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景物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景物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景物的教案1
一、导入新课: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意象?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屈服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骨粉、倔强的思想感情。
2、什么是意境?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诗人描写的具体景物所构成的画面,它突出的是组合意象创造出诗的思想情感。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意境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单的说,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砖块。
4、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孤寂冷清,雄伟壮阔,恬静优美,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
三、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四、基本思路: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五、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
2、这首诗XX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寓意?
3、XX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7、这首诗围绕XX描写了哪几个画面,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9、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六、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1)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
明月醉秋风 杜牧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示例
示例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美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示例2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前两句描绘了乡野山郭的夕阳美景图。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渲染了一种恬淡闲适的氛围。如此惬意的乡村生活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作者用委婉的笔法反复的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景物的教案2
教材简析:
教材上的提示由两部分构成:第1部分的3段文字,一是启发学生回忆读过的描写景物的诗文;二是对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具体要求提出了建议。第2部分是4幅插图,通过淙淙的流水、青翠的山林、亭台楼阁、名山大川,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注重听、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积极地说,认真地听,正确地评价,学会欣赏,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2.在交流中要善于思考,敢于交际和评价。
3.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的理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安排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诗词或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了几篇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课件展示: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壮丽的名山大川)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致总会激起我们不一样的情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美丽风景是我们读过的哪篇诗文中所描写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每次读到这样的诗文,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2.同学们,美的诗文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给人以莫大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书,明确要求
1.我们已经读过许许多多描写景物的诗文。那么,怎样才能将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叙述清楚,使别人和你一样感受到其中的美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上的几段话,想一想,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来说。
2.指名说,通过师生交流明确本节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1)交代自己所读的诗词或文章题目。
(2)说说诗词或文章描写了什么景物。
(3)举例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这样的景物描写。
三、双向互动,分层训练
1.自由练说。生动、形象的描写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请打开你的记忆之窗,自由地练习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要说清楚喜欢的理由和感受。
2.同桌练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把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告诉你的伙伴,比一比,看谁能把你所喜欢的美景通过你的叙述让别人也喜欢,也陶醉。同桌说时,另一名同学认真听,并互相提一提意见。
3.指名说。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大家要注意倾听,听完后给予补充完善。
4.组内交流说。刚才几名同学分别叙述了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并能够从诗词或文章的字、词、句中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感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描写风景名胜的诗文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把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声情并茂地展现给大家。交流时,要使用优美的词语,表达出真情实感,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
小组内交流。
5.同学们在自主交流中都很认真,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与大家共同分享。
(1)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述。
(2)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要点
①景物描写叙述得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②有自己的.见解,能表达真情实感。
③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
四、总结学情,升华延伸
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叙述,老师也深受感染。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描写方式;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但不管描写的是什么景物,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诗文,把自己喜欢的某处景物(图片也可)试着写一写。
景物的教案3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教学目的:
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三、教学方法:
利用所学应该课文知识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略。
(二)教学内容:
1、确本课重点:
(1)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
(2)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2、步骤:
(1)课本第89页《看云识天气》第一段中的句子。
问:举例的两个句子各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它们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
①叙述表达直白
②描写表达具体形象
(2)什么是描写?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3)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4)怎样才能让笔下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先看课本53页《春》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他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
①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②师小结:这段文字作者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春花竞放的动态;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花色艳丽;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野花的多和亮丽;借用联想来突出花的繁茂;通过味觉来写花香(花里带着甜味儿)通过动静、虚实、高低、多个角度,集中笔墨描写春花这一景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的“春花图”画面。
(5)欣赏完作者精彩的描写之后,老师请同学们用叙述的语言把这段文字的内容表达出来。(生完成后交流)
(6)对比以上两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呢?
明确:描写。因为叙述平淡、直白,描写具体形象。
(7)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加修饰语即有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②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即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8)方法找出来了就要学会运用,接下来我们就用这几种方法完成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老师出示用叙述表达方式所写的内容,学生用描写的方式改写。
①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是乌云。
②再往上,就是晴空。这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草滩,草滩上有山峦。
③而我的脚下是公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点评,并出示原文内容让学生比较,进一步体验景物描写的方法。
(9)作业: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完成。
老师出示两幅图画,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组完成写作训练。
要求:
①认真观察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运用描写方法
完成后点评,小结。
3、板书:
什么是描写?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2、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①加修饰语
3、写景物的方法:
①运用修辞手法
②融入作者的感受
景物的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
列子其人:
二、研读共品
反复朗读,解决问题。
1.读准字音:
万仞()惩()山北之塞()荷()担者箕畚()()雍()南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始龀()无穷匮()也
2、字词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一词多义:
3、重要句子(翻译并判断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试着翻译课文,会复述即可。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五、总结提高
作业:字音、字词解释熟练把握。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知
回顾文学常识、字词解释。
二、研读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3、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讨论: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提高
六、教学反思
景物的教案5
[写作要求]
1、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所写景物,捕捉在特定季节中所写景物的特点。
2、层次清晰:注意描写要有层次,学会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3、突出重点:安排好详略,突出所写景物的最鲜明的特色,不“平分秋色”。
4、灵活写景:有意识地选用描写景物的方法:拟人、比喻等。
[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把景物拟人化。
2、用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
3、用色彩来描写景物。
4、用比较的方法老描写景物。
[参考例文]
秋天
以前,我认为秋天是最最令人讨厌的季节,我恨秋天。那天我慢慢地走着,路边那些丑巴巴的杨树的叶子枯黄了,大着旋儿落下来,有的像小孩荡秋千,有的像水滴落在地上,还有的像飞机降落,我悲哀地望着枯黄的叶子,知道它们已经不行了。可是,到了姥姥家,推开笨重的大铁门,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那些丑巴巴的枯树,不是那些已经枯黄、腐烂的叶子,而是那些美丽的菊花!阿,秋菊开得是那末灿烂,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秋光灿烂……
还有那火红火红的鸡冠花,美丽极了。后来,我越来越喜欢秋天了。
每天,在电视里、电脑里看到金光闪闪的水稻,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橙色的橘子收获时,我的脸上总会浮现出快乐的笑容。
今天,我背着书包高兴地走着,路边那些可爱的杨树的落叶“沙沙”地响,好像对我说:“秋天来了,多穿一些衣服,别冻坏了身子。”到了学校,花坛里有那美丽的月季花,有红的,有粉的,还有黄的……爬山虎的叶子已经慢慢地变红了,把墙染成了一片红色。
“沙沙沙”……“沙沙沙”……秋雨落在枯黄的叶子上,和落叶一起飘下来,好似一对要好的舞伴。秋雨落在凋谢的花瓣上和花瓣一起落下来,真美呀!阿,原来秋天这么美呀!我爱秋天。
[参考题目]
观察秋天的景物,写一篇文章,记下所观察的景物和当时的感受。题目自拟,但标题中必须含“秋”字。
第十次作文
第十一次作文指导
[训练目标]
观察与描写训练:写景,做到层次清楚。
[写作指导]
写景,要写真景物,寓真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为一体。好的景物描写应该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赋景物以人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乐,或愁,景中有情,情景俱出。如:
在赤水河畔的赤水市有一片一望无际的竹海。竹海与赤水河相生相伴,血脉相连。茫茫竹海为赤水河涵养水源,让它源源不断,滔滔赤水河又为竹海推波助澜,使它生息繁衍。他们相濡以沫,营造出一片绿色世界。
茫茫竹海同古老的赤水河一样,充满了神奇美妙的色彩,流传着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有人说,竹海生于远古。几千年前,汉、苗、彞等兄弟民族就生活在这片竹海之中。他们自称为竹王的子孙,以竹为自己的图腾,用竹的高节、虚心塑造着自己的灵魂,而竹海又以无穷的财富养育着他们。各民族亲如手足,共同营造这美好的家园。
也有人说,竹海源于近代,源于赤水人的辛勤劳动,源于赤水河的滔滔乳汁。
赤水市的葫市镇是竹海的中心,也是竹海的发祥地。据说这一带原本没有楠竹。二百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黎理泰的年轻人,从东海之滨的福建搬来了三株楠竹,靠着赤水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靠着赤水河用肥美的绿水滋养,这三株楠竹终于繁衍出一片又一片葱绿的楠竹林。如今这里已拥有连片楠竹30余万亩,各色各样的杂竹林15余万亩,成为名扬九州的国家森林竹海公园。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望着这绿浪排空的汪洋大海,你的心难道不会生出跃跃欲试的激动吗?
车在竹海中前进,你会感到绿浪中“游泳”的无比惬意。一会儿象跌进了墨绿色的波谷,一会儿又象被抛向了绿浪滔天的浪尖。那份刺激劲儿哟,丝毫也不亚于在乱石崩云,浊浪排空的太平洋中搏风击浪!
“潜”入这绿色的海底,漫步进入楠竹林中,你更会激动不已。一根根粗壮的楠竹拔地而起,笔直向上,擎天柱般地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嘿,那气势,简直让你恨不得立刻变为一根虚心高节的擎天柱不可!
钻出绿浪,便是绿浪环绕、高耸入云的“观海楼”。危楼之上,凭栏远眺,滚滚涛声铺天盖地而来。这时,在你的面前犹如展开一幅历史沧桑的画卷。无论是火红的旭日跃出莽莽竹海,还是如血的残阳西沉滔滔绿浪,都会勾起你无限的遐思,牵动你忧国忧民的心肠。
明月上高楼,玉兔浮绿浪,满眼清晖世界。轻风徐来,暗香扑鼻。把酒临风,你会禁不住意气风发,宠辱皆忘!
竹海四季,美不胜收。夏秋满眼翡翠葱茏,珍禽异兽活跃其间;隆冬遍地琼花玉树,冰晶玉洁荡胸涤怀。春天万物盎然,一派生机。那竹笋在地下熬过了冻地冰天的“炼狱”之后,冲破陈年积土,掀翻狰狞顽石,迎着春风旭日,直指蓝天。微风一吹,春笋嗖嗖拔节之声如历历在耳。此时此刻,你会感到一股无比巨大的生命力量充满全身。竹海中的“天锣”“地鼓”更是神奇无比。在一面数十米高的弧形丹岩绝壁之下,只要你一开口说话,便有铿锵“锣”声自天而降,莹绕于竹海之上,回荡于耳畔身旁,为你击节,为你叫好。
去“天锣”约一公里有一丹岩石级,便是“地鼓”。这三百六十级石级,只要你一踏上其中二百四十级,便有“咚咚”之声应履作响,铿锵激越,恰似大地之神奏响吉祥的鼓乐,为你的人生旅途祁吉祥、壮行色、鼓舞你一往无前,所向披糜!
景物描写,怎样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
1、要赋景物以人的感情。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景中要有情,情随景而出。如《春》,作者写“春草图”,抒发了对春的生机的赞许之情。
2、情与景要和谐统一。心中有怎样的情,笔下就有怎样的景,情和景应该是统一的。如:“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家中走去。一路上景色真美:野鸭在溪水中漫游,羊子在草地上蹦跳┅┅”文中的情与景显然是不协调的。
3、要充分展开联想。由眼前的景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物,既扩大景的内容又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如《春》中的“春花图”写桃、李、杏争芳吐艳,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开拓了更美的意境,抒发了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第十一次作文
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观察日记。要有情感。
景物的教案6
教师简介
张立,女,1980年3月出生,贵州省遵义航天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校长助理,贵州省小语学会理事,贵州省小语学会骨干教师研修团队第一批骨干教师。遵义市骨干教师,曾被评为遵义市汇川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学校优秀员。
从教13年以来,所执教的课例多次在省、市、区里获奖;其中1年10月获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语文学科小学组一等奖;2年3月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基本情况
第三单元的内容紧扣秋天,展示人们对秋天的观察及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本次习作内容是根据秋天的图画练习写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对秋天美景的感受,学习运用已积累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2.目标设定
本课设定了“学习构段,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核心目标。三年级学生正式进入写段、的训练,如果不打好基础,习作就会成为学生的“老大难”。目前,很多同学对习作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时时面对无米之炊的尴尬,无处下手的困境,因此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在我们的习作指导中显得尤为重要。当面对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条理不清的现象,如何做到言之有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段在三年级学生的习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前连词句后举章。写段是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继续,是高年级成的铺垫。因此,1年版课标中更明确地提出了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把一段话表达清楚,描写具体。由此可见,段的教学举足轻重,因而,中年级应注重并坚持进行各种结构段的训练。与此同时也要重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结合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来构段”,为他们的写段训练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教学理念
力求在习作课上既重表达又重积累;既重主体又重指导;既重目标的达成又重动机的激发;既重个体的思考又重合作的创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确定习作内容,做到言之有物;
2.通过对单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构段,做到言之有序;
3.在欣赏同学习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单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构段,做到言之有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初步预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及语文园地三的内容,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
2.学生课前准备好自己画的一幅秋天的图画(纸张:A4纸大小)
3.教师制作好教学所用的PPT;
4.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开展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言之有趣:揭示习作任务
1.习作起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聊天激趣,相机渗透景物描写
2.紧扣教材,出示习作任务
(二)言之有物:激发习作欲望,尝试运用积累
1.展示自己课前画的秋天图,激发交流欲望
2.游戏:围绕主要意开来
出示关键词——秋天
3.尝试运用积累
(1)出示课文《秋天的雨》片段,自读感悟,交流发现:初步体会文章抓住“色彩”这一特点进行表达的写法
(2)提取积累过的有关色彩的词句
4.说说,写写,发挥想象,尝试运用“写出秋天好色彩”的写法使句子更生动
(三)言之有序:合作学习,交流感悟,学习构段
1.结合板书,梳理写法,合作完成写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话
2.小组展示:交流感悟构段方法:围绕主要意思排好序
(四)展示、:学人之长汲取鼓励
(五)归纳写法,拓展延伸,激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写出景物好色彩(声音、气味、形状)
秋风秋叶抓特点
秋天有顺序围绕一个意思
秋雨秋收善想象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看来你们对我还不够熟悉。那我就。(出示ppt,)老师到过桂林,陆陆续续已经有五次了,想不想知道我对桂林的印象是什么?我最喜欢桂林的话,等会儿请大家用桂林话来跟我打招呼,介绍介绍自己好不好?(生)这是我的家乡话。谁再来啊?多有趣啊!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也说几句家乡话,我还要用我的家乡说说几个词,看你们能不能辨别出我说的是什么?刚才的这三个词可是当地的小朋友最喜欢玩的游戏。
做花园、果园、菜园游戏(说游戏规则)。那么多孩子发言,一下就激发了你们的想象。
猜谜语。(香蕉)他一下抓住了香蕉的颜色。葡萄。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能抓住这个水果的形态。石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他刚才猜的时候又抓住了石榴的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玩了游戏,猜了谜语,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一个花果飘香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走就这秋天的画。
板书:秋天的画
二、围绕秋天展开联系,练习写秋天一处景物。
1.展开联想话秋天。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衣服秋天的画,从这幅画上你看出了什么?(出示秋景图)
你好棒!她抓住了颜色,还抓住了颜色铺在那个地方的样子,这就是秋天的特点。
形容的真没,不仅有形状这个特点,还想象成珍珠,你为什么比作珍珠?多会联想啊!
为什么是洗过的蓝呢?所以就想洗过一样,非常的汉语想象。继续。
你看到了土豆的颜色,这是它的特点。你觉得用什么量词更好?还有谁来说?
你们都很会说,也很会比喻?你为什么会把茄子比作月亮?
孩子们,在我们的交流中,有的同学抓住他们的形状、颜色来抓住特点,向我们刚刚猜谜语一样,这就叫做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刚刚有同学把稻田比作地毯,有些同学把茄子比作月亮,这叫善于想象。(板书:善想象)
2.写秋景。刚才同学们说得很棒,写得肯定也很棒。现在请同学们也选择一样景色,像刚才一样抓住它的特点,还要善于想象,开始写吧!
3.展示。刚才老师在你们写的时候走了一圈,发现了咱们班的同学字写得很工作,在句子里面也写得很生动、具体。老师还请了纪几位同学上台来跟我们分享他写的句子。(六位同学)
在分享之前,老师请你们先自己读读句子,看看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没有展开联想,如果没有马上改过来。
觉得自己做到句子通顺的请举手?
我们一起来分享台上同学些的句子/
生1:描写石榴。
生2:描写红苹果。
生3:描写稻谷。
生4:水灵灵的葡萄。
生5:金灿灿的稻子
师: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可以跟他们提提?
4.分享汇报。刚才了他们的句子。现在张老师有一个新的想法,把他们的`句子串起来组成一段话,你们觉得有问题吗?
生串起来读。
好啦,各位小听众,我把它们串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把“我看见”去掉。
师:我们来试试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读。
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2:可以把地点加上。
加上这些就会怎么样呢?通顺具体。
生3:把秋天放前面。
我听出来了,你是说把时间放在前面,就更通顺了。
生4:多加比喻句、拟人句等,这样会更具体生动一些。
生5:加成语
生6:把秋天比作漫画书,是五谷丰登的季节。
这句话可不可以加进去呢?同学们听听这话加在哪里最合适?
为什么呢?五谷丰登是什么意思?后面同学们写的花果都是?
这里面的同学有的写的是水果,有的写庄稼,你们看一丰收的季节就叫做——五谷丰登。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悟,学习构段。
1.在我们学习的第一单元有一段话描写秋天(出示《秋天的雨》片段)。师生共读。
第一句写秋天的雨是颜料,后面都是写秋天的色彩,他们是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就像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的一样,要把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放在第一句。我们现在把这位同学的第一句话放前面再读。
生串起来读。
是不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这就叫做围绕一句话来写?(板书:围绕一个意思)
还有什么发现吗?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想这样就叫做——有顺序。
现在写水果的同学站左边,写庄稼的站右边,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是怎么样?
这样的秋天怎么样?美不美?我们还可以再后面加一句——我们的秋天真美!你们看,这就成了一段话。
2.现在四人小组像刚才我们展示的那样你们也把你们写的句子串起来,自己修改修改。如果你们写的景物少了,还可以加进去。
小组讨论。
小组分享。
四、,布置作业。
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写景物时要抓特点,善想象,还要有顺序,围绕一个中心写。这样你们的文章才会很美。同学们可以打开课文的习作要求,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幅画,配上一段动人的文字。不要忘了给文字加上题目。下课!
五、板书
抓特点
秋天的画按顺序
善联想
围绕一个意思
景物的教案7
介绍家乡的景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本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专题,安排这个话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如何上好这堂口语交际课呢?我认为教师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提示观察方法,观察家乡的景物
本组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燕子》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古诗《咏柳》、《春日》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荷花》描绘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珍珠泉》描绘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阅读这四篇课文,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例如《燕子》的作者郑振铎观察燕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得非常的细致。老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有关的描述。例如:“乌黑光亮”、“才展开”、“斜着身子”、“横掠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几痕细线”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燕子是多么细致!
2、观察时抓住特点:作者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了“活泼机灵”的特点。观察燕子的飞行抓住燕子“轻快灵活”的特点。
3、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作者观察燕子,先从近处看燕子的外形,再由远处看燕子的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
4、在观察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第三自然段“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都是通过在观察中展开想象来完成的。课堂上学习了这些方法,课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这些观察方法运用到观察家乡的景物中去 。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
二、分步积累词语,做好交际的储备
古今中外,作家手中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精彩描写。在本组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描写春天大自然的优美词句,如:
1、写量词: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几对燕子、一阵清香、一阵微风、几阵细雨、一支赞歌、几痕细线、一池荷花、一朵荷花、两三片花瓣、一大幅活的画、一个大绒团、一条小路、一担水、一眼清泉、一潭泉水、一层青苔、一束束金光、一串串珍珠、一个个大圆盘、一圈一圈的波纹……
2、写花:春暖花开、柳绿花红、百花齐放、桃花盛开、 万紫千红、五颜六色、群芳吐艳、姹紫嫣红、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3、写柳:柳树发芽、绿柳轻扬、扬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些词语的积累可采用回家做卡片,课前三分钟接龙竞赛的办法, 一天一张,一课一练, 让学生提前做好交际的储备。
三、 设计表现性任务,观察学生的表现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了一个表现性任务让学生完成,然后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进步。
1、老师提出表现性任务:
春节期间,家中来了一些远方的“贵客”,爸爸、妈妈忙着招待“客人”吃和住,给我们的任务是负责带“客人”出去玩。为了让“客人”玩得尽兴,我们得想想家乡的什么最有特点,是植物、是动物,还是风景;是山、是水、还是街道。把与别处不同的景物介绍给“客人”。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介绍给“客人”。
2、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价标准:(在括号里可填:优、良、中、进步、加油)
项目
内容
自评
家长评 同学评
老师评
介绍 观察细致,能说出景物的特点;按顺序说,说得很清楚;很生动,有感情。
应对 能解答“客人”提出的问题,让“客人”满意。
倾听 能耐心倾听并且提出问题或给予补充。
3、留心观察学生表现:
⑴ 请家长观察学生在家完成任务的表现:运用学习的观察方法,观察家乡景物。用A4纸制作家乡美景简介小报,和家长进行完成任务的模拟表现,学生根据表现自评,家长根据表现进行评价。填写在评价表里。
⑵ 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介绍,轮流当‘客人“。介绍的同学,讲自己家乡的美景,互相启发感染,”客人“耐心倾听,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介绍的同学作解答。在此基础上,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谁观察细致,说得有特点;谁能按顺序说,说得清楚;谁讲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⑶ 全班交流,请各组评出大家认为说得最好的同学,推荐到全班当评委,颁发“口语交际评委胸章”,请各组进步最大的同学到全班交流,颁发“口语交际成功卡”。
⑷ 老师与学生进行总结:从“观察”和“表达”两方面进行总结。观察景物,要做到细致,能按一定的顺序,能发现特点,能展开联想。“表达”要做到清楚、生动,有特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记录学生的成绩,学生在完成口语交际任务中的表现成果要记录在成长袋里,学生设计制作的小报、展板、以及自己的评价、家长的意见、同学的鼓励,老师的评语都应该保存下来,这样学生的进步就会反映出来。
景物的教案8
习作要求:
同学们,你可曾留意身边的景物?大自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相信同学们的心中一定珍藏着最美的风景图。去学校的周围或郊外看一看,走一走,选一处你最熟悉的景物,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来。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平时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并注意用上平时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习作指导: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有条理地描写,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展现出来。
1、要选好观察的景物。
这里的景物主要指自然景物。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有特点的景物进行观察。观察的景物有很多,如天空、树木、山坡、草原、河流、庄稼、院落、房屋、街市等等。
2、观察的顺序。
观察要有顺序,描写要有层次。同样是远处或近处的景物,也还要考虑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是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只有远近结合,井然有序,一层一层去写,才能层次清楚,描写生动、形象。
3、观察要抓信特点。
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特色。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抓住特点写,就显得真实。抓特点最好的办法是善于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反映出来。
4、注意用词准确、生动。
写景还要做到一边观察,一边动脑去想,注意选择词语,做到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征。
例文: 秋天美
一年四季都很美,但我认为最美的是秋天。
秋天的'田野美,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一个个胖胖乎乎的棉桃吐出了一团团雪白的棉絮,像雪一样白,像牛毛一样软;稻子金灿灿的,像撒了一地金子,又像铺了一条又长宽的大地毯;沉甸甸的谷穗频频点头,颗粒饱满的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树林也美。树上的叶子黄了,凉爽的秋风一吹,有的便飘飘扬扬地落下来,像飞舞的蝴蝶,又像运动员在跳伞。落到地上,像铺了一条厚厚的黄色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舒服极了!人们都说红枫是最浓最浓的秋色,是的,假如你漫步在红枫林中,就像进入了红色的海洋——黄红、橘红、深红、暗红,还有半透明的粉红,简直就是一幅美妙的写意画!
秋天的果园更美。红艳艳的苹果压弯了枝头,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多好看啊!黄澄澄的大鸭梨像金钟一样悬挂在树上;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一嘟噜一嘟噜的大红枣像糖葫芦似的倒挂在枝头;一串串紫溜溜、绿莹莹的葡萄吊在架子上,紫的如丁香,绿的如翡翠,一颗颗又大又圆,像成串的水晶球、大珍珠,使人馋涎欲滴。
秋天的天空也美。它像大海一样湛蓝,好像刚用清水冲洗过;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飘浮着。真是秋高气爽啊!
再看那秋天的菊园,菊花争芳斗艳,相继开放。瞧,有的像白玉,有的像水晶,有的你黄金,还有的你朝霞。一朵朵、一簇簇,大的、小的,初开的、怒放的,都像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舞在天地间。一阵阵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
秋天真美啊!美在红枫,美在天空,美在菊园,美在人们丰收的喜悦里——那是用汗水浇出的累累硕果啊!
景物的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细节也随六面体产生变化;表现六面体细节,体现六面体的立体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细节,辨别对错,尝试画出六面体的特征;用六面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物品学习六面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情趣。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表现生活物体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绘画六面体的细节
教学难点:
表现六面体细节的立体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画出六面体物体的细节,表现独有的特征。
拓展层面:能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教学准备:
学具:勾线笔、涂色工具
教具:勾线笔、涂色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回忆
1、复习上一课的六面体立体感表现。
2、学生上黑板画出六面体
3、寻找教室中的六面体
生:讲台、电视机、饮水机的`底座、粉笔盒、黑板擦……
4、回忆生活中的六面体
生:微波炉、电冰箱、橱柜、大楼、电话机、大巴士……
二、尝试与交流
1、播放课件:把六面体添加细节,变成紫藤架。
2、学生尝试添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表现物体特征。
3、反馈。
师:有些学生画出的物体怎么这么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
4、交流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
三、指导与绘画
1、出示两幅六面体物体的作业图,师:为什么同一个六面体最后画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请学生辨别对错。
2、学生观察,从两幅画中挑选正确的细节添加图。
3、教师指导:添加细节时要注意,角度产生了变化,细节也产生了变化。
4、范画:如何添加细节。
5、学生练习。
6、鼓励学生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自评:
自己作品中哪个地方表现得不足。
3、互评:
发现哪些作品中六面体细节表现得很好。
4、教师评讲
景物的教案10
【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2、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导入语:
美好的景色描写,能让人如身临其境,神游其中。它是春赏百花夏观雨,秋品金菊冬踏雪的浪漫;它是临池照影、望月思亲的感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渲染气氛,可烘托心情,会镌刻年轮,可铭记时光。完美的景色描写,能把读者的心牵入作者笔下的情境中。
四季风光流转,时光荏苒消逝,你我俱在其中,走过的路,路过的桥,看过的风景,就请你,尝试着用笔来写就美文吧。
本次活动,我们以通关为形式,逐级打通,掌握写好景物的秘籍,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吧!
第一关、突出特征
【美文欣赏】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世间万物皆有个性,自然风景各具神韵。写出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写出个性,写出神韵。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色。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习作展示】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我揉了揉眼睛望着通往家门口的一条乡间小路,那幽幽的小路已经被绿色小草覆盖,嫩嫩的枝条沾了些小小的水珠,在微风吹动下闪烁着光芒,就像晶莹剔透的小珍珠。我顺着这条小路慢慢地向前走,小路两边垂杨柳已经长满细细的枝叶,我摘下一片嫩叶放在手掌心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嫩叶是绿色的,渗透出一点淡黄的颜色,它是那么的娇嫩。
——王佳浩《我爱春天》
老师:王佳浩抓住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特点来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
第二关、多感并用
【美文欣赏】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
最难描绘是春风。
朱自清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
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意,让人依恋;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写作秘籍】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景。
【习作展示】
秋天,瓜果飘香。风里带来些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野菊的清香,和甜丝丝的成熟的果实的味道酿在一起,愈酿愈浓。瞧,果园里,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像金色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好像在庆祝秋天的丰收。卸去纸袋的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球,有的两个凑在一起,似乎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三五成群,仿佛在开丰收大会。葡萄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绿的、深红的、淡黄的、深紫的……熟透的石榴忍俊不禁似的咧开了嘴,露出了光滑莹润的石榴籽,真是让人唾液潜涌。我掰下一粒石榴,放进嘴里,哇,又酸又甜,回味无穷。
——樊石林《我爱秋季》
老师:樊石林这段文字以嗅觉感其香气,以视觉观其色状,以味觉品其滋味,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果园的丰收的景象,读来不觉让人神往。
第三关、写之有序
【美文欣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写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笔法活脱,又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写作秘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或按空间顺序,以一点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或按时间顺序,写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使文章富于变化,摇曳生姿。
【习作展示】
一夜细雨。清晨,被一阵啁啾鸣啭的鸟声叫醒耳朵,慢步走至阳台,推开窗户,清新
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清神淡,怡然自得。雨已经停了,但见窗外树木棵棵挺
立,精神抖擞;近处原野,未成熟的庄稼绿意葱茏,青翠宜人;远处横亘的嵯峨山肌
理明媚,格外清新,给人以无限遐思。
——杨宸《秋晨》
老师:杨宸这段文字以空间为序,由近及远,依序描写了窗外树木、近处原野、远处嵯峨山,像是一幅层次分明,远近景相映衬的水墨画。
第四关、动静结合
【美文欣赏】
例1: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绿潭”则是碧绿的深水,“回清”回旋的清波,而“倒影”又为倒影着山石林木的影子,“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动静交叉,有张有弛;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例2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羡林《清塘荷韵》
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时候,作者把"动"的感受融和到"静"的景物中。在池塘畔,四周静得人们可尽情地吮吸缕缕的清香,即使一片莲瓣落入绿肥红艳的水中,也未打破宁静,真静得出奇!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写作秘籍】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一味绘静,则呆板;一味写动,则嘈杂。
自然万物,有的相对静止,有的不断变化。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静态与动态搭配,形态与姿态配合,写活写动,景物才能笔笔生辉,形象起来。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灵动起来,既有生命,又有灵性。
【习作展示】
秋天,虽然一些娇嫩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那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肆意怒放。黄的似锦、白的如雪、紫的像霞。那一棵泼泼洒洒,像龙飞凤舞;这一朵热热烈烈,像节日焰火;那一株晶莹美丽,像精致的珊瑚;这一枚丝丝缕缕,如飘扬的发丝。一阵微风吹过,朵朵菊花又似摇曳着精美的裙摆,优雅又婀娜地起舞,让人目不暇接,不知看那一朵才好。
——惠勇蕾《我爱秋天》
老师:惠勇蕾笔下的菊花,既有色之缤纷,又有形之多姿;既有静态描摹,又有动态描写,生动优美,灵动鲜活。
总结语:
本节课我们以通关升级的方式学习描写景物,请牢记我们的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永不返程的旅途。比目的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林一天地,一水一乾坤。且让我们边行走,边记录,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山川林海、四季风光。
【优秀习作】
我爱冬天
耿佳敏
盼到了,终于盼到了,冬天来了。
冬爷爷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来了,他像是在担心我们生他的气,还为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礼物。
看呀!他为小草盖上了洁白的羽绒被,给树姑娘穿上了晶莹的白纱裙,给房屋盖上了一顶温暖的白线帽,为远山带来了量身定做的一套雪白的狐皮大衣。放眼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大地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好一个洁白无瑕的世界!
当然,和蔼可亲的冬爷爷也给人们带来了礼物—————漫天雪花。雪花像美丽的舞蹈家,在天空中轻盈地翩翩起舞;又像冬爷爷派出的使者,温柔地告诉人们冬天到了,忙了一年了,该休息休息了。
上学路上,我伸出手,接住一朵雪花,仔细观察了一番。小雪花共有六个瓣,是一个个透明的小冰晶,如同玉屑琼渣一般,又精美又可爱,只是一忽儿就化了。路上满是松软的雪花,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有趣极了!
到了学校,就听见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下课了,一群群孩子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衣服上、头发上、手套上,到处都沾满了雪,他们也不在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玩得开心极了。我跑出教室,立即加入到打雪仗的行列中。我迅速团了一个雪球,可是这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跟我过不去似的,偏偏团不紧,可能是雪太蓬松的缘故吧!还没等我团完,一个老大的雪球向我飞来,我哪里来得及躲,雪球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我头上。我猛地抬起头只见同桌在一旁诡笑。不用多说一定是他!我抓起一把雪向他扔去,他哪里肯吃亏,又来反击我了。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我不禁想起一句农谚:"瑞雪兆丰年"。这场大雪来得很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我爱冬天,因为冬有着冷若冰山的严峻,长天一色的苍茫,更有着包容万物的慈悲,无私馈赠的慷慨。
早春生机勃发,盛夏激情热烈,金秋收获累累,我却独爱这昭示希望的寒冬。
景物的教案11
教学目的: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写景散文时,要注意分析描写景物时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写,写出景物什么特征,哪些词语用得好,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引用古诗名句展现春的意境,并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二、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我国著名散文家,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本文大概写于1928-1937年间(联系《背影》)三、学生朗读全文,注意正音:
Zhǎngzhàngcángzàngsǎnsànyùnyūnhèhuò
涨:涨潮涨红了脸藏:藏起来宝藏散:散在草丛里散会晕:黄晕头晕和:应和和面薄
bóbáonènyùnniàngsuōhōngzhǎchēng
薄:单薄薄烟嫩绿酝酿蓑衣烘托眨眼撑
四、分析结构第一段(1节)盼望春天。第二段(2至7节)描绘春天。第三段(8至10节)歌颂春天。
五、分析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要求轻声朗读)3作用:紧扣题旨,点明春至,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六分析第二段:绘春。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分别写出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春山光泽;冰雪融化,春雨落地,春水涣涣;太阳升射,气温上升,春日暖人
(3)朗读第3节春草图,春草有什么特征,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用了什么修辞?
钻,写出顽强的挤劲与生命力。嫩,写出质地柔软鲜嫩。绿,写出颜色浅绿。满是的,写出长势旺盛。软绵绵,写出姿态。还写了人的活动,突出小草给人带来的欢乐和吸引力,人的心情舒服惬意,从侧面写小草。运用了拟人和排比。(引导比较夏草的旺盛,秋草的枯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分析第4节春花图,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描写顺序?写出一派怎样的景象?春花特点?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哪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写蝴蝶,蜜蜂的作用?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顺序?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从静到动,一派热闹景象。写花的争春,花朵多,花色鲜艳,花味甜,有实写,有虚写(由春花想到秋实“仿佛”不能去掉,表明是想象之景)有动景,有静景。“闹”(“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叫”则感情色彩不浓。蝴蝶,蜜蜂都是从侧面写出花的特点。写野花,“散”含漫山遍野之意,写出花多,又写出在阳光照耀下,春风吹拂中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绚丽色彩。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也自然引出春风图。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如何写出春草春花的特点
二、分析第5节春风图,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怎么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感染力?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从触觉写风的温暖柔和(不寒,母亲的手),从嗅觉写风的清新芬芳浓郁(发酵),从视觉写风的色彩绚丽(繁花嫩叶),从听觉写风的和谐悦耳。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三、分析第6节春雨图。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找出文中的词把雨的形态、情态讲出来。春雨的作用是什么?写景顺序?
第一层正面写雨,“多”“细”和“密”。(三个比喻分别写出雨的形态紧密,闪光,细长)“斜织”,“薄烟”写出雨的情态轻盈和迷蒙,“笼”写出高度与范围。第二层写雨中的景物,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写出春雨的滋润万物,雨中的景物气氛安静和平人们都在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慢慢”“撑起伞”“披蓑戴笠”,“春雨贵如油”。顺序从近到远,从动到静到动。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四、分析第7节迎春图。写出了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与前4幅自然春景图有何联系?
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工夫:时间。点睛之笔: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告诉人们要莫负春光,抓紧时间,创造美好生活。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五、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六、分析第三段:颂春。
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作用?如何设喻?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按照春天的生长过程,赞颂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而且各段独立成段,强调了春的不同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赞美奏的真挚感情。作用:点题,呼应开头,点明中心。
七、总结作者感情:
赞美春天,赞美大自然,号召人们抓紧时间创造美的生活。
八、总结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注意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诗情画意相融合。没有直接写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情融于景。
3、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句式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式短句,既流畅又整齐。再加上叠音词和口语词的使用,使文章活泼,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九、学习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可以写动景,也可以写静景。
3、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象写景);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
4、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5、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6、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情。
景物的教案12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2.学生自己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有关作家作品介绍:齐高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flli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二、反复诵读
1.指名读,弄懂字音,大致把握骈文的朗读节奏。
2.齐读全文。
三、利用翻译记忆法,初背全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短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如有拿不准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老师预留的地方。
2.教师明确重点字词。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夕阳欲颓:坠落四时俱备:都能与其奇者:参与;杰出
3.学生尝试翻译,出示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学生尝试背诵短文。
四、品读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
1.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文。
师:有的同学记性不错,已经背的八九不离十,有的同学还需努力。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有说人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这幅画里画了哪些景色呢作者是通过精巧的布局把这些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那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板书:
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具体描绘):高峰入云——仰视
清澈见底——俯视静
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平视酷爱自然,归隐山林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朝动
夕阳与颓沉鳞竞跃——夕
总:感慨收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
1.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5)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3.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板书设计
叙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写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5.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景物的教案13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
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
评价任务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3: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评价任务4: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方法导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1、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春风图:作者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3、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关段落。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学生朗读,品味探究: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感染人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融入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种感受感染了读者。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结论: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在作文中赋予景物不同内涵,融入我们的情感,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有感染力。
4、思考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③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三、小试牛刀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1、写作指导
细致观察校园景物,根据下列问题构思:
①校园中哪一处景色让你最难忘?
②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什么?
④身临此景,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思维导图】
2、学生写作
提示:
①“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②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③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3、学生小组交流,互评与修改(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从多个角度写景,有没有融入感情),进一步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4、推荐分享,作品展示
5、教师点评
结语:
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成就一段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我们写作实践,预先全面考虑,再灵活运用,细致修改,才能点石成金。
四、实战演练
课后,请同学们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学习描写景物
多种感官,抓住特征
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融入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以四幅美丽的景物图片导入,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当中;随后又用已学过的课文《春》《三峡》《雨的四季》中的三段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个小片断,在学生写、议、评、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熟悉描写景物的方法;最后,再布置一篇课外写景的大作文,让学生再行巩固课内学到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
景物的教案14
[教学内容] 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学会观察,初步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年级]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时数] 指导一课时 ( 讲评交流一课时)
[教学形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展示一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怀。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一组风光图片,心中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自然万物,有难以言传的美,它是历代诗人和画家们无穷的创作源泉。“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面对山川景物之美,作家的感动不同于画家,他们的表达方式不是画笔,而是语言。那么如何用语言文字来描写景物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2.明确目标: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师:我们的家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老师从网上收集了几幅图片,哪位同学愿意临时做个小导游给老师介绍一下。
(老师点击图片,学生介绍。)
师:是呀,我们美丽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秀丽的风光,也有她可爱的姿态,所以同学们肯定会心甘情愿的用你们最美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美丽的家乡,是不是?接下来就请大家以这四幅图为提纲来口头描绘你可爱的家乡。(一分钟时间,大声地说出来。)
(学生自由口头描述后,指名学生当众描述。)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家乡的美丽与可爱,用词生动,语句通顺,很好,可见语言功底不错。不过似乎还没有美到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地步,与我心中的家乡还有差距,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发表看法)
师: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这样,景物才能呈现出她的独特之美。那么如何来抓特征就成了写景成败的关健了。如何来抓景物的特征呢?(思考片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勾划圈点的方法阅读课本P148页的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出示投影,明确要求。)
二、 自主探究
1. 自读短文。
(速读短文,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划出文中的要点)
2. 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①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②观察和描写景物要 注意些什么?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师:(总结)既然景物的特征是通过它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体现出来的,那我们在观察感知事物的时候就当然离不开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了。理论归理论,它能不能指导创作实践我们还要用名家名段来检验一下。
三、合作探究
引入材料㈠(《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师范读,生聆听并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来感知景物的特征的?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2.生自由发言或讨论交流
归纳方法(师总结并点击呈现):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听、触、嗅、味)
②恰当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③换时换位感知(有一定顺序)
④发挥联想想像(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3.请大家自由品读,用心领悟这些方法的妙处。
师:我们同学描述自己热爱的家乡,朱自清先生也描写自己喜欢的春花,而我们之所以没有朱自清先生写得优美,原来朱自清先生呀在调动各种感官感知到景物的特点后还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将它表现出来,如果我们也能掌握这些文艺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我的创作,那么我们的.文字也能空灵飞扬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实践一下。
四、 学以致用㈠
1.学生写作
⑴出示练习题:《我爱家乡的秋天》
⑵分组指导
①全方位感知:秋之声、秋之色、秋之味、秋之人
②动态换时感知:秋天的早晨、秋天的午后、秋天的傍晚、秋之人
③动态换位感知:秋天的天空、秋天的原野、秋天的小河、秋之人
⑶学生写作(五分钟)
2.欣赏我们的创作成果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相互评议同学的作品,看看有没有将我们今天学习的写作知识学以致用。(约五分钟,交流时,请同桌相互用红笔画出运用一定方法的语句并批注。如:哪里用视觉来感知,哪里用听觉、嗅觉、触觉来感知,哪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哪里有联想和想像……)
3.全班交流
⑴习作选读:每一个小组挑选一篇作品,作为本小组的成果,选一个代表朗读,让全班同学欣赏。
⑵师生点评:其他小组认真听朗读,准备点评。
师:(点评)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己或多或少地把这些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看来我们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只有耳、眼、鼻等各种感官齐上阵才能准确地感知景物的特征,也只有这样,春山艳冶,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惨淡才能直接鲜明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五、 片段欣赏
师:(导入)刚才同学们通过对知识短文的学习,通过对名家名段的赏析、通过自己口头描述和动笔写作的实践和先后比较,我想对如何观察并描写景物一定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了巩固这一认识,我们再来看这些共性的方法在其他大家笔下是如何应用的。
引入材料㈡——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周立波《暴风骤雨》
调动多种感官
引入材料㈢——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启发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水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飘浮,月光不到的阴暗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恰当运用修辞
引入材料㈣——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梁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叶以群——《渡漳河》
讲究一定的顺序
引入材料㈤——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急,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感,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长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郭沫若《峨眉山下》
换时换位感知
引入材料㈥——名家笔下的景物描写
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徐迟《黄山记》
发挥联想想像
六、学以致用㈡
⑴出示练习题:《月夜》
⑵指导、讨论感知方向(视时间而定)
景物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景物描写片段的练习,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注意抓住特点多角度描绘景物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会迁移,在实战演练中自觉运用景物描写
教学原则与策略:
本课本着学以致用,一课一得的原则,采取下列教学策略: 启发——讨论——归纳——理解——运用——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还记得朱自清《春》中那片烂漫的春花吗?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回顾感受景物描写的魅力。
思考:文章中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这一部分是景物描写。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表现了作者对春日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巧妙运用。这包括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绘。
这节课我们将借助课本中的丰富文本资料,仔细分析其作用,体会其方法,并在片段练习的'实战演练中培养自己进行景物描写的能力,使文章情景交融,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自主探究—重温经典
课文中我们还学过哪些写景的文字曾深深地打动了你,找到他们,重新回味,体会下这些景物描写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回扣课本,搜罗课本学过的文本资料自主研读,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并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四、展示明确——技巧总结
(一)学生分小组展示课文中精彩写景片段的赏析并从中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提炼技巧:师生借助经典段落的赏析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a.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烘托人物心情
3.渲染气氛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5.深化作品主题
b.景物描写的方法
1.抓住特征,加入修饰语,巧用修辞。
2.调动多器官,多角度描写。
3.虚实结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4.动静结合
5.注意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6.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7.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实战演练——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情景设置: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放学了,我带着糟糕的试卷回家去。
要求:运用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篇幅可长可短,不少于150字,片段即可。
2.学生小试牛刀,根据探究所得进行微型写作。
六、修改评价——佳作欣赏
1.修改交流。学生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出示评改要求:
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并标注你所使用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如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并用简洁的文字说说其表达效果。
2.佳作共赏。对学生评出来的佳作教师引导进行共同赏析,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
【景物的教案】相关文章:
随笔·景物10-11
爬山景物08-02
家乡的景物小学作文05-07
景物描写教学设计06-24
描写景物的周记02-25
小学家乡的景物的作文02-26
实用的描写景物小学作文08-11
银杏树_秋天景物作文03-27
秋天_描写秋天景物作文300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