人的生命呢?人的生命更需要生长,更需要打拼,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人生存的价值;因为如此,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暗淡无光!
师:确实,生命需要动力与活力。谁还想谈谈这一句?
生7: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河流因为不断的流动,最终涌入大海的怀抱,种子因为不断生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生命更是需要不断奋斗,才会灿烂辉煌。
师:还有别处吗?
生8:我评点的是“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快乐给人带来的是兴奋,苦痛对于弱者来说,是人生的一大暗礁,对于强者来说却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勾践被俘虏之后为夫差尝粪便,驾马车;少年韩信由市井流氓的跨下爬过。这都是有辱人自尊心的,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从苦痛中奋起,成为了大勇,原来苦痛之后也会呈现美丽景象。
(学生不由自主鼓掌)
师:最好的东西要留在心底,不断地回味,它会对我们的人生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让我们铭记那些给我们启示最深的语句。(生背)
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冰心老人一起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历程,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顺境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逆境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只有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大屏幕打出: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谈生命》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课文全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的入选体现了新课程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的人文理念。
《谈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语言优美,文笔生动。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这类无故事情节的,又是谈人生哲理的文章,应对中考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目的。教师只能运用多种手段,适当引导学生回到这个人类一直思考的问题上来。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运用“分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板块,即:创设情景,激发导入;整体感知(图文结合配乐赏读);品读文章(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拓展延伸(仿写,思考生命的意义);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一则新闻导入,是学生回到“生命”这个话题。再由图片展示,进一步加深“生命是个历程”的印象。
2简要回忆作者。图片展示。
3学习生字词,提示重点词。
二课文研读
1教师配乐朗读部分课文,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美的意境。
2学生配乐朗读剩余部分课文。
3思考: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②作者为什么要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呢?
提示:一江春水在汇入大海的过程中有无数个险滩,正如人生中遭遇许多挫折一般,而同时春水又会遇到无数平坦如砥的坦途,正如人生中的欢乐一般。这种快乐和痛苦时而交替产生,正如我们人生各种境遇都会经历一样。
③能否借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说它经历了哪些快乐和痛苦?
提示:他的痛苦是遇到了巉岩前阻和暴风雨,而他经历的快乐是遇到了细细的平沙。
投影展示:巉岩、平沙、暴风雨、晚霞和新月,并作适当解说,注意适当引用古诗词
④作者把生命还比作一棵小树,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呢?
提示:因为小树的生命历程也预示着人的生命,它的生长与人的生命历程是吻合的。小树是由小树苗慢慢长大的,人也是由婴儿慢慢成长起来的。树和人都有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最终归于消亡。
⑤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说小树经历了哪几个成长阶段呢?
投影展示:嫩叶→繁花→果实→红叶→干枝,并作简单解说。(也可以说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⑥作者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喻,将生命作了具体的描绘,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对生命的本质作了直接的阐释,让我们共同来找一找。
⑦找出后,学生齐读。
⑧师生共同诠释。
三课文品读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文中那个词告诉了我们他如何面对它遭遇的一切?
提示:他“享受”他所遭遇恶一切。
2“享受”只有人才会,水也可以吗?还有哪些词能看出水具有人一样的情感?
提示:用了“愤激”、“奔腾”、“怒吼”、“回旋”、“催逼”、“冲倒”等词语,表现出一江春水情绪上的波动,与人的反应很相似。它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积极昂扬向上。
3除用词以外,写一江春水的句子还有哪些值得品味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读“有时候……”几句。)
4能否把这种感悟读出来?
提示:我们读这几句话时要读出情感的变化:在遭遇暴风雨和巉岩前阻时要读出“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气势,遇到巉岩和暴风雨时应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态度,所以语速要快,同时几个动词要重读,语调要深沉。读“平沙桃花”、“晚霞新月”时语调要轻柔舒缓,读出快乐而平静的情感。
5生命又像一颗小树,那么作者又是运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树的情感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这样的写法让人感受到语言的美。
6根据“一江春水”表现生命曲折、丰富多彩的形式或根据“一棵小树”表现生命成长过程的形式,仿写:生命像什么什么。示例:生命像一只蜡烛,生命像一杯咖啡……(稍后指名学生回答)7大家觉得冰心的比喻好在哪里?
提示:有纵横,有时空,向前,向上,这是一种意境的美。
8结尾谈生命本质的句子,有哪些可以当成名言警句来读呢?找出来,再读一读。
提示:这是一种哲理的美。
四课文小结。
冰心老人是这样感悟生命的。(投影展示。)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学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
1请大家继续完成仿写句子,
2孟子说“舍生取义”,这和冰心对生命的看法有无矛盾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将仿句结果整理成书面作业。
3完成《百练百胜》18—20页。
板书设计:
谈一江春水不同境遇向前流动
生意境美语言美哲理美
命一棵小树不同阶段向上生长
《谈生命》教学设计9
教学设想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不久前重新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炼老道。全文是一篇“一段文”一气呵成,但是又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思,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和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本文,重点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品味精粹而蕴含丰富的文字
3、培养健康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2、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谈生命》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4、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谈生命》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二、课型、课时:讲授课、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
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六、教具:多媒体、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生命:
(多媒体展示生物图片)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生物学,认识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么看见这些生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谈论)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世界,随着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由学生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导入,从学生经验出发,由生命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
(二)整体感知,初探生命:
课文只有一段,但是层次很清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挟卷 巉岩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2、解释下列词语:清吟 荫庇 芳馨 骄奢 云翳
3、课文说生命像什么。
学生边阅读边勾画。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拓展:作者化抽象为具体,这种手法我们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学到过,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4、据此给文章分层。
学生根据第3步和以前学习经验给课文分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提示话题,引出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春水。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小树。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文末):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三)朗读第二层,感受生命的力量:
1、找出第二层的中心句。
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讨论。中心句是“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遭遇了一切”中的“一切”指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有时候”。“一切”指巉岩、细细平沙、暴风雨和晚霞新月。
3、“一切”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可以分为两类:快乐(细细平沙、晚霞新月);痛苦(巉岩、暴风雨)。
4、春水是怎么对待这一切的?
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朗读赏析。
5、作者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分析“生命像一江春水”,通过一江春水流动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并为下面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范例。
(四)分组合作,朗读第三层,发现并解决问题,感受生命的价值。
问题可能有: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季节顺序)
2、前面作者写出了春水的生命历程,那这部分写了什么?
3、小树享受了哪些快乐?(朗读并赏析)
4、小树遭遇了哪些痛苦?(朗读并赏析)
5、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6、作者写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生命像一棵小树”,通过一棵小树生长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
(五)巩固练习,书写生命:
1、同学们,关于生命,你们一定有更精彩的比喻,请用“生命还像……”的句式仿照课文写一句话。
学生写一句话。
2、再仿照课文对这句话加以具体描述。
学生写具体描述的句子。
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话,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学生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历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阅读第四层,感悟生命:
1、过渡:生命不仅像春水、小树,还像小草、树叶等等,其实我们的整个宇宙都充满着生命。面对这些生命,你有何感悟呢?
学生谈感悟,师生评价。
2、作者有何感悟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悟?请结合本文、自身经历和阅读其他文章的感受谈谈。
一个学生读作者的感悟,其他学生说对作者感悟的理解。
3、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中的“云翳”“美丽的黄昏”?并据此理解最后一句话。
学生思考比喻的本体,理解词语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悟引出作者的感悟,再到学生的理解,这样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七)总结全文,享受生命:
(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作为背景音乐)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其“爱的哲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让我们尽情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吧!其实痛苦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们知道哪些人在享受着生命中的痛苦呢?(学生谈论)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设计意图]结合冰心老人的经历,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痛苦,迎难而上,奋勇前进。
八、作业设计:(第一、二题选做一题)
1、用“生命还像……”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开展讨论。
3、课外阅读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和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再次感受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和阅读,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九、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像一江春水 有时候
形象美:生命
像一棵小树 春夏秋冬
哲理美:生命: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语言美:比喻、拟人、排比
[设计意图]抓住形象美、哲理美和语言美来赏析课文。
十、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分出层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制作"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卡"并搜集女作家冰心的有关材料。了解冰心,并有所积累。
2、制作课件。
课件一: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腾而下的气势;(2)水流遇阻、愤激怒吼的勇猛;(3)过浅滩,静静细流、一泻千里;(4)雷雨交加、浊浪拍岸;(5)明月朗照、水流滞缓;(6)千条江河,流入大海。
课件二:喜欢绘画的学生可根据课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的内容,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喜欢、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树。
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绿的小树;②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伸展的小树;③在大树挤压下挣脱而出的小树;④夏天满树繁花,蜂蝶飞舞,小鸟枝头欢唱;⑤长到中年的茂盛的树;⑥秋风瑟瑟中长满果实的树;⑦朔风怒吼、落叶盘旋的老树。
从中感悟一种生命的诞生,生命力的强大,进而对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言一::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导言二:我们在初一时学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两篇散文,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们的心灵。谁还能记得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对学生回答做鼓励性肯定……)
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揭示生命的真谛的。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2、昕配乐朗读带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昕读,边思考。
研究问题:(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从几方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
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
问题1明确:文中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文章从三层来写的。第一层"开头……也不敢信来生";第二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第三层"宇宙是一个大生命……"
作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会说,也不相信有来生。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
语言标志:①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
②然我不敢说……也不敢信……
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
问题2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3、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大屏幕可同时播映教具准备②的课件,形象感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没有条件可在研读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运用想像、联想来口头描绘。)
4、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适时点评。
四、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粗读是为了整体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对表达中心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
2、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体味。
(1)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树"?作者是怎样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写的?(分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树"。)
(2)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表达方面)的地方,并陈述理由。
(4)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联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
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悟?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并明确:
(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
生命一一水、树。
(2)描写水和树时,都是根据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的象征意义描写特点
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
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作者笔下的水和树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致的。
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3)答案比较宽泛,可欣赏准确优美的语言,可欣赏富有哲理的议论,可欣赏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对比、感悟,提高欣赏品位。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幸福、苦难比作"月有阴晴圆缺",正确对待"此事古难全"。
水一一顺逆树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阴晴圆缺
3、理解课文的深刻意义。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小结:
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历程,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可用学生自身经历,调动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作品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体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
2、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旧课
1、指出不同层次的三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
(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请你找出其中相应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说说课后练习三中两句话的象征意义。
(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由对第二句的揣摩、分析过渡到体验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①《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③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头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⑤可以引用"实话实说"节目,感受坚强的张默然的故事。
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师可视情况选。)
三、体验反思
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
教师小结: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
四、布置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怎样面对一一一(胜利、困难……)
2、我怎样直面现实中的一一一(苦难、真实、丑恶……)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两岸一滴一一入海快乐与痛苦
《谈生命》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七.教学后记
《谈生命》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生字词。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作如下提示: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2、细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思考:作者把生命的过程比喻成什么?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引导到“一江春水东流,一棵小树成长”再到“一江春水东流汇入海,一颗小树成长叶归根”。
四、研读课文,感悟生命。
1、探读“一江春水”部分的内容。
(1)自由朗读“生命像一江春水”部分,提醒朗读时感情的变化。
(2)作者认为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那么,在流动的过程中,他遭遇了什么?
又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的哪些境遇?
(3)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些?
(4) 那么,在人生命的不同的境遇中,作者的态度又是怎样?
(5)“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2、研读“小树”部分的内容。
(1)、齐读“一棵小树”部分的内容,
思考: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它历经了哪些阶段?
四季(春、夏、秋、冬)
(2)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成长顺序
(3)、结合小树的生长过程,谈谈小树在每一个阶段的是如何度过的?
(4)、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5)、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
(6)其实我们生命也有四季,结合小树四季特点,谈谈我们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并谈谈你的启示。
五、品析佳句、再悟生命。
师:下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部分。读什么呢?读你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
学生交流所感所悟
六、仿句练习,体验生命。
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还像什么…”
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生命像大海,有时惊涛骇浪,有时风平浪静,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生命像一颗流星,划破长空,绽放光彩。
七、教师小结:
生命本来很抽象,可是经过我们大家一说,就很形象了。其实,生命是珍贵而短暂的,在我们的人生四季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伴,成功和失败交替存在,我们只有以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态度,才能飞的更高。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命过程的一个片段。
六.课后反思 :
《谈生命》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投入生活。
2、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积累“生命”的名言,然后充满激情的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读清思路,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教师借助此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板书课文结构。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
3、男生齐读“一江春水”部分(老师点拨:激昂、响亮),女生齐读“一棵小树”部分(教师点拨:舒缓、深沉),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教师点拨:高昂、有力)。
三、品读句子,感悟语言
1、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作者也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你更欣赏哪一个说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2、生命像一江春水,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生命像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你认为生命像什么?请你也像冰心老人一样,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大家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像……)
3、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哲思深邃,让人回味。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最好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内涵,感悟生活
1、在冰心老人优美、深邃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像张海迪虽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地学习科学知识。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把一生都奉献在科学发明上。你感受到了生命因何而美丽?请告诉大家。
2、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某些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悲观,甚至轻生,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的同学不顾学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规则于不顾,导致一些安全悲剧在某些学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高声的诵读汪国真的一首小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谈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谈生命》读后感
2.《谈生命》读后感
4.《鲸》教学设计
5.《麋鹿》教学设计
6.《浪花》教学设计
7.《春笋》教学设计
8.《阳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