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相关知识:
蔬菜,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是一种绿色食品。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教材简解:
科学认识活动《蔬菜找家》,它的内容来源于孩子贴切的生活,真实般场景图“菜园子”让孩子能真切认识蔬菜的生长环境与特点;情境式的“送蔬菜回家”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直观、清晰展现蔬菜究竟长在哪里的视频《蔬菜的家》,以及最后“蔬菜蹲”游戏的有趣、易操作,能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科学认识的各环节。
设计理念:
此次活动贴切孩子的生活,但又是孩子较陌生的,科学认识活动《蔬菜找家》让孩子在猜想与验证中丰富对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力,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和领域综合融入的效果。孩子对新事物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好奇、探索心理,活动中让孩子先猜想再验证满足了这一特点。“蔬菜找家”、“蔬菜蹲”的游戏都充满了情境与趣味性,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设计思路:
《蔬菜找家》活动内容来源于孩子的贴切生活,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孩子畅谈自己爱吃的蔬菜,到展示如真实场景“菜园子”图,丰富了孩子对蔬菜生长环境的认识,再通过情景化“蔬菜迷路”环节,激发孩子的爱心来送蔬菜回家,接着《蔬菜的家》视频播放,帮助孩子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的“蔬菜蹲”游戏巩固孩子对各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蔬菜的认识,环环相扣帮助孩子了解一些蔬菜的生长环境与特点。
目标预设:
1、学习依据蔬菜生长环境和特点为蔬菜找家。
2、初步感知蔬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必需品,我们要喜爱它们。
3、在有趣的“蔬菜蹲”游戏中巩固对一些蔬菜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蔬菜生长环境的猜想与验证的对比,了解蔬菜正确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准确地将蔬菜分别送到各自生长的环境。
教学准备:
蔬菜卡片和蔬菜生活环境背景图,图上有土地,池塘,藤蔓;视频:蔬菜的家
教学过程:
1、谈话,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最爱吃什么蔬菜呀?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先说一说!(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你最爱吃什么蔬菜?
师:你们真棒!说了这么多的蔬菜名称,可是你们知道它们都生长在哪里吗?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究竟它们生长在哪里呢?老师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分别出示有土地,池塘,藤蔓的蔬菜生长环境背景图)
师:现在请你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其实啊它是一块菜园子,这一块是蔬菜长在藤蔓上的家,这是蔬菜长在泥土上面的家,这是蔬菜长在泥土下面的家,这是蔬菜长在水里的家。
2、帮蔬菜找家
师:咦,菜园子的蔬菜呢?(出示许多蔬菜卡片)哦,原来它们跑出去玩了,现在蔬菜玩累了,它要回家了,可是迷路了,你们愿意做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把它送到各自生长的地方吗?送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句好听的话(比如萝卜长在泥土下面,说“我把你送回泥土下面的家”)(幼儿按照自己的经验,将蔬菜分别送回家)
师:你们都送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播放蔬菜生长环境视频)
师:看完了短片,你们送对了吗?有要改正的再给你一次机会,快!
师:现在一起看看,都送对了吗?
3、趣味游戏活动:蔬菜蹲
师: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分别从四块不同的蔬菜生长环境取一份蔬菜,我们一起来玩“蔬菜蹲”的游戏。请一组小朋友各自拿好选择的蔬菜,输掉的小朋友下场,玩到最后的小朋友获胜。
师:还想玩的小朋友,呆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我们在表演角再玩,好吗?
4、小结,进一步帮助孩子了解蔬菜的作用。
师:蔬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身体的必需品,它们可以清除我们身体里面的垃圾,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所以我们要喜爱它们!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对蛞蝓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兴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蛞蝓是害虫。
3、能对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蛞蝓,激发对动物的兴趣。
难点:能区别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收集关于蛞蝓的资料。
物质准备:组织幼儿捕捉蛞蝓和蜗牛,每组一个盛有蛞蝓和蜗牛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让幼儿讨论再告知正确的名称――蛞蝓。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小结:蛞蝓身体圆而长,没有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没有脚,而是在接触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种能动的肉足,也叫腹足两只小眼睛长在长触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天气、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为什么也叫它鼻涕虫?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欢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过冬天、夏天的?
小结:蛞蝓的身体会分泌粘液,它爬过后粘液留在地上就会留下一条白线,所以也叫鼻涕虫,它生活在阴沟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喜欢吃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三、认识蛞蝓对人类的危害。
蛞蝓在夜间爬出来活动,被它爬过的食物变脏,衣服变脆,专门破坏农作物,是害虫,为了防止蛞蝓破坏植物,可在菜园和果圆周围撒些石灰,它们就进不来了。
四、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蛞蝓的问题,大家讨论。
活动延伸: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蛞蝓。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虽然常见到,但幼儿因怕脏而很少去仔细观察。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明白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都应了解它,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关注之情。此活动首先通过实物及幼儿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产生观察、探索的兴趣,并在幼儿产生好奇的时候对蛞蝓和蜗牛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幼儿很快地了解到蛞蝓的特性。活动中还让幼儿了解蛞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因此这一部分要深入探讨,并可插入一些关于生态平衡的知识。
二、效果分析
幼儿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对于不认识的的动物等特别好奇,因而在实物的帮助下幼儿提问较多,但因为幼儿很少去仔细观察,很多幼儿虽见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称。由于幼儿对蛞蝓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能逐步地解开蛞蝓之迷。现在幼儿的环境意识越来越浓了,当知道蛞蝓是害虫时,就表示要消灭它,老师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有关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粗浅知识。幼儿对此兴趣较浓。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 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 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 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
C:气球可以滚动!
C: 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C: 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C: 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 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
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
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 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 幼儿实验,操作
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
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 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 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
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 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我们班现在正开展“桥?这一家子”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各种桥的外形特征和构造特点,通过学习《弯弯的秘密》《小小的桥洞》等课程,让幼儿理解了不同形状的桥所能承受的重量是不同的。新《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甘兴起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教师为幼儿多种材料,在通过他们现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学习、探究、尝试,培养幼儿一定的创造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来理解一座好桥的意义
2、尝试制作简单的.桥,并探索加固的各种办法
3、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难重点
1、重点:理解一座好桥的意义
2、难点:探索加固的各种办法
四、活动准备
1、纸板、橡皮泥、木棒、积木等材料
2、挂图《塌陷的桥梁》、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茅以升爷爷的故事》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造桥大王的故事,一起来听!”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位造桥大王是谁?你觉得茅以升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成了造桥的呢?
:茅以升爷爷是个善良,有智慧和责任心的人,因为他对桥产生了兴趣,他想让桥更加的牢固,可以承受更多的力量,造福百姓。
(二)出示挂图,引导思考
教师展示挂图《塌陷的桥梁》,提问:你觉得桥为什么会塌?桥塌了之后桥上的人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要是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那会怎么办呢?
:早一座牢固的好桥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他会关系到很多人的生命。
(三)欣赏各种桥的图片,特别介绍梁氏桥
引题:接下来,我请小朋友来看看各种各样桥,看看小朋友认识那些桥。突出梁氏桥,:这些桥的设计都很漂亮,没座桥的桥墩作用非常大,能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承重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好,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多的车子在桥上通行。
(四)师幼共同实验
1、自由造桥
我为每组幼儿了辅助材料以后,出示卡纸条,提问:你能用这张卡纸做桥面,造一座桥吗?然后,小朋友就进行了尝试操作活动,我观察到有些小朋友随手一弯卡纸,就造成了一座“拱桥”,有的小朋友把卡纸搭在两块积木上,造了一座“梁式桥”,而有的小朋友则造成了“支柱桥”。
2、探索加固的各种办法
提问: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桥最牢固,可以在桥上放更多的东西。引导幼儿探索尝试,使他们相处加固桥的各种办法,例:修成拱桥,固定住两头,在中间点上桥墩等。
:桥的中间如果用东西撑住,他的承重能力会增加很多,就像梁氏桥一样。
六、活动结束
展示幼儿成果:小朋友们真棒,都成了造桥大王了。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05-28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8-1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