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2:08: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实用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实用15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三年级小学生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很难,但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好像是无从下手,所以掌握鼠标操作这些简单的基础的操作将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突破口。如果简单的操作没能掌握,将对其学习信息技术产生负面影响。本节课通过创设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玩中学、学中玩,达到以玩促学的目的。以下是我上这节课的几点体会:

  1、通过游戏,将鼠标的知识及种操作方法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自主地学习,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2、学生在自由操作的状态下,自己探索鼠标的操作方法并作以总结,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兴趣更浓。

  3、本课主要是玩中练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与拖动操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在这一周我让三年级的学生在“基准键操作”中练习基准键位主要是正确的用手指去敲击A、S、D、F、J、K、L、;这几个键,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个字母打不出来。”我过去一看,原来是大写字母,这说明学生对键盘不熟悉,成其是功能键,我用了几分钟讲复习了一下键盘上的“Capslock”、“numlock”键,分别为大小写切换键和数字锁定键,让学生示范掌握,在剩下的时间里就是指导练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从教几年来,使我感觉到信息技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插入自选图形》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插入自选图形和图形的组合,教学难点是图形的组合。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是老师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再上机操作。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老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除了基本操作的教学外,还应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审美的教育。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相差较多,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小组的作用,以点带面,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自始至终贯穿的教学思想是: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用好计算机。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出宽松和谐、合作学习的氛围。通过对课堂结构的探究,我觉得,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和限制,以使他们能大胆地实践、充分地联想,从而引发创造思维。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允许他们下座位向掌握较好的'同学提问,这样做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生探究时,教师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时要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重难点问题要统一讲解。

  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新授部分,我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问题,而且利用小老师,去教一些领会稍微慢的学生。在拓展练习部分,学生可在刚才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制作其它图形,可以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作品创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要我做”的外在要求为“我要做”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目标驱动”的主人、“内容驱动”的主人和“方法驱动”的主人。

  在评价学生作品环节上,老师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通过评价学生作品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会发掘自己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毫无保留地对作品进行品头论足的平台,通过评价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堂课教师力求导得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创造想象的全过程,反思这个过程,我认为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要努力做到尊重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赏识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很欣赏他们,以增强自信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放开学生,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放飞想象,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有些地方还很肤浅,观点也不尽正确,就课堂教学而言也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今天拿出来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计算机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了教育计划,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本身的性质(是一种工具)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与其他课程的特点。所以,对于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动手(上机练习)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关于这一点,我在上课当中体现的比较突出。那要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我想首先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需借助的`“保险丝”。杜威也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在上课时我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如我在讲到word97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作了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张同学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而同学则即学到贺卡的制作,也学到了应该要学的内容。

  2、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就要让学生加入到积极的思考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而事实上学任何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背后。如本节课我将一些简单易做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想的办法去实现它,让他们通过思考后学会做这类动画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只记操作步骤。

  下面的flash动画制作形状渐变过程是上课时用过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图形渐变过程中的形状渐变的制作方法,这个题目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制作的兴趣。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还着重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协作的能力。

  在上个例子学会制作之后,再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习制作一些有关文字渐变动画。再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循序渐进的题目作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如下面“倒计时变形数字”的设计,先让学生用上个例子的做法看能否做出来,为什么不能实现渐变过程?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看书、去讨论、去尝试、去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巩固对文字渐变时要对其进行“分解”的知识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学生在练习flash制作时,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上传教师机给予展示,同时,请其他各小组的同学进行互评,对一些较突出的作品给以鼓励。而对那些不是很好的作品给出修改建议,帮助其完善其作品,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就必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信息技术,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而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我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很难有这样的精力去适应这种需求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世界。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之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之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按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04键键盘。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第七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用比一比,说键盘上的字母,让学生来找,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各区有哪些字母和数字。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对于基准键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试一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把手放到键盘上,怎样放才舒服,从而引导正确的方法。

  打字的坐姿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一边学一边调整自己的.坐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赵 荣 初中《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科目,在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好坏的今天,基本上得不到学校的重视,每周只有一节课;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玩游戏,并且机房相对教室在纪律要求上显的宽松自由,所以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一旦面对枯燥的技术学习时兴趣就会大减。因此, 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摆在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及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讨论。

  一、课前复习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间隔时间长、课后作业少,学生课后也没有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导致很多学生学了下节忘了上节,很难将知识连贯起来,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课前复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课前我会精心设计“课前小练习”作为“课前复习”之用,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效果很明显。

  “课前小练习”对于教学的促进,主要表现在:

  1、“课前小练习”是一种复习

  通过“课前小练习”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甚至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的.记忆,是第二次记忆,就记忆理论来说,第二次记忆可以使遗忘的机率大大减少,从而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课前小练习”是一种补充

  通过“课前小练习”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要善于从学生的练习中找出所存在的对知识点的模糊和错误的理解,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3、“课前小练习”是一种铺垫

  “课前小练习”是一种“承上”,也是一种“启下”,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尤其是对涉及到与新课知识点有关知识点的复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进一步培养寻找知识点之间相关关系的能力,会整理、梳理知识点,在自己的头脑中学会逐步建立知识框架。

  4、“课前小练习”是一种缓冲

  何为“缓冲”,即缓和一下学生激动的情绪,经历了10分钟的课间休息,特别是如果上一节课为体育课或课外实验课,那么绝大多数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心思很难一下子就收回来,他们有一个稳定情绪,调整注意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讲授新知识,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施行了“课前小练习”这一措施,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缓冲”,让学生在做小练习的同时调整一下情绪,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的教学必会事半功倍。

  在实施“课前小练习”应做到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小练习”的内容不要过多,但覆盖的知识面要广。

  2、“课前小练习”题目不应该太难。

  3、“课前小练习”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课堂板书

  参加教研活动听信息技术课,发现很多老师不写板书或者很少写板书,主要依赖课件和投影。在传统的教学中视“板书”为“老师的责任田”,师范院校一直将“三笔一话”列为学生必修科目,由此可见“板书”的地位。

  诚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它出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背景下,但是我个人认为“板书”不可或缺。

  三、丰富的资源

  我们学校位于城郊,学生中还有很多是外来打工者子女,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家里基本上没有电脑,平时除了上信息技术课就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更不要说上网搜索素材、观看作品,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时品位不高、流于表面、内容干瘪。

  因此我在课上尽可能提供丰富、贴切、方便的教学资源,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品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评价的反馈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但评价的反馈更为重要,把评价沦为形式对课堂的破坏力极大。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填写互评表、网络实时检测等手段来进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

  以上是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反思,当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要注意的也很多。总之,我们要不断思考,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只要我们用心探索,因材施教,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1、开拓获取信息的途径,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实验之一)。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习英语,脑、眼、耳、口、手并用,这种集图形、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使学生自始自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易于接受、记忆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

  2、制作适宜教学实际的课件。作为英语学科,课件的设计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出发,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并且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信息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这十来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过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据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电教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我还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练习模式

  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讲完网络浏览软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去上网,课上再体会一下,讲完Frontpage20xx后我要求学生自已制作个人档案、个人主页等。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xx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还有就是要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何时评价为好?我认为,当评价能给后续学习带来动力或者修正作用时,我觉得引入就比较好。尤其是课堂内的评价,在修正教学偏差或失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最优化操作有积极作用。这个环节一般是在课程中途出现一次、结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对新课内容学习的第一次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是一次教学修正。结尾的一次一般作为总结性的评价,评价范围要广一点。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本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从教十几年,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努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本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第十课时《输入汉字》。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鼠标,并且初步养成正确的打字姿势及指法,对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比较熟练,这都为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应该说,学习汉字录入是学习计算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二年级学习汉字录入对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促进成长发展、以任务为驱动”作为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让他们成长发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他该学会的东西,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从板书到教具包括课件的设计都力求具体形象、循序渐进,以保证学生学会为根本,只有让学生在真正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会汉字录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输入单个汉字环节中,我自己制作了一个专门的课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看课件,自己去掌握输入汉字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其逐步渗透学习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课的'知识点,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录入方法后,我在进一步提高学习难度,引导学生通过输入一个同音字“打”发现候选条,并通过输入“弟“字总结翻页按钮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不同的翻页查找汉字的方法,这几个字的出现是随着知识点的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出现,使孩子在这几个汉字的录入过程中,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学会基本的汉字录入。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对特殊字“绿”,故意设置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学生间的协作互助,这一知识点,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

  这样的课堂教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对今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留有课后作业或经常出卷考查,这便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多方位考虑,使课堂评价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一、 改变思路,评价要多方位考虑

  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课堂评价状况看,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我常思考:教师到底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又得到了什么呢?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性问题。有时也会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出现评价泛滥,这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很难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造成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不赞同或者赞同,很少出现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

  二、 细化分类,使评价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机实践操作的方式开始,再结合理论和实际,边教边练的方法为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应围绕学生的回答语言、学生的练习操作以及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等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但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得到的便是一些简单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经常会被教师打断,最后索性由教师来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语言,或许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他:“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请再思考一下,听一听别人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

  又如当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语言支离破碎、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不急着帮他解释,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有时这样处理:“你刚才说得不错,再试一试,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说一遍,让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既能让这个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也可以让下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规范。

  2、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的操作评价比较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常常起到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画图教学《复制与粘贴》一课中的片段:

  活动要求:教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如何在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相同的盆花。

  教师提问:2分钟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学生很快就学会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

  教师评价:“你做得非常好,刚才看书一定非常认真!”“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复制与粘贴完整的操作过程……”

  以上课堂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非常常见。从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来看,该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但教师在此过程中还缺少对学生操作的引导。可以在学生演示操作时,教师适当地给予提醒:“请你把每一个操作步骤告诉大家,做得慢一点,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给予鼓励:“某某同学的演示已经有点小老师的风范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帮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中的“摆设”。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某个软件开展教学,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什么程度属于好?什么程度又属于不好?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评价学生作品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软件的使用程度上,或从美学的角度给予少许的建议,点到为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也接近尾声,下周他们就要进行考试了,回顾这半个学期,收获颇多。

  本学期进行了考前复习,我们分三步走:

  一、各章节复习

  各个章节我们都按照“各知识点总结——本章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测试”的模式进行。 例如:文字录入部分,最简单的一部分。

  首先,领学生复习相关考点;

  其次,让学生自主训练;

  最后,让学生进行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练习内容,比一比谁的作业质量高,速度快,选出优秀小组。

  通过这样的环节,不仅让学生复习到了全面的知识,还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在最后的比赛环节,我把所有我得任课班级的成绩登记在黑板上,排名次,选出前三名,并在这冠亚季三个班里分别选出冠军组,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做题兴趣和参与度。

  实际结果证明,我们的'这样先基础后考试的方法是有效的,奠定了踏实的知识基础,同时提高他们的做题速度,对最后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有大的帮助。

  二、模拟考试

  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复习完毕以后,我们用20xx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真题对学生进行考前练兵。练兵的目的有两个:

  1、熟悉真正考试的试卷内容和考试方式;

  2、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利于知识的查漏补缺。

  三、考前实践

  20xx年11月20日是我们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时间,11月份在我们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我们充分利用了学业水平测试中的演示数据,让学生体验正式考试,目的有四:

  1、让学生熟悉考试程序,到时候不会出现紧张心理;

  2、让学生熟悉本次考试题型和试卷考试内容的分布;

  3、让学生做一下webmail,对这个特殊题进行突击;

  4、让学生了解试卷组成,主卷做完以后交卷,做附加卷。

  我们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在默默的付出,为学生站好最后一班岗。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计算机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示力和简易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儿童学电脑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和带的“画图”以其简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也往往对“画图”感到头痛,因为它对于不规则曲线的表示实在是差强人意,它的表示力实在是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任务驱动是目前计算机教学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带着任务学,能在学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讲授画图程序的时候,假如简单役计任务,学会使用画图工具。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如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发明性的思维。在设计任务时,应尽量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动身,让学生切实体会计算机可以协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的时间还可以增多一些,真正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操作,恐怕仅用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设计设计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范图,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局部学生从常规思维动身,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发明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多篇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发明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看到这里我便趁热打铁,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沛体会到了发明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发明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我出示了一座房子,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发明性的方法,画好了房子,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发明思维萌发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坚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发明的喜悦与快乐吧!

  我想,教师教学的发明性首先应该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置上。一般来说,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即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太主张上计算机课非得带书不可,应该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打个比如,导演对剧本的处置是一种再发明,同样,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应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置,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这也是一个再发明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需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主要表示为:协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探索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战略,发展其认知能力。

  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快乐的事,将操作步骤用课件有条理地向学生交待清楚,对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是相当有用的,同时也体现了课件应有的实用价值。

  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和宽松的课堂氛围。假如面对着一位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师,学生们哪还能有创新的火花呢?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表示的机会,允许小朋友们多想、多问和多说。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主要应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在评价自身的作品时可以与以前的作品作比较,评价他人的作品时可以与自身的作品作比较,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此刻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并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我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能够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当经常反思自我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我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景。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理解新知识的本事不一样,如何让不一样的学生都能得到必须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教师,让他们尝试主角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一样的层次上都能得到必须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回顾五年来,新课改引领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与成长,感受颇多。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1、兴趣引领、化难为易

  例如,学生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当学生玩游戏觉得有困难的时候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现在高一年级学生的英文速度都在50个/每分钟以上,大部分达到100个左右/每分钟,个别同学达到200多个/每分钟,同学们基本上个个学会了盲打。

  2、精心导入,激发学趣。

  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进行重难点的讲解、示范演示。我在课前精心制作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3、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舰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键盘一课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而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橡皮擦的功能,这样由浅入深、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利于记忆。

  4、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高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劝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

  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PHOTOSHOP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及工具栏中的各工具的功能。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欣赏个体、激励全体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欣赏学生是老师必做的功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在这个时候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看到他们的闪光之处,然后加以赞赏的同时指出不足;注重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并及时鼓励同学们只要肯下功夫,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电脑高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尽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钻研教材,分层教学

  处于少年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自信但缺乏耐心。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试想,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学生动手,他们的注意力何以集中?因此,精讲多练、合理安排时间,难易结合的任务驱动,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附加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分层让能力强的学生可有更多的练习机会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

  7、教法多样,教无定法

  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我认为应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上台面向全体同学操作不仅能锻练自己的水平,而且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和学生交流的平台。这是我在学习新课标之后思考的问题,多一种方法,多一些尝试可以多几个方位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讲授“图形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首先打开“photoshop”程序,每个同学导入一条鱼的GIF图片,接着,我开始"变魔术",演示"鱼妈妈"的水平翻转变化,然后同学们探究"鱼妈妈"的其他魔术变法。"鱼妈妈"如何"长大"或"缩小"、"鱼妈妈"怎样"转弯"......学生们在问题的引导下认真地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的快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得以体现。

  最后,我请学生帮助“鱼妈妈”找到一群“鱼孩子”创作作品。学生练习时,我要求"越有创意越好"。

  学生展示作品以后,组织学生自己品评。如何评价作品、如何面对别人的评价都是老师需要引导和关注的。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也深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致盎然,涌现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

  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艺术,整节课看来,任务密度偏大,个别同学只完成了导入和变形。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避免留下遗憾。

  8、充实提高,转变观念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并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

  其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然后,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是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其二,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其三,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斐.斐课件.园效果会更好。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必须压缩时间,紧凑在完成教学,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少。尤其注意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27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6-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8-04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07-0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07-05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热门】06-24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热】06-24

【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24

【荐】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25

【热门】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