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7 18:45: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0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0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1

  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没有将这些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只一个难点。但是学生因为好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导入,找生活中的.“0”。

  好的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含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

  2、在教学活动中,我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

《0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

  1)0的含义;

  2)0的书写;

  3)0的有关加减法。这三部分内容,我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1:1:2的比例。

  从整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在巩固“0表示没有了”的时候,我设置了“猜一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猜我手里的硬币有几枚——硬币一枚也没有,用0表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2.重难点突出。在突破难点,即理解有关0的叫减法的算理时,我反复问学生“这表示什么?”让学生再说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学生比较容易消化。

  但是从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来看,师生的互动有些僵硬,似乎学生说的比较少,而我说的比较多,学生在听老师说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转移,因而后半堂课明显感到学生有些疲倦与力不从心;引导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于我的提问有些茫然不知所措。“0的书写”一块,由于投影仪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常出现书写错误并未完全呈现出来;“0的有关加减法”一个模块,学生对于减法学习之后的加法学习产生了负迁移,而我对于这部分考虑的不够周全!

  但是,让我特别感恩的'是,在几次磨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指点,对我的帮助很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的呈现遵循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说学生听”转换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说”;在语言上也尽量精简,说得太多反而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率难以提高;在学习方面,我将继续向同事与组内成员交流学习,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

《0的认识》教学反思3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时针和分针指在各数字上所表示的时刻,会5分5分的数,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一、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1、贴近学生生活,质疑导入。上课开始,我跟学生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想见见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就热闹起来:想。我接着出示一个学生常见的闹钟,问:它是谁?有什么作用?课堂气氛进入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环环紧扣,探索新知。

  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滴答滴答在动的闹钟,问:看着这个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再次进入学习的兴备状态,从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了复习。我再用课件生动的演示时和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发现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中,当学生学会5分5分的数时间后,我就让学生说时间,并让学生上台利用教具拨时间,或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虽然取得点滴收获,但失误更多。

  1、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地数也不会,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还有的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4、另外,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非常枯燥而又难以掌握的,自己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也有几次因为学生不明白,我多次重复讲解,那么使内容显的更为枯燥了。

  5、我做好的很直观的课件没有时间利用到教学中。如:动物赛跑的课件我安排在最后,没有利用上。

  6、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只有让少数学生上台拔钟,没有让学生利用学具生生互动。

  三、再教设计。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小钟表,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

  2、课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么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3、把课件做得再好一些,充分利用课件作好辅助教学。

  4、备好课,更要备好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辅导工作。

  总之,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直观性较强,学生学习积级性也很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钟表模型和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究新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但这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不满意,因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只有一半的学生会读写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过我以后一定会把学生教会的。

《0的认识》教学反思4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再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0的书写时,先是描述0的.形状,然后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主动获取知识。

  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一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一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加减法都有涉及。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3.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

  例如:

  (1)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2)0的加减法计算,应注重让学生多说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同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加0或者减0都等于它自己。或者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来用老师的教具小棒亲自演示这些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算理,主动获取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一个数加零时和一个数减0时,可以同时出现,进行类比。计算出结果后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数加0时和减0时得到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呢?”这样同时比较一方面能突出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也能使孩子多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这个规律,从而不局限于只用0~5这些数字来列算式。还可以渗透到100、1000、或者用字母、用图形来表示这样的规律。既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把将来的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它无处不在,乐趣无穷。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认识》教学反思5

  在教学0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观察猴子摘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找出想要知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己说,教师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可是在练习巩固时却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未能掌握。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0的认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

  检讨自己,在开放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因此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但是当需要点拨时还需要适时点拨,当需要讲授时还需要适当地讲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

《0的认识》教学反思6

  在0的认识过程中,我认为最难的是写“0”,0是所有数字中最难写的。因为它的要求较高,要圆滑、斜一点,两端扁一些,中间要饱满一些。在教学中我先按排一课时认识0的意义,在书上初步写0,逐一批改、订正;再按排一课时细讲,共性书写问题集体订正,学生再写,接着要求家长配合回家写,第二天边做练习再指导写。经过强化、纠正等一系列措施,学生的'书写渐上正轨。从0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低年段要求教师要多讲、细讲、面批,但多讲应该是在难点重点处,细讲应是在共同错误时,面批应关注个别学习上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0的认识》教学反思7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因此,在《0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个猜硬币的游戏让孩子们去发现“0”,接着通过说0的故事,让他们体验到“0”作为一个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离不开0。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找尺上的“0”,由于0是起点这一意义学生平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安排了百米赛跑和跳远比赛图片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0可以作为起点。接下来通过学生说生活中的0,穿插讲讲0的其它作用。在讲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时,我认为教材所呈现的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起的图画不够直观,于是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吃枣子这样一个情境:我准备了3盘枣,分别让学生亲自吃掉1个枣、2个枣、3个枣,列出相应的算式3-1=2、3-2=1、3-3=0,从而导出得数是0的减法,这个环节学生特别感兴趣,既经历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体验了知识的连贯性。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 我大胆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原本在0的计算教学之前的0的书写提到了计算教学之后,有效的保证了学生学习0的有关计算的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的练习部分,注意了层次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轻松运用所学知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虽然课前我做了充分的预设,很多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没处理好的生成问题。

  在教学0表示起点时,我让学生拿出尺子来观察,结果学生拿出尺子来后敲的敲,玩的玩,根本就没理我了。为了不耽误时间,我提了几个问题匆匆结束了这一活动,因而这一环节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此,我想到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每一次活动都要事先交代清楚活动要求再行动,一旦他们动手了就静不下来了,另外光提供活动素材还不行,还应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还有在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0时,我提问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数字“0”,而不是列举什么像0,生1的回答脱离了问题,我及时地进行了纠正,但是接下来还是有几个学生起来说足球像0、鸭蛋像0、西瓜像0等等,这说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上,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在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对关键词要进行重点强调。

《0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节课从学生们兴奋的表现中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喜欢这样轻松而且生动的课堂。本节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将小猴子吃桃子的经过播放出来,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捕捉到了故事中的数学信息,从而掌握了0的数学意义,很直观,而且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本节课另一个亮点是能够通过让学生找出身边的“0”,教师给予及时肯定,鼓励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的精神,也许学生也就从此刻开始拥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然而,这一节课并不是一节完美的精品课。审视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效果上看还不是很有效;手段比较单一;教育机制并不很及时、适时,我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课堂常规管理不足

  那个时候,我是一名刚刚踏入低段教学的数学教师,面对处于幼小过度时期的一年级孩子,我甚至有些束手无测,而且没有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使得我这节课在开始初期用了将近3分钟的时间在维持秩序,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

  2.课前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动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学生的主体性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教师仍然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例如:在讲授“0的起点的含义”时,学生说0可以表示开始,而教师硬是要强调应该用“起点”二字,这样,部分学生在一节课下来仍然不改往常的.叫“开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被教师强调的不知道改如何说是好,此时,我也没有给这部分学生做个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得最后总结的环节出现脱节的现象。

  小学一年级刚开始,不仅是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也是我转入低年级教学的适应期,同时也是我从教道路是上的一个巨大挑战期。总之,我要感谢这段时间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与同事们,是他们教给了我好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更感谢与我朝夕相对的孩子们,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给了我成长和锻炼的天地,今后我还继续在孩子们的帮助之下丰满自己的教学羽翼, 这几年来的蜕变让我成一个青涩的执教者成为一个助学者,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见证教学的奇迹!

《0的认识》教学反思9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从经历备课到磨课再到讲课,评课虽然不到两个周,自己所得到的收获真的很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耐心的给我指点迷津。当我反复斟酌自己所上的这一节课,认真思考诸位老师们给我的意见后,深刻认识到自身很多方面的不足。对此,反思有如下几各方面:

  1.我对于学情分析的不透彻,不全面。由于以前接触的都是高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明显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我都不熟悉,如孩子的兴趣爱好,最近发展区等等都了解的不够,很多时候我没有做到换位思考,总是在以自己的陈旧观念来判断孩子的认知与领悟性。整节课给学生放的空间不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一直在动和说,反倒是学生本应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却变成了旁观者,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解放。孩子被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思维得不到发散。所以整节课的课堂氛围不活跃,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导致课上的越来越乏味。

  2.对教材剖析的深度不够。以致在讲解部分内容时含糊不清,表达的不明确。对于一年级的课本,表面看着内容很简单,但要将简单的内容授予学生,对自己来讲真的是眼高手低。尤其是第一次接触一年级教材,以后我更要去反复斟酌每一细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授予方式。

  3.要学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是脱离与实际,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在“0的认识”这节课中,本应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切身的实际操作,感知生活中的0。可我却并没有给孩子自主性,而总是拽着他们,没有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4.课堂的组织能力有待大大提高。如何将整个课堂组织的井然有序,按照自己预设好的路线进行,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内容。课堂的组织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要多多借鉴,多多思考和学习。

  我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以后我会虚心请教,深刻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每段路,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0的认识》教学反思11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本文是我在“0的认识”中的一个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勉。

  案例描述:

  一、游戏引入,激活学习兴趣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认识了1 2 3 4 5)

  2.出示5幅图片,图后藏着相应数量的数字。

  提问: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

  3.出示第六幅图,图中什么都没有。

  师: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4.揭示题目:“0”的认识。

  二、寻找生活中的0,追寻数学的足迹

  1.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

  三、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义

  1.媒体出现画面(小兔采蘑菇)。

  讲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到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两意,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自从那以后,四弟再也不敢贪玩了。

  师问:“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问:“我们学习能不能像四弟那样贪玩呀?好,看今天哪个同学学习最认真。”(在生活的情景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学习和做事一样,如果三心两意就学不好、做不好了。)

  2.看图写数。(多媒体出示一幅画面:小猴子吃桃。)

  小猴子的桃吃完了,你还能用前面学过的5以内的数来表示吗?怎么办呢?

  像刚才兔子采蘑菇、猴子吃桃,0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3.认识直尺上的“0”。

  (1)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用左手的食指指着,再找到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它,0到1是一段,用1表示;

  (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

  (3)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

  (4)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

  (5)师:这里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这里的“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

  四、写一写,评一评,指导书写0

  1.提问:”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

  2.师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

  3.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先书空练习,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在练本上,评奖“谁是写字能手”。

  五、探究有关0的计算

  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四弟不再偷懒了,它在辛勤地拔萝卜了。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2.出示青蛙图。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3.下面不看图,你们会算吗?思考:5-0。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计算过程。

  六、练习、提高

  1.书29页做一做。完成后自己说说想法。

  2.游戏:小猫钓鱼。

  七、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0表示)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个,因为0表示起点)

  2.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最深刻?为什么?

  3.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

  反思:

  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0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 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课件演示,用尺子量铅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2、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3、对教材的处理不太恰当。教材是先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青蛙图,让学生先学习有关0的减法,学生先是直观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过渡到三只小鸟都飞走了,用3—3=0表示,再学习有关0的加法。这节课我却让孩子先学习了有关0的加法,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0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 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9

【精选】0的认识教学反思07-10

认识0的教学反思05-16

0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15篇)07-10

《0的认识》教案03-04

0的认识教案02-25

有关0的运算教学反思集合01-31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18

认识教学反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