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电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 调查家中的电器。
(1) 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 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 全班交流。
(4) 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 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 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D、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 全班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教学后记: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 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 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 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 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 说说电线的特点;
?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
?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 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教学后记: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流的。
(1)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2) 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3) 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4)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 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板书设计: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教学后记:
1.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1.4电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2、做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1.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突出: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
(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
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25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25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2、 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 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避免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心理距离“很近,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5导体与绝缘体
1、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教师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后记: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 1、观察手电筒
(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板书设计: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3、红灯、绿灯和黄灯
教学后记: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的过程;
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
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
游戏用:四跟导线;
演示用:6接口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
(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检测要求:
A、组装检测器;
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
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
(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
?运用检测器检测。
?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4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
?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
?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
?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
2、研究的延续。
(1)测试
4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6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
(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吗?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 小组讨论。
(2) 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后记: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开关各2个,长电线4根、短电线6根、胶带纸1卷、小剪刀1把、白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2节电池、2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把1节电池、2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2、分组讨论,总结。
三、小结
板书设计: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1、串联
2、并联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好?
二、探究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
?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
?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4)讨论交流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
(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沙子的秘密
设计依据: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运用比较法加深对沙的认识。观察现象会让幼儿觉得好奇、神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通过沙路与水泥路面的比较,幼儿能初步了解现象与事物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师幼之间互相传授经验这两条途径,验证沙的特性,体验玩沙的乐趣。分组玩沙的环节,能让幼儿进行各种在沙中的操作活动,同时,在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下,幼儿能更好的玩沙,并得到一定的玩沙经验。通过鼓励的形式,让幼儿想出多种除了教师提供的玩沙游戏。最后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玩后自己对沙的亲身感受。
活动目标:
1、感知沙子的不溶于水等的特性,说出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2、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水桶,磨具、筛子、各种玩沙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T:沙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自己做实验,把水倒进桶里,用小棒搅拌并观察)
教师小结:沙不溶解于水。并联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
二、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重点)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T: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为什么?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2.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T:筛子里的沙子哪去了?小石头会漏下去吗?沙子是什么样的?
1、 教师小结
T: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
4.请幼儿用力踩踏刚翻的'新沙。
T: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5、小结
T:通过我们的小脚用力踩在沙子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6、沙与水泥的结构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觉也不相同
T:那么用力踩水泥路面会陷进去吗?为什么在沙路上骑车费力,在水泥路上骑车省力?
7.谈话
T:小朋友喜欢怎样玩沙?请你来玩一玩!
(请给本幼儿进行玩耍)
8、教师小结
T:沙子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以挖、装、筛,可与水混合玩等。
三、幼儿自由玩沙中的各种游戏,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师分组指导(难点)
1.用各种深浅不同的模子做蛋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帮助幼儿掌握这样几方面的技能:沙的湿度,用手压沙的力量。
T:做蛋糕的这组小朋友要注意利用好磨具,蛋糕不碎最重要的还是压,要压的紧!
2.挖井、造房子等,丰富经验:
T:想做建筑师的小朋友在挖土时要细心、耐心,及时整修,沙土要压紧。
3.筛沙子
T:筛沙子组的小朋友要将沙放在手指、手心上抖动,观察手指、手心上会留下什么?沙还可以放在哪些部位抖动?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3、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4、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6、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
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信息资料
(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
(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3)各种鱼的大小、形态、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可为什么人们把它们都叫鱼呢?关于鱼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二、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并简介鱼类活体,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活动做准备。
师述:鲫鱼是鱼类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各小组认真观察鱼的外形、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鱼鳃的形态等。同学们若对鲫鱼其它外形特点感兴趣也可以进行观察,观察之后将结果记录在“我们的发现”表格里
2、分小组进行观察、讨论、记录。
3、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4、教师小结,然后出示图片、展示课件或让学生对照水槽中的鲫鱼阅读课文26页上图内容,认识鱼的各种鳍。
5、你能根据鱼的外形特点,对鱼如何运动、怎样呼吸和运动,大胆做出自己的推测和设想吗?怎样证明自己的推测?
三、制定研究方案
1、教师出示并简介各种学具,告诉学生这些学具主要用于观察研究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2、各学习小组制定“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研究计划和步骤,预测研究结果。
3、各学习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和预测,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四、开展科学探究
1、分小组按照研究方案先进行“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观察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我们的'发现”表格中。
2、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第二课时
一、(接上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1、你对鱼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用什么办法研究解决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进行板书)。
2、根据实际,各小组选择一项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同时制定研究计划和步骤。
3、分小组汇报研究方案,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分小组对选择的研究观察项目进行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统一意见。
二、总结与交流
(1)分小组归纳整理:“作为鱼类代表的鲫鱼在外形和生活、行为方式上有哪些特点?”
(2)拿鲤鱼与草鱼、团头鲂、鲶鱼等家乡水池中常见鱼类进行对比,看看鲤鱼有什么特点是它们共有的?
(3)分小组汇报“鱼类共同特点,”各小组进行交流、辩论,将大家共同的观点记录在课本空框中。
三、应用与实践:
(1)出示各种水生生物图片实体或展示课件,辨别出其中的鱼类,并能分析说出其中原因。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点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自然水域中生活着许多动物,有的名称中还有一个“鱼字”,如甲鱼、鲸鱼、鳄鱼、娃娃鱼等,可它们不是鱼类;有的名称中没有“鱼”字,可它们属于鱼类,如泥鳅,海马等)。
(2)课外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家乡池塘中各种鱼类的生活情况,看一看除了课堂上所了解的鱼类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是鱼类共有的?与此同时通过现场观察、比较、取回水样研究、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方法,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详见课本41页),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材料的显著特征;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2、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知识目标:
1、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复杂的系统;
2、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二、教学准备
材料:铜片、铁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片、木材、纸片、棉花、泡沫板等。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小电路、中性笔、水槽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上节课我们评选了积极动脑,努于探究的同学为第一批的科学小勇士,今天谁想向他们发出挑战,成为第二批科学小勇士?
准备好了吗?挑战正式开始![上课]
1、活动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挑战第一关。请看关键词:材料 [板书]
A、提到“材料”,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木头、布、塑料、纸、铁、棉花、纤维)[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衣服是用什么制作的?谁能帮帮他。]
B、大家谈到这么多的材料,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挑战要求:丰富、全面
如果你不确定,可以走到跟前去仔细观察。把你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1号信封中的表格中。开始!
[各小队寻找教室里的物品使用的材料,教师巡视指导能不能更全面地观察到一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
比比看,哪个组的观察既丰富又全面。哪个组先来?
[各小组代表轮流将填写的记录放放于实物投影仪上,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到,共同感受我们的周围有如此多的材料,物品是由材料组成的。]
看来各组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都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说不出来引导:对材料你有没有一些新认识?]
[材料构成了物品,物品丰富了世界]
[随机采访一下,有助于拉近主持人和参赛选手的距离,而且还是选手抒发所获的好机会,可能会说出教室里到处都有材料,也可能会说出许多物品是用好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等等,无疑中让参赛选手用自己的话对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进行小结,引导他们说说材料—物品—世界]
2、在第一关中我们了解到了身边的物品是由许多材料构成的,它们会使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下面让我们继续进入挑战第二关!准备好了吗?
[对本轮合作能力的考验给予提示,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关键词:特征[板书]
请打开2号信封,说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学生代表对十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辨认]
要求:找找看,这些材料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作答,例:纸比较软,放在水里容易湿。木头比较结实。铁片可以弯曲。][板书学生谈到的特征,为下一环节指明研究方向。]
[板书:抗弯曲力、抗摩擦力、软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字迹保留度、导电性……]
小结:在第二关里,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材料的不同特征,那么对于这些不同特征,你有没有想说的?
2、看来,大家又发现了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真是太棒了。祝贺大家,在共同的努力下,闯过了第二关,要继续吗?准备好了吗?
进入挑战第三关关键词:研究[板书]
看到“研究”你想到了什么?
[可能会想到要确定研究主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
你认为这节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给学生暗示。]?
确定的研究主题?[指黑板……]
那么,请打开3号信封,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写清主题,并根据需要在选择研究工具上划“勾”,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手中的工具。想想看,你们打算如何利用选择的工具呢?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分组巡视,对于研究过集中的问题进行复选。简单地描述研究计划。]
提示:能说说那你想利用工具怎么做?
[初步指导如何做?]
研究主题、工具、方法都有了,那么让我们开始观察吧。别忘记谈谈重要发现和感受!
各组派代表将你们选择的研究工具领回,研究过程中注意及时地记录下对材料特征的发现。
请各组的代表上台来向大家交流你们组刚才的研究成果。
[小组代表把记录表放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向大家介绍,主持人对观察发现予以及时点评。鼓励有特别发现和感悟的小组。]
小结:看来第三关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要提升挑战的难度了,展开最后的较量,究竟哪一组的综合实力最强,让我们试目以待。准备好了吗?[参赛队给自己鼓劲。]
4、回归生活
请听题:在一关中,我们谈到了教室里的物品,它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呢?[出示第一关的记录表]
[学生口述材料选择的原因。例如:窗户选择塑钢是因为它坚固、耐用而且防水,美观。玻璃是透明的。]
在今天的挑战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中,勇敢的闯过了最后一关,可是我没有准备那么多的勇士标志,大家的出色表现可让我犯了难,这样吧,把标志授予各勇士小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仍旧能像今天一样,个个成为科学小勇士!
5、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还在许多的物品,它们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需要大家继续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
注:实验记录表(略)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二、探究内容:
1. 交流。
(1) 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 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2. 分组活动。
(1) 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回答:
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应。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达到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3. 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1) 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 “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4. 讨论逼供内写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1) 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
(2) 师:“在观察和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科学教案 篇6
一、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2、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
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教师、归纳。
三、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重视功能,简化装饰;?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四、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五、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写一小论文。
学生回答:
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学生讨论:
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科技水平)。(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天气与生活
2.教具:电视(准备一段天气预报的播报语言)。
3.课件:天气卡片
趣味练习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报天气预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播报
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播报天气预报,
2.幼儿播报
谁想当天气预报的播音员来给大家播报天气预报。
请幼儿尝试播报。
二、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
1.你们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让幼儿互相讲述,怎样知道天气预报的。)
2.课件演示
教师: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知道天气预报呢。
观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
手机短信提示天气预报;
收音机里播报天气预报;
网络获知天气;
人们互相告知天气等。
三、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1.人们为什么要获取天气预报的消息呢?
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2.课件演示
使幼儿充分感知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课件1:蔬菜大棚
这位叔叔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2)课件2:司机
司机叔叔为什么关系天气预报?
(3)课件3:游客
游客为什么也关心天气预报呢?
3.小结: 天气预报百姓生活离不了, 我们可以听天气预报出门 旅游;
听天气预报增减衣服;农民伯伯也要听天气预报栽种庄稼、蔬菜等;
不知不觉间,我们每天收看收听的天气预报变出了新模样。
四、制作天气卡片
1.出示天气卡片
让幼儿观察天气卡片,分别说出天气情况,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请小朋友制作天气卡片,也来关心天气,学习保护自己的生活常识。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9-03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9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9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经典】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