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7 06:56: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多媒体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媒体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媒体教学反思精品【15篇】

多媒体教学反思1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改变了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其中的音频资料及视频资料都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必备技术和教学手段。但是还应该看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就是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不能很好地运用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从这个角度上看,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日常的教学手段,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协调运用,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情况

  当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往往是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将那些难以在黑板上进行表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小学数学课程的内涵,从而有效促进他们学习效果的增强。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正确观察和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还可以对那些在学习过程中不明了、不确定的内容进行有把握的认知。采取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同时还能够把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复杂的过程进行演示,从而使那些以前教师要费尽口舌进行解释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简单易懂。

  特别是那些带有动画效果或者是带有音频和视频资料的教学内容,往往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增加了很多能够展示学生学习效果的动画或者音频视频资料。这些视频和音频资料的出现能够让学生处于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带着高涨、迫切的情绪从事思考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够得到有效增强,从而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往往就是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反思

  从当前小学数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小学数学学习效果。但是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有待提升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就是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紧密结合小学数学课本知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在课本知识掌握好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另外,对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而言,还应该做的就是,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完善学习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准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定位,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给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也是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时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研究者,成为研究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这样才能够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不断扩充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提高。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适度调控,这种调控主要就是提高学生正确观察和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先前知识不足或者是不能够有效进行学习的学生而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那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形象地展示在他们的面前,让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技术操作时,应尽可能地对那些相对复杂的过程进行演示,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数学知识面前能够不担心自身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将这些知识变得一目了然,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来说,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广泛性,还要能够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进一步形象化和具体化展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面挑选那些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材料,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多媒体教学反思2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科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孕育着教学手段改革更新,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然而,在我们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历史科的学科特点,从学生、学校、课文的实际出发,防止走向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是否学好本学科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做课件时,必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以为在课件中多些图片、视频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乎,竭尽所能搜索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把课件做得“花枝招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一个或几个课件上。固然,必要的视频和图片、声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过分强调这些则起到了画蛇添足的负面效果,尤其是那些毫不相干的资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反而导致学生只顾新奇而分散注意力,导致教学中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要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决不是靠课件的花俏所能带来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正确引导,靠教学内容内在的深刻性和启发性以及问题的编排、情景的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等等。只有把课件中的情景画面通过刹时的兴奋转化为思维的转化,知识的升华时,才算的上是一个成功的课件和一节成功的课。

  二、提高教学反馈信息,实现教学信息的互动是作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翻新教学方法是取得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做好教学反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运用科学的提问方式去反馈学生信息,我们更需要把教学看成是与学生交流思想的一个过程,更应该看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yes”,或“no”。对学生正确的回答,除了及时给出恰如其分的表扬之外,还可能追问为什么?能否把这个结果加以引申?这些都是简单的“yes”或“no”达不到的。

  三、历史教学决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制胜法宝,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方式吸引学生,通过各种游戏来达到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是历史课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

  四、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十分便捷的手段,但要注意不要把计算机当成书本再现的替代品。把旧式的“照本宣科”再次重演。这种搬运工式的教学不考虑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不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注意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是简单的把书本知识投影到屏幕上,计算机完全成了课本搬家的电子书,无非是把课本上的内容照原样搬到计算机屏幕上,再让学生把屏幕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按照课件中的内容简单读一遍,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将多媒体计算机作为黑板、投影,甚至课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会造成“现代化教育”的假象。令学生十分反感,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败笔。所以更新教学技能,锤炼书本知识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把书本中没有的故事、视频、图片搬上屏幕,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我们更需要把书本中的重点知识锤炼出来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我们创设的情景中去感受所要学的知识,并能牢牢记在脑海中。

  五、历史教学过程是对历史事件的一个再现和反思的过程,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强调学生从情感上、思想觉悟上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所以,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通过多媒体提供的图片、视频、故事让学生去反思,去领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决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把一大堆题搬上屏幕,严重制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现代教学更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更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媒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之前教师的备课活动十分重要,对书本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掌握,对相关资料的编排,都显得尤为重要。一堂成功的多媒体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编制适合学生实际和有特色的教学软件,选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讲究实效,紧紧把握历史教学的一条主线——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历史,提高觉悟。所以优化课件十分重要,哪些知识点必须突出,哪些历史事件通过哪些精练的资料去陈述、铺垫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该用时就不用,该少用时不多用,使制作出来的教学软件能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和创新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信息化日趋普及的今天,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如何去用活我们手中的机器——计算机,一定要走出新教材老教法,新工具旧路子的怪圈。

多媒体教学反思3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相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阅读或作文教学。

  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泰坦尼克号(节选)》、《一个都不能少(节选)》等篇目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影视片段;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等。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它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抱怨“课堂上轰轰烈烈,课后却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这样一些课。

  为什么学生们课堂上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所写的作文也并不见好——不少学生甚至于还是写不下去呢?

  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一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光看不练假把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形象”与“抽象”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来展示这两种语言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的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的以影视语言替代文字语言。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人来说,表象是和语词联系着的,过去的经验和回忆也总是凭借表象和语词的形式保持着的。作文的构思和表述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不断寻求与表象相应的语言标志。柳布林斯卡娅曾指出:语言是“标志完整的对象及其形象(对象、画片和现象的名称)的一种手段”,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是形成什么样的形象,而是怎样把直观获得的感性特征跟确切选择了来的那个标志整个对象的词结合起来”。语言文字属于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总是指向或代表某个事物,但是这种指向已经是一种抽象了的概念。任何再“具体”的语词,例如“馒头”、“桃子”、“幸福”,都已经不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只是一种抽象的陈述。因此,只有当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和语词紧密结合起来,表象才可能转化为用词加以描述的具有客观意义的.形象,即把形象的直观转换为抽象的语词。

  以多媒体作文课来说,倘若忽略了“影视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不同,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和“转换”,学生就难免会在“眼花缭乱”之后,拿起笔来却依然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这种情况,类似于当了一天运动会观众,甚至“拉拉队”成员,然而写《记一次运动会》却依然空洞无物。

  无数实践证明,没有语词介入的“观察”,只能是“感”而不“知”,只能是肤浅的、浮光掠影的,甚至是“视而不见”、“充而不闻”的。所以,简单地以多媒体直观“视听”取代凭借语言文字——首先是语词化的“捕捉”、“显现”和“定格”,学生的感觉就仅仅停留于视觉和声音符号的感官接受层面,必然会造成感情浮泛,思维模糊。学会自觉、及时地把画面的视觉、听觉语言,准确熟练地“抽象化”,并以“第二信号系统”的密码重新编码,使之转换为书面语言,也就是将其语词化,是任何观察——写作活动不可或缺的。可惜,这个重新编码的过程,至今还是属于“灰箱”操作,人类自身对其大脑的动作程序知之甚少。不过,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这一过程颇为艰难,绝非可以一蹴而就。诚然,作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写作必须具有真情实感;但是,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者极少成为作家,具有真情实感也未必就能写出好文章。这中间,能否进行语言操作转化是个关键性因素。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借助影视画面的阅读课,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极少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源”——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者景物的。也就是说,凭借影视画面以更直接地领悟语言大师是怎样以典范的语言来表述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张志公先生称之为“运用文学材料进行语言训练”。否则,倒不如把学生带到影剧院上语文课,那里的音像效果不是更好吗?

  同样的道理,尽管借助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但千万不要认为那些课件放映完毕就完事了,教师就可以等着收获大量佳作了。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进行视听语言向文字语言的转换,否则,就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再者,影视化、图像化的直观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因为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的切换,往往还需要通过联想、想像进行补充和创造,以填补这种艺术的跳跃所留下的“空白”。写作时应当把握其象外之意、言外之意,然后以语言文字传达出视听语言难以表达的“画外之音”来。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用好多媒体,关键就是语言的转化。

多媒体教学反思4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化学知识以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多样化方式呈现,凸显出直观、形象、容量大的特点,营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突出,学生兴趣浓厚、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效率提高。

  1、多媒体使化学教学情景素材呈现多样化

  化学教师在新课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时,过去大多采用挂图、趣味实验、实物模型、语言描述等呈现情景素材,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如今,教师更多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动画、音频、录像等情景素材,多媒体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于一体,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多种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信息。

  案例1:在“元素周期律”一课中,教师创设情景采用投影展示一张前苏联的精美邮票,邮票上印的是门捷列夫的头像。你知道“邮票上这位大胡子科学家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在“环境保护”一课中,投影展示一组河流、湖泊被污染及乐山大佛被腐蚀的照片,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案例2:在“氯气的性质”一课中,投影播放一段“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阴区老张集乡金星村境内,一辆满载30t液氯大型槽罐车与一辆解放牌大货车相撞,大量液氯泄露及救援现场”的视频。学生获得了强烈的直观印象。

  2、多媒体使化学实验教学高效

  多媒体改变了过去农村学校因实验仪器和药品短缺,不能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而由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局面。从互联网上下载实验录像或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观看实验操作过程,学习操作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得比较直观的印象。中学难以操作或不能完成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爆炸实验危险性大,如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的实验,播放实验录像;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产生严重后果,用动画模拟演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消除安全隐患,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利用多媒体模拟或视频重现一些科学实验,如卢瑟福所做原子结构的实验;铯与水反应,产生爆炸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许多涉及剧毒物质的实验,如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硫的实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溴苯的制取、硝基苯的制取等实验均不安全;乙炔的燃烧产生浓烈黑烟,严重影响教室的空气。操做这些实验会严重影响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放弃实验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采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配合图片进行讲解完成实验内容的教学,既可消除剧毒物质对师生健康的不利影响同时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远离讲台的学生,不能清晰地观察实验,影响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实物展台或电脑上安装的摄像头,把演示实验投影到大屏幕上。在“盐的水解”一课中,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时,把演示实验投影到大屏幕上,放大了观察视角,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多个环节提高效能

  化学习题讲解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过去,教师在黑板上抄写例题,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例题,学生先思考探索解答过程,教师检查学生练习,发现突出的问题。教师选择学生练习别典型的问题,用摄像头投影到大屏幕上,针对问题剖析错误之处及造成错误的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合理表达规范书写结果。教师掌握了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对分析问题的过程体会深刻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到位,习题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不全面,理解不准确,思维方式和解答问题的方法偏差较大,导致解替结果错误。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解答,化学试卷讲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是教师在评卷中把学生答卷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典型错误择录下来,讲评时剖析。现在利用照相机把学生答卷中典型错误拍成照片,编辑制成多媒体课件,无须上课时抄写问题内容。把时间花在分析错误答案形成的原因上,指导改正的方法,显著提高了化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提高高考化学复习效果

  高考化学考查知识点多、信息量丰富、题型变化大为特色,对学生阅读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灵活和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要求较高。复习时涉及知识面广,题型灵活多变。过去教师手写速度慢,特别是画化学实验装置图难度大,每节课复习内容容量受到限制,复习进度慢,影响复习效果。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的评价以及装置的改进,分析实验装置的错误及纠正错误、某些实验装置或仪器在实验中的特殊作用、试剂的滴加方法或反应物的混合顺序及比例、实验现象的描述,多媒体课件改变了教师讲解的单一模式。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等知识,内容庞杂,把握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直观、方便快捷,学生容易掌握,复习效率高。

  多媒体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了师生的重视。但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教师基本素质提高以及削弱学生思维的倾向,值得教师反思。

  教师用多媒体的虚拟展示,替代化学实验教学。减少了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真实的感受,如闻了氯气、二氧化硫的气味,才真能正懂得环境保护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把本应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搬到了屏幕上,多媒体代替了板书,削弱了教师的板书基本功。

多媒体教学反思5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是无法替代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多媒体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本质所在,作为老师----课堂的主导者,更应该认清它的本质,防止本末倒置,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工具性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既丰富了课堂容量,又使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自从多媒体在语文课堂广泛普及和大范围的实施应用以来,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打破了传统僵化固定的模式,以其丰富性、生动性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了语文现代化的进程。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无可否认的,但随着课堂和多媒体的进一步整合发展,多媒体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根本所在,作为老师----课堂的主导者,更应该在新形势下认清本质,防止本末倒置,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认真反思的。

  以下,是我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所思考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1.年轻教师对课件依赖太大。这里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对电脑本来就比较精通,制作精美的课件更是不在话下,他们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因此,当课件制作完成以后,也就意味着备课的完成。上课时只需照着课件顺下来就大功告成了,更有甚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再插入些优美图片,超链接个声音或者歌曲,整节课下来就尽可美轮美奂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归根结底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上的一个“工具”—— “一个高效的辅助工具”,如果把它当成课堂的根本,那就成了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更高效的使用课件,让它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好务,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反思的问题。

  2.追求标准范读,忽视了学生诵读能力的训练。诵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这不用说平时上课,甚至近年来一些省市优质课、公开课上,有的老师放完名家录音后就觉得完成了“读”这个环节,这样整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回答问题,基本没有开口的机会。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即使学生一开始感情把握得不是很准确,读得不好,教师完全可以在放完录音后,再适当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这时候,学生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内化理解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能忽视。

  3.多媒体的应用让许多教师忽视了基本功(书写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诵读能力)的训练。

  书写能力的训练:①粉笔字:有的教师平时上课基本没有板书,更有甚者,上公开课时,黑板上也是“无字天书”一般干净,还美其名曰:“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在课堂上使用课件,并不代表可以不要板书,板书是一个老师基本功的体现,一节没有板书的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节不完整的课。板书是课件所无法替代的,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是一篇文章提纲挈领的总纲。②钢笔字:一位语文老师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很令人钦佩的,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课堂上使用课件而忽视了自身的.锻炼,而学生的书写更是我们训练的重点,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自己的字还写得歪歪扭扭,东倒西爬这是“不可原谅”的。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他的如毛笔字,都是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所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训练的。

  诵读能力的训练。如上文第二条所讲,“单纯追求范读,忽视了学生诵读能力的训练。”这里,许多老师其实也忽视了自己诵读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单纯的名家范读,有时候会给学生一种高不可及的感觉,在引导学生在听完范读后,如果授课老师能够和自己的学生当堂pk一下,我想,这样不仅锻练了自己,又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更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语言组织过渡能力:传统课上,我们从上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时,都要有一个过渡语,完成课堂的起承转合。而在使用课件时,也不能从一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里就需要老师思考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课件并不能代替课堂的每个环节。

  4.课件是学案简单翻版。课件源自学案,又要高于学案。在课件的使用上,笔者曾见过多位老师上课时只是把学案上的问题通过课件又展示了一遍,没有任何“新的东西”,这样就成了单纯的学案翻版,实效性不高。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运用,与学生、教师、课堂、学科更为高效的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用好多媒体这个“高效工具”,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创新素质,让语文学科在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重新焕发出恒久的魅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积极的实践、探索、创新。

多媒体教学反思6

  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

  1、任意拔高地位,导致越俎代庖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上具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运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尤其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似乎不用多媒体就没有档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把能否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衡量教师能否使用现代化教具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志。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就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滥用多媒体、误用多媒体的现象。

  2、缺乏开发意识,“拿来主义”严重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语文课件应该由自己开发。可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全然不去理会学生的和课堂的具体情况。

  现在网上出售的一些课件,编写者是那些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而非语文教师,他们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但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制作的课件很精美但不适应具体的教学。笔者曾听过有位教师上朱自清《春》一课,上课前,先让学生观看Flash制作的《春》动画,就是把全文用动画再现,甚至是最简单的内容,也再现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观看动画片一样。美其名曰,感知课文。课后,我问他,这个动画哪里来的,他回答说,直接从网上下载的。后来,我回了一句,你认为这样直接拿来有用吗?他哑口无言。当然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有个性差异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文本意识淡薄,“花拳绣腿”做秀

  语文课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文本,不是音乐,也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主体,任何其它形式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必须从属并服务于语言学习。有些教师制作的媒体课件中的图文、声音、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为了迎合某些评课标准的要求,全然不顾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最终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样,有老师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就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4、限制思维拓展,创新手段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也应能体现这个过程。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有位教师一上课就进行配乐朗读,然后展示课件:主界面有几个按钮,分别标有“春草图”、“春风图”、 “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接着教师依次分段研讨课文,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这位教师不仅破坏了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佳作,而且让学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言文字恰是一种充满可想性的东西,我们应该说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张“春草图”、“春风图”、 “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切不可鼠标一点,画面呈现,思维停滞,想象束缚了。

  多媒体教学使一些教师走入了教学的误区,如何从教学误区中走出来,正确使用多媒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人结合自己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摆正位置,定位“辅助”作用

  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我们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配角作用,是“辅助”教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在课堂上的主宰地位,把多媒体当成辅助自己教学的工具,尽量避免被多媒体所左右。

  2)提高教师技能,强化自我开发

  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培训,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积累制作个性化课件的素材,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将选择的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应用教学媒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

  3)凸显语文特色,加强文本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完善人格。语言文字虽不如媒体那么直观,但许多语言文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它们语言优美、形象丰满、哲理深邃、妙趣横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留给我们广阔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有力补充。我们更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要研究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正确认识多媒体制作应用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才能为我所用,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并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强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和社会性,使语文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并富有时代气息,同时也有利于弘扬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反思7

  多年前,第一次见老师用多媒体上课,简直被这神奇的功能深深地震撼着,长时不忘。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方式为一体显示教学信息,充分调动起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无数事实说明,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城乡学校都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广大师生都已喜欢上这一教学技术。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使用下载课件,生搬硬套;自制课件,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见人家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效果好。自己也来了热情,盲目使用他^课件,在网络中下载课件,也不考虑学校学生实际,搬来便用。结果效果可想而知了。而自制得课件质量不高,有些课件机械、呆板、无法体现教学生动性;二是形式单一,要么动画设置频繁,要么板面条理混乱,效果自然差了。

  须知课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制作―个课件,首先要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然后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剪辑、合成,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性问题,不是随意就能掌握的。如果课件没有很好地考虑教师、学生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协调问题,就将它应用于教学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会弄巧成拙,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由“满堂灌”到“满堂电”的新填鸭式教学

  很多教师上课从到尾都离不开课件,从授课的题目到结尾作业布置,显示一览无余,―会儿图片欣赏。―会儿听诵读赏音乐,整个课堂都被多媒体课件控制起来,教师用课件牵着学生的思路走,教师成了实现了这一模式的机器操作工,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教师为了操作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只能拘于三尺讲台,而不能走到学生中间。无形中疏远了与学生的关系,同时过分注重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这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新填鸭式教学。

  3、告别粉笔灰,全课无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一直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可是随着多媒体走进课堂,部分老师的板书意识却越来越淡薄,认为板书可有可无。于是干脆一字不写。

  建议:多媒体教学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仍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但不能完全取代老师的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1、教师最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花费精力少的、容量比较小的、内容简单的符合学生兴趣的课件

  最好是多准备一些素材片。这样在应用时不但能够灵活自如,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传统语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2、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内容来安排。如: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诵读训练,学生要有充足的时间诵读,思索和解决问题等学习能力的训练。最好是教师的朗读,不仅方便、经济,而且师生之间关系更亲密。由于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培养朗读能力来说,往往比播放录音效果更好。学生自主诵读文章时,最好不要显示图片和播放音乐,学生自己沉浸在思考和想象情景里,积极调动思维。

  3、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之间的关系

  王松泉先生说过: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人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课堂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这一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板书设计的作用和价值。独具匠心的板书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形成知识体系。精美的板书体现的是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底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特长,有的教师简笔画画得好,那你的板书可以多结合一些图画;有的教师那板书的字可以成为学生的“字帖”,致使不少学生模仿老师的字体。在学生眼里,板书折射的是教师的风格,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一堂课的板书,应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应完整系统,它能较长时间地停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而多媒体是按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在屏幕上,不可能像板书那么长久。

多媒体教学反思8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1、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磁铁的作用”中,用多媒体技术将磁铁可以吸住的物体一一展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2、优化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还能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因此,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如在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活动中,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企鹅变魔术和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企鹅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拍打翅膀,带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这色彩丰富、富于变化的视觉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小企鹅唱歌或生气的形式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因人施教,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较易地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1、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信息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再现生活景物,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产生疲劳、自觉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轻松、愉快、自然、主动的学习。

  如在认识动物的活动中,我先给孩子讲故事,说小猪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可是不知道那个是小猪,请幼儿帮忙找出来。这时,我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所有动物都展现在大屏幕上。于是,幼儿凭着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各种各样的车动物中目不转睛地寻找小猪。这时候我反问幼儿,"你为什么说这个是小猪?"幼儿马上把观察到的小猪的特征一一说出来,同时还说出了其他动物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想找到小猪就要通过分辨多个动物,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在幼儿观察各个动物的同时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用传统的图片画面不够形象、清晰。用很多的图片会很麻烦。由于是静止的画面,幼儿对所观察的事物不感兴趣。还会分心,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优化教学内容,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像等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内容,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观的事物,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比如:在常识活动《车》中,我介绍现代车的多样性时,运用了液晶投影仪投放了自制的旋转式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向幼儿演示了,打开车门时,会象伸开双手,去迎接抱住每个人。当关上车门时,又像双手收缩合拢。用同样的方法,我又向幼儿介绍了火车依靠铁轨运行的功能。而在接下来介绍别的车时,我则是使用了鲜明、直观、语言生动的录像、电视播放了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演示了起其作用。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对画面、声音进行主动调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从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表现力,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宫的协调作用,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能干的小手”中,重点是教会幼儿撕纸的技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只能面向部分幼儿,遮住的幼儿不能同时学习到该技法,教师经常需要分组示范,这样不但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率不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通过使用电脑上实物图片进行示范讲解,不但解决了教师示范遮挡幼儿视线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示范图像小,不清楚的问题,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缩短示范讲解时间,使幼儿有了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4、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轻易地实现事物的分类、剖析、归纳、总结,修改流程,展现过程,其中隐藏着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同时,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现象分解、综合,既有具体的描绘,也有综合性的概括,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应用引导幼儿打破单一的习惯思维,充分发挥联想,进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小班蒙氏数学“,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孩子不止可以看教师的示范课也可以操作学具,幼儿从情境中理解数概念、分类、量概念和集合图形。这对幼儿创新能力又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5、、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方法,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如在常识“给超市物品分类”的活动中,通过现有的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的图片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中运用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引导、启发幼儿思维。整个活动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幼儿操作练习采用人机交互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学会分类,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幼儿真正发挥了积极主动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幼儿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但是多媒体的不适使用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

  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例如在诗歌“快来听故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以童话的形式呈现诗歌的内容,但是不能取代传统的分句教学,否则容易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幼儿的诗歌学习。

  2、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同时,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机交互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的合理运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8 以内的加减”中,教师把 8 的分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花园里有5只蝴蝶,又飞来了3只,最后出现 “?” 的画面,当幼儿看到这些场景时其实心中已经明白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了。但教师要突出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幼儿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而不能让幼儿只是单一的列式进行人机交互,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

  3、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

  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形式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例如在大班美术绘画活动“猴子”中,重点是让幼儿描绘出猴子的各种形态,教师只需要利用多媒体边播放轻松的音乐边呈现猴子的一些生活片断就行了,而不必要在此过程中过多地利用声音媒体讲述猴子的生活习性,这样做容易干扰教学重点,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4、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以多媒体技术

  在发展感官的活动、手工操作活动及社会实践性活动中即是如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优选适当的教学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如在小班故事“爸爸不见了”中,教师只用为幼儿设置游戏场景,不必要辅之以多媒体技术,让幼儿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学习自我保护知识。

  5、课件的制作应该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

  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以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四、教师应努力提高驾驭新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设计出精良的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与实施现代幼儿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规律,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反思9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已广泛运用于音乐学科教学中。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琴”的单调,以独特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喜爱。目前很多老师都能够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反思一:多媒体课件是否“非用不可”?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将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了视野,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据调查显示,有85%的学生都喜欢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此外,由于在赛课时使用多媒体的课获奖率高,因此凡是公开课、示范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就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否则就会被认为落伍、没档次。

  使用多媒体固然好,可使用多媒体的课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吗?多媒体课件就“非用不可”吗?如果一节课使用多媒体和不使用多媒体效果相近,而且不使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不用呢?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审美是在聆听中鉴赏,在鉴赏中感悟。教学中是音乐自身的魅力在感染着学生,而不是教师所给出的画面。教师的语言和所出示的画面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有时过多、过繁杂的画面恰恰影响了学生的听赏,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认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发现不使用课件的效果也很好,因为该作品基本上是按照梁山伯、祝英台从相识、相爱到化蝶的故事情节来展开的,于是我从故事情节入手,在故事中展示音乐,交代音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矛盾冲突、戏剧化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原始,但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听”上,以音乐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要根据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来决定。例如,在教授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了解音乐大师、介绍学生从未见过的中西乐器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眼见为实”,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当时当地的音乐文化。

  反思二:有多媒体课件,还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吗?

  传统的音乐教学基本功包括:声乐、钢琴、视唱、舞蹈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优美的歌声,那种边弹奏、边演唱的传统做法,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既是教师自身才华的展示又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课堂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可是,在多媒体教学中钢琴的`伴奏被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范唱也被视频资料或音频与画面的结合形式所代替,整节课中既没有教师的琴声,更听不到教师的歌声,教师仅仅是站在电脑旁操纵课件,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我常常在想,这样的课语文老师会驾驭得比音乐老师更好,因为他们的语言功底比我们好,这样的“人机对话课”还要音乐老师干吗?

  根据调查,有近80%的学生都喜欢听教师范唱,更愿意在教师的琴声伴奏下歌唱。而多媒体课件替代了的歌声,教师示范的现场感丧失了,有些视频音频资料中的演唱在情感表达、音准节奏方面和教材的要求不同,不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中的歌曲伴奏速度较快,它通常是在学生学会歌曲以后使用的,是不适合初学歌曲时使用。而钢琴伴奏却能够根据需要配合教学,并就出现的问题及时加强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可见,音乐教师还是要加强基本功练习,并在日常教学和公开课中自如运用。

  此外,目前各学校的硬件配置有限,很多学校只有上公开课才能使用多媒体教室,更多的常规课,还只能在一架琴、一块黑板的音乐教室进行,有的学校连音乐教室都不够用。因此,硬件也决定了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反思三:设计多媒体课件容量的依据是什么?

  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教师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上很多内容,繁琐杂乱,费时耗力,且教师写板书的这段时间学生注意力又容易分散。而使用多媒体,教师只需课前把要在黑板上抄写的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点击鼠标把影像呈现在视屏上,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从而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可如果过于夸大了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的优点,则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我听了一节名为《意大利风情》的公开课。教学重点应是教唱歌曲《桑塔露其亚》,可整首歌学生仅学唱了三遍,中文还没唱会又要用意大利原文唱,还要学用竖笛吹奏《桑塔露其亚》,最后还有一个舞台活动的展示。如此紧凑的安排,如此密集的信息量,教学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时间紧迫,每一个子教学内容都没能扎扎实实地完成,很多学生都明显跟不上。

  试想,一节课仅仅只有四十五分钟,在这四十五分钟之内,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的教学重点又是什么?没有时间的保证,没有一遍一遍的练习,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的措施,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就能完成我们所设定的教学重点,他们不是神仙,是人,是学生。教师一遍记不住的内容就不能要求学生记住,教师三遍学不会的歌曲就不能要求学生三遍学会……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决定,要推己及人,不能一味地拔高。

  我们在听公开课时,常常会发现:有些课件,你一看,就知道它的主人查了很多资料,花了很多心思,从音乐到美术,从文学到历史、地理,知识之渊博令人赞叹。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让人满意,内容的繁杂恰恰忽略了教学重点。有一次,我在准备《让世界充满爱》这节公开课时,也碰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郭锋创作《让世界充满爱》时受到了美国歌曲《We are the world》和台湾歌曲《明天会更好》的影响,所以我很想让学生听一听这两首歌,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心路。可是一试讲才知道连介绍带听这两首歌就足足花费了20分钟,而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学习运用表情术语、演唱形式知识来表达歌曲,用歌声唤起人们的亲情、友情……如果我仍然按原思路进行的话,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时间太仓促,不能保证学生能学会这首歌,而且所有的教学内容没有重点。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舍弃它们,虽然为找它们花去我几天的时间,甚至让我的计算机染上病毒,但我还是决定放弃。修改后的课,少了几张幻灯片,节约了十二分钟的时间,可是却可以让我更细致、合理地完成教学任务,从容地准备师生互动。

  我认为不论是常规课还是多媒体教学课,教学重点都要牢牢把握,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该内容的实现。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做到大容量、省时省力,但也要考虑“度”,量的多少要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我认为确定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应依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富有激情的范奏、充满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是电脑永远也代替不了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选取资料,合理安排,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教学反思10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暴露出诸多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基于数学的特点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3、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4、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的弊病

  尽管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弊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一些评优课更是如此,把是否有多媒体课件作为一条评分标准。而有的教师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并且带了本校好几个信技教师做帮手,这样兴师动众,化简为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2、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设计课件时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滥用动画,盲目添加大量的声效、图像,课件设计得很花俏。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华丽繁复的场景给吸引,看似在积极认真听课,实际上反而对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

  3、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教师只是把预先设计好的课件逐一播放,出现教师在讲解课件的怪现象。而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多媒体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三、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一直以来,教师是课件的制作者和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就会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4、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以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为基础

  20xx年12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先进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多媒体教学反思11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已不仅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且也具有了现实可行性。我校在去年改造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并鼓励我校教师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我本人通过在历史多媒体教学中的实践和听课活动,对于多媒体手段在我们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所感触,谈谈一些看法,与各位同人切磋。

  首先,多媒体教学有着我们的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一些优势

  1、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它不可能再现,我们再也无法身临其境。时间和空间的久远使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差距和理解上的困难,尤其对于思维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就更难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信息量,为课堂即时提供文字材料,提供文物遗址、古建筑图片,提供地图、表格和示意图,还可以提供书影和学者照片,加快课堂节奏,打破了时空界限,综合运用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再现历史情境,使抽象的历史变得生动、直观,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使表达变得明快清晰,也使得很多费解的东西一目了然,使学生耳目一新。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简化教学程序,赢得教学时间,可在有限时间里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要素之间相关的逻辑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方式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收到更好的教学效益,优势非常明显。例如我们在上《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一节时,把知识结构体系,连同对香港、澳门、由来的复习,揉入课件中,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深透,还扩大了信息量,还能有时间展开更有意义的讨论,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练。逐步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说到底”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3、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增加人文关怀。历史课最基本的功能是“学史使人明智”,因此,历史教学中应该飘扬着一面写着“人”字的旗帜。通过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单靠语言的描述,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通过放映一些影片、演唱歌曲、欣赏音乐等形式,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我们在讲“一国两制”的这一节时,插播了中英谈判、香港回归等影视资料时,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邓小平伟人的风采和魅力,理解了谈判中的艰难历程,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坚定性,在看到港澳回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时,学生也发出欢呼声和掌声,影视资料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沉浸在历史真实之中,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可谓是历史教学上的得力助手。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既具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有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时间的把握。在听本组同事马老师初次利用多媒体上“一国两制”那节课中,我认为她那一节课最大的缺陷是对课堂教学时间上把握的不足,主要是在课堂导入中,费时约8分钟左右,有拖沓冗长之感,这样必然会冲击其他教学内容时间,致使在讲述本节的最后关于时,只能草草收场。我们一节课40分钟,而历史课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又很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其信息量则进一步加大,因此,我们作为才开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初学者,首先就是要把握好一节课的时间安排,突出课堂的重、难点内容,这自然而然又涉及了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设计。

  2、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难点问题,设计要实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信息和表现形式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接受有用信息。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实践我们感觉到由于课件展示时间过快,信息量太大,学生目不暇接,有些内容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被切换。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本着科学适用的原则,符合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能够切实表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学会严格筛选资料,根据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教学对策,精心设计、合理编排资料,灵活地组织教学。在课件设计中我们可以只把教学内容中某些重点、难点设计成独立的情景片段,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解决,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中同样如此。因此,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多媒体的运用不但要满足适应教师的需要,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尽量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而我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多媒体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有其必然性。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应该服务于历史教学,而不是主宰历史教学。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育手段有机结合,使二者浑然一体,各取所长,真正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反思12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满足了历史学科新课改的要求。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上教学的优势日益突出,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教学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的历史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利用多媒体,组织高效课堂

  历史教学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历史高效课堂是对历史教学的一种创新和有益的探索,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开展高效课堂,是对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发展,高效课堂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使课堂更加高效。在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反映出来,而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也可以不断地利用多媒体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也可以播放相关图片视频,一步一步按照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比较,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多媒体高效课堂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分析综合概括,学会了学习。这是多媒体条件下高效课堂所具有的优势,教师既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又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比单纯地在普通教学方式下展开高效课堂要有效得多。

  二、多利用情境还原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仅仅用多媒体上课,虽然和传统的一张嘴、一根粉笔式的教学有很大区别,但其实本质上还是一种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总有学生感觉历史很遥远,特别是很多学生根本不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对于一些历史情节,教师讲的是口干舌燥,而学生往往听的是昏昏欲睡。使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扭转这一尴尬的教学局面。教师可采用动画、电影录像剪辑等形式以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应多利用情境还原,让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从而还原了历史事实,并利用设问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影像等,不断还原历史真相,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历史事件把握更加准确,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简单的幻灯片放映然后讲解要好得多。

  三、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导学案的预习作用

  由于现代历史教学多媒体高效课堂的引入,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容量大的特点,能做到图、文、声、像并茂,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一节普通历史课下来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容量很大,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和更加具有效率,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先进行预习,对课本主要知识有初步了解,掌握一些重点难点。课堂上也就更加有针对性,学生听课效率自然会高很多,而不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完全被动接受,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做好预习工作,这样更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否则就算多媒体教学本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可是学生不一定能够把课堂内容消化,过大的知识容量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无法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每一课时要及时进行课时总结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图片、图像甚至影像被引入课堂,这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也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非常容易造成一节课下来历史知识容量过大,在走马换灯式的幻灯片放映中,学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学生一节课下来似乎都懂了,可事实上还是不知道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又是什么。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进行课堂总结,而课堂总结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把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主干知识通过图表和框架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再次明白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搞清楚整节课的历史脉络和历史线索,对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有清晰认识。可以说最后几分钟的总结是在为整节课画龙点睛,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反思13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力,便于直观教学和优化教学。

  它可以将一些学生难以想象而教师又无法拿出实物的抽象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容易接受。比如学习离子键时,可通过动画处理:画面上先有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随后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形成氯离子,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形成钠离子。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可以较好的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形成条件,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再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机反应中的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断键的部位等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不容易掌握和记忆的,而这些又是有机部分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中的示意图、表格、例题、习题和内容总结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时,就可以减少部分板书、板画的时间,从而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活泼。多媒体的使用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还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讲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可对实验教学有效补充。

  有些实验由于时间太长、危险性大、污染性强、药品缺乏等原因无法动手实验,而高科技领域、化工生产过程等学生不能亲临其境。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模拟和处理,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反向操作造成的结果分别做以速度和效果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反应的实质,掌握反应原理,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实验安全的教学。再如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点燃发生爆炸及原因分析,可对瞬间变化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工业流程,如炼铁、炼钢、煤加工等;也可以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模拟实物及反应器中的反应现象,可以播放实际生产过程的影片,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辅助学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去,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然而,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只为公开课教学服务。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多媒体教学仅仅用于上公开课,而平时的教学中却敬而远之。多媒体教学成了表演,老师和学生成了演员。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原因除了硬件设施不足以外,最主要的是相关课件的缺乏。教师很难成为专业的课件制作人员,而专业的课件制作人员又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要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自己课制作课件,以符合课堂教学设计。

  2、误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课件教学。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做些课件,能快捷的取代黑板,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一些趣味。有些教师利用课件上课,有时一节课从头到尾,一个字也不用板书。有的教师想用媒体,又怕操作失误,因此干脆把课件做成一键播放到底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流程上来,忽视了师生的互动。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学生需要活动,有时教师也需要精辟的讲解配合有条理的板书,上课的时候思路不能跟着课件走,眼睛不能跟着课件转。

  3、用多媒体模拟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多媒体可以生动的模拟和演示一些实验。但我们不能曲解它的目的和意义,多媒体演示实验主要应用于那些有毒有害物质参与的反应,那些难于观察实验本质的过程,起到化解难点的作用,而不能以点盖面,所有的实验都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把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有些实验现象是多媒体技术不能体现的,如浓硫酸稀释时放热,这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有些物质的气味,如氨、盐酸等需要学生亲自闻一闻,还有些实验如过滤操作需要学生亲自做一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需要接触实物才能增强感性认识。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多媒体教学反思14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也影响着教育并导致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多媒体在现代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趋向普及,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代教学课堂的多样展示。首先,我们就来明确一下何为多媒体教学。

  一、了解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也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有效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从而实现优化教学,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换言之,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为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称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

  二、意义深远的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使教师教学“如虎添翼”

  多媒体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书本、模型、挂图、幻灯、投影、电视等和与其配套的软件资料、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进行多媒体优化组合,使教学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接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媒体信息。同时,多媒体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对提高现代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将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二)多媒体教学可利于学生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是在老师的主导之下被动学习。长期这样学习,很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一定程度上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们可以在电脑前自行学习、讨论,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信息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教学可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突出表现为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知识。我们知道,部分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例如,中学的哲学知识),教师的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使其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

  三、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所在

  (一)教师沦为“教辅”,多媒体主导教师教学

  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其在教师中大受欢迎,推广的速度较快。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沦为了多媒体的附庸,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就照着多媒体讲课,此时的教师貌似一台机器般一幕一幕的“诵读”知识。这种状况是十分可悲的和可怕的,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质量不进反退。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只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教辅,要避免多媒体主导教师的教学。

  (二)滥用、错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盲目追求使用多媒体,没把精力放在多关注文本的专研上,教师对文体的理解把握不够深入,匆忙开始制作课件或者胡乱的在互联网上随便下载他人课件,这样的后果常常是制作或下载的课件与教学内容不相对应,无助于课堂教学。

  (二)脱离传统教学手段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尝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对此视若法宝,于是在一些课堂上从头到屋都利用计算机来教学,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课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课件代替了黑板、挂图等教具,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二颇为自得。利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与其他教学资源配合使用,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反思15

  (一)将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多媒体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即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方式,在外观制作上无需过于精美,但需融入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尽力避免华而不实。避免盲目地展示课件,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训练;要根据教学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内核,使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英语教育锦上添花。在多媒体教学中还需注意,小学生长时间看屏幕容易造成视觉疲倦,要定时做眼保健操。

  (二)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特点有效结合

  小学英语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特点是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自主学习与互动合作式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生学习听、说、读、写英语故事或歌谣等,相较于单纯反复地去记忆英语单词、语句,更能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讲解要与情境演练相结合,互相补充,两者的密切配合有利于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故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要坚持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要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表示自己的疑惑,教师要根据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学地调整教学方案,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形成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多媒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多媒体教学反思04-20

多媒体教学反思06-10

多媒体教学教学反思07-29

多媒体教学反思[集合]06-10

语文多媒体教学总结10-02

多媒体教学工作总结05-15

素描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2-06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06-22

《称赞》教学反思称赞的教学反思06-02

【精选】教学反思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