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揭开雷电之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揭示课题:(3分钟)
师:我有一首诗,想请你们读一下。那是天地对话有形或者无形产生的心灵共鸣黑夜或者白昼就那么短暂最耀眼的总是你却是那么震天撼地劈得开世间一切划过无尽长空却抓不住你的踪迹师:刚才我们念的诗歌中包含了一种自然现象,你知道吗?(板书:雷电)谈谈你所知道的。预设:学生可从雷电的声音、雷电的形态等介绍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雷电之谜。(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这个谜。(板书:揭开)齐读课题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⑴近义词摄取——吸取⑵做动作)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⑴因为富兰克林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所以他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⑵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所以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勇士是因为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质疑: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说明:质疑问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虽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提问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词、句方面去试着提问。
二、深入研读
1、学习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2分钟)
(1)出示句子师:从前人们一直认为,
生: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2)出示句子师:可是,
生: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板书:敢于挑战
(3)出示句子师:1752年7月的一天
生: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2学习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25分钟)
(1)师: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自己轻声读,读了这段话后,你有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师: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学生交流出示: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师:“觉得手有点麻”说明了“安上尖细的铁棒”使风筝能够摄取雷电,而“用上麻绳”使电流不至于太强,所以“有点麻”。
“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说明了铜钥匙能够聚集电流。男生别读,读出实验的不易。
师:读了这段话,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差一点儿被击倒”,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敢于实践再读这段话,感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习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习,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说明;
①学生交难划分制作步骤地二、三步。
②设计原理第二、三步对于学生有些难度。
③复述步骤,不能照抄书面。
④此处要重点教学,约10分钟。制作材料:白色丝绸、尖细的小棒、麻绳、铜钥匙、一小段丝线
制作步骤;
1、制作白色丝绸风筝并按上一个尖细铁棒。
2、用麻绳系住。
3、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一生交流,教师归纳)原理:(多生交流)
1、尖细的铁棒引来雷电。
2、麻绳本身不到电,但雨水使麻绳导电,但电阻不大,避免生命危险。
3、丝线不到电,弗兰克林可以拉住风筝,而铜钥匙能聚集电流,使他感触电流。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是?
(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不会伤及他人,容易收集雷电)(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谁)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教过他的老师、别的科学家)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看他做实验的儿子会说:“爸爸,你真棒!”
师: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拜。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说:“也许曾经是我看扁了你,没有积极的鼓励你。”
师:他们忏悔了。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教过他的老师会说:“你成功了,这与你的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师:老师对于学生的自豪。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别的科学家会说:“你打破了常年累月人们的迷信说法。”
生:这是同事之间的肯定。
(7)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第3、4节,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体(5分钟)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电闪雷鸣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2、联系上下文想想,“风筝实验”做成功了,为什么会轰动全世界?
3、学生交流预设:了大多数人们,长期以来的'想法。
4、小结:雷电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5、出示最后一节:师:后来,他还发明了,生:避雷针。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6、学生交流预设:富兰克林你敢于挑战,敢于献出生命,敢于实践。你有着坚持到底、坚韧不拔的精神。你很执着,并没有成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继续奋发努力,继续埋头于科学实验中。
7、教师小结: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坚韧不拔的努力就不会成功。就像我们课文开头所说的:出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我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1)出示名言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2)齐读
四、拓展作业,激发情感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3、观察。现在的高楼大厦有没有避雷装置?现在的避雷装置和富兰克林当时发明的避雷针有什么异同?有何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余毒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敢于挑战揭开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敢于献身敢于实践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富兰克林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 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交流:
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
(2)理解:摄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学生交流
(1)学习第二节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 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2)学习三、四节
①仔细读读课文第三、四节,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
②质疑
预设: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天气做实验?
做实验的风筝与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中,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
……
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抓文中的词语来说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7月雷雨多,适合实验)
④做实验的风筝和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
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⑤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导朗读句子
⑥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⑦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⑧小结: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
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_____ ,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2师: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3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五、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1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
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勇于献身科
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释疑感知课文,再利用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概括课文内容,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时,我以“勇士”作为学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感悟人物品质,收效也不错。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多,时间紧,朗读训练不够。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3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出示媒体1)
出示词语:
“勇士”
说说“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说说在你心目中的勇士是谁?为什么?
出示媒体2:
我心目中的勇士是_____________,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位勇士,板书:富兰克林
(出示媒体3)教师简介: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它揭开了雷电之谜。在他的一生中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用它来勉励自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与其共勉。
初读课文,简单了解富兰克林。
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再次默读课文,划出让你觉得富兰克林很有勇气和胆量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媒体4: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试验。
指名读这句话。
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出示媒体5:从“_________”一词,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不愧为一位勇士。
教师指引: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随学生回答板书:
敢于挑战大自然
敢于挑战大多数人
勇士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敢于实践
引读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挑战——,敢于挑战——,敢于挑战——,敢于——,仅从这几点来看,他就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试验的部分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精读理解。
默读富兰克林进行试验的部分,想一想富兰克林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证明雷电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的?出示媒体6:
师:这就是富兰克林进行风筝实验的全过程,在他的实验中,有几样事物十分重要,(出示媒体7),老师课前已请你们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剪出了风筝、铁棒和铜钥匙的模型,现在请你们在默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将几样东西在课桌上摆一摆,并根据自己预习的内容说一说他们在富兰克林的实验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可同桌互相交流。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这一节说说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出示媒体8
引读:是啊!面对危险,富兰克林毫不在意,他全身心的沉浸在揭开谜底的喜悦之中,以至于会兴奋得叫起来——(出示媒体9学生读)
过渡想象说话: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人,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书:勇于献身科学)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展开想象,去推测一下富兰克林在进行实验之前会怎么想呢?在这儿,老师也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进行想象的根据应是文章的内容,在这儿是刚刚学习的内容。
出示媒体10:
马上就要揭开雷电之谜了,富兰克林手拿风筝________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延伸。
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他颠覆了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他的实验结果公布于众之后,人们对他会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或有关的课外内容想象填空。出示媒体11
知道了富兰克林的所作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参考:有的科学家、教过他的老师、他的父母、曾经嘲笑过他的人等)
2、用一个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感动、敬佩、崇拜、敬慕等)
带着这种心情读一首小诗)出示媒体12
我是一只风筝
——纪念本杰名富兰克林发现雷电之谜
我是一只风筝
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
正因为有了风
这个逆境
我才能不断向上向上
当雷雨来临的时候
鸟儿早已四散逃亡
我独自闯进云层
尽管只有纸做的翅膀
地面上的人类在焦急地仰望
想知道雷电的模样
为此我要亲历雷电的考验
因为有根坚实的绳线在支扶我纤弱的脊梁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幢”。
2、读课文,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教学重点:
1.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避雷针的资料、一些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事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轰隆隆的雷声震撼着大地,耀眼的电光像条银蛇在天空飞舞,随之而来的是狂风暴雨。我们的祖先却对此难以理解,中国人传说这是雷公电母在惩治邪恶,欧美人说这是上帝在显示神威。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了雷电之谜。(出示课题:16、揭开雷电之谜)
2、出示资料,了解富兰克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富兰克林为什么要解开雷电之谜,是怎么揭开雷电之谜的?雷电之谜是什么?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勇士摄取显示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末端揭开轰动雷电交加倾盆而下
重点强调“摄、轰”的字形。
2)积累描写天气的词语读一读。
3)出示填空:
为了揭开雷电之谜,富兰克林。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揭开雷电之谜,他怎样做实验的?
做风筝——放风筝——观察
2、为什么说他是一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勇士?找出句子读一读
3、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献身科学事业,不怕冒风险)
4、轻声读读课文,完成课后说写双通道:
请尝试着把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画成一幅简笔图,并说说富兰克林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说话练习:
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2)进行相关练习:
文学家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战士。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我们城市的卫士。
5、理解句子: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让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从不同角度进行体会。
四、课外延伸
1、完成课后选词填空。
2、交流课外收集有关科学发现的资料。
板书:
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
做风筝——放风筝——观察
献身科学的勇士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5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雷电
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见过吗?谈谈你所知道的。
学生谈。
2、师:同学们通过书籍、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了雷电之谜。(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板书:揭开
做动作理解:揭开
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揭开”的不易。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摄取)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男女生合作读体会。
质疑:
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
说明:
质疑问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虽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提问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字、词、句、标点几方面去试着提问。
二、深入研读:
1、学习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1)出示句子: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指名读
引导理解:人们——大多数人;一直——说明存在很久了;大自然在显示神威——认为是天公在发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再指名读。
(2)出示: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指名读
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
板书:敢于挑战
2、学习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1)师:为了揭开雷电之谜,1753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指名读,及时正音:丝绸、系住、末端
自己轻声读,针对内容提出问题。
交流。(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有的立即请学生回答,有的内容可以在课后请学生查找资料回答)
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结合“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回答“安尖细的铁棒”、“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的原因和冒“生命危险”的原因。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说明: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习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习,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 ,是?(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
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容易收集)
(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
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 (谁)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别的科学家)
(7)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读读课文,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读课文3、4小节。
3、理解“勇士”
(1)师:富兰克林就是这样揭开雷电之谜的。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是因为?(媒体出示第一节,引读)
(2)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表明他是“勇士”的句子吗?
句式: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指导不加上“因为”说)
说明:
学生对“勇士”的理解,从字面上看似容易,但要真正读懂在文章中的含义,需要老师的点拨。在此处让学生来说说称富兰克林为“勇士”的原因,不仅能让学生再一次研读文本,是对前面学习的小结,还能让学生对“勇士”这一词有更深的了解。
4、学习最后一节:
后来,他还发明了——(读最后一节)
三、小结:
真正的勇士,是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引读板书)敢于——,敢于——的人,让我们也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成为生活、学习、工作的勇者吧。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板书设计:
大胆提出 敢于挑战
11、揭开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 风筝实验 敢于献身科学
敢于实践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以前人们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
4、学生质疑: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检查课前预习。
1、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发明避雷针。)
2、什么是避雷针?为什么要在楼房或高塔上装避雷针?
三、学习课文。
1、出示:第1节第1句话。齐读
2、你怎么理解勇士这个词的?
3、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讨论板书:
大胆推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风筝实验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轰动世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出示: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⑴、指名读句子。
⑵、轰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风筝实验会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6、默读课文3、4节,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出示:第3节。
⑴、男生读,说说富兰克林精心设计的风筝是怎样的?
⑵、请你根据文中的描述画出这只风筝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出示:第4节。
⑴、女生读,说说富兰克林是怎样从天空摄取闪电的?
⑵、谈谈你对他这一行为的感想。
⑶、齐读体会。
8、总结。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1、2。
2、搜集有关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16揭开雷电之谜
大胆推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风筝实验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轰动世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相关文章:
月球之谜教案01-23
旅鼠之谜教案优秀07-19
雷电08-29
雷电_介绍雷电现象的作文600字08-28
蜘蛛之谜07-01
揭开的伤疤,依旧滴着鲜红的雪07-27
耶稣坟墓之谜08-18
蜀南之谜09-06
鬼堡之谜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