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时间:2022-06-29 17:16:18 初二作文 我要投稿

读《童年》有感

  在逆境中成长

读《童年》有感

  ——读《童年有》感

  一个夏日的午后,带着崇敬的心情,我翻开了这本《童年》的书页,随着高尔基流畅的语言文字,走进了他悲惨的痛年。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伟大的无产级作家,列宁称他为无产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生于俄国中部诺夫戈罗德的一个贫困木匠家庭,幼年丧父,后来寄居在外祖父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家庭,高尔基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他只读过两年小学,仅11岁就步入社会。

  《童年》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它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它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以高尔基先生为原型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惨痛年。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在外祖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目睹了两个自私残忍的舅舅为争家产的明争暗斗,遭受了外祖父无情残暴的毒打,经历了家业的由胜及衰。母亲再嫁,却始终得不到想要的幸福,继父赌博输尽家产,喜新厌旧,冷酷无情。最终母亲去世,外祖父也彻底破产,变得更加吝啬,贪婪,专横,再无能力养活阿廖沙。这个饱受苦难的孤儿告别了童年,去所谓的“人间”谋生。

  在这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小市民家庭里,也不缺乏一些淳朴善良,乐观向上的人物形象,那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一列人物。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给它浇水施肥,呵护它成长。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阿廖沙冰冷麻木的心,给他温情与爱护,关心与力量。还有善良乐观的“小茨冈”伊凡,忠厚正直的老师傅格里戈里,还有后来遇到的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给过这个过早体会到人性的善恶美丑的孤儿阿廖沙心灵的慰藉与温暖。

  读了高尔基先生的《童年》,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多少人记忆中的童年有着糖果的甜蜜,新衣的温暖,童话的幻想,呵护的温暖,可这些对于高尔基先生的童年来说,可能就仅仅只是一个梦,一个幻想而已,但他仍然不屈从黑暗势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学,探索革命真理,最终成为了前苏联伟大的无产级作家,他这种坚强勇敢,努力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名人作家,科学家是生来富贵,成长路上一帆风顺的呢?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在中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悬梁刺股,萤囊映雪。北宋的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最终成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们“人穷志不穷”,在逆境中成长,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远大的理想。

  我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那个国家,那个家庭。可现在我们生活在这样美满幸福的时代里,不愁吃喝,不愁穿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在大人的蜜罐中生活,打不得,骂不得,更是没有经历过被人拿皮带,鞭子抽的滋味,又怎能体会到阿廖沙所承受的痛苦呢?却依然不思进取,整天想着吃喝玩乐,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坐享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了解了高尔基先生那悲惨的童年,他在逆境中成长,我们又能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为了让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拼搏呢?

  这本《童年》,带给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对理想的渴望,更告诉我,要想得到成功,就要先学会吃苦,学会在逆境中成长,生活中必须有付出,才会有美好的回报!

【读《童年》有感】相关文章:

读童年有感500字 读《童年》有感06-28

童年作文500字 读《童年》有感06-27

我和《童年》_读《童年》有感600字06-26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400字 珍惜童年 ----读《童年》有感06-26

读《童年》有感06-27

读《童年》有感06-27

读《童年》有感06-15

读《童年》有感06-15

读《童年》有感06-18

读《童年》有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