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识记“溜、斥、屈、堂、恍、悟”6个生字;能正确、端正地书写“斥责、夸奖”;理解“一溜烟、斥责、委屈、恍然大悟、夸奖”等词的意思。
2.围绕课文第4、5自然段,在朗读中品味爱迪生救妈妈的好主意。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有爱动脑、勤动手的意识。
4.完成《课堂作业本》两个词语的书写和第3、5题。
【教学重、难点】
认写生字新词,在朗读中品味爱迪生救妈妈的好主意。
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朗读领会爱迪生的聪明:爱动脑,勤动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课堂作业本。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孩子们,通过刚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聪明的孩子,他叫——爱迪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齐读课题——30.爱迪生救妈妈
1、复习词语。(发明家动脑筋好主意检查急性阑尾炎来不及决定油灯团团转)
2、概括段意。能否请这些词语帮帮忙,说说课文1—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书写词语。
(二)教学第四自然段,感悟好主意,研究故事经过
过渡: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串联词语,把1-3自然段的意思说清楚了,把事情的起因弄明白了。那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爱迪生救妈妈?请大声地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找找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1、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好主意。
(课件出示)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①随学生回答正音:一溜烟、奔出、明晃晃、亮堂。
②爱迪生这个主意好在哪儿?能不能从句子中的一些词语里找到答案。教学关注点:明晃晃的大镜子、好几个、每个人、镜子聚光
(板书:太暗——镜子聚光——亮堂)
③想不想看看爱迪生的好主意?(动画演示)
④齐读爱迪生的好主意。
过渡:可是,面对爱迪生这样的好主意,爸爸一开始是什么态度?
2、通过朗读,体会当时情景。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①教学“斥责”。
②爸爸为什么要斥责爱迪生?读句子。
③面对爸爸的大声斥责,爱迪生心里很(委屈)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④指导读句子。分角色读句子。
过渡:尽管觉得委屈,爱迪生还是迅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此时,爸爸已经——(恍然大悟)
3、结合插图,学习“恍然大悟”。
(课件出示)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①看看这两个字“恍”、“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怎么记住这两个字。你觉得“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②出示课文插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已经恍然大悟了?
④孩子们,你觉得爸爸悟出了点什么呢?能不能用上这节课学过的一些好词来说说?
(课件出示)一溜烟、明晃晃、斥责、胡闹、委屈、亮堂
爸爸摸摸脑袋,看着站在油灯旁的小爱迪生,恍然大悟地说:“。”
过渡:爱迪生的方法真棒!爸爸听明白了,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们一起替医生夸夸聪明的爱迪生吧!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揭晓故事结果
(课件出示)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①谁能能够加上动作,加上表情,来夸夸爱迪生呀!
②故事的结果如何?(板书:手术成功或者得救)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孩子们,学到这里你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吗?
(板书:聪明、善动脑、勤动手)
(五)生字书写、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夸奖”、“斥责”
2、完成课堂作业本剩下的第3、5题。
小学语文教案2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课件配音乐画面)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么?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这是最近的一次听课笔记。一篇如诗的文章,一堂如诗的课。教师把学生带进朱自清轻灵的世界中,和他一起去感受时间。课完了,学生在走廊上还在回味: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在读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可回过头再看看,课堂中老师是不是把学生抱的太死,所有的学生几乎所有的感悟都是雷同的,缺少了比较突出的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白杨)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讲读第一段] (从整体到部分)
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
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讲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2.读后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师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 俊俏 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本课自然段较多,共有27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地标正确序号。
(五)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六)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下列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溅 怨 填 唉
“溅”字的右边是“戋”,不要写成“戈”;“怨”字的左上方是“夕”不要写成“歹”或“”,右上方是“”不要写成“巳”;“填”右边是“真”,不要少写一横;“唉”的右下方是“矢”,不要写成“失”。
2.给下面加粗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勉强 仍旧 模样 自作自受 魁梧
勉强的“强”应读“qi3ng”,而不是“qi2ng”;仍旧的“仍”应读“r6ng”,不是“r5ng”;模样的“模”应读“m*”,不是“m$”;自作自受的“作”应读“zu#”,而不是“zu^”;魁梧的“梧”应读“w*”,不读“w(”。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适 顾惜 勉强 抱怨 黧黑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老师要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比如前4个词,可以找出它们的近义词来理解词义:“舒适”的意思就是舒服;“顾惜”的意思是爱惜;“勉强”的意思是将就、凑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词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义:比如“黧黑”这个词,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带黄的颜色,进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黄。“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只要能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说出来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层次。
快速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段(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九)练习读课文,在最让你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她的美好心灵。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穷人》。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反映桑娜一家生活状况的语句,体会她们一家的生活处境。从第2自然段桑娜沉思想的心事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种贫苦的生活还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这时老师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自己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读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这段主要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她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
2.找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4.再找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
5.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贫苦,“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口放着一张稻草铺。可怜的西蒙早已死去,临死前她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给他们最后的母爱。
6.过渡: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心,何况是善良的桑娜呢?
7.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所以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对话平台
感知
1、 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
1、 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 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背诵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 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 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 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 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1、 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 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 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想象
1、 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 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练习
1、 填空
(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难点:、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
1、课堂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去主动学习,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以读为前提,在读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让自己的情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读议领悟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设计理念 :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感情真挚,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选择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你看: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海岛,这就是樊发稼的故乡,这里曾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孩子们,这儿美吗?这么美的景色只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最难忘的却是那些朴实无华的芦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细读深究,品读悟情
1、自由的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语句,
2、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描写芦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童年趣事的?
3、指名读8——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芦苇特点的语句。
4、课件出示: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5、那么这句话写了芦苇的什么特点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几个叠词,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多么可爱的芦苇啊,谁愿意读出它的可爱来?
三、合作研读,自主交流
1、是啊,多么可爱的芦苇啊,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拟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芦苇图,多么令人神往啊。不仅如此,在芦苇丛中还有很多趣事呢?
快速浏览11—13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 (吹芦叶 哨折芦叶船 捉纺织娘)
2、指名读 女生读句子,男生配动作和声音注意读出欢快劲。
3、下面谁愿意来读读第二件事,看看你又在哪句话中看到了作者的快乐。
(“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
4、带着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来看看最有趣的一件事吧。
5、纺织娘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
6、课文是怎样描述纺织娘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愿意来读读。
7、作者如诗一般的语言更让人陶醉,来,下面我们齐读4、5、6、7自然段。
10、大家看,这些景色怎么样?他们和芦苇有关系吗?可不可以去掉呢?为什么?
(不可以,这几句恰恰说明故乡很美。)
四、体味情感,升华主题
1、这段结尾再次出现省略号,表明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故乡的芦苇!你给过我不少(生接:童年的欢乐。)
2、童年往往是最快乐,最难忘的。而作者的童年是和故乡的芦苇分不开的。所以作者发自内心地说:(课件出示: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五、拓展延伸 ,再造升华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的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感情,寄托着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孩子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学到这儿,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课件出示:家乡,我爱你)谁愿意说说你爱家乡的什么?说得真好,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心中充满爱的好孩子。
课下请你饱含深情的,写一写你对家乡的热爱,好吗!(家乡的蓝莓、红豆、灵芝、蘑菇等等)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1)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2)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3)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1)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2)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5)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五)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六)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鞠了个躬、咧开嘴、吩咐、准备、停当、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突然侧过脸。
(1)读一读。
(2)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3)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七)拓展教学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重温往事,酝酿倾吐欲望,提高写作兴趣。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描写,“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比较连贯地写一段话。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第4课的内容,展开评选“小笑星”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生活中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的一些有趣,可笑的事例,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导语: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谁的笑话最可笑的活动”,班级中涌现出一批笑星。同时了解到同学们家人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可笑的事情。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把你遇到的或收集到的可笑的事情写下来,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分享。
二、出示题目,指导审题。
1出示题目:一件可笑的事
2思考:读了题目,你知道了要写什么?
①是抓住“可笑”来写;②写一件事;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人物特点。
三、挖掘素材,打开思路。
1、回忆趣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事让你想来觉得可笑?
如:小孩穿大鞋;拆“家当”;学妈妈涂口红;叫错人;把洗面奶当牙膏;
扮演角色
2、诱导独立思考:
①这些事中,哪些事你认为可笑而想要写出来告诉大家?
②从那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3、交流归纳
①某某穿大鞋、大衣服和涂口红,看出他(她)是个天真可爱的人。②某某拆玩具,看出了他(她)是个爱动脑,动手的人。
③某某把洗面奶当牙膏,看出了他(她)有个粗心的人。
小结: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四、展开想像,编拟故事。
1、再读《刮脸》,展开讨论:《刮脸》这个故事为什么深受大家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小贝当描写得生动活泼的呢?
2、交流中体会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
3、老师指导:写好作文除了选择真实素材以外,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展开想像同样重要。但是想像必须合理。
4、选择学生交流中的一个事例,随机指导一篇作文,以作示范。
五,独立思考,下笔成文
1、交代习作要求:选择一件“可笑”的事情,学习《刮脸》一课的写法,写好一件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你笔下的人物写得比较生动。
2、学生独立写作。
3、交流活动。
①在教室中安设一个交流角,请先写好的学生去交流角与同学交流作品,互相点评并指正。
②大组交流,老师点评。
4、学生自行修改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10
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努力认真地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和使用汉字,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
2.教师准备部分错别字例子。
3.奖品:本子若干本。
4.四块小黑板上各画好一棵树,写上错别字。
活动过程
一
主挂人甲: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哪一种吗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们,它就是汉字。
主持人乙: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汉字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地理等。这些宝贵的遗产流传至今,使我们对祖国的文明史有了清楚的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持人甲:现在汉字仍在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人们还在使用汉字记录着今天的一切,让后代的子子孙孙了解今天,认识今天。所以,汉字在目前,甚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记录汉族语言的重要工具。
主持人甲乙: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学习。
主持人乙:你们了解汉字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a: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
学生b: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
学生c:9笔的字数量最多。
学生d:“的”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
学生五:最常用的字有6ooo个左右。
二
主持人甲:同学们对汉字了解得还真不少。但由于汉字字数多,字形复杂,难认、难记、难写,所以,书写时常常出差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错别字”。同学们可得注意纠正错别字呀,要不,闹出笑话来还是小事,人家听不清、看不懂你要说的意思,产生错误的理解,影响了学习和工作,那才是大事呢!
学生f:那么怎样才能纠正错别字呢
主持人乙:提得好,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自由谈谈吧。
学生g:大家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并且要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学生h:读书时要认真、细心,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并且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
学生i:写字时要一笔一画地认真把字写对、写工整,不要“龙飞凤舞”,潦潦草草。写完后要认真检查。
学生j:多读多写,增多跟字见面的机会和使用的次数,在理解和运用中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学生k: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影响,决不仿写社会上流行的不规范的字。
学生l:同学之间如果发现谁读错写错了字,就马上指出来,帮助改正。
三
主持人甲:说得真好。除了需要注意上面说的几点外,我们还要了解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找出错别字的一些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纠正错别字。请你们想一想,常见的错别字有哪些情况
学生m:笔画增减。
学生n:变换、移动字的笔画或偏旁。
学生o:张冠李戴,把此字写成彼字。
四
主持人乙:下面我们来当一回森林的医生——啄木鸟,给这些“大树”治治病。
(出示四块小黑板,分别写上:
第一棵树上:拜年 棉袄 贰圆 弗用 大葱 第二棵树上:隔离 孤立 短暂 念书 工令 第三棵树上:蓝球 入场券 茂密 辩论 珠连 第四棵树上:住扎 恢心 已然 发财 无畏)
主持人甲:每组派两人把错别字划去,正确的字写在旁边。 (每组两人戴上啄木鸟头饰上来改,改完后检查。)
主持人乙:接下来,我们来个竞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错别字都改正过来。 (出示小黑板: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哀声叹气
宾宾有礼
病人膏盲
不寒而粟
不径而走
草管人命
穿流不息
得不尝失
发奋图强
发扬广大
各抒已见
鬼鬼崇崇
含辛如苦
黄梁一梦
忽然开朗
流恋忘返)
(学生改正,教师巡视然后检查。) 主持人甲:请老师给优胜者发奖。
主持人乙:前几天,老师还把我们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找不规范的字、错别字,下面请四个小组的组长汇报一下。
(各组组长汇报找到的错别字、不规范字。略)
主持人甲:请各组再安排时间,与用字方协商,共同纠正不规范的字或错别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汉字的学习,认真,不粗心大意,遇到不懂的多向老师和他人请教,或查字典,把消灭错别字当一回事去做,不写繁体字、异体字,正确使用汉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学习运用字词句。
3、学会书写“作、法、都、别”4个字。
4、积累更多生字、词语,熟练朗读古诗《梅花》。
5、正确、流利地朗读《企鹅寄冰》,在阅读短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初步了解非洲、南极不同的气候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读11个生字,学会书写4个字,运用学过的字词句说一说、演一演。
难点:
熟练朗读并理解古诗和短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趣味识字
师:同学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你们会准备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问题,然后自由回答。
1、认一认,读一读。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含有课本中词语的图片。
词语: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
(2)学生指认,并在课本上圈出生字,标注不认识的字。
(3)教师出示这些字词的拼音卡片,指名认读。
(4)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跟读。
(5)学生“开火车”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2、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结果。
3、学生交流生字记忆的方法。
(1)小组讨论记忆的方法。
(2)全班同学分享识记的方法,教师适当点评。
(3)教师讲解生字识记的方法。(形声字、联想法)
二、字词句运用
1、我会演。
(1)学生自主认读“字词句运用”中的词语,并结合词组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2)教师讲解加点词“迎、穿、甩甩、追、披、摇摇”。
(3)学生分小组表演这些动作。
2、我会说。
(1)教师指名读句子。
(2)教师举例讲解加点词
例:放学了,我有时候走路回家,有时候坐公交车回家。
平常我在书房里看书,在花园里种花,在树下画画,在院子里骑自行车、陪妹妹玩。
(3)小组派代表用加点词说一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4)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三、我爱阅读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短文《企鹅寄冰》的录音,学生听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读法,并标记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些什么。
3、学生合作讨论,集体交流。教师总结。(给出部分生字词的解释)
4、学生思考: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在哪里?非洲又在哪里?住在南极的企鹅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呢?狮子大王收到了冰吗?
5、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点评,给予鼓励
6、学生思考学完这篇短文,问题都解决了吗?为什么企鹅寄给狮子大王的是冰,而狮子大王收到的却是水?
你们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认读词语。
2、学生根据给出的字词,表演动作或者说句子。
3、学生思考:狮子大王在给企鹅写的第一封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五、课后拓展
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和野外活动有关的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12
一、复习
1.抽读声母卡片"d t n l"。
2.抽读单韵母卡片"a o e i u ü"。
3.读带调的单韵母:"á ǎ ī í ǚ ù ú ǘ"
二、用游戏的形声学习"d t n 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1.学习"d t "与"i u"相拼音节
(1)请两名同学带上"d、t"的头饰,另外再找两名同学带上"i、u"的头饰,做找朋友游戏。
(2)学生们边拍手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
(3)找到的好朋友站在一起,组成"di、tu"。
(4)学生用学过的拼读方法自己试着拼一拼。
(5)指名拼,教师纠正做示范,讲的拼音方法。
(6)同桌互拼,相互纠正。
(7)开火车拼读。
(8)四个字母朋友重新结识好朋友,再做找朋友游戏。学生边唱边找好朋友。重新组成音节:"du、ti"
(9)自己拼、指名拼,同桌拼、开火车拼读。
2.用同样的游戏方法学习"n l"与"ü u"相拼音节。
3.巩固练习
dì dú tī tù nù nǚ lù lǘ
(1)自己试拼音节。
(2)学生可选择音节进行拼读。
(3)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4)同桌互读。
(5)选择音节进行组词。
三、看图拼读音节
1.课件出示P14页的图(不带音节)
提问:小明的家里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生:小明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小明。小明在拿玩具车。)
2.点击鼠标:电脑出现"n--á--ná"
(1)自己试着读,(2)指名读,(3)教师纠正后进行范读(4)同学互读,(5)指名读。
3.生:爸爸在打电脑。点击鼠标:电脑出示:"d--ǎ--dǎ"学生练习拼读。
4.生:妈妈提着篮子对小明说话。点击电脑:"t--í--tí"指名读音节。
5.看图:桌子上有什么?(梨)点击鼠标,电脑出示:"l--í--lí"学生练习拼读。
6.巩固练习:同桌同学互读四个音节,相互纠正,达到正确拼音。
四、读儿歌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儿歌:请同学读读红色的字母。
2.找出学过的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de"读一读。告诉学生:没有声调读轻声。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3.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同学读儿歌。
4.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指导学生读全文
1.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读书的顺序。
2.教师领读,学生随读。
3.自由读。
4.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朋友"d t n l",不仅读准字母的音,还学会了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会了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非常好!
小学语文教案13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
精读课。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五、板书设计:
1找春天
出门找春天
春天的样子
六、课后反思:
从内容上来说,本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孩子们在读课文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体会春天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到春天,孩子们对春天充满了好奇。在本课学习时,我充分发挥了朗读的功能,孩子在朗读中体会春天的美好,效果很好。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案14
未来的房屋
2025年,由于中国人口太多,就在佛山建造了两座摩天大楼。我呢,就住在204层04室。
傍晚,我下班了,便乘磁力电梯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我伸出食指在墙角一晃,门就自动打开了。原来这门安装了先进的指纹识别仪、只要输入我的指纹,它会自动检测,自动开门。
我走进房间,打开窗尸,眺望远方,这样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乍一看,这窗子什么也没有;其实,窗上装有一个五面无形灭菌防盗电网器,在家里的人把手伸出去,安然无恙,可是外面的东西一旦要进来,就会触到电网。
由于今天工作得太累,我不想自己动手做东西吃,便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下“Angitnth”,再按回车键,屏幕上就出现了大楼餐饮部今天的菜单和价格表、我点了几样平日喜欢吃的菜,然后用网通卡在电脑的刷磁器上一刷,饭钱就付完了,既方便,又快捷。
不到3分钟,美味的食物就由工人送上来了。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东西,一边上网看报,打开电脑的播音器,电钮便放出读报声。为了节约森林资源,各个报社都把他们的新闻录入电脑,发送给全世界,报纸再也用不着用纸张印刷了。
这么晚,该洗澡了。说起洗澡,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卫生间里有许多机器手会帮你洗澡。洗完澡的水会自动流到一个存水器里,留着冲马桶,可省水啦!
睡觉时,只要按一下按钮,就会有一张床从墙壁上慢慢地放下来,真是省地方啊!我躺在床上,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你想想,如果未来真的有这样的摩天大楼,那该多好啊!
【点评】
文中写到节约木材、节约水和节省空间,这十分高明。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人口太多吗?如果篇中所幻想的只是一般的高科技,那就脱离文章第一段为这个幻想所构筑的基础了。
小学语文教案15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篇观察作文,让学生找找秋天美丽的景色,回忆一下秋天里难忘的生活,然后写下来。
2、语句通顺连贯,条理清楚,能写出自己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秋天就在你的身边,教会学生观察秋天美丽的景色。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把秋天美丽的景色写下来。
教学准备:
观察秋天的变化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你喜欢秋天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的原因。
2、生交流。师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景色很美。
3、出示课题:《我眼中的秋天》。
二、审清题意。
1、师: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昨天,老师请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的周围有什么变化?(家里、校园里、小区里)
2、交流。
三、教师读一篇范文。
我眼中的秋天
炎热的夏姑娘挥手告别了我们,秋姑姑踏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她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大门。
秋天在果园里。果园里硕果累累,喜气洋洋。秋季的水果都来到果园里聚会。瞧!紫盈盈的葡萄,绿油油的柚子,黄澄澄的橙子......各种水果跳起千姿百态的舞蹈,真让人陶醉!各种水果悬挂在树上,真让人垂涎欲滴!
秋天在树林里。秋叶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亲爱的树妈妈。秋叶连续不断地往地上落,久而久之,秋叶为大地母亲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秋风一吹,秋叶又象金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天在田野里。田野里一片五谷丰登的收获景象。麦子今年长得特别好,麦穗沉甸甸的。秋风吹过稻田,稻谷弯下了腰,好像向我们频频点头。
秋天在我家。累了整个夏天的空调叔叔终于可以停止工作了。薄薄的夏衣换成了舒适的秋装。床放上了厚厚的毛毯......
我爱美丽的秋天!
1、问:作者介绍眼中的秋天,写了秋天在哪些地方?
2、学生交流。
3、朗读。
四、激发写作兴趣。
1、师:秋天的景色很美,我们也要把美丽的景色写下来。写作文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可以写景。(按一定的顺序写。)
也可以写你秋天玩过的地方,或参加的活动。
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和秋天作一次对话。
2、小组操练。
口述一遍你眼中的秋天。(要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3、请同学上台口述。师生评议。
五、学习写作。
1、刚才,几个小朋友交流得很好。他们把秋天美丽的景色,介绍得有条有理。请你向他们学习,把你眼中的秋天写下来。
2、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条理清楚,能写出自己真实情感。
板书设计:
我眼中的秋天(写景)
按一定的顺序写
写你秋天玩过的地方,或参加的活动。
把自己的想法和秋天作一次对话。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水乡歌》教案11-3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小学一年级语文《风》教案11-30
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案11-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30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1-28
语文过秦论教案11-28
《语文园地三》教案11-26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