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8 12:28:5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精华)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6篇(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学科

  小学语文第四册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第一板块中的三种句式及比喻句的组成和作用。

  通过“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个板块的同步进行,向同学介绍自己借到的科普读物和自制科普小报。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学习和计划。

  目标

  1、了解同一意思可用不同句式表达。

  2、了解形声字中形旁、声旁的作用,学习利用形旁辨义,利用声旁记音。

  3、积累比喻句,初步了解其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5、以科学内容为载体,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6、通过展示使学生了解科学,从而培养他们爱科学的热情。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了解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

  2、明白同音形近字中各部分的作用,并会举例说明。

  3、积累比喻句和名言警句。

  1、通过“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个板块的同步进行,向同学介绍自己借到的科普读物和自制科普小报。

  2、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学习和计划。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的热情。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小黑板)出示书上的三个句子。

  2、请学生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告诉学生:带“?”的叫疑问句;带“。”的是陈述句;带“!”的是感叹句。

  4、告诉学生:表达同一意思,可根据需要用不同句式,但三种句式在朗读时的语气不同。范读句子。

  5、你能把“那么乖的孩子,老师很喜欢。”变一种说法吗?

  1、自由读、齐读三个句子。

  2、学生叙说发现:字数不同;标点符号不同;第1、3句末尾有“呢、呀”,表达意思相同。

  3、学说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

  4、体会、练读(自由读、同桌比赛、指名读)。

  5、练习变句式:那么乖的孩子,老师怎么能不喜欢呢?那么乖的孩子老师喜欢呀!

  二、日积月累

  1、小黑板出示音节的“愉、榆”等9个生字。

  2、谁来认一认这些新朋友。

  3、这9个“生字娃娃”中有4对双胞胎,请找出来。

  4、让学生帮助住在花瓣房中的双胞胎们找到他长期合作的伙伴。

  5、请说说找伙伴的`结果,并说明理由(补充、纠错)。

  6、能否给这4对双胞胎和那个单胞胎再找其他朋友。

  1、自由拼读识记。

  2、展示型(指名)认读。

  3、找出“愉、榆、描、瞄”等4对同音形近字。

  4、在书上连线。

  5、说正确答案和理由。朗读。

  6、口头扩词。

  三、日积月累之我会读

  1、引导学生自读。

  2、请再读句子,小组合作找这些句子的共同点。

  3、你能说出这些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

  4、引导学生找比喻词。

  5、出示对比句子。设问: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6、你能说一两个比喻句吗?

  1、自由朗读句子。

  2、学生朗读,小组讨论。

  3、自选句子说一说。

  4、学生分别答出:似的、犹如、就像、好像。

  5、说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6、说一说比喻句。

  四、日积月累之读读背背

  1、出示书中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朗读。

  2、请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指导学生背诵。

  1、自由读、同桌同学比赛读、齐读。

  2、学生选句子并说理由。

  3、同桌比赛背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播放科教小片或做科学小实验或讲科学小故事。

  观看(观察或聆听)。

  二、口语交际、及展示台

  1、科学无处不在,我们了解它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美好。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举行一场科学知识擂台赛。

  2、老师说参赛内容:科学知识介绍,科普读物介绍,科学手抄报展示及介绍,科学家介绍。

  3、组织、指导擂台活动。

  (1)小组内预赛。

  (2)班内决赛(选前五名发红旗)。

  1、学生“情绪准备”,回想有关科学的小知识,画面。

  2、学生自行按介绍内容分组。

  各组推举一名裁判(决赛时上台)。

  记住要求:态度大方,有礼貌,介绍要清楚、准确、无误。

  3、擂台赛。

  (1)小组内预赛。

  (学生介绍举例:大家好!我叫,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它的名字叫《科学起步百科》,是我从妈妈那儿借来的,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秘密,我选一个读听听吧……我的介绍到此结束,我愿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知识,有兴趣的可以和我联系,谢谢!)

  (2)班内决赛。

  三、教学效果测评

  1、请裁判根据参赛要求进行点评。

  2、教师(裁判及参赛者)。

  1、裁判点评。

  2、对照、反思。

  四、拓展性学习

  1、推荐优秀电视节目——《走近科学》及其他科普读物。

  2、这学期的新课到此结束,本学期内你有什么打算,请回家向家长谈谈,并写下来。

  1、2、在课外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电影,或其他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搜集,归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发誓等词语并能理解。

  2、通过阅读,走进达丽玛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达丽玛的情感变化。

  3、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层涵义。

  4、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的首尾照应,引发对达丽玛情感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深入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季节,而春天的雨,润泽万物,有时也洒在人的心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天的雨点》,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交流识字并结合语境解词。

  (过渡语:读完了课文,我有一个疑惑:这篇文章是主要写春天的雨点吗?那究竟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结果怎样了?

  4、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经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6、师生交流。

  三、引领自我感悟: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让达丽玛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试着将感动自己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你?)

  2、交流。

  四、小练笔:能不能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课本的一边?就算是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了自己初读的感受。实际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上课溜号!

  1、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对溜号的认识?

  2、你有过溜号的记忆吗?能不能将这段记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有时见到你们上课听讲的情景,老师也会偶尔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这也算是溜号吧!)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交流。

  (过渡语:文中的达丽玛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溜号了,你能看出她溜号的时候心情怎样吗?)

  二、感悟变化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达丽玛溜号的心情。重点读悟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这句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达丽玛当时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2)此时此刻,达丽玛想到了什么?

  (3)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出现了这些小动物,读来听听。

  (4)达丽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5)难道达丽玛不再喜欢这些小动物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2、阅读全文,看一看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学生交流。

  4、四个小故事,显现出达丽玛情感的变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三、感悟师生情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1)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适时引导:老师为什么嗓子哑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体会过这一点?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付出。)

  (3)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这说明了什么?)

  (4)她没答理跑来讨好的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着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2、面对老师的背影: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写在本子上。(旁白:老师的背影,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承载着对我们的关爱,她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遮挡风雨,却淋湿了自己。老师,我想对您说: )

  3、绵绵的春雨一直没有停:于是,乌罕娜在家门前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诵读语段,体会达丽玛的笑脸!

  四、感悟希望:

  1、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觉得这春天的雨点还是简单的雨点吗?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你觉得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中,这雨点还是冰凉的吗?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 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声责骂)

  倾(斜) 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 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 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起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高潮,表现出这高潮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起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起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众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9。讲析第4段。

  在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这一场景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们的惶急纷杂声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这一副词表现出大呼“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骇浪险峰,构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澜。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表现出声音由外到内,由少转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内一家人强烈反响。“俄而”表时间短暂,继室内一家大小呼喊啼哭,远近街邻被惊起,大人骇呼,小儿哭叫,狗也惊吠。三个“百千”表现出声音繁多杂乱。

  第三:火势猛烈的声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房屋倒塌,火声爆响,风助火势,表音表现出火势的蔓廷、猛烈。

  第三层:紧张救火的声响。(又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0。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11。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

  四 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自选场景背诵(课后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管仲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

  (争霸)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

  (兼并)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个生字,会写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时间: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习第三段中描写飞天的写作顺序及手法,感受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与大容量的图片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2、3、4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播放莫高窟发展过程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课件中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推介相关网站,引起学生的深入探究之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神秘的莫高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相传莫高窟在前秦时开始凿窟造像,至今差不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你们想不想回到两前多年以前,去亲眼看看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的发展过程呢?(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看莫高窟的修建历程,并配有解说)

  2、学生说说感想。

  二、自主学习,读中品位文本内容

  1、过渡:那莫高窟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无情的掠夺呢?你们知道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找到答案了吗?莫高窟到底有何魅力?(学生交流)

  答案一、莫高窟有着精彩绝伦的彩塑

  1、 原来莫高窟有着精彩绝伦的彩塑?那课文的哪一段写了莫高窟的彩塑?[第2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句] 这句句子在这起了一个什么的作用?[引起下文]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一下彩塑。(电脑屏幕显示第2段课文)

  3、 学习第一句,感受彩塑之多。

  师:请你把这句话再来读读看?有没有读懂什么?[彩塑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两千多]

  师:那用你的声音告诉我。[生读]

  4、 欣赏菩萨、天王、力士、卧佛,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这两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什么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并进行朗读训练。

  (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 长达16米、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等词指导朗读)

  5、 欣赏其他彩塑,加深感受。

  师:想看看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吗?

  师:那老师就让你们一饱眼福!(电脑屏幕显示各种彩塑)

  6、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如果你是一位旅游者正在观光你会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生回答)

  7、齐读第2段。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些彩塑的确尊尊惟妙惟肖,让我们忍不住地就啧啧赞叹!那就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把它称赞一番吧!

  答案二、宏伟瑰丽的壁画

  过渡:同学们的读声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一尊尊造诣精深、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的彩塑,让老师置身于神秘的艺术殿堂,也难怪帝国主义者会伸出贼手窃取了。那莫高窟除了有精彩绝伦的彩塑,什么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1、哪一段写了壁画?[第三段]为什么说这段写了壁画?哪一句告诉你的?[第一句]

  这一段的写作方法是?(总分)

  2、欣赏壁画图片。今天老师也带了许多的壁画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显示壁画的图片,教师作相应的解说)

  2、 读议结合,交流壁画的数量多,内容广。

  (1) 看了这些图片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能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壁画数量多]文中的哪一句也告诉了我们?

  (2) 生答,指导朗读(四万五千米)

  (3) 壁画除了多,还有什么?在书上找找看。[壁画内容多]

  (4)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

  (5) 抓住记录、描绘、反映、描摹等动词,体验用词的精确性。

  (6) 指导朗读,读出数量多,内容广

  3、引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莫高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成百上千的[飞天]!

  (1)欣赏飞天,加深视觉印象。

  (2)看了这些飞天,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同学说?(指名回答)

  (3)细读文中描写飞天的句子,说说特点。(多,美)相机多媒体展示各种形态的飞天。

  (4)交流写作手法。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这句句子,想一想这一段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5)出示其他飞天图,仿照文章,小组合作,练习写话。

  4、同学们莫高窟有着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艳的引人注目的壁画艺术!看着这一幅幅壁画,你有什么感觉?

  5、说得可真好!让就让我们一起来抒发一下我们的感情吧!(最后一句)

  答案三: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过渡:同学们,莫高窟的尊尊彩塑让我们发出了啧啧赞叹,幅幅壁画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除了这些,莫高窟还有哪些也让我们赞叹不已的?[藏经洞]

  1、第五节写的是藏经洞,(电脑屏幕显示第四段课文)老师想请你们自己默读一下这段课文,不过老师想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有句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2、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

  (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3、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出示

  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4、齐读课文。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明白你们把课文读懂了。

  三、激情朗读,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1、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壁画,还有现存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经文,都是谁给我们留下的?(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是啊,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留下了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赞美他们]

  3、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我们的心声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推荐网站,引领学生深入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地走进了莫高窟,我们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这座珍贵的艺术宝库有着精美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这都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老师相信还有好多同学想进一步地了解莫高窟,那老师向你们推荐两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机会去浏览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08

语文小学教案09-07

(经典)语文教案10-10

语文教案(精选)10-02

语文古诗教案08-19

语文燕子教案10-23

语文《掌声》教案11-06

《语文园地》教案08-04

语文树教案07-20

语文园地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