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25 18:04:4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八篇

科学教案 篇1

  【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最早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与学的是杜威。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从做中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做实验,并放开束缚,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他们运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等方式构建知识,提高素养。

  【教学内容】

  《声音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不仅仅是学生,就是成人也很容易搞混。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来分辨出声音的高低,他们更难理解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本课从学生熟知的、非常感兴趣的音乐喷泉切入,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有区别的、有变化的。再借助教具、信息技术手段以及APP软件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并知道他们与振动的关系,继而为声音如何传播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初步概念建成时期,也是为以后“大概念”模式的建成打下基础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建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他们有形成正确的概念,也有益于锻炼他们形成一个高效的思维模式。

  经过本单元前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他们还知道了音叉是什么,并学会了怎样利用音叉等物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但由于年龄小、表达能力弱、缺乏系统的认知等原因,他们对声音的认知还很懵懂。本节课“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变化的,以及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的含义对现阶段学生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特别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仿真软件、自制等。

  【课前准备】

  1.见学生时,相互熟悉,相互提问。

  2.教学调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使用方法。

  3.了解学生对乐器的认识。

  4.教会学生使用平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中秋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

  【生】声音和喷泉都有变化,喷泉随着声音变。

  【师】对,声音在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书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新知探究

  (一)声音的强弱(音量)

  1.提问

  【师】大家听听这2段声音,(PPT)(播两段音量有明显区别的声音)谁来说说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有大、小的变化,强、弱的变化......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板书)声音大即是强,小即是弱。(PPT)在科学中,声音的大小强弱用音量来表述。

  【板书】强 弱

  2.游戏

  【师】怎么区分声音的强弱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你的同学说一句悄悄话,有个小要求,只能让你的同桌听到。开始!

  【师】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哦,王老师也很想参与进来,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帅哥,能大声地告诉王老师你的名字吗?【生答名字】XXX同学,认识你真高兴!你能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吗?【生答】

  【师】老师们你们听到打招呼声了吗?

  【师】刚刚的游戏中,你们听到的所有声音,哪个最强,哪个最弱?

  【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区分声音的强弱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发声的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强弱。

  3.实验探究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强弱是否也与振动有关呢?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实验,请看大屏幕: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音叉、小锤、带线的乒乓球。

  【师】(PPT演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呢?下面来看看实验步骤:

  ①手拿带线的乒乓球,保持静止;

  ②击打音叉发出声音;

  【师】要想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敲击?

  【生答】重一点敲击声音强,轻一点敲击发声弱。

  【师】那我们在使用音叉时,应该击打哪个部位呢?

  【生答】

  【师补充】应该击打音叉侧面的顶端。将乒乓球快速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侧面。

  ③比较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乒乓球弹开的距离远近。

  ④为避免误差,反复实验三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前,老师要提示两点:

  【师】A.小组内分工合作,遵守实验纪律,本次实验需要分辨声音强弱,实验时请保持安静。

  B. 提示音乐响起停止实验,将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师】现在开始实验!

  【生】分组实验

  4.交流分享

  【师】我们的探究活动已经完成,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一边演示,一边分享你们的发现。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生1】演示实验过程

  【生2】我们先敲出强的声音,再敲出弱的声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强,小球弹开的距离远,声音弱,距离近。

  【师】其他小组,你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振动的概念。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大。(慢)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振动幅度小。

  结合我们刚刚的实验,来说说(小结)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

  【生答】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师补充】是的,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板书】 强 大

  音量 振动幅度

  弱 小

  (二)声音的高低(音高 )

  1.声音高低的认识

  【师】声音的变化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听!

  【教师弹仿真琴不唱】1234567

  【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了: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生答】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

  【师】 跟着老师的演奏我们一起唱一唱

  (唱音阶)。

  【师】由低到高唱,预备唱;

  【生唱】

  【师】由高到低唱,预备唱;

  【生唱】

  【师】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音量;刚刚我们唱的音阶1234就是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板书音高)

  【板书】 高

  音高

  低

  3. 实验探究二

  【师】那么声音高低的变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看这3组器材

  (PPT展示)认真观察同组的各个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细、长短

  【师】各小组讨论下,猜猜击打同一组3个材料时声音高低会有变化吗?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别着急老师会让你们实验的,我们先来看看实验要求。

  实验步骤:①检查器材,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上。

  ②用同样的力敲击器材中部,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

  ③同一器材反复实验3次,并填写实验结果。

  ④三组实验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实验结果。

  【师】声音的高低光用耳朵来分辨有一定的难度,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款APP软件,帮助大家分辨声音的高低。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学习“频率分析仪”使用方法。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PPT:温馨提示:

  A.本实验需要辨别声音的高低,实验全程须保持安静;

  B.各实验区域小组间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换;本次实验设四个实验区,每大组到相应区域进行实验。

  C.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D.实验结束后,将器材归位,回到座位整理实验报告,准备交流。

  【师】有什么问题吗?开始实验

  【生】用自制教具分组实验,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在各组进行巡回指导。

  铃声提示 坐回原位

  4.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你们研究,哪一组上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呈现记录表,汇报发现,并演示。)

  【生】句式:我们小组研究声音的高低是否与物体的大小 有关,我们发现物体 ,声音 ;物体 ,声音 。

  【板书】 高(小、短、细 )

  音高

  低(大、长、粗 )

  5.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小、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高呢?为什么大、长、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呢?

  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实验:

  【师】(教师演示实验齿轮,慢一点,让学生听清楚)。老师转动齿轮,可以带动金属片振动。齿轮转得慢,金属片振动也慢。接下来老师要从慢到快来转动齿轮,大家听一听发出的音高有什么变化?

  【生答】振动慢,声音低。 振动快,声音高;

  (师板书慢)

  6.小结

  【师】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小、短、细的物体振动快,所以声音高;大、长、粗的物体振动慢,所以声音低。

  声音有高低的区别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不同。

  三、总结分享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个概念,音量、音高,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音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到振动的幅度和频率的差别可以带来声音的变化。我们的祖先利用科学知识制作了许多乐器,艺术家们利用这些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老师这里有一些仿真乐器,其实这些仿真乐器不仅可以用平板下载,也可以用电脑、手机下载,老师在这里给你们提出一个小挑战:利用仿真乐器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探究一: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关系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声音的强弱

  乒乓球弹开距离(远、近)

  用力敲击音叉

  轻轻敲击音叉

  实验探究二 :声音高低的变化探究实验

  1.实验名称: 声音高低的变化是否与物体的 有关

  2.我们的预测:物体 ,声音高;物体 ,声音低。

  3.实验过程:

  物体特征

  第一次实验数据(HZ)

  第二次实验数据(HZ)

  第三次实验数据(HZ)

  4.实验结果:

  我们小组研究声音高低的变化是否与物体的( )有关。我们发现物体( ),声音( );物体( ),声音( )。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2、学生能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学生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科学小报

  3、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4、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好搜集的关于人类祖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人类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二、表达与交流。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体进行整理修改。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集体评议。

  3、分组制作小报。集体评出“最佳科学小报”。

  4、学生自读18页的“科学自助餐”,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5、教师补充讲解达尔文的相关资料。

  三、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挑战自我”的“我进步,我成功”。

  四、课外活动。

  继续搜集资料。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

  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观察一株植物

  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

  (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株植物

  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

  四、小结

  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

  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

  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水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

  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画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4、知道动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有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喜欢小动物,与小动物有亲近感。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狗、兔等动物的挂图或活动录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带来了录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会儿看一看,你都认识它们吗?

  2、放录像,学生随着画面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请学生说出除了录像中出现的动物,还知道那些动物。

  3、做“猜一猜”的游戏。

  (1)做一个有关小动物的游戏,请你们来猜一猜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不能乱猜,你们可以问问我有关这种动物的特征,而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根据你的问题和我的回答来猜我想的是哪种动物。

  (2)教师通过这个游戏,自然地把“小狗”、“小兔”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引到课堂来。学生通过这个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游戏,初步感知和描述动物的特征,从不知不觉中分析,体会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4、比较并记录狗与兔的不同与相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人,共同讨论,比较狗与兔的不同与相同。

  活动:

  (1)观看有关小狗和小兔活动与生活场景的录像片段。

  (2)以小组为单位,比较分析小狗和小兔的不同与相同。

  (3)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同学之间的讨论。

  (4)汇报分析比较的结果,教师通过电脑,将讨论的结果汇总在大屏幕上。

  5、利用卡片对多种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种动物的卡片,由学生为这些卡片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1)请学生说一说,想按什么样的标准去进行分类。

  (2)教师鼓励学生可以用创新的方法来给动物分类,同时提示学生每次分类,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也就是分类的标准要统一。

  (3)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物卡片进行分类,将卡片贴在大纸上,并且用彩笔标清分类的'标准。

  (4)将分类后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进行汇报、展示。

  (5)全班同学走下座位,参观其他组同学分类的结果 。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的教育。

科学教案 篇5

  一、导入

  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

  学生质疑。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

  二、探究活动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

  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的资料分小组交流一下。

  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6、如果那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

  生:……

  小组交流。

  生:……

  生:……

  让学生经历表达、倾听、交流的科学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联系事实,通过推理,初步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

  熟记

  1、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吗?

  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3、课后上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

  知识梳理

  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各种盖子,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的快乐。(情感目标)

  2、初步了解盖子的作用,发现有螺纹与没有螺纹盖子其中的秘密。(认知目标)

  3、尝试用拧、按等方法操作各种瓶盖,发现盖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技能、认知目标)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盖子与瓶子

  媒体演示PPT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大胆表述

  (一)、玩玩说说

  (二)、比比说说

  小结

  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么多盖子的不同之处。我们为自己的发现鼓鼓掌。

  演示比较,了解盖子的作用

  (一)、问题情景,引发思考

  (二)、演示比较,了解作用

  小结

  有了盖子,瓶子、盒子里的物品就不会不会弄脏,比较卫生;也不会挤出来,携带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防潮,保持里面食品的新鲜与原来的味道。

  幼儿操作,发现盖子的秘密

  (一)、幼儿操作

  (二)、幼儿表述

  (三)、发现盖子的秘密

  1、发现“拧”的盖子有螺纹

  2、 发现“按”的盖子没有螺纹

  3、 发现既可“拧”又可“按”的盖子

  4、 再次操作再次体验

  四、媒体演示,生活延伸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在购买食品、用品等,都会遇到各种盖子,这个盖子怎么使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都有其中的奥秘所在。因此我通过有趣的盖子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发现盖子的不同之处,以及盖子的作用。并让他们通过拧、按等动作,发现盖子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所在。并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幼儿进一步的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盖子,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与观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7

  一 、交通问题

  1.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它就没办法

  4.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 5.不够环保和节能。

  二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但科技毕竟在不断地发展,这些缺陷也将会逐渐得到改善。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未来科技城的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未来科技城的眼镜博士,我最近接收了一项任务,研究开发新型的未来交通工具。可我现在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听说小朋友特别聪明,很有创意。所以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下,你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好的创意,请画张设计图,并在图下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它的名字、样子、优点等等。我在未来科技城等你们的好消息。再见!

  未来科技城 眼睛博士

  20xx年6月1日

  2、小朋友,请细细读读这封信。

  (1)、说说眼镜博士请我们帮什么忙?(板书:未来的交通工具)

  (2)、还有其他要求吗?(板书:画、话)

  3、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好,先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设想。 生汇报。

  4、大家愿意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图画和文字吗?那就快快动笔吧!生画图、写话。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师评讲。

  三、小结

  这节课,各位小朋友开动了脑筋,设计出了许多未来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来的发明家。

  其实呀,我们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家也和大家一样,收到了未来科技城眼镜博士的来信了,他们也设计了一些未来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幻灯片出示)无人驾驶车、代人蹬车的机器人、带“鳞片”的电动太阳能豪车、 堆叠式电动汽车、飞翔列车 、太阳能风能列车 、磁悬浮车等等。

  老师相信,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真的!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的。那就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吧!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图画得更具体,更美观。

  2、把图旁的话写得更清楚,更明白。

  3、动动手,为自己的设计做个模型。

科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气》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导入----由水、石子占据空间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自主实验-----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拓展应用----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来灌满瓶子,以及进行吹气球比赛。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后面的推测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这一过程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意图 1、创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物质条件基础。科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改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学生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本课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适当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实的探究活动过程带入课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3、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具有强烈的结构性是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和设计都是为满足"思维发展"这一主题而设置和存在的。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时要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随时精心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活动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活动环节的层次性,推进学生思维向前发展。

  学情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在前面一课时,学生通过直接感受或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存在并且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这一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合集9篇05-04

【精华】科学教案合集6篇02-05

精选科学教案5篇04-13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5篇03-1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大班科学教案03-26

关于科学教案4篇05-18

有关科学教案3篇05-08

【热门】科学教案3篇03-11

《花》大班科学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