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蘑菇见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
改进之处: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小百科: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初步了解爬行动物的各种爬行方式。
2、通过观察图片和倾听介绍,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基本类型,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和上火习性。
3、喜欢模仿动物爬行,注意不与同伴发生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电动爬行玩具,例如:长长的毛毛虫。
3、师生共同收集各种会爬的动物或图片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引导参观爬行动物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各种爬行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并启动毛毛虫玩具,提问:“这是什么?看看他是怎么行走的?
——教师:除了毛毛虫会爬,你知道还有谁也会爬行。
2、引导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几种常见的认识的爬行动物。
——教师:画面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怎样行走的?
——教师:他们用什么来爬行?怎样爬行?
3、引导幼儿看图感知四类爬行动物,丰富幼儿对爬行类动物的认识。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上的画面,观察认识蜥蜴。
① 教师:你认识这些蜥蜴吗?他们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样爬行的?你还知道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② 教师小结:壁虎、变色龙都是蜥蜴。壁虎有两只大大的眼睛,但是没有眼皮,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睁着的。壁虎有四条腿,脚趾上长着洗盘,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壁虎受了惊吓,尾巴会掉下来。不过,她还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壁虎捉蚊子、苍蝇吃,他是有益的。
——观察认识蛇。
① 教师:蛇是怎样爬行的?蛇有脚吗?他是怎样爬行的?请你学一学蛇爬行,你还知道关于蛇的其他事情吗?
② 教师小结: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圣体向前爬行游动。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药。
——观察认识鳄鱼。
① 教师:鳄鱼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鳄鱼是怎么爬的?请你学一学。
② 教师:鳄鱼有扁扁的脑袋和扁扁的身体,鳄鱼背朝天,肚皮贴着地,粗壮的尾巴像钢鞭。他的皮肤很厚,皮肤里还埋着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骨块。如果他张开血红的大嘴巴,会露出74颗牙齿,看了真叫人害怕。
——观察认识乌龟
① 教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你还知道乌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② 教师小结: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马上会缩进壳里去。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乌龟的行动很慢,小花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观察认识青蛙、螃蟹等
4、游戏活动《爬一爬,猜一猜》。
——启发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前面来爬一爬,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怎样爬更像动物爬,学习模仿爬行的动作。
——将幼儿带到宽敞的活动室,鼓励幼儿扮演爬行动物,模仿动物自主进行爬行活动,提醒幼儿注意要找空地方爬行,不要与同伴碰撞,体验爬行活动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欢雾?说说理由。
2、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感受。
3、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雾的图片。
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二、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1、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听兔妈妈是怎么告诉小兔子的吧!
2、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给幼儿讲述发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3、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许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三、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需要注意些什么。
1、教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不能离开家长身边;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感知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体操垫、各种豆子、木板制成的小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来到了音乐厅惊奇的发现了几条特别的'小路。
2、激发幼儿想亲自体验的欲望。师问:“咦!这里有三条好特别的小路哦,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下?”。请幼儿脱掉鞋子,在路上走走,亲自体验一下。并请幼儿说出走在不同小路上的感觉。
3、探究。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脚,发现脚的秘密(知道脚是由脚趾、脚趾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的)。请小朋友比一比自己的脚和别人的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还请小朋友说一说脚的本领(走、跑、跳、踢)。
4、讨论如何保护小脚。不打赤脚、勤洗脚、勤剪脚趾甲、勤换袜子、不要穿太大或太小的鞋子等。
5、结束。音乐游戏(光脚丫)。
附儿歌1:光脚丫
大脚丫,小脚丫,
一群光脚丫。
变成小鸭鸭,
呷呷呷!呷呷呷!
附儿歌2:光脚丫
小娃娃,光脚丫,
扶着走,跪着爬,
蹲一蹲,站一站,
蹦蹦跳,快长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关注,体会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筷子、瓶盖、光碟、碗、风车、绳子、积木等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找找身体上哪些部位会转动?
2、它们是怎么转的?
小结: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部位都可以转动,转动真有趣。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2、这些东西能转动吗?
3、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呢?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
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请幼儿介绍,教师注意归纳总结)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原本是不会转动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转、拧”等,很快不会转的物品也转起来了,转动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刚才我们想办法让一件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把两样东
西同时转动起来呢?
看看,我手里拿了什么?
(筷子、绳子)
2、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吗?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办法)
小结:原来把绳子和筷子连一起,用力甩动绳子,筷子也随之转起来了。
3、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去找两样物品,想想怎么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好
吗?
4、分享交流
谁有了好办法?快来介绍给大家。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小结:恩,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许多能让两样物品同时转起来的好办法,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没关系,一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想。
3)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本来就能转动?
2、它们为什么要转动?
3它们是怎么转动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是能转动的,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转动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好的呢?
2、有没有不好的转动?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下次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好吗?
活动实践效果:
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发现鞋底的秘密,有探索鞋底秘密的兴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重点】发现鞋底花纹、功能的不同。
【活动难点】理解摩擦力。
【活动准备】KT板,PPT。
【活动过程】
一、交流发现。
1、前几天,XXX穿了一双新鞋,他呀可喜欢了。你们喜欢自己的鞋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归纳:原来有的鞋子鞋面的颜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样子很特别,有的鞋子穿起来很方便……
3、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发现的秘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么秘密呢?(幼儿观察回答)
4、你们的鞋底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鞋子)
5、幼儿交流发现的鞋底的秘密(图案、线条等)。
6、小结:原来每双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纹,有的是线条、有的是图案等。(PPT演示)
二、感知讨论。
1、为什么鞋底都要有花纹呢?(幼儿猜测:好看……)
2、如果鞋底没有花纹会怎么样呢?(幼儿继续猜测)
3、我们来做个实验:
介绍实验方法:用KT板贴在鞋掌部位,然后在地上搓搓,是什么感觉?然后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么感觉。
思考:两次搓地板的感觉一样吗?有花纹是什么感觉?没有花纹是什么感觉?
4、幼儿实验。
5、幼儿交流。
6、小结:原来鞋底有了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三、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师还带来了几双特别的鞋子,看看:这些是什么鞋子?它的鞋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幼儿交流。
3、梳理:钉鞋的鞋底有钉子,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使运动员跑步更稳;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轮子或者刀子,可以减少摩擦力,可以让人走路走得更快,但这种鞋子也比较危险,要经过训练才可以穿。
4、小结:原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设计成了各种样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让人走路更稳、更安全,而有的减少摩擦力,让人走得更快。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减少摩擦力的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帮水宝宝搬家”的不同方法。
2、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盛水的大盆4个,内装有半盆水;经过装饰的塑料瓶(水宝宝的新家)人手一个。
2、吸管、调羹、积木、玻璃球、夹子、布条、毛巾、塑料袋、小篮子、海绵等实验材料。
3、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调皮的水宝宝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张桌子下面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请幼儿将装有水的杯子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有颜色吗?有味道
4、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二、说说喜欢水宝宝的理由。
1、教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过水?是些什么水?(引导幼儿回忆、思考生活中见到的水:自来水、河水、露水、雾水、雨水、瀑布、还有饮料、墨水等。)
2、你喜欢水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水真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做那么多事,假如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游戏活动:“水宝宝搬新家”。
1、(出示一大盆清水)教师:这么多小水滴住在一个房间里实在太挤了,这里有许多漂亮的新房子,他们想搬到新房子里去住,小朋友能帮忙吗?
2、你准备怎样帮小水滴搬家?(组织讨论)
3、不用倒的方法也能搬吗?
4、提供材料,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帮水搬家,搬家时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四、说说自己的发现。
1、 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我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办法?)
2、教师: 水除了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还会流动。
提示:搬水的方法其实很多,其中有一种是用“吸”的办法,请你找找哪些材料会吸水。
五、再次操作。
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哪些材料具有吸水性?哪些材料的吸水性强,运水的速度快?
2、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你是怎样帮水搬家的?发现什么?你认为哪种“搬家”的方法好?为什么?
六、教师小结。
1、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而且各种方法各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人们在搬水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2、今天我们帮助了水宝宝,让我们和水宝宝一起跳起《欢乐舞》吧。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一颗白菜和一杯清水,在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
教师:你们都知道了海绵、毛巾和布条都会吸水,那这颗白菜会吸水吗?小朋友可以回家自己先做个实验,然后我们下次再来玩玩这个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交流各自的记录,感受天气的变化。
2、学习根据观察记录表上的内容进行统计,积累有关统计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分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天气的记录。
2、白纸、记号笔。
3、材料包“晴雨表”。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交流。
(1)提问:小朋友这个月每天早上都会看看自己小组的晴雨表,谁能告诉我,你从晴雨表里看出了什么呢?
小结:我们三月份是有21天的,每个星期有7天。
(2)提问: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个组画的晴雨表我们是不是都能看懂,看不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小结:因为晴雨表是用来告诉人们今天天气是怎么样的,所以在画画的过程中一定画的清楚些,让人们看了你的晴雨表以后,就马上知道哦啊天气的情况。
二、小组统计。
过渡:为了更好的知道我们3月份整个月的天气情况,我们请小朋友们来进行一下“统计”,数一数3月份一共有几个雨天、有几个晴天。(将每组的记录表放在全体幼儿前面,请各组的小朋友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统计,组长最后进行书写)
(1)提问: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统计的结果是不样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小结:记录的`时间可能是造成统计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下次我们还可以让每组的小朋友同时进行记录。
(2)提问:小朋友在统计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呢?(一个一个数)还有没跟着个方法不一样的呢?
小结: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了一个一个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数,也可以先数出晴天的天数,然后用减法推算出雨天的天数。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对镜子成像感兴趣,初步了解两面镜子交叉摆放距离越近(角度越小),物体成像越多。
2.能大胆探索使喜羊羊变多的办法,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与发现。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面平面镜和一个喜羊羊纸偶
2.课件、音乐
3.大平面镜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回顾对一块平面镜的原有认知
1.张老师带来了一面镜子,从镜子里面发现了什么?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镜子?
小结:我们洗脸的时候会用镜子照一照,我们对着镜子抹香香,看看有没有涂均匀。镜子让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脸上、身上有什么。镜子让我们变得这么漂亮。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只喜羊羊为了躲避被灰太狼追赶,躲进了一座有着神奇的镜子屋,灰太狼朝镜子屋里一张望,哎呀,喜羊羊怎么了?(变多了)灰太狼吓坏了,灰溜溜的走了,它嘴里还说着我还会再回来的。小朋友,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幼儿大胆猜测。
这可是一间神奇的镜子屋,里面有两面平面镜。
(三)操作探索,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秘密
1.幼儿第一操作:
张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面平面镜和一只喜羊羊,音乐开始后请你们不搬小椅子走到桌子旁边试一试,两面镜子一起用。音乐停了回来坐好,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喜羊羊。
师生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喜羊羊?你是怎么做的?(大镜子演示)
把小羊变多的办法:两面镜子面对面摆放、两面镜子夹角摆放、垂直摆放。
2.第二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好奇怪!同样是把两面镜子夹成一个角,喜羊羊放在中间,有的小朋友看到的2个,有的小朋友看到了4个,你还能用镜子靠在一起的方法变出更多的羊吗?大家再去试一试,音乐停了请你们回来。
幼儿操作
师幼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喜羊羊变得越来越多的?(演示)
喜羊羊变得越来越多,镜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把两面镜子靠的越近,喜羊羊就会越来越多。两块平面镜在一起真的很神奇。
(四)延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镜子
神奇的.镜子帮助喜羊羊吓走了灰太狼。生活中还有许多神奇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吗?
放大镜:能把小的东西放大,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汽车后视镜:帮助司机看清楚后面的汽车。
马路转弯处的凸面镜:看清路况。
内窥镜:帮助医生看清楚身体里面的情况。
关于镜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回去以后再找一找,把你的秘密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及用途。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及用途。
活动难点:
了解镜子小的物像与原物左右相反,哈哈镜能使原物变样等特。
活动准备:
平面镜、哈哈镜两面、各种镜子图片。
活动过程:
1.操作各种镜子,了解其特点。
镜子是玻璃做的、硬的、光滑的、能反光,有的平、有的凸、有的凹,能照见各种东西c
2.启发见过什么镜子”它有什么用途:
有穿衣镜、梳妆镜、牙科医生用的镜子、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哈哈镜等。
在生活中用来照着梳头、整衣、剃胡子、医生看病、司机开车、理发师理发等都要用不同的镜。
3.镜子游戏:
①“猜猜我在干什么?”教师背向小朋友,让小朋友任意做各种模仿动作,教师通过大镜子观
察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让小朋友猜猜教师为什么能从背后看到小朋友;
②把右左的`图像放在镜子前照一照,镜中会山现左右相反的图像,可举左手、踢左脚来试验。
②让小朋友站在平面镜和哈哈镜面前看看发现了什么?平面镜可成正立等大的图像,哈哈镜处
处凹凸不下,凹的部分照的影像放大,凸的部分照的影像缩小,叠合的结果就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影像。
活动延伸:课下让小朋友玩“万花筒”的游戏,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秘密。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采用谜语的形式的引入,因为孩子都充满好奇心,所以一下兴趣全部跳动起来。当孩子的兴趣活跃时,我又及时的出示各种镜子让幼儿进行探索。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又分三次的探索过程,让幼儿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去发现镜子的不同特点和用途。最后在采用游戏方式来巩固幼儿对各种镜子的认识。活动在幼儿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但在活动中还是存在不足的,如1、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丰富。虽然提供了平面镜,放大镜,凹镜,但量不够多,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不能人人主动积极的参与。2、教师的课前准备,还是有欠缺。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单要材料的准备,还要有知识的准备。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更明白老师各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及技能。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中班科学教案11-12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中班科学教案【优】07-24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07-24
[优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