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28 10:32: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

  《黄河的主人》一课是四下的最后一篇课文了,我看到书的最后几张的时候,才知道这学期的课文教学就要再见了。因此在上这课的时候,我特地让学生把这篇文章事先背上。 一个中午和一个晚上的作业就是背这篇课文,学生绝大多数背上了,有很多学生背得很熟。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最后一段文字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和羊皮筏子的小而轻。让学生把黑板当作黄河,在黑板上画羊皮筏子。有的孩子画得很大,有的孩子画得很小。这样让学生讨论,留下他们认为大小合适的画。再结合书中的文字,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再羊皮筏子上会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样的担心。最后再抓住最后一段进行升华。

  整个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凶险,让学生知道人定胜天的道理。利用插图让学生说黄河,领略黄河的风采。再利用想象来激发学生的激情,感悟到渡过黄河的艰难。抓住最后一节的背诵,提升情感,感受黄河,体味艄公的工作和心里。教学中有个孩子提出,人不能和大自然斗争,要敬畏自然,我这方面没有帮他解决,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也有个孩子说题目有问题,黄河的主人是大自然,人是战胜不了大自然的。我说下课和他交流,实际上下课后我都忘记了,几天写的时候才想起来。我为我的教学机智而可笑!

  这篇课文文字上很简单,教学上我也是选择简单的阅读和理解,孩子事先把握课文的文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在课堂教学和阅读理解上是很轻松,很自然的,课堂中的很多环节也会完美的达成。 平时简单的一堂课上好了,做老师的心里有一种成就的感觉,学生也有种体验成功的快感,课堂其乐融融! 看来,上好平时的家常课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也是修身养性呀!

  哎,课文阅读教学又要到暑假以后再来体验了!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准备复习了!但愿孩子们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发挥正常!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网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认识筏子,认识艄公,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走进了网络,网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网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本文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教学过程: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让学生在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讲出自己心中黄河的印象。(板书黄河)

  接着引导学生点击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很自然地由文本走进网络,再由网络走进文本,达到文本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也被充实而又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深深吸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样子,之后出示图片再认识艄公,原来梢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呀,这样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板书:主人

  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先收后放”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延伸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内心定有千言万语,指导学生点击梢公的视频,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让学生尽情吐露自己

  的心声,表达出想要对艄公说的话。

  2、再通过教者的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3、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人,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他们的资料。

  (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走进网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课后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也培养了他们课后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网络世界的无穷奥秘。)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3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的主人》。讲完课文后,我指着课题问同学们:“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学生或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来解答,但说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艄公只*着简单的工具,但凭着机智和勇敢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我引导学生们:“称艄公为主人,简单说,是因为——”生回答说是“征服了黄河”!文学到这儿后,我相机补充了一文《大森林的主人》。刚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猜:“大森林的.主人会是谁?”他们都猜是某某动物。我相机激趣:“大森林的主人真是动物吗?除了动物还有谁呢?”带着问题,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听我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问:“大森林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大森林的主人?”同学们这时纷纷说:“原来是猎人,因为他能克服困难,征服大森林。”于是,我追问:“那么,从这两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每人写一句话。”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知道他们不仅明白了主人的一般含义,还明白了要战胜困难,不要被困难压倒,不能让困难成为主人。

  后来不知怎么说着说着,就引出了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战胜自身的一些困难,改正自己的缺点,做自己的主人!我不禁为这意外之得而欣喜。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4

  《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值得品味地词句也很多,但一节课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就是说如何让课堂有效、高效起来呢?这是我在预设教案时不断思考的问题,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顺着文章的情节一步一步地走,也可以采用抓住中心来展开教学的方法进行。根据我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情况,便决定采用抓住中心展开教学的方法,这样处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

  1、提高学生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学会抓住中心、关键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2、删去了繁琐的分析,以一个涵盖面广、有思维深度的大问题贯穿始终:“从那些词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为学生个体留足静读默想批注的时间,引导学生在潜心阅读中对文本意义作理性思考。

  3、可以节省一课时的时间来进行专项训练。

  4、两个课时,使学生能较完整地获得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这两节课我基本能很好地完成了如下目标:

  ①、根据词语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巧妙地渗透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胆战心惊、惊涛骇浪”这两个词的理解都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地解决了。

  ②、整体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多角度体会艄公的风采。整节课,学生都在品读文本、感悟“主人”,掌握了阅读技巧。

  ③、让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迁移自己的“知识库”中。

  ④、进行练笔,读写结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精彩之处:

  ①、精彩片段: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最让我满意的地方是:引导学生理解“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这句话“如何体会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时,我精心设计了两个小问题:

  (1)“:水势”可以换成“水面”吗?为什么?

  (2)“小心”和“大胆”是一对反义词,放在这儿矛盾吗?为什么?通过阅读、比较、体会,一个大智大勇的艄公形象就浮现在学生的眼前了,同时,读懂一句话的方法(即抓住重点字词反复咀嚼)不露痕迹地“输进”了学生的“学习宝典”之中。

  具体操作实录如下:

  生:我从课文第六小节中的“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体会到了艄公的胆大心细。

  师:能具体点吗?

  生:我从“专心致志”、“大胆”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黄河的水是很凶险,而羊皮筏子又小又轻,就是坐船的人都会感到十分害怕,可是艄公却能专心致志地撑篙,大胆地前行,可见他的胆大心细。

  师:“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

  生:心无杂念,做事专心。

  师:是啊,不管脚下是波涛汹涌的`黄水,专心致志地撑船,真了不起。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从“小心地注视着水势”看出了艄公的机敏,因为在第一小节中课文写到了黄河让人胆战心惊,而在这种情况下艄公却十分沉着,小心地注视着水势行驶。

  师:老师把这里的“水势”改成“水面”,变成“小心地注视着水面”,行不行?

  生:我觉得用“水势”更能体现出黄河的波浪滔滔。

  师:“水面”不可以吗?

  生:用“水面”没有“水势”来得那么贴切。

  师:那你知道什么叫“水势”吗?

  生:水的深度。

  师:水的深度那叫“水深”。

  生:水的变化。

  师:对。水的流向变化叫“水势”,这个地方是激流,水流得很急,那个地方水流得非常平缓,一会是顺流,一会是逆流,水的流向千变万化。那艄公注视水势怎么驾船呢?当遇到激流的时候怎么做?

  生:赶紧绕开,防止被水打翻。

  师:前面是顺流了,怎么做?

  生:赶紧加速前进。

  师:那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艄公的沉着,水面千变万化,而他却一点不紧张。

  生:我看出艄公的驾驶技术高超,因为他能根据水流的变化来娴熟地控制自己的筏子,不仅沉着,还充满了智慧。

  师:大家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大家看,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小心”和“大胆”,你觉得这里矛盾吗?

  生:我觉得不矛盾。这里的“小心”是指他注视水势,看清楚前进的方向,而“大胆”是指他在合适的时候赶紧前进,能更快地到达对岸,保障乘客的安全。

  师:你理解得非常好,从“小心”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智慧,从“大胆”我们体会到的是他的“勇敢”。没有这种机敏的小心,怎么来大胆地破浪前行呢?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艄公的镇静、智慧、机敏、勇敢。

  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②、精彩方法

  我将课文中最后一句话“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作为引发学生情感和升华情感的线索,运用复沓的形式反复吟诵。在学习描写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后,引领学生回扣中心句,强化了艄公“勇敢镇静”的特点;在学习了描写一叶扁舟似的羊皮筏子的语段后,又引领学生回扣中心句,感受艄公的智慧和机敏。在学习了全文之后,为了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又一次回扣中心句,让艄公的形象更加丰满。每一部分学习都回扣到中心句上,这样艄公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一唱三叹,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入,使得学生对艄公的形象一步一步明晰起来,对艄公“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的理解就不单单是课文中的一段文字,而成了学生心目中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的化身。

  ③、在仿写训练时,我针对学生怕写作文,不会紧扣中心选材,句子间意思不连贯的问题来设计。为了解决“怕”的问题,我是先扶后放:我先引导他们说“太阳、风、树”在闷热时该怎样写,然后让他们自己描写“狗、老人、小孩子”。为了引导学生会紧扣中心选材,和知道句意要连贯,我是半扶半放,我给出写什么,学生想怎样写。整过过程,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挺高,效果很好。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5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它赞扬了羊皮筏子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因而被誉为“黄河的主人”,《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细细研究教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契机——抓住几个对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我适时巧妙地抓住以下四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一、“坐”和“站”的对比

  课文第7自然段写到:“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坐羊皮筏子就必需足够的勇气,否则即便坐了上去也不敢睁开眼睛瞧一瞧,可见“波浪滔滔的黄水”是如何令人胆战心惊。

  那么艄公呢?面对同样险恶的风浪,还身系乘客的安全,他站在那小小的羊皮筏子上(是无论怎样也不敢也不能闭一闭眼睛的),只凭手里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便能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这需要何等的胆魄、何等的镇静与机敏。一坐一站,一闭一睁,艄公勇敢、智慧、沉着、机警的形象便油然而生。

  二、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它负荷的重进行的对比,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可是“那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足以让岸上的观众为之惊讶得目瞪口呆。

  羊皮筏子越小,它在黄河上漂流就越危险,撑羊皮筏子的艄公就越需要勇敢、胆略和智慧,没有惊人的胆量和过人的智慧,没有高超的撑筏技术,艄公是不敢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

  三、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

  看到这六个人乘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岸上的“我”不禁提心吊胆,然而“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我”的担心固然有其原因,也是人之常情,可对艄公而言却似乎是多余的。你瞧,“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那从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乘客们何以如此放心,如此安然,这一切都是艄公为他们创造的,是艄公给予他们的保证……读到此处,学生自然明白作者写“我”的担心、乘客的从容,都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沉着。

  四、将黄河的巨浪激流与羊皮筏子的轻微渺小进行对比。

  黄河越是是巨浪滔天,那么在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就越显得艰难险阻。

  抓住这四个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艄公肃然起敬,还让学生深深明白课文各部分与中心是紧密相连的。至此,课文的重难点教学已顺利完成。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6

  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几乎不大可能亲眼看见黄河,为了更好的了解黄河,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文中描写的黄河的语句比如第一自然段写:“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其它段落中还有“汹涌的.激流”、“波浪滔滔的黄水”、“险恶的风浪”、“惊涛骇浪”,就能产生共鸣。让学生自由表达,也就是让他们展示了一幅幅黄河的画面,通过文章中的文字展开想象,最后再回到文字上来,将文字中的气势用语言来进行拓宽。认识了黄河的汹涌,对于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孩子就有不竭的探索动力,就会有大进。对于文本就会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就能最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一开始就出示课题,让学生提问,学生的质疑恐怕大部分是迎合老师,对课文的兴趣也不会有这么浓,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我们的许多语文教材中都由有关黄河的文章,因为它们是母亲河。如果我们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去研究,学生在对比之中才能感受到,黄河的主人行走与黄河之间真的危险、困难。没有勇敢、智慧、镇静、机敏,那肯定是不行的。孩子们大量的阅读,他们也慢慢地体会到,战胜惊涛骇浪不是一日所为,艄公为什么会具备这种素质?那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所以,这一课,其实给予小学生的应该是战胜困难的教育,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答案,但他们在阅读思考中,也会悟出这个简单的道理。

  第五、六、七自然段写的非常精彩,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用情朗读,才能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行走于黄河间的震撼!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在了解艄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艄公高尚的人格品质。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教学重点:

  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汹涌的黄河以及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2.抓住“惊涛骇浪”这个词,什么是惊涛骇浪呢?我们可以看到涛和浪是一对近义词,惊和骇又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翻译,连起来我们就能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通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板书:黄河气势大

  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出示一系列黄河的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感受黄河的气势。这就是惊涛骇浪,令人胆战心惊,面对这样的黄河,又有谁不害怕、胆怯、畏惧……但是,就有这样一群人不怕,他们就是——黄河上的艄公

  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3.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下面请同学们呢去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羊皮筏子小、轻

  从那儿看出的?(“小”“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指名读后指导朗读

  “远远望去”要读得慢些,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那么小,那么轻”读出很小、很轻。

  “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要惊险。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羊皮筏子实在是又小又危险了,但它作为艄公在黄河上行走的“鞋子”还要载人,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去看一看吧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齐读,注意里面的感叹号哦)

  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数着皮筏上越来越多的人,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越来越紧张、害怕、惊讶、激动。)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羊皮筏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看看作者的特写镜头是怎么描写的呢?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这羊皮筏子上面不仅有六个人,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更加危险)

  6.过渡:原来,艄公穿的是这样的鞋啊,这就是艄公脚下的羊皮筏子。出示图介绍: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客货两用。就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没有护拦,没有扶手,同学们,让你坐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你敢不敢? (不敢)连作者看了都“提心吊胆”,那么乘客们是怎么表现的呢?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们什么表现?(谈笑风生)板书:乘客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2)读读这句话,哪些词句表现了乘客们谈笑风生?

  “指指点点”——联系实际在指指点点些什么?

  “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请同学们联系坐公共汽车的感受谈谈。

  7.如果由李老师来撑羊皮筏子,你们敢不敢坐?(不敢!因为老师没有艄公的`本领,那他有怎样的本领呢?)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自由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胆大勇敢技术高负责任认真、细心经验丰富智慧)

  板书:勇敢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出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身负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技术高超、镇静、机敏……)

  板书:镇静机敏

  8.因此,这样的人,才能配成为黄河上的主人。齐读再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扩展延伸

  作者用“黄河的主人”做题目,先写(黄河),又写(羊皮筏子),再写(乘客),写乘客时简简单单地介绍了艄公,为什么这么写?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四、小结

  1.面对这位艄公,你想对他说什么?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儿女,更锻炼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意志,艄公只是千万个中华儿女的一个缩影,就让我们将艄公的精神装在心中,带出课堂,带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勇敢智慧镇静

  17.黄河的主人艄公机敏

  对比、衬托

  黄河羊皮筏子乘客

  气势大小、轻从容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习)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__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9

  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利用学生已形成的阅读期待,将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表达、创新等信息反馈于课堂阅读过程之中,最终达到理解、感悟课文内涵之目的。

  在精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各部分之间与中心的联系。注重从朗读指导入手,扎扎实实地读通课文,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呈现一幅羊皮筏子在奔腾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受到强烈的感染,对艄公肃然起敬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0

  今天教学本册最后一篇课文《黄河的主人》。这是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非常适合朗诵的一篇散文。于是,这节课便以抓住关键词促读感悟为主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气势雄伟,与又小又轻、看似弱不禁风的羊皮筏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一个险象环生的惊人画面。这一部分导得比较好,稍稍渲染气氛,学生便读得入情入境,无需再作朗读指导。

  第二部分的教学,我意在引导学生将羊皮筏子的体积之小与皮筏上的人多货重再度形成对比,体会在黄河上漂流的危险,感受艄公的技术高强和沉着勇敢。学生从“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中体会到羊皮筏子之“小”,从“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一句中抓住“却”和“而且”体会到人多货重,从而感受到“这样小的皮筏子承受这么重的量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进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这时,一位学生提出:“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带上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呢?”“是呀,那两个麻袋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装得满满的呢?”正当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时候,

  我忽然看到卢子康正在绘声绘色地跟同桌说着什么,就请他来解答。他说:“我知道这两个麻袋是用来平衡船只用的。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因为有的船只本身重量太轻,容易翻船,所以就要找一些装得满满的麻袋绑在船上固定。如果用两只麻袋,就前后各放一个;如果用四只麻袋,就四个角各放一个。”听他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一旁的'伍翊扬也举起了小手,他可是个“小小军事迷”,他补充说:“我在一本军事书中也看到,为了保持平衡,有些舰艇上也会放些麻袋备用。”我不禁暗自佩服他们的知识面广,其他同学也向他俩投去赞赏的目光。我按捺住急于表扬他们的心情,转脸问其他的孩子:“你们觉得他俩说得有道理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看他们都没有异议,我这才由衷地赞扬:“我要谢谢卢子康和伍翊扬同学,谢谢你们让我也增长了知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读书的作用,虽然有时候读书的用处并不能马上就显现出来,但是到了适当的时候,到了需要用到相关的知识的时候,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就能发挥作用了。今天这两位同学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们。”

  其实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在备课时也有想到,所以特意上网去查了资料。后来,在凤凰语文四年级备课室中看到一个网友说她查了资料,说那是游客的货物。本来我也信以为真,但今天听了卢子康和伍翊扬的发言,我觉得他们说得更有道理,因为游客乘坐羊皮筏子出来游玩,不可能带那么多的货物啊。看来今后我也应该多读书,多思考,扩大知识面,才能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啊。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1

  教材说明:

  苏教版实验本教材第九册五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富人文气息的文章,通过对艄公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描写来反映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也通过乘客在乘坐羊皮筏子时的谈笑风生,这些来说明他们就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感悟到黄河的险恶,感受到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课文内在的一种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感悟黄河的汹涌激荡

  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那汹涌咆哮的黄河边。我们的心也随着汹涌的黄河澎湃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黄河的汹涌,打开课文,看一看101页上的插图,把课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请读出你对它的感受。

  学生开始读课文,找词语。

  指名读课文。(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者是词语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如果是适当的词语就让他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

  如果是课文中的段落,你就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大量的读。一定要让学生觉得黄河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是一条令人感到胆战心惊的河流。

  A:我听到了你告诉我,黄河是可怕的,你千万别去;

  B:黄河的风浪是滔天的,太可怕了;

  最后,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一起感受一下黄河的汹涌。

  过渡:就是在这如此汹涌的黄河上,却仍然有一群人出没在黄河上,他们就是驾驶和乘坐羊皮筏子的艄公和乘客。

  二、学习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

  第一次见到它时,“我”知道那是羊皮筏子吗?当时作者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能找出文中的段落来读一读吗?自己感觉一下。

  指名读,并说说你认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朗读这一自然段。

  是呀,我非常担心那小小的东西会被黄河的浪头吞没,当他突然发现那上面竟然还有人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种心情的呢?请一个同学把课文第三自然段来读一读。

  你觉得作者此时的心情用什么词来形容。(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胆惊受怕……)

  再看一看皮筏上的人在“我”眼中是怎样乘坐羊皮筏子的。找到文中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讲解该句

  在我眼中,这六个人是非常的危险,我非常的担心他们。请你再读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发现什么问题?

  投影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文字。

  开始质疑: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请你说说你的疑问,引导学生发问

  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怎样解决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呢?其实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比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等。下面我们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读书。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

  完毕后,请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结果。

  有A:乘客们相信艄公;

  B:乘客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

  C:乘客们非常勇敢;

  D:乘客们相信艄公的`驾驶技术,他们不担心;

  ……

  你从哪儿得到这个答案的呢?想的,书上说的。

  赞扬:你真会看书,你比较会思考……

  是呀,正因为艄公的勇敢、智慧使乘客们非常相信艄公,也正因为如此,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投影出示该句)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让学生畅所欲言】

  请你在文中读一读表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句子,读出你对老艄公的敬仰和赞颂。

  指名读,交流读

  三、总结全文,领悟艄公的精神

  千读万说,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勇敢的精神。黄河上的老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老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永远流传下去,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四、作业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或者要提问的吗?

  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我的一个疑问:黄河的主人是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他是凭着勇敢,那黄河上乘坐羊皮筏子的乘客也是非常勇敢的,没有勇气他们是不敢乘坐羊皮筏子的,那他们能不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五、板书

  黄河的主人

  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乘客谈笑风生

  教学点评: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黄河惊涛骇浪的描述,感受艄公在黄河上的勇敢,以读来感悟、用问来质疑也去感受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作者的意图——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2

  《黄河的主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关键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中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

  那么,怎样让学生体会黄河的气势和艄公的品质呢?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在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在教学时,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由这个重点总领全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镇静和机敏。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整体性。同时,我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通过“我”的提心吊胆,感受到艄公面对黄河险恶的环境表现处的“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其次,以乘客的“谈笑风生,从容的'神情”衬出艄公的技术高超,再次领悟到艄公的“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

  但上完课,我感觉整堂课的朗读欠缺指导,那么,究竟怎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呢?我经过反思,觉得应该从这几方面去考虑:

  1、读有所思。教师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朗读的过程中有思维的过程,那么这样的朗读就是积极、主动的。

  2、读有所获。从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处标点着手,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3、读有所感。学生朗读后要有所感悟,这个感悟不是教师通过传授,通过暗示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受。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丰满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真切的情感,是蕴涵于语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浮于文本的文字。我想,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而这些正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仔细钻研的地方。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3

  可以说很多学生事前都没有看过《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对于课文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艄公被称为黄河的主人?按照传统的方法来看,可以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其实就是三个方面的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镇静。那么我们可以把文章的后半部分不要发给学生,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渲染、衬托上,让学生猜猜谁是黄河的主人呢?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会更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大。

  1、黄河和艄公两者的对比

  2、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其载物这之多的对比

  3、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

  在课堂上抓住这三个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艄公肃然起敬,还让学生深深明白课文各部分与中心是紧密相连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学生对艄公的'敬仰之情,是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之中“牵”出来的,要使在孩子的内心真正有很深的感受还应当在各个对比之中

  “用心”读书,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地生成,在一遍遍的读书过程中慢慢感受到,慢慢从心中“长”出来的真情实感,而不应该是老师带着学生从文章中生硬地“对比”出来的。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4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我在教学时,抓住了文章对黄河、羊皮筏子、乘客、作者的感受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轻,乘客的从容、作者的胆战心惊,然后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

  师:谁能用文章中的词语来说明艄公值得赞颂?

  生:因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所以值得人赞颂。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请同学们再读六到八自然段,在书上做简要的批注。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专心致志”和“小心地注视”体会到艄公的小心谨慎。

  生:我从“大胆地破浪前行”体会到艄公的沉着、冷静和他高超的驾船技术。

  师:还有其他的语句也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吗 ?

  生: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生:他只有一个小小的`筏子和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却要战胜险恶的风浪,责任多么重大,而他却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多么令人佩服呀!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思想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要依靠教师的点拨指导, 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15

  这堂课是我第一次上,也是我本学期一节把关课。课上下来的感觉不是很好,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在本办公室的老师和教导处领导点评之后,对自己的这节课认识更加深刻了。

  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角度、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了战胜惊涛骇浪,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突出表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机智,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可以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的语文教材。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角度、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了战胜惊涛骇浪,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突出表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机智,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可以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可以说很多学生事前都没有看过这篇课文,对于课文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艄公为称为黄河的主人?按照传统的方法来看,可以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其实就是三个方面的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镇静。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细细研究教材,我决定重点抓词语来教学,具体教学如下: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黄河”一词,让学生简单交流一下自己对黄河的了解,可能是在我们枣庄这个地区的学生,几乎不大可能亲眼看见黄河,对于黄河也知之甚少(由于赶进度,没来得及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也可能是因为这,也为后面的教学失败埋下了伏笔吧)。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读两遍书,并用铅笔画出描写黄河的词语。在学生完成后,我请了两位学生说出那些是描写黄河的词语,其他同学拿词典查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一切都那么的顺利,我都为自己的这一设计有些沾沾自喜。因为这样不光让所有的学生都对黄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让学生对词语的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本应非常完美的一个开局,却因为我的缘故并没有延续下去。本设想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来感情朗读词语,读出黄河的那种令人心寒的气势,但不知为何,鬼使神差般到我竟然没有按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而只是草草地读了一下,只能说是正音朗读(又一次为本堂失败的课埋下了第二个伏笔)。教学完黄河的词语后,我又让学生读第三遍书,要求用另一种符号画出黄河给普通人的感觉。所有的教学设想和教学手段都同上,但也是犯了同样的错,没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语(因而也就埋下了第三个伏笔)。词语教学完了,我又在“黄河”的后面板书了“主人”,同样让学生查词典理解了主人的意思。所有的一切除了没指导感情朗读,都是那么的自然又都尽在我的掌握中。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学生读题质疑。着一环节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让学生自由质疑,我明确规定说读了课题后,请你提两个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因为与平时不同(平时一般是看了、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意提),因为有了要求规定,所以学生都显得真认真,很重视,不过已有了之前的这种看题提问的练习,所以学生很快地都举起了手。交流下来,基本是在我的预想中,学生都提了“‘黄河的主人’是谁?和为什么称他为‘黄河的主人’?的问题”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第四遍读课文(学生都有好奇心,正抓了他们这个心理,我相信他们不会觉得第四遍书读得觉得厌的)。学生都很认真地读了一遍,并有大多数学生已举手示意找到答案了,但我不急着让他们回答,因为这不是第一课时要解决的,我话锋一转,让学生先不急着回答,先学本课的生词,同时相机释义,完了又让学生第五遍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这是以前常做的,所以学生们还是习惯性地读了第五遍,就这样,第一节课就在学生的朗朗书声中结束了。(但我没想到的是所有的一切失败阴影也都随之已埋伏在这堂课中了)

  第二课时,在复习完词语后(还是没有解决感情朗读的问题,虽然我心里真想纠正的,可到了课堂上反而是我放不开手脚而没有这么做),让学生又一次的分段落朗读全文,同时还是思考谁是黄河的主人。交流时,第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是“艄公”,我没有予以评价,而是让学生拿出词典查找“艄公”的意思,很快学生都知道是指撑船的人。在了解什么叫“艄公”后,我请学生再看看有无不同意见或有无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在短时间的沉默之后,终于有几只手举了起来,我请其中的一位起来说,他说艄公的概念太广了,不能说所有的艄公都是黄河的主人,应该是在黄河上撑羊皮筏子的`艄公。一切都那么顺利,第一个问题学生利用自己读书,查词典就解决了。我也没费多大的力,一切都很轻松。没想到的就是在这轻松的背后却暗含着接下来的一大尴尬失败。解决了“黄河的主人指谁”,接下来就解决“为什么在黄河上撑羊皮筏子的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我本以为因为前面的这些字词分析,学生应该能很快地了解原因的。但事与愿违,学生基本上是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最后也是在再三启发暗示下,才三三两两地找出了理由。

  课后我仔细地想了一番,最后认为造成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其一、学生对黄河的了解知之甚少,但课前我却没有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对于文中描写的黄河的语句没能产生共鸣。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展示一幅幅黄河的画面,就显得那么枯燥,空白。本来通过文章中的文字展开想象,最后再回到文字上来,将文字中的气势用语言来进行拓宽,认识了黄河的汹涌,对于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会有更深的认识。但由于我的第一步没走好,加之后面也没有把精心准备的多媒体可见利用好,更是让学生的头脑中显得那么的空洞。其二、古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老师用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甚至震撼学生。但我首先就没有情动,所以学生就别谈了,看来课前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对教材的理解、分析还不到位。在课堂上学生的情感难以得到充分抒发,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展示,个性难以得到充分张扬,虽然他们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但这都是浮于表面的。其三、在本堂课上,学生的朗读训练也未指导到位,从上课伊始时就显得冷淡,学生难以真正入境,课堂气氛也就难以活跃起来了,尤其在解决“为什么说在黄河上撑船的艄公是黄河的主人?”这一难点问题时,更加明显。

  新课程如何转入课堂实践,我们的教师关注点是什么,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新课程的教学需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才能达成有效结果。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体现出来。语文教学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结果)的本身,更是活动的过程、方法,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和运用,这是动态的、鲜活的、富于变化的过程。教师要敢于摆脱教材和预设教案的束缚,明确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而不是设置圈套,变相牵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深入研讨课文、全面筛选资料、细致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考虑“一种”或“几种”教学思路,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07-16

《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10-24

《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15篇11-11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11-05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11-16

《黄河的主人》教案03-06

黄河的主人教案03-08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10-24

《黄河是变化》教学设计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