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

时间:2022-11-07 22:31: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狗十三观后感(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狗十三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狗十三观后感(5篇)

狗十三观后感1

  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可是成长究竟是什么?

  我想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

  有人说成长是《天才枪手》里回国后的小琳在父亲怀抱里的哭泣,有人说成长是《最好的我们》里耿耿高考后拨不通的那个电话,有人说成长是《闪光少女》里西洋乐学生帮助民乐的学生登上的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还有人说成长是《狗十三》里李玩平静地与自己的爱犬擦身而过……最近一部描述成长的国产电影在朋友圈掀引发了一阵刷屏热潮,电影的名字叫《狗十三》,是曹保平执导的国产青春片,据说因为太真实所以封被禁五年,12月初解禁上映,收获无数赞誉,更有观众评价其为“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片之一”。

  翻看《狗十三》的豆瓣影评,满满都是观众们的共鸣,或无奈或愤慨,影片主人公李玩经历的那些不被理解的心酸,不被重视的委屈和不得不成长的妥协,我们也都曾经历过,有人说“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而我们都是被害者。

  其实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不是主角少女李玩,而是另一个少女李堂,一个同样在成长的少女,一个被忽略了的重要角色。

  对待感情,她是冷静成熟的大姐姐

  初登场时,李堂是作为贴心玩伴出现的,在李玩与爸爸冷战中被派来陪伴李玩,名为补习英语,实为缓和父女关系。

  在爸爸和奶奶的看来,李堂很优秀,全班第二名,是个典型的不用操心的好孩子,而这个好孩子却做了件叛逆的事——早恋。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李玩,并带她见了自己的男友。

  “你爱她吗?”李玩这样问。

  “你怎么用这么老土的词!爱?不知道。我喜欢他,我总得喜欢谁吧!”

  这就是她早恋的理由,如此率真任性。

  然而生活的剧本总会充满意料之外。

  在随后的日子里,男友和李玩却越走越近,她慢慢变得像个局外人。我以为她会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但是她没有,她以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冷静处理了这件对她伤害至深的事情。

  “我爱你”,她用仿佛醉酒的语气对男友说,

  “我知道。”

  “我们分开吧!”转身离开,干脆利落。

  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女孩儿长大了,她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感情。

  对待家人,她是温暖懂事的小棉袄

  据影片的侧面交代,同在一所中学的李堂应该比李玩大一两岁,但在处理爱犬走失的事情中,她却表现出了“小棉袄”的贴心。

  初闻狗走丢时,她第一时间安慰心急的妹妹李玩,“丫头,你别着急,狗都是认识路的,说不定爱因斯坦一会儿就回来了”。

  当李玩焦躁地在深夜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爱因斯坦时,是她与爷爷一起跟在李玩身边。

  当李玩因为丢狗事件与家人矛盾升级时,是她挽着奶奶,无声地劝慰。

  当发现家人拿了一条假狗糊弄李玩时,是她第一时间出声声援李玩,表达了对此不赞同。虽然后来,她因为形势所迫站在了家人一边。

  当众人热闹地庆祝李玩弟弟的生日时,只有她发现了角落里失意的李玩,并走到她身边安慰她。

  当发现未归家的李玩与前男友在一起时,她没有任何责怪,只是摸了摸妹妹的'脸。

  当李玩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时,是她带来了李玩的爸爸为她加油助威。

  当李玩赢得了物理大赛的名次,拿到了重点高中的保送名额时,也是她与有荣焉地说“你老姐我都兴奋死了”。

  这就是李堂,一个称职的好姐姐,一个贴心的小姑娘。

  在李玩成长之前,她是李玩与家里的润滑剂,缓和着李玩与父亲时而紧张的关系。在李玩成长之后,她是李玩与家里的隐形纽带,是李玩唯一愿意倾吐心声的对象,因为同样年纪,同样的成长,只有她最懂得、最关心这个妹妹。

  对待初心,她是热血坚定的守护者

  影片结尾时,李玩认出了爱犬,却任由它跟自己插肩而过,最后云淡风轻地对李堂说,刚刚那只狗好像是爱因斯坦。

  而李堂呢?她二话不说转身冲了回去,找到遛狗的人,逼问你的狗是不是捡来的?它是我们的狗,丫头你快叫叫它。彷佛丢的是她的狗,而独立旁观的李玩倒像个局外人,与家人拿来假狗糊弄李玩时的场景相似,只不过两姐妹的反应完全相反。

  李玩长大了,明白爱犬在自己身边不如在别人身边幸福,所以她不认,并且说害怕爱犬会认出自己扑过来。

  那一刻,李堂的脸上出现震惊与心慌,因为她明白这个小妹妹成长了,但是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她不知道。

  “我想要一个李堂这样的姐姐,”看完电影后,我对同行的朋友说。

  “我也想啊”!

  果然,美好总是让人向往。

  谁的年少里不想有李堂一样的姐姐!

  她会跟你分享秘密,带你结交新朋友,维护你的愿望,安慰你的失落,守护你的初心,她比任何都希望成长,也比任何人都不希望你成长。因为成长很痛,她都知道。

  成长很痛,如蜕皮换骨,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和足够的爱,我们终究还是要成长,这对你,对世界,都好。

  愿你的成长中能遇到李堂姐姐。如果没有遇到,那么愿你成为李堂姐姐。

狗十三观后感2

  其实看海报就大概能够想象电影说了什么,关于家庭教育,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为你好”式的试图掌控。

  这么想来,题目也未必不确切。

  人对狗的要求是什么?

  聪明、忠诚、听话。

  人对人呢?

  聪明、忠诚、听话。

  如出一辙。

  据说电影最开始叫《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后来改成了《狗十三》,整部电影以狗来命名,但其实是以狗为引子,来讲述人的故事。

  我打上一段的时候,最初打错了一个字,打成了“以狗为影子”,唔,结合题目,这么说也说得过去,以狗写人。中文太多时候真是有趣。

  电影的一开头,少女李玩在念叨平行世界,由于这次我丝毫没看剧透,我以为又会是文艺片一贯不说人话的调性,接下来的剧情让我发现是我想错了。

  一个喜欢物理的女孩子,却在家长和老师的干预之下,修改了学习小组,选了英语。

  这是中国家长和孩子最常见的冲突,此后在电影里,这样的类似的冲突不断出现,让孩子更改学习小组,让孩子陪同出席人情饭局,让孩子懂事一点放弃找狗……

  这种冲突不仅仅出现在电影里,也出现在非常多的家庭里,而这种家长和孩子的价值观冲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贯穿整个生活的,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在几乎每一项决定里,几乎都有着这样的冲突。

  屏幕上李玩在浴缸里哭的时候,我在屏幕外的电影院里泪流满面,和她一样不停落泪却又无声无息。

  有朋友说,要不是旁边有人我也哭了。人有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在人前放悲声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的流泪都是无声的,一个人躲在被子里,一个人蹲在地上,一个人在黑暗里。然后擦干眼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有时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经历了怎样的难过。

  还好我这些年,开始能够把这样的难过倾诉出来,不能够让A知道,但可以说给B听。好在我运气足够好,有足够多的朋友愿意听我絮絮叨叨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不开心和难过。

  但是李玩显然还不是能够完全倾吐情绪的年龄阶段,所以在她吃下红烧狗肉说谢谢叔叔的时候,也许家里人看到了她变得“懂事”了,但是其实她的内心只是更加压抑和绝望了。

  我有的'时候觉得在这种时刻不知道该说家长悲哀,还是孩子悲哀,分明每次孩子所谓的“懂事”,都不过是TA又有一部分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不再会让家长知悉了,家长却将这种疏远当作一种勋章,骄傲得赞美出来。

  李玩拿到物理大奖的那一天,英语演讲磕磕巴巴最后弃权,爷爷奶奶爸爸姐姐在为她高兴为她庆祝的时候,有没有人想到,当初这个姑娘被逼着改去选了英语学习小组。而说服她选择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两个得奖升学名额。

  这样的讽刺点有很多,一边说自己一定带孩子看展览,一边因为人情酒场而失约;质问谁让你喝酒,得到了一句“你不是也让我喝酒”的回呛。

  有些剧情挑明了,也有些剧情,暗藏了下来。

  电影结束后,上厕所的时候听到两个妈妈聊天,说这是从孩子的角度,而如果电影视角转换,变成家长的角度,就会变得可以理解。他们也觉得自己没有做错,甚至会委屈。

  所以李玩在遇到爱因斯坦之后松口气说,幸好它没有认出我。

  因为矛盾不会因为她的一次物理奖项而彻底改变的。

  电影最后近乎是戛然而止,有很多让人不解的地方都没有交代。

  为什么李玩不能喝牛奶。

  为什么李玩的奶奶不出家门。

  为什么李玩爸爸即便有了新的妻儿还在接到前妻电话之后泪流满面。

  我更加倾向于认为,导演根本就没有打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他更像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片段,把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选取出来给大家看。生活还在继续,所以无法有一个通常的电影式结局,就像高远说的那句话,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

  初中选择学习小组会有矛盾,高考选哪个大学也会有。

  因为养狗会有矛盾,因为选男朋友也会有。

  因为喝酒应酬会有矛盾,因为婚礼怎么办也会有。

  就像我最开始说的,这样的家庭细碎的冲突是一贯的,是恒久的。

  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的爱是真的,但是每一个人带给别人的伤害也是真的。

  不管是爸爸对李玩,还是李玩对爷爷奶奶。

  电影里有很多有趣的细节。

  第一幕的时候,李玩纠正了爸爸,是吴老师。

  李玩房间背后的视力表。

  这些细节会让你在鸡飞狗跳的剧情里不出戏,确信这是真实存在和发生的。

  有朋友说,如果有人看不懂这个电影,应该为他们感到幸运。

  如果有人能觉得这只是一部电影,也应当为他们感到幸运。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在《狗十三》上映前叹息过,有时候不得不说人各有命。很多电影电视剧的压档,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果《秦始皇》没有延期七年,翁斐然会不会继续在娱乐圈;如果《无问西东》没有压档,陈楚生会不会再次翻红;如果《狗十三》没有压档,张雪迎被大众熟知应该就不会是胡辣汤吧。

  只是有时,命运真是捉摸不透。

狗十三观后感3

  我小时候也养过狗,有一次,夜幕降临了它都还没回家。我就面朝大山、面朝河岸,大声地喊它的名字。边喊边哭,想着它是不是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后来一想我们那边的山里是没有老虎的,就放心了;但是可能大山里有蛇呀,会不会被蛇放倒了,一下又好难过。

  差不多喊了1个多小时,我都做好它已经挂掉、已经失踪的思想准备了,它竟然趁着夜色,跑回来了,身上还带了些污泥,想必是受了什么苦,可我又猜不出,一时间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妈也很央就我,在我喊的过程中,没有阻止过我,到现在我还有点感谢她。

  我有很多小情绪,经常得不到照顾。

  一旦被照顾到了,就会铭记、感激。

  幼儿园放学后,我们在田边摘李子。一个斯文的大哥哥,发现几颗金黄色的李子,连着长在一个枝头上,他冒险爬上树,把那枝丫摘下来了,再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李子散落一地,所剩无几,我们几个小朋友,就哄抢地上散落的李子。抢的时候我还心惊胆颤的,因为别的大哥哥从树上打下来的李子,哪怕是普通的李子,要是被人捡了,他们都会厉声厉色地呵斥,让人交出来,稍不注意还会打人。

  他却笑呵呵地,让我们不用还了,就拿着吃吧。20多年了。

  那天同事婚宴,酒席上,大家推杯换盏,喝到最后都去敬老板的酒了,我没有去,独自窝在角落,看他们谈笑风生。

  有人特地好心过来教我,快去给大佬敬酒。我说他们都喝了很多了,可能也不想再应酬了,算了吧。教我的人说,你管他们喝多少干嘛,你要去敬了才是关键。

  我转手拿起酒杯,又犹豫了,内心有些抵触,觉得喝酒也应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特意去敬老板感觉有点谄媚,最后还是决定,不要去敬酒了。

  放下酒杯后,又出现了转机。老板特意叫到我,端着酒杯,唠了几句,我倒上了更多的酒,双手端起杯子,杯口低于老板,一饮而尽。我很感激,感激大佬不嫌弃,主动拉我一把。

  然后我退下了,有些无所适从,坐在椅子上,埋下头。有人过来关心我,是不是酒精过敏,我内心差点哭了,有人能懂。这是我不擅长喝酒的一个原因,而且我的体质,喝酒多了是更容易得食道癌的。

  前几天回老家,小侄女也回来了,她被要求喊一些不知道该喊什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长辈,但是没有人第一时间教她怎么喊。那种场面我是感同身受的,我不是不喊人,我是不知道怎么喊,但是有时候我都急得火烧眉毛了,我爸妈还总是略带责怪的语气说我,要知道喊长辈,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面前的这个长辈,该喊什么。

  小侄女有报周末的舞蹈班,所以后来还被要求在长辈面前跳个舞,她不好意思,但是长辈们央求不休(虽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为难,我能体会),我说,不用跳,懒得跳喔,我们好好吃饭。她很开心。

  后来吃饭的时候,她要我坐她旁边,后来还说,舅舅,我们两个拍个照嘛。我们都很开心。

  别逼一个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

  我妈妈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上次回家我才知道,她每次查话费余额都是打人工客服,根据语音提示按了很久的号码,都问不到话费余额。我分分钟给她装了个营业厅APP,演示了几次给她看怎么登录,然后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电话账号的.套餐使用情况。她很开心。

  今天她登陆营业厅APP后,没看到余额,微信截图给我看了,语音说了一堆,按照我提示,还是没弄明白。然后我们用另一个手机开视频,对着她手机,我说一句,她操作一下,弄到最后,发现好像是运营商bug,这两天可能暂时看不到。我说可以发短信来查询,也很简单,也免费。然后我自己用短信的方式查了一遍话费,截图发给她,她还是说麻烦,算了不弄了。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不想再麻烦你了。”

  我才回想起来,我今天的态度不好,因为当时忙着要去洗澡、忙着要回别的事情,有点急躁,不像以前那么温和耐心。

  是我没有照顾好她的小情绪。

  以前她可是有什么软件不会用,都会打电话问我的。那种耐心讲解一个简单的问题的画面,很温馨。然后我又打了电话回去,道了歉,相互之间嘘寒问暖说了些,最后道别时我妈说:要是以后,你和你姐姐有一丁点给我脸色看的事情,我都不会去你们家玩。我说:哈哈哈哈,不会的不会的。

  以前看到一句话:我们总是把坏的脾气给了最亲的人。我便希望以后,我能给最亲的人最好的脾气。

狗十三观后感4

  这个一部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一部片子。影评已经很多了,只想写下自己的一些观感。

  没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高,排片却这么少,很多电影院只有一两场。片子很平淡很细腻,但反应出了中国家庭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李玩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爸爸买了一条狗给她,她给它取名爱因斯坦。爷爷买菜遛狗的时候把狗弄丢了,后妈另买了一条,说是丢了的狗,但它并不是爱因斯坦,李玩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后狗咬伤了弟弟,被送走。李玩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大孩子。但懂事真的这么重要吗?一条狗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大人真的知道孩子要的是什么嘛?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娃长大了,懂事了”。这两句话,反复在电影中爸爸和爷爷奶奶的口中出现,当李玩和家长的意愿冲突时,就是不懂事,而当李玩考了全年级第一,拿了全市物理奖的时候,就是懂事了。很讽刺的是,每当懂事的时候,总会有些事会发生。拿了年级第一,正好赶上弟弟生日;拿了奖状,第二只爱因斯坦死了…懂事到底是什么?真的这么重要吗?还是说懂事只是家长想要减轻自己负担的一个说辞?家长在外工作这么辛苦,回来你还不懂事?!那所谓的懂事和真正的长大又是不是一回事?李玩去酒吧喝酒被骂,在酒桌上就被要求喝酒,这两套标准,就是让孩子去懂事的模式吗?其实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也就是这样的,当你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去实施,但父母得知,总会跟你说不行,不现实幼稚。可能确实很多孩子的想法很天真很草率,但他们有错吗?他们没错,只是不适合成年人世界的规则罢了。那就应该去浇灭他们的想法,强行安排上觉得正确的事情吗?

  “你到底要什么?你说嘛!你要天上星星,爸给你去摘!你要啥?!你说嘛!”这是当爱因斯坦走丢之后,李玩不接受新的狗,而半夜不归喝酒,奶奶出门寻找迷路回来后,李玩的爸爸情绪激动,问李玩的话。孩子到底要什么?喜欢什么?很多家长其实并不知道。李玩不喝牛奶,她的奶奶爸爸都不知道;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爸爸不仅搞错了展览的时间,也因为酒局使得李玩错过了展览;到底是不是爱因斯坦,没有人在乎,只不过是一只狗罢了,为什么你还要“无理取闹”?!李玩强行喝了牛奶,吐了,为了不让爸爸难堪,吃了狗肉。小孩背负的`不够多吗?家长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大,背负着一家的生计,孩子的未来。可是孩子背负了什么,想要什么,又有几个家长会在乎?李玩要的不是爱因斯坦这条狗,要的是陪伴,要的是在乎她的心,并不是真的在意爱因斯坦是不是会回来,而是你们找都没有找就告诉我,爱因斯坦没有了,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那只不过是一条狗,再买一只一样的不就行了,又有什么区别?可是对于李玩,它的意义不一样,爱因斯坦是她用拌饭喂大的,走丢的不是一条狗,还是她的寄托,而家长先是用旱冰鞋转移她的注意力,又用另一条长得一样的狗,妄图平息这件事,根本不在乎李玩脾气的真正原因。而在她决定接受第二只狗狗后,因为弟弟被咬伤,又被送走,多么的悲哀。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先是被爸爸搞错了时间,又因为酒局而错过了最后的观展时间,她内心的失落失望,也没有人在乎,不过就是一个展览,没有大人的生意重要,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

  看似温馨的家庭,小孩的内心确实无比的寂寞。李玩虽然是电影的主角,但却感觉她是如此的没有存在感。爷爷奶奶把她当小孩宠着她,只要三餐吃饱。爸爸只要她成绩好,什么都可以满足她,但她却只想知道狗的下落。李堂作为她的闺蜜,却也只是看大人眼色,并不会和她站在同一战线。爱因斯坦丢了,没人在乎;买来的不是爱因斯坦,没人在乎;弟弟昭昭生日时,她就像一个局外人,没人在乎;她爱看的展览,没人在乎;她准备的演讲,没有人在乎;她不喝牛奶,没人在乎;而大人在乎的,只是你有没有吃饱吃好,你成绩好不好,家里人和不和睦,外面工作做的好不好,而不是你的狗是不是原来那条狗。

  反过来说,大人也有大人的无奈和心酸,李玩问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认识的?”爸爸泣不成声,并且不想让李玩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不是一个好爸爸”,大人又何尝不想陪伴小孩,但是大人也是有心无力,无可奈何。所以总希望孩子懂事,可以分担他们的压力,希望他们不要闹腾,在家乖乖的,不惹事,不闹心。我们已经从小孩变成了大人,李玩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懂事,变得不让人操心,也逐渐去理解大人的世界。

  “这种事以后还多着呢”是整部片子最心酸最无奈的一句话。只是告诉你,你就慢慢习惯吧,毕竟你也改变不了什么,就受着吧,忍着忍着就习惯了。毕竟人世间有太多你无力改变的事情,渐渐的你也就变得冷漠,变得和大人一样了。

  李玩在电影中一直提到的平行宇宙理论,其实是她觉得自己遗憾的一个弥补,她觉得在另一个宇宙中的李玩会过得更好。她问“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她和父亲说的“不该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另一个谎言”她和父亲说“应该让昭昭和奶奶道歉”,其实都是小孩天真直率的表现,不懂得伪善不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而生活渐渐的也就磨平了她的棱角,当她最后看着弟弟昭昭的时候,也许她也懂得怎么做一个大人了。

  片中还有青春的荷尔蒙,躁动,不羁,和懵懂的爱情。李玩可能比别人更冷静,更快的成长了。与其说是青春片,不如说是一部家庭片。那在看电影的我们,是不是也“长大”了,“懂事”了呢?希望在这个世界中,你长大的慢一些,快乐一些吧。

狗十三观后感5

  《狗十三》这部电影的故事起因源于一条狗,结尾也落到狗,狗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包含了许多内在的含义。据说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名字叫狗B,脏话当然过不了审,不过“狗十三”同样能让人意会,并且更丰富了电影的表达。许多人说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教育对个性的扼杀,也看到了成长的伤痛,许多人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这倒并非无病呻吟,而是电影故事太生活化,李玩经历过的许多事情我们也经历过,李玩做到的事情我们想做却又不敢做,她是个缩影,包含了无数个我们的青春。

  电影围绕的家庭是中国常见的三代同堂,爷爷奶奶善良守旧,爸爸和后妈重组家庭另育一子,女儿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因为这样的人物设定我们得以看到三代人的不同,同时,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循环,那就是:最终,我们都会成为电影中的爸爸和爷爷。

  昭昭是爸爸跟后妈生的,在中国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下,昭昭一出生就被除了李玩之外的全家人溺爱不止,他从椅子上摔下来后哭着重复一句话:“打椅子!打姐姐!”相信很多年轻的妈妈看到这里都会无奈地笑笑,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从上一辈传承下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不小心磕磕碰碰,爷爷奶奶就会教他打地、打墙,打一切害他宝贝孙子磕到碰到的东西,让孩子从小养成了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习惯。爷爷遛狗不栓绳子,狗丢了也不及时找,李玩着急找狗的时候他即使心有愧疚,但嘴上绝对不承认,只会怨李玩不重视他,腿摔伤以后他就更理直气壮了,因为爷爷也是像昭昭一样被这么教育大的,他习惯了推卸责任。

  李玩又何尝不是被溺爱大的呢?因为父母离异,爸爸对李玩总是小心翼翼的,想方设法补偿她,为了老师口中的重点高中强硬地改了李玩的兴趣小组志愿,但过后立马又是赔笑脸又是给零花钱,还买了条狗送给李玩。狗走丢之后全家人开会商量,每个人都要看李玩的脸色,还费尽心机又买了条一样的狗回来,可以说,长辈们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一切,唯独做不到也想不到的就是道歉。李玩说她也不是非要条狗,她就是要爷爷认错,要大人们承认这狗不是爱因斯坦,但大人们怎么能认错呢?那是他们作为大人的尊严。

  李堂看得很明白,她知道要维护大人的尊严,所以立马改口认下了爱因斯坦,换来了李玩对她的厌恶和抗拒。如果说李玩是个还在对抗世界的.十三岁少女的话,李堂就是一个更温和的更懂事的李玩。懂事,是懂人情世故,遵循规则,李堂早恋、喝酒,但不妨碍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因为她分得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李玩的后妈送她一个包,她就能立刻笑脸相迎,是因为她知道别人付出了是想得到回报,那么她就应该给她。她是活得更轻松的李玩,不再那么拧巴非要争出个对错,她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对错都是相对的,相对论不只是告诉她宇宙不唯一,真理也是不唯一的,今天的错误或许明天就对了也说不定。电影中李玩喝牛奶,一喝就吐,但之后堂姐男友递给她牛奶,她喝了也没什么异常的反应,电影用喝牛奶这件小事来告诉我们,李玩变了,或者说,成长了。

  成长这件事,在儿时看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当它真正发生时却又是那么的猝不及防。

  因为一条狗的依赖,李玩对周围的人都变得温暖柔和,也因为狗的走失,李玩开始对抗规则,抗拒成长,但成长总会如期而至,它让你看到这是个复杂的成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非黑非白的灰色地带,它让你看清了每个人都戴着的面具,这些面具如此相似,如此泛滥,而当你发现戴上它之后会感到如此的安全,你就不想再摘掉它了。李玩一点点戴起了面具,成为大人们眼中懂事的孩子,她慢慢变得跟李堂一样,知道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在大人的酒桌上赔笑,也许再过十多年,她会长成那个一脸精明的后妈,再过二三十年,会变成那个在酒桌上八面玲珑但喝酒之后会忍不住默默哭泣的爸爸。

  电影结尾前,用了不小的篇幅展现了昭昭学溜冰的场景,昭昭站在队伍里,在教练的盯梢下喝一口牛奶,低头就吐了出来。他总是摔倒,哭着说他学不会,请求教练帮他,但教练依然逼着他自己站起来。这一段内容与李玩的成长过程相呼应,它告诉我们,每一个被疼爱的孩子,都要在一次次的摔倒和哭泣中站起来,去学习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青春素来如此,人生亦复循环。

  这部电影之所以引发网友热议,倒不是说电影拍得有多牛逼,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也很琐碎,编剧完全可以把它编成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但也正因为它真正关注了最生活最平常的事情,才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去回味自己的青春,去思考这平常之下的所有无奈和悲伤,以及,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去改变它。

【狗十三观后感】相关文章:

《狗十三》观后感11-02

狗十三观后感11-07

《狗十三》观后感8篇03-01

狗十三观后感3篇11-07

狗十三观后感(3篇)11-07

狗十三观后感5篇11-07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1-23

神舟十三号返回观后感11-30

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观后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