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蜜蜂的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蜜蜂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蜜蜂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蜜蜂教案1
设计说明 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片段的学习是阅读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的实验准备阶段,以及实验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提出带动全文,深入品味,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句子等方法深入研读体会,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学前准备
1.根据法布尔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关于蜜蜂更多的知识;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词语,弄清“我”做实验的原因。
学前准备
1.收集有关蜜蜂的图片、资料。(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蜜蜂的资料。
2.课件出示法布尔的图像及简介,引出新课。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如蜜蜂的生活习性、赞美蜜蜂的诗句等。
2.了解法布尔。
1、请你摘抄一些描写蜜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词语:蜜蜂、辨认、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陌生。
3.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5.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内读词语,互相正音。
3.在小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小组内活动:组员逐段读文,读后互相评价。
5.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用时:13分钟)
1.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3.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4.指导学生画出能说明实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5.引导学生质疑:你怎样看待“我”的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6.引导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
1.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学生评价。
2.小组讨论“我”做这个实验的原因。
3.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实验做法的词句。
4.小组内交流:“我”这样做有没有必要。交流时要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和“做记号”两个方面入手,体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5.接力读第2自然段。
3、把第1自然段中的“听说”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落实基础。(用时:10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2.教师示范写“蜜、蜂”。
3.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1.学生先观察这些生字,然后交流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如结构、写法、布局等。
2.学生先认真观察教师书写,然后练习书写,注意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协调。
3.互相评议书写,接纳合理的建议,重新书写。 5.读拼音,写词语。
mìfēnɡbiànrèn
()()
jiǎnchábāokuò
()()
yántúzǔlì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有:
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学习法布尔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学习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学前准备 准备生字词卡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新旧衔接。(用时:5分钟)
1.识字小游戏:我说你猜。
2.法布尔的实验非常有趣,请你讲一讲实验的做法。
1.一名同学说出词语其中的一个字,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词。
2.同桌之间交流,看谁说得最有条理,其他同学评议。
6、请你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第3、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找一找描写小女儿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3)引导学生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描写小女儿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呢?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2)引导学生想象:后飞回来的蜜蜂可能会遭遇什么?
3.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
引导学生质疑:你同意法布尔这么说吗?谈谈你的看法。 1.学生自由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
(2)找出“推测”一词,体会“我”此时的心情。交流这个词的作用。
(3)找出描写小女儿神态、语言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4)学生自告奋勇,用激动的心情来读这部分。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5-7自然段。用接力读的方式读。思考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每组选一个学生交流,其余学生做补充。
4.全班齐读第8自然段。交流中自由表达合理看法。
7、从小女儿的话中你体会到她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真读第8自然段,你同意法布尔的看法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实践,拓展积累。(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讨论:什么是本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本能。
3.引导学生交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
2.同桌交流。
3.全班归纳总结:
(1)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4.全班交流讨论:如鸭子天生就会游泳;蜘蛛不用教就会织网;人生下来就会哭……
5.学生交流,总结。
9、作者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意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做实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捉自家草料棚里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进行区分;走了四公里路后再放飞蜜蜂,路程远了,更能测试出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这一系列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
《蜜蜂》教学片段
◆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内容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请同学们再回顾课文,仔细阅读实验的部分,针对作者的实验做法,你还有什么发现?从哪儿发现的?
(学生细读作者做实验的部分)
生:我发现作者很细心。他为了确定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飞的,给它们做了记号。
师:的确很细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也很细心,所以才有这样的发现。
生:我觉得作者很严谨,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他选择在四公里外放飞,路远而且刮着狂风,避免了偶然的发生。要是放飞蜜蜂的路程太近的话,可能就说明不了问题了。
师:周密的考虑确实说明了他的严谨。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的思考也很周密。
生:老师,作者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说明他想掌握准确的数据,我从这一做法中感受到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他是不是想知道蜜蜂最快要多长时间能飞回去,也许他想到了有蜜蜂最快要比他回来得快,说明他对听说的蜜蜂能识别方向还是有点相信的,再一验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师:你真了不起,分析得有理有据,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得出同学们真会学习。从作者的实验中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生:老师,我还有个发现,也能说明这一点,但不是实验过程。
师:说说看。
生:第一自然段中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作者想要做实验,说明他很严谨。
师:嗯,那么从“听说”一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心理?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不是很相信蜜蜂能辨别方向的说法,想验证一下。
师:理解得真好,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将信将疑读出来吗?
生:我可以试一下。(生朗读)
师:读得很不错。
生:老师,结尾也有,作者说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他没有实验去验证这种本能,所以他说是“我无法解释的”,可见作者的实事求是。
师:掌声送给这几位同学。你们做得很好,能举一反三,不仅从实验中发现了法布尔的严谨和求实,在行文中也发现了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这种善于观察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年级蜜蜂教案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设计理念以及本课教材特色,对于本课教学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指导运用默读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实验过程。
3.指导学习法布尔乐于思考的探索精神与严谨的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梳理作者的研究过程和结论。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索蜜蜂会辨认方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flash视频“小蜜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并对蜜蜂进行介绍,插入部分“资料袋”内容。
2.简述作者资料,使学生对作者有初步认识,从而学习他的探究精神。
设计师生状况: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个动画,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呈现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师:同学们,小蜜蜂可爱不?
生:可爱!
师:蜜蜂是勤劳的昆虫,它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今天啊,老师请来了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来和同学们讲一个关于蜜蜂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
(展示法布尔资料并讲解)
师:好,下面我们就听听法布尔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蜜蜂》。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7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难读的、难懂的字词。
2.生字词教学
(1)通过课件展现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词,并以课内词组组词,要求同位互读。
(2)开火车,检查学生读音是否正确。期间相机解释“减”、“试”、“概”的`写法和字形(概要单独拿来写)以及“几乎”、“阻力”、“推测”、“尽管”四词。
(3)去掉词组,剩下生字,让学生组一个新词。“试”、“验”、“证”、“括”
设计师生状况:
师:同学们,小眼睛看屏幕,老师猜到大家觉得哪些字词有困难,看看老师猜得对不对?(出示生词表)好,下面同位之间互相读读,看看谁读得最准读得最好!(生开始互读)
师:好,来我们来开火车读读这些词组。(读到重点词组“几乎”、“阻力”、“推测”时要求学生解释)
师:大家都读得真不错。现在,还有哪些字词大家觉得容易错的呢?
(若学生提出,则灵活解释)。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帮这些生字找一个课外的朋友,组成一个新的词。
生:试、考试,测试,面试;验、测验,检验,测验;证、证直(师:证直对吗?好像不行,谁来帮帮他)……;括、括号,概括,包括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为生字宝宝找到了新的朋友。
3.互读课文,检查句子读音
(1)要求学生同位互相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2)抽读句子,检查生词读音是否正确。
师:学习过生字词之后,同位再互相读读课文,看看你的小拍档还有没有读错生字词?帮他改正过来。
师:好,小老师们都很认真地指导同位读好生字词了。可是老师我却有几个句子想让我们的小老师教教我,看看应该怎么读?谁来?
(出示:a.我想做个试验。b.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接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c.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来,我们全部大声朗读这三个句子,开始。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28分钟)
1.默读课文,讲解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划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再次默读课文,告诉老师课文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答:“试验”)
3.再次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做这个试验?并解释“听说”的用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探究精神。
4.全班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作者为了做这个试验做了哪5件事情?用文中句子回答。
5.把文中的过程句子拆分,每一步出示一次课件,让学生分组读。
6.再次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同位讨论,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试验的过程。
7.指导学生按板书提示背诵该段。
设计师生状况: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大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一下课文,大家会默读吗?默读就是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划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好,现在开始默读课文。(生默读)
师:好了,老师看到有些同学画了一些词语和句子,下面我们再来认真默读一次,然后告诉老师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边默读边认真想。
师:哪位同学说说他读出了什么?法布尔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
生1:我读出了蜜蜂会认方向。
师:真厉害,知道了蜜蜂会认方向。
生2:我读出了法布尔告诉我们他要做试验。
师:原来法布尔要做试验,那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下面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法布尔做这个试验的原因。(生默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生1:因为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哦原来他“听说”了。听说课文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1:听别人说的意思
师:既然是听别人说的,那么这个消息一定是可信的、正确的吗?
生1:不一定。
师:就是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所以他就决定做这一个试验,对吧?
那么我们应该学习法布尔,不能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认为一定是正确的,要通过自己的试验去证明。
师:好,下面让我们再来全部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做这个试验的五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划出文中的句子。
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老师,试验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第三……
(每一步出示句子ppt一次,并让全班跟读一次。最后让全班分四组读出前四步,最后一步全部一起读)
师:现在我们再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看谁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这个试验的过程。同位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第一步,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第一步:捉一些蜜蜂(板书)
师:捉谁的蜜蜂?
生1:捉自己的蜜蜂。
师:为什么捉自己的蜜蜂?
生1:……
师:捉自己的蜜蜂是为了方便观察。
师:好,那第二步他又做了什么?
生2:第二步:帮蜜蜂做记号(板书)
师:做上记号有什么用?
生2:可以和其他的蜜蜂区分。
师:回答得真好。第三部又做了什么?、
生3:第三步: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师: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看谁最聪明?
生4:可以知道蜜蜂什么时候回来?
师:真聪明,法布尔是让女儿帮自己记录蜜蜂回来的时间,对吗?
师:第四步呢?
生5:走了两公里路,发飞了蜜蜂。
师:真奇怪,为什么法布尔要走两公里那么远呢?
生5:……
师:老师猜啊,走远一点试验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谁来完整的把作者做试验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来讲一遍。
生: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公里路→放飞蜜蜂
师:回答得真好。从试验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得出法布尔做事情很仔细,很严谨,不是随随便便的。我们啊要向他学习,要认真的思考每一件事,要严谨细心得做每一件事。
师:现在大家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作者做试验的部分背诵出来吗?同位试试
师:谁来试试看?
生:……(背诵)
(四)齐读课文、悬念结课(2分钟)
让学生再次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以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作为悬念结束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师生状况:
师:蜜蜂飞得这么低,他们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他们最终能回到家吗?法布尔的试验又有怎样的结论?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作业:回家查查资料,看看蜜蜂到底是靠什么来找到方向的
(五)教学板书
试验→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公里路→放飞蜜蜂
(起因) (经过)
三年级蜜蜂教案3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同学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区分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身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一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俺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局部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同学汇报,师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同学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识别方向的天性,给俺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俺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三年级蜜蜂教案4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无论、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阴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进一步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
1、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惑,进一步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2、、自主学习法。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体现 “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导入。
②师板书课题。
③学生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学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错误。
④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从“听说”一些词你体会到什么?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学生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学生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c.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四、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指导朗读。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
③教师引读。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导。
六、拓展活动
①学生阅读资料袋,与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照。
②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试、超”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证”是后鼻音。在写字指导方面, “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教学时,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4、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试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作者科学的作风。作者不光是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课文中的结论,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教师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再结合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也不一定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对试验结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可能会发问:那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么?超常的记忆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认方向的一个因素?但不管怎么说,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5、课后编排了资料袋,其中介绍了蜜蜂有趣的知识,(跳圆舞,摆尾舞),学生可以与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照,也许还有新的发现。有条件的同学,学完课文后,可以再观察观察蜜蜂,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师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学生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学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错误。
④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
a.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从“听说”一些词你体会到什么?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教师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
a.读一读。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学生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学生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学生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学生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四、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导。
a.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学生交流。
教师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再结合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也不一定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
b.学生质疑
师: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六、拓展活动
①学生阅读资料袋,与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照。
②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三年级蜜蜂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2.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3.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教学实际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2.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学生交流。)
3.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4.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课题)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通过课前的搜集,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见资料袋】
7.简介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名。自幼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想要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然后查字典或与同桌合作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
试验证实阻力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沿途超常尽管(jǐn)尽力(jìn)
陌生准确无误闷热(mēn)纳闷(mèn)
(2)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3.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从蜜蜂回来时遇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吗?
(7)指导朗读: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想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1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3)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4)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四、再思导疑,感悟课文。
1.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并说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2.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1)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从课文中的“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3)看了法布尔的这个试验,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的人。)
(4)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课文,同学们一定尝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在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探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
板书设计
三年级蜜蜂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积累语言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有关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三年级蜜蜂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2.明确实验内容,解疑促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蜜蜂)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除了采蜜外,蜜蜂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出示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说得也很流畅。大家读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学帮忙消灭“拦路虎”。
2.出示本课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出示: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词语。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四、学生互动,解疑促读。
说说文中的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五、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实验的。
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作者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请默读第2~6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步骤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师板书。
4.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你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请同学们再默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做事认真呢?
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预设:“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说明法布尔观察得仔细,用词准确。
说明法布尔边实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2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
设计意图:
了解实验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法布尔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精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及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法布尔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描写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句子,感受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板书:做实验)
4.说说作者这样做实验的原因。
板书: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新词,巩固课文内容,引出法布尔的实验精神。
二、实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实验证明:蜜蜂飞回来了。(板书:飞回来)继续默读第3、4、5、6自然段实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出示:(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
“两点四十分”说明了什么?(女儿记录时间的准确性,“我”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7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出示句子: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哪些词语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确确实实、尽管……但……)
课文第1自然段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实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为什么还有五只左右的蜜蜂没有飞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研读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出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看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板书: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指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可能因为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提问:在当时的条件下,法布尔能够得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结论来源于什么呢?
预设: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
研读实验结论,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的一户农家。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他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年级蜜蜂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 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三年级蜜蜂教案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蜜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 !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三年级蜜蜂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减少、阻力、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来的。
课时分配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在疏通生字词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试验的步骤,体会试验的严谨性。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些试验步骤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感受科学家勤动手、细观察、善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位科学家。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
PPT:多媒体呈现法布尔的照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和蜜蜂有关的课文《蜜蜂引路》?那篇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呢?
[生]:认路本领很高。
[师]:那法布尔的这篇《蜜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自由朗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如果觉得有点困难,老师给你们一点小提示(填空帮助)
PPT: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为了证实蜜蜂有( )的能力,做了个试验。他得出了蜜蜂这种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 ),而是( )的结论。
[师]:老师还根据这个主要内容,做了一份试验报告,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张报告单填写完整。
PPT:试验目的: 试验过程: 试验结果:
三、披文入情、深入感受
(一)试验目的
[师]:下面谁能来说说这个试验的目的是什么?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生]: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PPT: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师]:一起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写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因为这是他听别人说的,并不是确定的。
[师]:是啊,听说就表示不一定真实可靠。假如现在老师告诉你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它的花瓣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想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会去努力找到那朵花。
[师]:是啊,你肯定会质疑,会思考。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他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做了个试验验证,我觉得他是一个讲究事实的人。
[师]:是的,这就是法布尔做试验的原因,他一定要亲自试验来验证所听说的,他并没有听风就是雨,而是坚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的严谨。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个试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试验过程
[师]:那他究竟是如何验证这个试验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这个试验的过程。
(生默读)
[师]:谁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这个试验的步骤。
(同桌互说)(请两位学生说)
[生]:我先在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接着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最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两里路,把蜜蜂放了出来。
[师]: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出来(板书)
PPT:捉蜜蜂—做记号—等蜜蜂—放蜜蜂
(一)自家花园
[师]:这里你有没有注意到,法布尔是从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他为什么不随便从外面捉几只呢?
[生]:因为只有从自家花园里捉的蜜蜂才能回自己家,从别的地方捉来的蜜蜂就不一定回到花园了。
[师]:是啊,如果捉了其他地方的蜜蜂还得找到它们的蜂窝,不方便观察。所以,捉自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
(二)做记号
[师]:那为什么还要给蜜蜂做上白色的记号?
[生]:为了证实这些蜜蜂是我放飞的。
[师]:这样就能和其他的蜜蜂区分开来。
(三)等蜜蜂
[师]: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又是为什么呢?
[生]:能计算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师]:我们从课文后面就能知道女儿一直在看着时间,掌握着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四)两里路
[师]:法布尔为什么要走两里路才打开纸袋呢?
[生]:走两里路蜜蜂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那近的距离就更别说了。
[师]:是啊,路程远一点,更加能说明问题,验证这个试验。
(五)整体感知
[师]:你觉得这几个试验的步骤去掉一个行不行?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
PPT:
1、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分。
2、捉自家的蜜蜂,便于观察。
3、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4、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生]:不能。少掉一个环节试验就不准确了。
[师]:每一个试验过程都是必要的,因为试验是严谨的。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展开全文阅读
[生]:做事认真,很严谨。
(六)作者观察
[师]:那作者放掉了蜜蜂后,他看到了什么呢?
[生]:他看到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PPT: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三、试验结果
(一)两只蜜蜂
[师]:这些蜜蜂有没有回家呢?
[生]:回家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找一找有几只蜜蜂回到家?用了多少时间?
[生]:两只蜜蜂回到了家,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
[生]:激动,开心。
[师]:是啊,难怪……(一起读)
PPT: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师]:既然是激动的心情,那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种心情。我请同学来读。
(指名读,齐读)
(二)其它蜜蜂
[师]:既然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就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还不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
[师]:仅仅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是不能够得出结论的。其他的蜜蜂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
[生]: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PPT:这样,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这里的“无误”是指什么?
[生]:没有一点错误
[师]:逆风有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
[生]:没有
[师]:沿途陌生的景物有没有使它们偏离一点点方向?
[生]:没有
[师]:小蜜蜂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当作者介绍到这二十只蜜蜂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语气?
[生]:自豪的,肯定的。
[师]:课文说它们是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确确实实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齐读)
四、结论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只是听说的吗?此时,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PPT: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师]:大家想不想弄清楚蜜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能力?我们看看法布尔是怎么说的?他得出了什么试验结论?
PPT: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在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什么?
[生]: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师]:无法解释的是?
[生]:辨认方向的本能。
[师]:那到底什么是本能呢?
[生]:生来就有的本领。
[师]:比如下雨前蚂蚁会搬家,这是蚂蚁的本能。再比如人生下来就会哭,这是人的本能。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思考蜜蜂还有什么本能?
[生]:蜜蜂还会跳舞
[师]:这也许就是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对于法布尔的这个结论,你还有什么疑惑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开这些疑问?
[生]:认真思考,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师]: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
PPT:课外小知识
[师]: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课外再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词语两遍
2、完成《课堂作业本》和《全程同步训练》相应练习
3、摘录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等蜜蜂—放蜜蜂
认真观察
善于思考
三年级蜜蜂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弄清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
四、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板书:蜜蜂)
2.谁可以介绍一下蜜蜂?刚才你们说的情况都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吗?法国有一位昆虫学家也听过蜜蜂的介绍,可是他却要做个试验。你们想知道他的试验是怎样进行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吧!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发准字音;
2.检查字音,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
4.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细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理解:听说(板书)
2.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用“ ”点出作者所做的动作词。(板书动作词)
3.自由读,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
4.同位一读一演,看怎样才能把这些动作演好?
5.展示演读,其他学生评价。(板书:观察)
6.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延伸:
1.看着板书,小结,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上课前,大家介绍了蜜蜂可以采蜜,你们想亲眼看一下吗?(防录像)
板书: 14 蜜蜂
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听说 试验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观察)、想
三年级蜜蜂教案12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b.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b.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c.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c.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d.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课堂练习
①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b.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c.学生书写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抽读生字词卡片。
②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c.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d.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
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e.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②学习第五自然段。
a.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d.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e.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③学习第六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言实践
①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②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③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年级蜜蜂教案13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概、阻、括、误”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辨、阻”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了默读课文,解实验过程,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3.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4.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
2.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花蜜的图片或课件,播放歌曲《蜜蜂之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3.正如歌中所说的“小蜜蜂,冲冲冲,看到花就疯,绝不怕劳动”。你喜欢勤劳的小蜜蜂吗?你能说说蜜蜂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
4. 和同学交流你查找的有关蜜蜂知识的资料。
5.是啊,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离开蜂房很远,他照样能飞回来。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这样的能力,他想做一项实验来证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课文,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研究蜜蜂的。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布置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2)学习生字词语。(课件出示由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大概、阻力、包括、准确无误、逆风、沿途、陌生、超常)指名读、小老师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3)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
(4)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记号,装在袋里,带到四公里之外放飞,结果至少有十五只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5)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6)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试验指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实验是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3.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四面飞散、阻力、陌生、准确无误”这几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1)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理解“几乎”“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理解“至少”,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指名用上尽管……但……说句子。)
4.学生朗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四面飞散”就是有的往前飞,有的往后飞,有的往左飞,有的往右飞,各个方向都有。“阻力”在本课的意思是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准备无误”就是非常正确,没有一点错误的意思。“陌生”的意思是不熟悉。)
5.指名再读句子。(读准多音字“闷、散、几、尽”)
6.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7.学习多音字。 1.读拼音,写词语。
kuàjìn
( )
bāokuò
( )
chákàn
( )
díquè
( )
yántú
( )
mòshēng
( )
2.比一比,组词语。
蜂( )峰( )
辨( )辩( )
阻( )组( )
检( )捡(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èn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n sǎ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ǐ 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ìn 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互相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板书
3.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4.指名学生用“无论……总是……”说话。
5.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身为现代昆虫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因贫病交加于92岁逝世。)
6.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细读课文,看作者做了那些工作?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课件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重点指导:“蜜蜂”不要写成“密峰”;注意“辨”与“辩、瓣、辫”的区别;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
默读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第十四课《蜜蜂》)。请大家默读课文,了解: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这次试验是怎样进行的?结果如何?
2.谁来说说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3.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法布尔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指名学生汇报法布尔所做的事。(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四公里外、放蜜蜂)
3.引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再给同桌说一说。(我先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接着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最后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放了出来。)板书:实验步骤 把二十只左右的蜜蜂闷在纸袋里带出四公里做上记号放出,让小女儿在蜂房旁等着。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5.质疑探究。
(1)法布尔除了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还做了些什么呢?(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呢。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从法布尔的做法中你想到了什么?(做试验就得考虑细致周到,这样才科学。)
(2)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科学的工作态度。
三、细读感悟,探究结果。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谈话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2)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不能)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3)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两只)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三刻钟)
(4)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5)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②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十三只左右。)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傍晚时。)大概用了多少时间。(五个小时左右。)
(2)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也可以在路上采蜜。)
(3)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4)学生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学习第七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板书实验结论
(2)学生多遍朗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练习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向发布而学习什么?(法布尔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4.学生再次默读这两个自然段。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再选择一个写句子。
不是……而是…… 尽管……但…… 无论……总是……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飞到哪里,它( )可以回到原处。
(2)(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按照法布尔实验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1)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4)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5)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法布尔通过这个实验,他到底证明了些什么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法布尔证明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出示课件:你们是怎么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的呢?)(出示课件: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蜜蜂并不熟悉,它们被闷在纸袋里,还走了四公里路,根本看不到周围的景物,所以他们靠的不同超常的记忆力。)
3.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那靠的又是什么呢?(蜜蜂能这样飞回来,法布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是我们无法解释的本能。)
4.将来这个“无法解释的本能”法布尔能解释吗?(法布尔一定会不断地去研究、观察,解开其中的秘密的。)
5.同学们,这篇文章很多句子都写得很好,就让我们再去读读全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吧!
6.学生读文,标注自己喜欢的句子,互相交流找到的句子。
五、拓展训练。
1.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件出示:蜜蜂的分类、蜜蜂的语言、蜜蜂采蜜)
2.自主实践: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蜜蜂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步骤:把二十只左右的蜜蜂闷在纸袋里带出四公里做上记号放出,让小女儿在蜂房旁等着。
实验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教学反思]
《蜜蜂》
《蜜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侧重以下几点:
在学习试验过程这部分时,教给学生把长文读短的方法,也就是归纳试验的几个步骤,孩子们跃跃欲试,最后归纳为五个步骤: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四公里外、放蜜蜂。随后请学生谈谈你觉得去掉其中的一步是否可以,孩子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步骤都很重要,由此看出法布尔是一个细心、严谨的人。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了实验步骤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的独特思考,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在这堂课上,我真
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
俗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我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一遍遍的读文后,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体会,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最好的自学方法。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跨进 包括 查看 的确 沿途 陌生
2.蜜蜂 山峰 辨认 辩论 阻力 小组 检查 捡起
3.(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
1.(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年级蜜蜂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2.教师:有关蜜蜂和昆虫的知识,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年级蜜蜂教案15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背景资料和生字词课件。
一.走进作者,解读蜜蜂
1、关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把你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引述。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蜜蜂王国,走进出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学家法布尔,看看他笔下的`《蜜蜂》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4、扫清字词障碍。
环节一:
①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考,纠正读音。
③小老师领读。
④指名读,齐读。
⑤把新词放到句子上读。
环节二:
①同桌交流怎样记住字形。
②小组汇报。
环节三:
教师按字形结构分类,板演示范“论、概、袋、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就要回到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蜜蜂》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关键词:试验
4、围绕“试验”,你能用“为什么”或“怎么”提出问题吗?
三.细读感悟,体验过程
1、学习第一段
法布尔在课文的开头一句,为什么要写上“听说”这个词呢?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2、学习第二段
1、1-3句
①读一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②画一画,做批注。画出写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
③说一说。(捉-做-等-走-放)
④议一议。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什么?
2、学习4-6句。
前三句写到的试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后三句作者?
①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自己读读,和同桌讨论: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句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试验的过程了,哪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呢?
⑦总结朗读。从试验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研究品质,咱们就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这一段。
【三年级蜜蜂教案】相关文章:
蜜蜂教案09-05
三年级蜜蜂的教案11-02
《蜜蜂做工》教案10-18
蜜蜂引路教案09-12
《蜜蜂》音乐教案09-02
蜜蜂幼儿教案12-03
关于蜜蜂教案05-18
小蜜蜂教案08-04
小班教案:《小蜜蜂》08-01
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及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