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小狗圆舞曲》教学反思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从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赏课《小狗圆舞曲》中,初听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时,让学生按节奏的变化区为乐曲分段,并辨别哪两个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听时,分析比较两个主题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特点,联想这两个主题各描写了小狗怎样的形态,并随着音乐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态,动作;接着分小组讨论,可用哪些形式来表现乐曲。
3、于是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创编故事,有的创编小品,有的用绘画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现乐队员后出示一条旋律,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进行及变奏规律,进行创编乐曲。
4、然后分别视唱改编前后的乐曲,再次体验旋律,节奏等因索与乐曲情绪的关系。这样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
5、最后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前敏捷;自修心增强;研讨气氛形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这是一首很优美、动听的春天歌曲,歌词很简单,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就显得更加的容易,为幼儿记忆歌词内容,我还准备了图谱,力求使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理解音乐、乐意表现音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于了解歌曲的乐句,学习用清楚、明亮的声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悦的情绪;按图谱的提示唱准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首先我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问来导入课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里都有些什么景色?”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展示出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然后根据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教会幼儿记歌词,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难度,在记忆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歌曲的节奏型。就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们就像在“闯关”一样,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最后结合《小朋友的书》上的相关图谱,小朋友们学起来很快。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还是最后的歌表演环节,因为表演的动作简单形象学起来容易,再加上男孩、女孩的动作稍有不同,所以他们表演起来也觉得很有趣。在自由结伴表演环节一开始有点混乱,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伙伴,但在商量4个人中谁唱哪一句时,由于他们还没有过这样的经验还缺少合作精神,所以一直商量不好,有的队伍起了争执,最后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使游戏更有趣,开始学习自己分配,由组内成员轮流着唱不同的句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这是一节综合音乐课,由南师大附小尹润萍老师执教。听完我们与会的老师们都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上的真好!”而我不禁又思考起来了,她的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在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说、听、唱、玩、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最后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该课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与音乐的紧密结合。
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的位置,游戏、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例如:教师把整节课的时间设计成了有意思的五块:听《运动员进行曲》走进运动场。在音乐的氛围中创设运动场这一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音乐的表达产生初步的联想;听赏《乒乓变奏曲》让孩子们觉得在观看一场乒乓球大赛。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孩子们从音乐中找到了打乒乓时球发出的节奏型,并在跟着音乐律动时感受到音乐在不断地变化,在老师的又一次指引下,孩子们发现音乐的变化来自节奏型的变化而不是速度,从而揭示了又一个音乐知识“变奏曲”的含义。
接下来的环节是本课的重头戏:学唱新歌《拍皮球》。教师则巧妙地将它设计成让学生来参与运动,拍皮球。只见老师拿出了一个皮球,当场边拍边唱,让学生立刻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紧接着让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做拍球的动作又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听赏活动,部分孩子还真的边听边拍了球,这又一次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去参加比赛了。教师将《拍皮球》的歌词换成了《拔河》的歌词,并让学生看了视频。孩子们马上感到了音乐的力度有所变化了,于是在演唱时立刻就表现了出来。这里教师有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啦啦队有节奏的呼喊声,并做了两声部的练习,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孩子们正全身心地投入在音乐游戏中。
最后一个环节被设计成了“载誉归来”。视频歌曲《五星红旗》,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将,体会当国旗升起时激动的心情。孩子们当时庄严肃穆、激情暗涌的场景现在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有力得多!
二、用音乐来解决音乐的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节课一系列的听赏学唱活动中,教师始终没有离开音乐去泛泛而谈,而是让学生将心中的疑问都放到音乐中去寻找,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与能力。也正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听赏感知,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即兴创造力都在这节课中有了很好的展示和发展。
例如:在让学生找出《乒乓变奏曲》中音乐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分别作了节奏和速度的对比。起先学生都认为是速度在变化,这时教师让学生找到两段音乐的主题节奏先拍一拍,孩子们突然发现速度根本没有变化,那是什么让音乐旋律听上去好象快了呢?学生的好奇心上来了。这时教师让他们再感受了一下节奏型,孩子们这才发现原来同一个主题只要将节奏型作改变,即使不改变速度也会让人觉得情绪有所变化了。这时教师才揭示了这是“变奏曲”的特点和含义。将复杂枯燥的音乐知识融入有趣的音乐游戏中,用音乐的形式来解决音乐的难题,是尹老师教学的又一大特色!
三、舒展自如的教学风格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观摩研讨会,无论是谁多少都会有些紧张的。我相信尹老师肯定也有这种感觉。但是在整个一节课上我们却谁也没感到她紧张、拘束,相反她舒展自如的教学风格,与孩子们玩到一起的自然和谐让我们心生敬意。我想,只有一个真正热爱音乐、尊重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忘记紧张、抛开拘泥,跟着音乐、跟着学生,似乎她已不是一位老师了,而是孩子们的伙伴、指挥、队长,这样的教师才能产生最具魅力的教学。
四、缺憾,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当然,没有一节课会是十全十美的,这节课也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而尹老师的遗憾,会是我经后教学中难能可贵的财富。
1课中教师的评价还是不够及时。音乐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艺术不容说教,审美不容灌输”,这节课中应该说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的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蜗牛队和黄鹂鸟队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听音排序
听音游戏开始了,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各选派出两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人头上戴一个音符头饰,随意站成一队。教师先给一个标准音,然后按照乐句中音符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弹奏出来,戴头饰的同学则按照师弹奏的顺序从新排成一队。教师分别弹奏出的音符是“5、3、1、6”,戴头饰的同学们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恐怕自己给队里抹黑。很快根据自己的判断从新站成一队。教师再弹奏出第二组音符“5、3、2、1”,请另外一组的同学进行比赛。
二、评委评判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全班同学。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当一个同学听辨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的`用手势判断对错。遇到有争议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给予标准答案。凡是判断正确的队能够获得一个小奖杯,于是欢呼声一片。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
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这种形式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三、听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
(1)55535︱165︱;
(2)55532︱132︱;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小学音乐课不是主课,课时远少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每班一周只有两个课时的音乐课,由于受到时间和乐器的限制,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间上难以调控:有时候在课堂上刚分好任务,学生还没有进入到合作学习的状态,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因为学生缺乏时间进行沟通交流,无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但要开展合作学习,需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沟通、交流,形成相互协作的一个小团体。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大声喧哗,趁机吵吵闹闹。这就需要教师事先给学生订立一定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循。否则教师可能控制不了局面,让课堂秩序陷入混乱的状态。不但无法开展合作学习,基本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失去原有的教学设想,是不足取的。下面以小学音乐第三册歌曲《打花巴掌》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例:第三册歌曲《打花巴掌》
“琴瑟合鸣”奏乐章——小学音乐合作教学反思(作者:卢晓俊)
在这一堂课上,我请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进行边花样拍手边念歌词。在组合过程中有点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A要和B合作但B要和C合作,这个时候教师还要调解各方面的关系,会大大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好不容易完成组合,结果两人一组的学生拍手拍得较协调而三人一组的学生就配合不起来,三人一组的'学生在合作不顺利的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相互大声讨论,甚至闹不愉快。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教师很难进行安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好不容易才让学生安静下来学习歌曲。到了最后一部分拓展,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打花巴掌的,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刚准备分组合作下课铃就响了,整节课下来原来预定的教学内容根本来不及全部完成。
针对分工合作、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在组成小组时,我让学生缩小选择范围,限制在前后左右,将能力强和能力强的学生错开,部分由我调整。还以上面的《打花巴掌》一课为例,花样拍手时我先让两人一组的学生站起来展示,让三人一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拍手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指出相对简单易学的拍手方式,再让三人一组的学生进行展示。这样课堂秩序与合作的协调得到了保证,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针对时间不充足的问题,我将这堂课分成两个课时,将本课两部分合作学习分开,将拓展部分单独一课时,这样前一课时既有利于巩固歌曲,体验花样拍手的乐趣,第二课时又能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利于学生逐渐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何况合作学习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推行初期,需要反复探索,不断完善,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固定分组,让学生逐步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需要在集体中进行,班级是一个大集体,但要在这个大集体中建立合作关系,这是非常不实际的做法。所以,本人认为教师应该尝试在班级中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来固定学生的合作圈子,避免经常更换合作伙伴,让学生不适应。当然分组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期限,比如半个学期换一次,或者一个学期换一次,只要不是频繁更换就可以。这样更利于学生在固定的群体中加强协作意识,提高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而且固定的合作群体,能够更好地让他们养成合作的习惯,在原先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也许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合作学习的习惯,因为学习本身是独立完成,但在一个熟悉的群体中,他们会更加自觉地去沟通交流,慢慢养成协作学习的习惯。
分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跟创设情境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律动就先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分为四组(按人数分也可以是八组六组)进行活动。如双册教材中有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我就利用春天的歌曲律动创设一个到田野里亲近大自然的情境,请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做深呼吸(有利于放松心情,有利于学生自然的歌唱),然后给每一组分一块地(将地用方框画在黑板的边角)让学生一起去播种,每颗种子代表一个学生,表现好的种子就会发芽,如果整组都长出小苗,小组就会开花。用这样的方法让每位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整组的合作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以此类推,像秋天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创设让果子成熟的情境等等,这样以小组合作融合情境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固定合作学习流程,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
有些教师在开展了合作学习之后就不注重教学效率,让课堂上学习氛围热热闹闹,看似教学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是大大降低了效率,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效率,本人认为要固定合作的学习流程,不能随意更改。一旦合作学习的流程确定下来之后,教师就不用每一节课都忙着明确分工,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营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完善教学管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都为一件事烦恼,就是不知道怎样维持课堂秩序,课堂在开展中经常会被混乱的局面打乱,有的甚至失控,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总是束手无策。其实合作学习离不开在课堂上沟通交流,有时候学生大声讨论就会让课堂显得秩序混乱,尤其是小学生还不怎么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显得更加困难。为此,在实施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擅于观察与总结,摸索出新的管理方式,不能一味地采取过往的管理方式,这不能适应合作学习这种新教学方式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在管理中加强创新。例如每节课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对合作组长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培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当然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结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只有迎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在音乐中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合作,就像“琴瑟合鸣”奏出的美妙乐章。美妙的音符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跳跃升华,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重点从固定分组、固定合作学习方式、完善教学管理着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歌曲《在遥远的森林里》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大自然中“布谷鸟与猫头鹰”亲切话语的情景,富有童趣。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曲中的衬词“咕咕”使歌曲形象更加鲜明。全曲结束在mi音上使人感到亲切的欢叫声在森林里久久回荡。
《在遥远的森林里》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活泼悦耳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引导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这堂课中以“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的进程中,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这节课我注重情景的创设,首先让学生在《在遥远的森林里》的乐曲声中模仿小动物进教室,既把学生带入到歌曲背景中,又让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之后的练声曲和节奏练习也都以森林为主线展开。教学中我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设置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起充分的想象力。在歌曲教学部分,我边范唱边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森林的美丽风光,同学们个个听得入迷、看得聚精会神,为之后的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在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这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学唱歌词部分,我改变了读歌词的方法,采用了师生问答法,把歌词的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既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歌词,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牢记歌词。
小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却很丰富。我认为这个阶段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创造的'能力。在创设自己心目中的森林这一教学环节中,在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教室变成森林,把自己想成森林的一部分,共同表演歌曲,只见有的学生表演花、草、树;有的学生扮演的猫头鹰和布谷鸟让我看了都忍俊不禁,在音乐的衬托下,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很好地表现了他脑中遥远的森林,师生间共享着创造所带来的美妙。
同样创编歌词部分,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配合,一起创作,在我适当的指点下和鼓励下,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一首首趣味盎然的歌词应运而生,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听到来自伙伴的掌声时,都充满自豪的神情。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以及创造力会不断高涨。。
总之,课上还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如:教学思路还应更为清晰;重点要突出;抓手要明确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研究与摸索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及乡镇环境的等因素,造就当地大多的学生行为都非常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况,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老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从这些音乐教学上让学生知道音乐文化价值的所在。一起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路程,让学生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把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延伸到音乐教学内容当中来。再让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来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教学设计重视整节课的音乐性,听赏、唱、编等环节始终贯穿以音乐。各教学活动体现音乐的“情感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活动等,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组织各项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同时还注重教材的整合和拓展,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课共三课时,下面我从教法、学习模式、流程三方面作以下反思。
一、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体验法、实践法、探究法等进行教学。
1、体验性音乐教学法。通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小白菜》、《母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使学生在音乐的听赏过程中获得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爱护、疼惜我们的妈妈的情感。本教学法以音乐情感体验、感受为主,通过创设情景“妈妈的歌”,陶冶学生爱妈妈的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安静的、投入的`听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其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实践性音乐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听赏歌曲体会母子深情;说——说说妈妈让你特别感动的地方;动——模仿妈妈辛勤的劳动;唱——唱唱疼惜妈妈的歌;编——情景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各项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其音乐的技能技巧,发展其音乐的表现力。
3、探究性音乐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我设计模仿妈妈劳动,妈妈工作、学习,妈妈累得伏案而睡等,妈妈多伟大啊!
二、学习模式。
本教学活动涵盖的三个主要学习模式为:
1、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参与——体验模式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本教学活动中,基本实施程序是:
欣赏《小白菜》,唤起思念妈妈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欣赏《母亲》,爱妈妈的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学唱、创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情感外化(创造)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是平等的,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突出了主体地位。
2、情景——陶冶模式。运用音乐、语言、多媒体等,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教学活动中,基本实施程序是:
利用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多媒体展示等,创设情景——学生听音乐、唱歌、表演等,参与活动——学生领悟母子情深,情感体验内化
本课时中,创设情景“妈妈的歌”作为主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小白菜”没有妈妈孤苦伶仃,《母亲》中妈妈的孩子真幸福,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心智受到感染和启迪。情景教学不仅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且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获得主动发展。
3、探索——创造模式。探索——创造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本教学活动中,基本实施程序是:
提出设想:创编的形式——探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创编:采纳成员的意见编排情景——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创造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由创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也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给予主动的注意,对音乐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流程:
教学目标:
1、对比欣赏《小白菜》、《母亲》,体会不同的速度、力度、声音等表现歌曲的情绪会不同,了解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男子一个人唱称男声独唱。
2、通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小白菜》、《母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妈妈的爱恋。
3、初步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轻柔、较慢的音乐风格,指导学生用轻柔、缓慢、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我预想学生会在老师努力营造的宁静、幽雅的氛围中投入的学习,陶醉的表演,能认真的练习三部轮唱,并能兴奋的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又能在老师用碗演奏歌曲旋律时愉快的跟着演唱。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和谐的进行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基本在我预想的效果之中,而且,学生之间的三部轮唱演唱得很成功,可以说这一点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的。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以及打击乐器的演奏,营造了宁静、幽雅、休闲、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很投入、很陶醉。看者他们那陶醉的样子,我的情绪也在被他们感染着,我觉得我真正起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的意境美。所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很关键的,另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情境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新学期开始了,第一次上音乐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的几个班,他们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并未上过我的课,但他们都认识我,并有学生不时在队伍里偷偷地说:张老师,他就是张老师!我知道孩子们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站队!倒计时!”学生仿佛意识到了,立刻站好队,有秩序地走向音乐楼,音乐楼门口整好队,我让学生脚尖轻轻踮起,靠右上楼梯,有秩序不讲话,到了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然后让学生有秩序地进教室,直到这时,我都没有一个笑脸,学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实我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乐课,如果学生太随便,常规抓不好,以后就后患无穷,所以我宁愿忍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错,于是我开始认真严肃地讲起了音乐课的一些常规。
我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时队伍要快、静、齐,行走过程上下楼梯不允许追逐打闹和讲话喧哗,到音乐楼门口特别注意安全,先站队后上楼,因为班级太多,上课之前的坐姿要求为坐半个凳子,抬头挺胸,坐半个凳子有精神,面带微笑,我们的`公约是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包括老师,快乐地上课,上发言先举手,想好了再举手,别人在发言时,注意倾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听音乐时聚精会神,唱歌时身体坐直,双手捧书,上课语言要规范,不要有口头禅,提倡用我赞同,我不赞同,我有补充,我觉得,我认为等等。
还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悲伤的、热情的、高兴的、深情的等等,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发言和每次音乐活动,只要上台的就加分,因为能参与就是一种自信和勇气,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学会客观地恰当地评价别人,评价音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勤于思考,我还给各小组起了名称,四个小组分别为:月亮、太阳、星星、银河,以后由各小组表组命名并确定小组名称,鼓励相互竞赛竞争,既比上课表现,如参与音乐活动,又比遵守常规和纪律,更比各组的高雅风格,输了不气馁,胜了不骄傲,不嘲笑别人,规定每节课需带的学习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专人专用,自己保管,在讲常规的过程,我每讲一条都阐述一下为何这样做,另外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反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到这时,我想一节真正好的预备课,除了应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具体要求,更应该让学生对这门课对教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通过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还露了一两手拿手好戏,如唱歌、吹口琴等,让学生喜欢自己,看到下课了,学生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我会心地笑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努力了,孩子们,真的想对你们说: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让我们用行动铸就我们美好的梦吧!
上好每节课,享受每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音乐的课堂需要音乐,在理解、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上,再去挖掘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节课的主题是合唱与欣赏,下面我就这次课作一反思。
1、合唱意识的培养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在体会第二部分的抒情片段时加入了合唱教学。由于是在尝试期,因此还存在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合唱教学的方面也不是特别懂,试教时也在摸索更好的办法,学生感觉也有点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合唱的效果,学生合唱意识也较淡薄,这是以后在教学中该改正的。
2、演唱习惯的培养
演唱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的注重于歌曲的学唱,而忽略了演唱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堂课毛病也同样出现了,我想,这就是在以后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学设计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合唱为辅,合唱的加入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比较顺,但是自我感觉课的设计针对五年级的学生,似乎教材挖掘地还不够深,可让学生的欣赏程度再加深,这是以后欣赏课该注意的,不应该走形式路线,而应该实在、扎实,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
以上几点,是节课体会较深的东西,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以及反思感悟到音乐教学的要领,继续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和努力。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一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学唱《跳绳》这首歌,我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正想叫他们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却忽然接触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就让大家边唱歌曲边来跳绳,结果竟然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我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欣赏《鸭子拌嘴》,我们知道《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这个老师在给学生听完后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不—好—听!”我觉得这首乐曲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回答,一下子连词都接不上了,接着恼羞成怒地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还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自己为歌曲编配的动作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来为歌曲编排动作,最后来比比看谁的动作编的好看、编的新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动画片《西游记》学生非常爱看,而当中的两首主题歌学生更是耳熟能详,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就把这两首歌曲搬进了课堂,“猴哥,猴歌,你真了不得”“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以上点滴是本人在这学期低年级音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生态课堂”提出: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重视课堂建设。教师应坚持的原则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协调课堂的多种因素,保证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的畅通无阻,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刚开始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实践“生态课堂”教学过程,我肤浅地认为:作为教师的我就是“阳光、水、空气”,而学生就是“植物、动物”,教学方式就是“土壤、细菌”等等。然而,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研课、听课、学习、探讨,才进一步意识到“生态课堂”绝非如此简单。下面我就以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启迪学生的音乐听觉
都说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感受、体会音乐,往往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再去体验,而不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倾听中产生。这种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及时完成教学流程,却违背了音乐学习的规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倾听、感受音乐又巧妙结合教学环节,进行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教学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处理。钱老师在出示儿歌后,插入现代音乐家班得瑞的轻音乐《大自然的吟唱》,钱老师要求“听音乐,用想象作画笔,画出傍晚时分池塘的美丽景色”。在无语、宁静、自然的短短一分钟音乐中,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描绘大自然美景,环节紧凑,处理巧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音乐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宁静、和谐的气氛中。这样的课堂环节生动地诠释了“生态课堂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二、走近学生,启发学生的节奏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课堂更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舞台,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是为了“创造”而创造,常常忽视孩子们的兴趣,或者只在乎孩子们表面上的兴趣。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就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同样是为熟悉歌曲节奏玩节奏游戏这一环节,钱亚萍老师设计用圆舞板模仿“蛤蟆唱歌”。圆舞板的音色与蛤蟆的呱呱声比较接近,老师领,学生学,一唱一和,整个教室就是一片欢快的“荷塘”,一片快乐的歌唱“蛤蟆”。在这样一片欢快的鸣唱中,钱亚萍老师再请学生们自主选择同学商讨,共同进行节奏创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达到一致,效果凸显,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更体现了“生态课堂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三、走近学生,巧诱学生快乐的歌唱
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重头戏”。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演唱,不仅需要歌词背唱,音调准确,音色优美,还要求通过演唱的速度、力度、表情投入等表现歌曲。如果在演唱时还具有个性化的表现,那是对歌曲本身的丰富,再创造,是歌曲演唱的完美演绎。而这样的表现,只有学生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才能在歌唱教学中表现、表达出来。在我们的教学公开课中,有声音优美,表情投入的演唱,却很难寻觅个性化的表现,强烈的创造热情。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的处理。钱亚萍老师在教授歌曲《数蛤蟆》中,巧妙地应用了《数蛤蟆》中的“数”,用接口唱的形式,老师唱:“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学生接唱:“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依此类推,分别用接口唱的形式演唱了“两只蛤蟆……三只蛤蟆……”,学生强烈的创造热情,个性化、情趣化在这样的接口唱中被充分激发。体现了“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
通过学习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这堂课,我领悟到:真正的生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迸发;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互动、交汇乃至升华;它是自然和谐而产生的超乎异常的默契、协作。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着灵动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教者、学者,他们是相互作用,无法单独剥离的一个整体。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通过这一年的音乐教学,我感觉到,井岗小学的孩子们是活泼可爱的。音乐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热情向上。在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看到了这些可喜的因素。
课堂上:学唱歌曲,在处理歌曲的节拍、节奏,歌曲情感时,他们表现出很投入,到位很快。比如二年级的合唱歌曲《布谷》,是三拍子的。在处理一拍休止时,开始老是没停顿或停的时间不够。经过练习后,很快就唱准了。合唱的声部配合,开始总是强声部吞并弱声部;一开始是两个声部,唱着唱着就成了一个声部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兴趣十足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也较快地唱得有点像了。
四年级的学唱,以及三年级的学唱,在认真时,都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那个轻声唱法、力度的处理、节拍节奏的处理以及感情的处理,都能较好地到位,让人感到满意。
四乙班的音乐欣赏课《渴望春天》,在本班教室上不成,多媒体设备长期用不得,电视机上没图像。只好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去上,结果是声音打不开。去请常使用机子的黄砚老师来调试,也不会。又去请专职计算机教师,得到的`回话是“在上课,不来!”。本来是一堂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美,在亲身参与中得到愉悦。实践音乐教学新理念的音乐欣赏课,却上成了只能看到图而听不到音乐的“自己琢磨”课!学生学习索然无味,实践音乐教学新理念的目的泡汤!
三年级的吹奏乐器准备得很齐,几乎每个学生都买了一种乐器。每次上音乐课,带来乐器的同学占大部分,学的积极性也很高。
动作表演方面,我所教班级,绝大部分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每到这个时候,教室里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了。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先表演。表演中,既能按照老师的纪律要求,又能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编动作。很多时候,因时间问题,没轮到自己的表演而感到失望,“哎”的一声大叫。
每次上课,各班同学都能按要求有秩序的进出音乐教室。已养成了热爱和珍惜学习环境的习惯。但只要四甲班全体同学到齐了,没有被语文或数学老师留去补作业了,开始一路上还走得很有秩序,可一进教室门就纷纷冲向座位,不按我的要求有秩序地上位。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我愣了片刻,当然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是少了几个座位。这在他们心里已是很清楚了的。我倒忘了。每到这时,我都很气愤,心里责怪总务部门不听我的催了两个学期的要求,要求买回缺少的坐凳!就指定没有座位的同学赶快去总务办公室,要黄科老师去买。至今这缺少的坐凳仍然没有买回。还好,四甲班多半时候人都来不齐,总是被班主任或者数学老师留去几个人补作业或者办事。
课外活动时:部分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活动。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年级跨度大,一到四年级都有同学参加。本来教导处只要求组织二十来个学生进行活动。我为了不让学生失望,就尽可能地放宽了人数限制,发展到了三四十人,并且想把重点放在三年级,活动内容是合唱和舞蹈。
每次活动,一、四年级同学来得齐些。四年级的合唱排了几次。后来是因为人来不齐而影响了排练。就在“六一”庆祝活动前,合唱队里的几个骨干被黄砚抽去排舞蹈,因缺人而使合唱排练中止。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坚持到庆祝活动前夕还在排练。
一年级的小朋友算是这个课外活动的一道亮点。每到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后,他们一群人便叽叽喳喳吵吵嚷嚷地涌到音乐教室门外,往教室里向我打招呼。这时,我总是正在下课。看到他们这么积极又可爱,我想,怎么劳累也要坚持一下。因为,我每天几乎都有四节课。这时候是刚刚连上了两节音乐课,口干舌燥的。连续两节课还没来得及喝一点水的。
我给他们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舞蹈。为了结合“六一”庆祝会,我为他们编排了一个适合他们的舞蹈《刚上一年级》。当然,这个舞蹈最好是一年一级时排练演出。考虑到是刚刚过去的日子,又是以后再也没有这样有趣的岁月了,就选择了这个节目。
排练是由十几个小朋友担任。排练了还不到两次,一大部分的小朋友来不了了。说是班主任指定去排练经典颂读节目了,只有两三个小朋友来排练了。人少了就没那么好看了,但我为了能来的小朋友不失去表演的机会,就继续排练。
小朋友正式排练舞蹈可能还是第一次。他们学习的认真劲,模仿能力,都是很让人感动。
我为音乐兴趣小组的同学购买了一些少儿获全国奖的文艺节目光盘,想让他们了解和喜爱文艺表演。盘买回了却没机子放,因为音乐教室没有放光盘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时只好到他们自己的教室去放,还很麻烦,要找人开门。同学们看了,兴趣提高了,却没地方蹦蹦跳跳。
井岗小学的“六一”庆祝节目准备期间,我了解到不安排我编排的节目。我几次向教导部门要求,都没同意。说什么这次庆祝会领导要来看,还有“手拉手”学校回来参加。
我为一年级小朋友排练的这个舞蹈,最后只有三个小朋友跳。在庆祝会这天的下午各班活动时间,我提去了录音机,打开《刚上一年级》歌曲,这个节目在他们本班演出了。小朋友跳得很成功,得到了一年级小朋友和班主任的热烈掌声。
本年度关于同学们音乐学习积极性很高,可塑性很高的话太多了。总之,学生是活泼可爱的,是有很大的造就潜能的,倒是有的作为学校管理的人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没有给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空间。我作为一个只有听学校行政摆布的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就只能急在嘴上,烦在心里!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04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05
小学音乐《箫》教学反思01-05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推荐】06-13
【推荐】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精】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热】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荐】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热门】06-13
【热门】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