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正确的认读本课的认读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书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句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反复朗读后达到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幻灯出示谜语。
猜谜语:
远远看去山是绿色的,走近一听水没有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花儿却盛开着,人来了,鸟却没被吓的飞走。
猜猜看这是什么?
二、学习古诗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古诗。看谁能正确的将诗读下来。
2、同桌互相读读,看谁读的`好。
3、老师范读:
幻灯出示古诗。
4、指名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幻灯片出示本课中的生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读读本课的生字。
⑵指名读读生字,看能不能正确的朗读出来。
⑶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⑷齐读生字。
⑸去掉拼音后,看能不能将生字读正确。
2、给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课件演示将生字的读音和生字之间连线。
四、带着生字的正确读音再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后记〗
学生齐读齐背都相当好,但单个检查时,有很多同学背不过。在今后应加强个别检查,以防某些同学滥竽充数,使每个同学都认真自觉的学习。
《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记忆运用色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练习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共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魔术激趣,引入课题
1、小魔术:将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教师: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
2、红色是三原色之一,在很多国家,很多的场合有特殊的意义,本课我们就以红色为主来创作一幅作品
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二、讲授新课:
1、节日感受红色
教师:考考你,在节日或喜庆的场面,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它给人什么感受?
生:红色,快乐、红红火火
(出示过节日的图片)
小结: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温暖,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
2、色彩小集市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红色
(1) 自然界中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水果
生:苹果、草莓……
(2) 动物有哪些是红色的
生:金鱼、红猩猩、火烈鸟……
(3) 生活中那些红色的`物体或情境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看看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了解红色的画
欣赏农民画《剥玉米》
(1) 请你找一找画面中深浅不同的红色
(2) 考眼力:除了红色,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蓝色、黄色、绿色…..
(3) 红色的画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
(4) 这幅画的美体现在哪里?你感觉到了吗?
小结: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整幅画面以大红色铺底,上面添加了一些黄、黑、蓝、绿灯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作品绚丽多彩,艳而不俗,给人愉悦的视觉美感。
4、游览名家画廊
欣赏中外名家的红色的画
思考、讨论、交流,画面中用红色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1)《鸡冠花》林风眠:表现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画面。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处于对毛主席的崇敬,表达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使用朱砂使画面中的秋色更红火,更热烈
(3)《百万雄师下江南》
(4)《阿尔泰傍晚》周韶华 :天山红已经成为周韶华艺术的一个标志
(5)《红色的和谐》法国 马蒂斯:它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这幅画让我们看到他奇特、神秘的想象。
5、游览小小画家画廊: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
思考: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你想表现什么内容?
三、艺术实践:
请你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景创作出一幅红色的画
四、评一评,谁的作品将红色表现得喜庆,热烈丰富
《画》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故事画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智育目标]: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中主人公设计形象。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素质发展目标]:让学生知道一些有趣的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了解什么是故事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
[教学难点]: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画工具、水彩画工具、彩色笔等。
学生活动设计
课下让学生收集一些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收集了哪些谚语或成语故事?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后羿射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课件演示
课件来表现《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学生用语言来转述这个故事:
1、十个太阳在天上神气活现,土地干裂,河流干了,人们都快晒死了。
2、后羿接过王母娘娘手中的神箭,决心射下太阳。
3、后羿拉弓向太阳射击,太阳一个接一个掉了下来。
4、最后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羿成了英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进行提问:
1、四幅画中,为什么第一幅太阳的颜色是那么鲜艳,而第三幅的颜色却暗了下来?
2、如果是你画这些画,你准备用什么颜色和神态来表现太阳和后羿?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画。请学生尝试简单地说出故事画的定义。
三、了解故事画的定义后,学生继续介绍自己喜欢的故事,特别是自己编的故事。
四、活动评析
在评析阶段中,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故事画,简单介绍自己的故事,自己先评析,然后其他学生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为了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得到评析,可以分成小组评析,各抒己见。
五、课外延伸
在课外延伸阶段,进行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九色鹿》的欣赏,并请学生观赏一些泥塑的谚语故事和成语故事,使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的故事画产生热爱之情。
教后反思:
本课是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方面知识的最后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及工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情节场景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生活的道理。
在这节课上,学生都作画了,而且都在轻松、认真地画,可见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兴趣驱使学生主动、热情的参与和学习,足以表明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巧拨学生的兴趣,由兴趣引发动力,更好地进行创作。
《画》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方式描绘山川自然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画。教材导语明确了本课的任务,并确立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目标。教学内容以中国山水画常规技法为依托,通过临摹学习技法以及借助资料进行风景画表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水墨工具进行表现,体会水墨的表现情趣,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热爱家园没追求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精神和理想。
学情分析
教材选用了著名画家的作品作为欣赏材料,设置比较方法分析感受树石的不同,探究景物的空间处理以及表现风格等欣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笔墨形态的表现常态,扩展想象空间。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用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方法与过程目标: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名家笔下的大山大水,在观赏和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技艺。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雄壮感,理解欣赏大师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欣赏感受;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教学准备
欣赏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绘画用具等。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作品,感受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面导入)
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课的作品比较优美、这节课的作品比较雄壮。)
二、讲授新课
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即有巍峨的大山,又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波浪涛天的大海,艺术家们饱含激情地描绘这一切,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油画作品《黄河激流》。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师一边写一边读,重读,学生齐读一次。
1.学生欣赏油画,倾听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歌曲中激昂的歌词。
2.师问:画家笔下的黄河波涛汹涌,船夫奋力地与激流抗争,同时又听了《黄河大合唱》,谁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你的感受。
(1)引导学生欣赏《黄河激流》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2)师师播放上节课的歌曲《高山流水》
问:这幅画配乐《高山流水》合不合适?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都读懂《黄河激流》的画面语言了。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什么?(力量)
3.播放葛豕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1)作品介绍:
师:《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豕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版画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2)跟《黄河激流》一样,《神奈川冲浪》同样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谁来描述一下画面?
学生描绘。
4.欣赏吴冠中的《香雪》。
师述:看,画家吴冠中大笔挥写的群山,以点、线、面构成的画面,气势磅礴地表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同学们你们谁也来说说对这幅画的感受。叫几个学生说说感受。
5.欣赏关山月的《秋山关外月》。
师:我们都陆续读到不少画面,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对着《秋山关外月》和《香雪》两幅风格不同的.绘画作品,你想说些什么?(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具象与意象画法的区别。)
(1)作品分析:《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2)播放名山视频欣赏领略山的崇高、巍峨。对比欣赏《香雪》和《秋山关外月》。
问: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画法呢?为什么?(用几句话写写你对作品的感受)
播放几幅绘画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请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播放一些适合的词汇,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临摹一幅有气势的山水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学生在激昂的乐曲中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点评。
《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待人宽容友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朗读进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合理想象,为文配画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后合解了,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在卡佳之后画一幅怎样的画,来表示你的歉意。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3、校园里的画 1以诚相待
2友好相处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www.edudown.net)
《画》教学设计6
(一)组织教学:
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生长特点,另人联想到洁身自律的高尚人品,因而受人们喜爱,也是花鸟画中常见的体裁。
(三)新授:
1、欣赏以荷花为主的典范作品:《出水芙蓉图》(南宋)
《映日》潘天寿
《荷塘》齐白石
教师介绍齐白石、潘天寿的作品和各自的特点,从而引出花鸟画的一些特征
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荷花题材的作品及其喜欢的原因。
2、通过“胸有成竹”启发学生说出古代画竹著名人物以及文人画中“四君子”
请学生分组讨论几幅美术作品。图片展示有
(北宋)文同《墨竹图》(清)郑燮《兰竹石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清)虚谷《松鹤》
(每件作品都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放映一个小短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
3、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古代画家画虾出名是谁?引出本课重点移情草木——花鸟画家齐白石,简介生平及绘画特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青蛙》、《虾》、《花卉册页》
古代画论: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意,得其情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教师解释)
4、小结(学生做,老师补充):中国花鸟画家以其高深的画技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愫,寄托于草木“得其情而点出之”。使欣赏者获得启迪,激起爱美,爱生活之心
《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齐读课题。
1、复习词语。
2、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主要人物有谁?
二、走进课文。
1、走进“高兴”部分
师:小小年纪就能准确地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可真不简单!一开始,玲玲的心情很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这是个长句,注意换气,像老师这样读读。师范读。
(2)师:“端详”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做个“满意地端详着”的动作吗?
生上台拿画表演。指导朗读。
(3)如果你就是玲玲,看着自己满意的画,你心里会怎么想?
再次指导满意地读。
师:是啊,玲玲是那样仔细欣赏自己的画,爱不释手。你看,已经很晚了,她还在满意地端详着,爸爸看见了,是怎么说的?谁愿意扮演一下爸爸说话。
师:什么时候你会被人“催”?
师:“催”你们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的心情有点着急,但是也是在为你们着想,是吗?谁来学着爸爸再催一催玲玲,还有谁?催了这么多次,所以书上说:“爸爸又在催她了”爸爸都催了这么多次,玲玲,怎么还不答应啊?来,一起来。(生齐读玲玲的话)
2、走进“难过“部分
师:可是,就在这时,只听(拿出字卡)“叭”的一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贴画)……谁来接着往下读?一生读第四段。
师:你有过心爱的,特别心爱的东西突然被弄坏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一定——很难过。你呢?那大家能体会到玲玲此时的.心情吗?
(引导生体会“哇”要读地突然)
师:(一生读时,走到跟前)(学爸爸的样子)怎么了?孩子?
你想想,此时玲玲是那么伤心,那么着急,那么难过,她说起话来会是什么样的?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吗?(出示:玲玲———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是啊,(出示:为了这幅画,玲玲。)大家猜猜玲玲都做了些什么呢?(生答)体会体会玲玲的心情,自己加上自己所感悟到的提示语,大声地读读吧!
师:面对伤心的玲玲,爸爸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同桌读一读,演一演6、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师:
(1)强调爸爸的语气和蔼。
(2)你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
(3)指导感受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同学们,爸爸帮玲玲出了主意,作为玲玲的好朋友,请你们也快帮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出句子:别哭,玲玲,你要是……不是很好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演玲玲,谁来安慰她?
3、走进“满意”部分
师:多热心的同学们啊,大家为玲玲出了不少主意,玲玲自己也动脑筋,她想了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轻声读读第八自然段。
读第八自然段。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我看出来了,你们觉得这幅画真漂亮。第二天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刚一拿出来,大家想象一下,同学们会怎么说呢?那评奖的结果究竟怎样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原来评委和大家的意见是一样的,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仅仅会画画,而且还会评画呢!
4、感悟爸爸的话,明晓道理
师:此时,玲玲心情很——高兴,你们都说对了。但是,她更高兴的是,她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说,她明白什么道理了呢?(生答)
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板书:坏—动脑筋—好)
(1)齐读这句话。“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2)是啊!遇到事情,我们一定不要……要……因为……一起来读!
师:(个别背,集体背:一起来把爸爸的话铭刻在心吧!)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师:听着同学们的话,老师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来。
(教师出示裙子,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玲玲和王老师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都变成了好事,同学们,你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画》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人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看彩图,了解图画内容。(看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对教师的画进行评价,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做示范。(贴,画了什么?为什么画?)
2、指名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其他学生向台上的学生提问题,对她的画进行评价,提出问题、看法。(现在谁大胆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其他小画家要认真听,他讲清楚自己画什么吗?评评他讲得怎样?)
三、促说,多相互动
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并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扮演一个商店游戏:三个营业员,其他是顾客。(把画摆整齐跨组购买画)
2、要求学生在购买画时用文明礼貌进行交际。
五、开个画展,让老师欣赏
你们既是小画家又是会评的小画家,我们开个画展让老师们也欣赏。
课后自评:
口语交际课使“听话、说话的'发展”,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我制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三个目标,为这次“口语交际”真正能互动起来,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更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我根据这一特点,运用语文书上的彩图,吸引学生,采用激励是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学习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2、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我首先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參于者、合作者,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画,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进一步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我请三位小画家上台介绍自己的画,为下面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打下较好时为基础。
3、促说,双向互动。
以小组内互相讲、互相评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互动起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画介绍小组的伙伴们。同时,如果别人有不明白的地方,你要一一解答。
4、课后延伸,扮商店游戏,开个画展等大胆交际,让他们的自足性更强。
总之我感觉教学效果好。
《画》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等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书写“评、奖、拿、及”等字。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学校里要举行书画大赛了,有位小姑娘要去参加,谁能叫出她的名字?(玲玲)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2、引导识字:“玲”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王字旁,通常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画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词语
端详这幅画评奖啪的一声弄脏报纸
来不及懒洋洋并不像那么糟肯动脑筋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读好长句,体会心情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就要参加评奖了。(理解“端详”)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得意―伤心―满意)
(三)图文对照,试讲故事
1、出示图片,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做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
2、请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借助图画顺序,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讲故事。
(四)练写生字,学习小结
1、指导书写“幅、评、奖”。
2、玲玲能把一幅弄脏的画变得更好,是怎样做到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接着学习。
《画》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刮蜡画的特点、掌握刮蜡画的技法。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刮蜡画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和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学习材料: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快乐刮画》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全过程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讨论导入
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画的效果)。请同学们进行比较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请小朋友猜猜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刮出来的)。(假若同学不知道怎样画出来,老师就自然的地引出:那老师来告诉大家,这画是刮出来的。)
问:你们想不想学呀!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刮的方法来画一幅画。
师并板书:快乐刮画
利用画面不同效果的对比,为学生埋下学习的伏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新授课
师:首先大家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打开课件)。
欣赏完这么多的刮画作品,这画是怎样刮出来的呢?我也想试试:
师示范:“刮出来的画”的作画步骤
油画棒在纸上涂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上一层底色,再涂上黑色)
用工具刮画: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问:刮画是不是都只能用一种底色的呢?
生:……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是不是还有不同底色的刮画。(打开课件)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张刮画的底色都是有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它称为多色刮画,那起先只有一种底色的那就应该是单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多色刮画和单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多色刮画的步骤应该怎样,跟单色刮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讨论,并回答。
此时,师一边打开课件一边讲解刮画步骤
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
生:想
师:在你们试试之前,老师想让你们来欣赏一下跟你们一样大的同学们的画。(打开课件观看)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作前欣赏一下同龄人的作品,为实践奠定基础。
学生作画
提出作画要求:接下来,同学们想想自己将要刮一幅以什么为主题的画,可以大胆想象。注意画面内容、色彩丰富,底色和表现内容要相符。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讲评作业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同学完成的情况最好。
让学生本人说说作品的含义,创意与在制作过程中不足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评。
在自评互评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总结延伸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我认为这些作品的水平是难分高下的(以比赛的形式开始,但并没有以比赛的方式结束),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体验过了刮画的乐趣。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课后拓展,为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体验美术的作用的途径。
《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画》教学设计12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玲”字及词语“楼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白衬衣、绣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习字
1、(出示一件被钩破的衬衣)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在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给钩破了。这是李老师最心爱的一件衬衣,可是现在不能穿了。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李老师重新穿上这件漂亮的衣服?(学生反馈。预设:在钩破的地方绣上一朵图案。)
2、(贴上绣花)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在钩破的地方缝上绣花,这件衬衣似乎比原来更漂亮了。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也是这个道理。(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4、“玲”字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谁来读读?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导读准后鼻音)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齐读课题。“玲”字还是要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谁来教教大家该怎么写?(指导书写“玲”。)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办法认记生字。
2、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下大家?(正音)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老师给这些生字都找了个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自由认读、全班齐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不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认识吗?(分男女读、开火车读。)
5、为了奖励同学们读得好,老师特意为你们找来了课文的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仔细倾听。
6、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7、指名分段朗读,反馈、正音。
8、全班齐读。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2、师生交流、反馈: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①指名回答。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③理解词语“端详”(可以换成哪个词?哪个更好?)
④配动作表演“满意地端详”。(板书:漂亮、弄脏;满意、着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①指名回答。(板书:开动脑筋、画上小花狗)
②对比两张“画”,学生谈谈感受。
③指名朗读爸爸说的话。
④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⑤指导朗读爸爸的话。(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⑥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从爸爸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①全班回答。
②板书:满意、得奖。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板书: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坏事变好事。)
3、欣赏“名人名言”
五、指导书写“楼、梯”
1、(出示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书写。(“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板书设计】
玲 → 满意 → 着急 → 开动脑筋 →满意 遇到困难
玲 善于思考
的 坏事变好事
画 → 漂亮 → 弄脏 → 画上小花狗 →得奖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己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这样,劣势也能转变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句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换词、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指名读、开火车,分男女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4个“肯、脑、筋、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玲玲不但聪明可爱,而且还会画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题,学习四会字“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3、“玲玲”两个字放在一起,第二个“玲”读轻声。玲玲画的是什么?她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这么好的一幅画怎么会弄脏?
自由读文第1——4自然段。指名读文。汇报画是怎么弄脏的?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这四个自然段中有六个生字是我们要认的,请同学们读一读它们在文中的词语。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老师把生字请出来你还认识么?
(字卡出示)详、幅、催、叭、奖、脏。指名读、开火车读。
学生识四会字“叭”,强调字音。
学了这个字,你能填空吗?(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引导学生理解“叭”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
叭的一声,( )掉到了地上。叭的一声枪响,________________。
学生齐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2、画被弄脏了,玲玲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读文。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
玲满意地笑了。
(学生汇报)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把弄脏的地方遮掩了。
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三个生字是我们要写的,学生读。
练习:用加一加的方法组成新字,并组词。句(狗)、弟(梯)、娄(楼)
3、看到玲玲的做法,爸爸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文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扩词:糟糕、糟害、糟蹋
“肯、脑、筋”三个字都带有月字旁。你知道月字膀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吗?(和身体的部位有关系)
“肯”为什么也和身体有关系?“肯”在以前是这样书写的(课件演示),它的本意是指“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但是到了今天它的意思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你知道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你能为它换个词吗?
只要( )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生活中的你,通过动脑筋,解决了什么难题?
学习四会字“筋”,动脑筋也是要花费很大气力的!
4、学习了所有生字,希望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流利,同桌两个人对着读一读吧!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她通过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四、写字指导。
1、出示9个要写的生字,按结构给生字归类。
说一说不同结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
2、指导写字“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学生讲字。这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注意哪些,如:左窄右宽,头齐脚齐等等。
注意观察“一、曲、日”怎么写才正确、美观?(先写一,再写曲,曲的两竖要穿透一,写得略比一宽,日字变得比平时矮小一些。重点指导“曹”笔顺。
3、“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主笔在横。
“脑筋”两字月字旁的写法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写的位置和大小也不同。示范写字(练写、展评)
四、巩固识字、总结全课。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条幅、夸奖、催促、喇叭、脏乱、筋疲力尽
2、换语境巩固。
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看来玲玲真是一个爱脑筋的孩子,也希望同学们能向她学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动脑筋解决。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但往往这样却是我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大家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很难寻找“闪光点”。在我们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帮助下,最后上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以下是我认为在教学时比较满意的地方:
1、“叭”字的教学设计有梯度;
首先知道“叭”是表示声音的词语:(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掉到地上发出了“叭”:叭的一声,( )掉到了地上;最后展开联想:叭的一声枪响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在完成这三个练习后,从音、义上已完全掌握了这个字。
2、“肯”字带来了语文味。
“肯”中带有月字底,为什么也和身体部位有关系?查找《说文解字》后,才知道“肯”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指“附着在骨头上的肉”。相关知识用多媒体课件展出,为识字课堂带来了浓浓的语文味。
3、写字教学扎实、学生写字充分。
学生平时训练到位,写字前已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四观察”:结构、宽窄、头脚、定位笔划。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注意互相避让,互相包容。“糟”字右边的“曹”分为三部份记忆,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笔顺。
通过这次活动,我成长了许多。在工作室的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点滴成绩。再次感谢的室友们!
《画》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教学中重视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我们的画》是一堂口语交际训练课,本课配有一幅图画,内容是四个小朋友在边画画边交谈。图中人物动作鲜明,表情生动。教学时,我先在教室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进入情境后采用每一个环节用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培养学生大方、有礼貌的听说态度,训练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向别人学习。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教会学生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的画、水彩笔。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上课前,老师把教室里的四周挂上学生的画,并把黑板布置成小画廊的形式)
1、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的美丽的画,你们想不想参观啊?
这些画有很多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画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画。
2、板书课题:我们的画
二、引导观察,学会听说
出示课件:(游戏一:说说好,提提错)
交代游戏规则:小朋友这个游戏啊要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当老师,谁的小老师当的好就有小老师勋章。
1、师:老师今天也画了一幅画,小朋友想看吗?
2、出示老师的画,引导学生观察。(师在说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师:老师画的是一栋漂亮的房子,有红红的屋顶,黄色的墙壁,屋子前面还栽种着两棵大树,美丽的鸟儿来到了树上,唱起了好听的歌声,老师真想住到画里面去。
小结:刚才老师把我画的内容都说出来了,说的好吗?
老师画的怎么样?那个小朋友来说说老师的画?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朋友都说老师画的好的地方,老师谢谢你们,但老师想听听小朋友给老师的画提提意见,哪位小朋友来说说老师的画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分小组谈论画的不足之处,谈论完毕每组指派代表发言)师在学生的发言中及时纠正语句不完整,语句的错误,对说的好的小朋友及时鼓励。
师:这位小朋友给老师提的意见真好,老师下次一定注意,把画画的更漂亮,谢谢你。
引导学生学会在别人提出意见时接受并感谢对方。会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这个游戏小朋友玩的真好,个个都象小老师,我们评选出5个小老师,看刚才哪5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当的好。(评选5位小老师,并授予小老师勋章)
三、互动说与听
出示课件:(游戏二:你说,我说,大家说)
交代游戏规则:小朋友刚才对老师的画进行了评价,你们说的真棒,老师上课前也要每位小朋友自己准备了一幅自己画的最好的画,你们准备好了吗?下面请每组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画,看看你们最喜欢哪一幅,那这幅画是谁的画就请那位小朋友那画的内容说清楚,其他小朋友对他的画进行小老师评价。哪一组的小朋友说的好将被评选为星星小组。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画。(分组开始互相说,互相评。)
2、老师走到学生里面一起参与,听取他们说的,及时指导。并给学习好的小组贴上星星。
四、小小展示台
出示课件:(游戏三:小小画家就是我)
交代游戏规则:你们想不想当小画家,那现在就请小朋友上台拿着自己的画把画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大家觉得他的画画的好,说又说的好,我们就选他当小画家。我们把他的画贴在老师黑板上的小画廊里。
1、请5~6位小朋友上台说说自己的画,其他学生对他的画进行评价,老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并在别人提出意见时注意用礼貌用语,例如:谢谢、请。
2、老师把学生讲完的画贴在画廊里,并评选出小小画家,给小小画家的学生带上小画家的标志。
五、行为习惯培养
我们小朋友上完美术课时,老师经常发现有些水彩笔宝宝被遗落在教室的地上,你们觉得水彩笔宝宝会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那我们要怎样对待水彩笔宝宝呢?(指名回答)
师小结:水彩笔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能用它们他们画出美丽的画,我们要爱护它们,使用完后要收拾好,这样我们人人都能当小画家。
【板书设计】
略
《画》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画曲线的方法。
2、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
图片、室内环境、彩笔、图画纸、小鱼,磁带、涂鸦墙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音乐走曲线进教室。引导:“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走过弯曲的小路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2、 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刚才小朋友们走过的小路是什么样子的?(曲线)幼儿看看来到了什么地方?(墙上的画面),说一说都有什么?河水、水草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感知一下曲线的.绘画方法。
3、 出示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这些图上的什么东西是曲线?(妈妈的头发、面条)
4、 幼儿听音乐用手感知并画曲线,创设情境给小鱼画河水、给妈妈画头发。
5、 幼儿学画曲线,根据幼儿不同绘画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大胆的练习学画曲线,(贴有小鱼的画纸、碗形状的画纸,妈妈的头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学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
6、 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创设涂鸦墙:贴有小鱼的背景图、妈妈的头像,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域中自由的选择进行绘画。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6-15
《画》教学设计05-22
《画杨桃》教学设计08-02
《画杨桃》教学设计07-10
古诗《画》教学设计08-29
《画鸡》教学设计08-20
画杨桃教学设计09-14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08-04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10-14
《画》教学设计(15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