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时间:2024-09-01 12:01: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

  读了《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如此多姿多彩的!

  最近春意盎然的四月,迎来了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嘿,什么水面打跟斗嘞,嘿溜溜啰……”早上,阳光明媚,国旗飘飘,校园里响起了我们全校师生嘹亮欢快的对歌,在大队部辅导员杨媚老师的安排下,全校师生分成了两个阵容,满怀激情地玩起了刘三姐对歌。杨老师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我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对学校“三月三”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三月三”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活动有“走木板鞋”、“跳竹竿舞”、“抛绣球”等等,我和小朱、小渝来到了木板鞋比赛场地,这个比赛要三人三双脚同时穿上一双长长的木板鞋,一齐以最快的速度走向终点,考验的是三个人的配合呀!马上就轮到我们上场了,“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一起念着口号:“一、二、一、二……”一上左脚二上右脚。刚开始我们可能没把握好节奏,让四(2)班的同学领先了,慢慢地我们掌握了节奏,速度快了起来。忽然,一声“哎呀”,吓了我一跳,原来是前面领先的四(2)班团队摔倒了,惹得全场哈哈大笑。这时我们知道机会来了,“一二一二……”我们喊的口号更加紧凑,“踏踏踏踏”的板鞋声有节奏地响起,“快点,快点,快到了……”旁边是老师同学的鼓励声、催促声,我们仨都紧张得不得了,但都不敢喘半口气,在前面的我死死地盯着终点,近了,近了,耶!我们赢了!掌声、欢呼声响了一片,原来团结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也许这就是“三月三”活动的意义。

  天空是那样晴朗,太阳是那样热情,照得我们的脸红扑扑的。竹竿舞场地有节奏地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抢绣球的同学玩得不亦乐乎,金色的、红色的绣球满天飞,整个校园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正如读本所说:“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2

  夜已深,天空中铺满了繁星。我还在书桌前不知疲倦地读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几个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但我的脑海中却像电影般放映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悠悠历史,中华民族创造的无数的辉煌成就。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人物们创作了许多著作流传至今: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的一些发明还传到了西方——那就是“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样子,下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目标是使中华崛起,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书法家。虽然这个目标在他的映衬下显得十分渺小,但我会努力地实现它。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被赞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现在的书、材料都是由打印机打印,不用手抄,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书法的用处越来越少;然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想把这项传统文化学好,想把这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现在的我天天练书法,但还是不够美观。要是参加比赛的话很难得到高级别的大奖,所以我要坚持不懈地练。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捧着我的书法作品去领取奖励呀!上个学期,在学校的硬笔比赛中,我已准备充分,但还是只得到了二等奖。不过,我不气馁,心想,别人可以得一等奖是他们刻苦练习才写得好,这一等奖其实是证明了他们刻苦努力的结果,是一种荣耀,只要我不放弃,坚持练习,一定能不断进步的。所以我现在要加把劲儿练习,争取下一次比赛名列前茅。机会终于来了,去年暑假的时候,得到广西要组织开展西南部赛区的书法比赛的.消息后,我就努力、不停地练,最后虽然只得了三等奖,却让我感受到了努力的收获,也让明白练习书法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获得大奖,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快乐。今后,我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一样,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书虽然已经读完了,但是思考还在继续,书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我回味无穷。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3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读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一书中的这些“中华好诗文”,我精神振奋;当看到《黄香替父温席》、《闵子骞代弟留母》这些孝敬父母的故事时,我热泪盈眶……读着读着,不由想起了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长得挺漂亮,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短发,大大的眼睛很有神采,脸上总爱挂着三月桃花般灿烂的笑容。妈妈勤劳善良,对人十分热情,但最让我敬佩的还是妈妈对外婆的孝顺。

  外婆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很不幸的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却因生病夭折了。后来外婆抱养了一个儿子,盼望着老了能有人照顾,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这个舅舅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后,他嫌弃外婆老了,干不动农活了,便另立门户,将外婆分到一边,什么也不负担。 没办法,已出嫁的妈妈、大姨、二姨只得一起来照顾外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外婆砍柴挑水,洗衣做饭,栽种庄稼。在生活上,妈妈对外婆更是悉心照料,经常给外婆送吃的.穿的,给外婆购买生活用品,对外婆嘘寒问暖,为外婆煎药熬汤,几十年如一日。因为这样,外婆的生活还算平安,外婆很欣慰,妈妈也很高兴。

  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将右手腕摔成了骨折。妈妈知道后,立即骑上摩托车将外婆送到医院就诊。医生将外婆的手腕接好,上了石膏夹板,用纱布系牢,挎在脖颈上。临出院时,医生一再叮嘱妈妈说,外婆年纪大了,恢复要慢一点,右手不能乱动,要多炖点排骨汤给老人家喝……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外婆,妈妈索性将外婆接到家里来了。妈妈不仅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都给外婆炖排骨汤,还做些别的好吃的给外婆吃。每天妈妈都给外婆洗澡、换衣、喂汤,有时还陪外婆聊聊天,给外婆捶捶背……转眼一个月了,妈妈带外婆到医院复查,医生指着新拍的片子说:“没想到恢复得这么较快,这么好。”要知道,这都是妈妈悉心照顾的结果呀!

  妈妈,您是我心中的榜样!虽然我也帮您一起照顾过外婆,虽然学习之余我也帮您做了一些家务活,虽然我也为您端茶倒水过,但我做的与您比是微不足道的,我要做得更好,我要像您一样,做个孝顺的女儿。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4

  今天,我认真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其中,尊师爱亲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个故事《颜回煮饭敬师》。

  故事主要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连好几天都没吃上饭。大弟子颜回看见老师很饿,于是向人乞讨。等他回来做完饭时,孔子也刚好睡觉醒来,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便跨出房门。只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见了又高兴又生气。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着一大碗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做好了,请老师进食。”这时,孔子说:“我在梦中见到了去世的父亲,我要用它来祭奠他老人家。”颜回把米饭夺去,说道:“不行!这米饭不干净,刚才煮饭时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后来,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饭抓着吃了。”孔子听了这番话,深感颜回是个贤德之人。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尊师爱亲”四个字萦绕心头,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给我讲的'远房小表舅的故事。

  小表舅的母亲有点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学,母亲就会在后面远远地跟着,上课时,一直站在校门口扒着铁栅栏向里面张望。小表舅从来不出教室玩儿,因为一到下课,同学们就会对着母亲说说笑笑,虽然很远,可是小表舅总能清晰地听到大家的小声议论。

  一天,老师把小表舅叫到一边,问:“为什么最近闷闷不乐?”小表舅说出了实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没有母亲就没有孩子,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你还记得吗?有一次,别人送给你的妈妈一根冰棍,她舍不得吃,跑回家里递给你吃。你应该为有个好妈妈而骄傲。”

  老师的话深深触动了小表舅的心,从此他帮助母亲干活了,扫院子、喂鸡,还给母亲扎了一个小辫子,母亲睡觉的时候都舍不得解下辫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学习更加努力了,他不仅要感谢母亲,也要感谢老师的理解和开导。

  生活是一片草原,“尊师爱亲”是草原上成片的美丽花朵,有同学们向老师敬礼问好的礼仪之花,有儿孙给爷爷奶奶打洗脚水的孝亲之花,有父亲为病重孩子捐献器官的慈爱之花,更有广大人民为贫困家庭捐款的博爱之花……想着想着,我的内心力量变得无比强大。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我激动万分,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礼仪之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5

  最近,老师让我们品读了《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后,我被当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并且使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颜回煮饭敬师》这篇文章了。

  《颜回煮饭敬师》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孔子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一连几天都没有吃饭。孔子的一名学生颜回便向别人讨了一些米,做成了白米饭,打算给他的师傅孔子吃。但炭灰却落在了米饭上,颜回便将展粘有炭灰的那一部分米饭给吃了,然后端给孔子。孔子看了,他一开始认为是颜回偷吃了米饭,但颜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孔子后,他非但没有批评颜回,反而表扬了他。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颜回是个尊重老师、关心他人的人。可是,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人的素质和道德却降低了。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尊重长辈,懂得礼义廉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的不雅行为和种种陋习。在我身边就出现了这种事情:一天,我在乘坐公交车时看到一位年轻人坐在座位上,这时上来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奶奶,因为老奶奶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他就将身作文子靠到了年轻人座位上,但由于车子颠簸,老奶奶的身体一不小心碰到了那个年轻人,那位年轻人非但没有让座,反而还用一些恶毒的语言来侮辱、指责她。

  我看到了这一幕既生气又感到惋惜,因为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还是礼仪之邦,素以优秀的品质、道德和礼仪著称。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传承、发扬着中国的美好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可难道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就可以不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了吗?不是!我们应该要让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继续激励着下一代人。如果不传承这种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我们的民族还会富强,还会安康吗?所以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以那些伟人为榜样,努力学习。在生活中,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互帮互助,热心公益。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人民就能幸福生活、安居乐业。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6

  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好奇心驱使着我,翻开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是它让我知道了文化成果的灿烂辉煌,也是它让我懂了文化血脉的源远流长。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孔子、老子、李白、曹雪芹……他们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册上写下了闪光的名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颜回煮饭敬师”这一小故事,说的是:孔子和学生周游列国时在路上被困,一连几天没饭吃,孔子用睡觉来忘却饥饿。大弟子颜回见老师挨饿十分忧伤,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向人乞讨,终于要回了一些米,却在煮饭时碰到了炭灰,但他却把落了灰的饭自己吃了,留下白白的米饭给孔子吃。孔子知道了此事,很是感动。

  这个故事虽然是件很小的`事,但却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亲人、尊师重教。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等待的时候,看到有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老人来看病,看着年轻人额头豆大的汗珠往下滚,真是替他心急,没有座位,他就那样一直背着老人不肯放下,后来,好心的医生见他辛苦,就先给他看了,后来才知道,那老人是他的父亲,病了很多年,无法下地走路,他就从一楼一直背上三楼,老人还夸他一直照顾他,没有放弃他,送他去养老院。在场的人都夸他孝顺。但他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不值得表扬。

  但我认为年轻人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做大事,赚大钱,但也不能忘本。百善之首,以孝为先,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还谈什么品格,谈什么美德呢!

  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但也没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我们都是生活在父母的保护罩下,却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们的用心良苦。有时候为了一点芝麻大小的事,就和他们闹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们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多顾虑一下他们的感受。传承中华美德,要从孝敬父母开始。要做一个在家孝顺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的好少年。

  传承中华美德,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成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只要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7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诚信,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关于诚信的故事举不胜举:古有季礼挂剑,宋濂借书,商鞅立木为信;今有李雪英打工为儿还债,赵庆珍替战友尽孝22年,宋庆龄舍玩等友这些无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

  在《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个读本中,当我看到安徽省繁昌县皖江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徐慧娴在回家途中捡到现金及银行卡总计金额有31万余元时,她不为所动,主动联系失主并全额交还,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令我感慨万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诚实的一件事。记得那是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看到同桌新买了一盒彩笔,非常漂亮,想让妈妈给我买,可是没成功,于是我以借用为名,并答应她用完之后归还。但我实在是喜欢了,便想占为己有。于是,我悄悄把笔藏起来,骗同桌说,画笔不知道被谁拿走了,怎么也找不到。同桌看着我伪装的表情,没有多说什么。现在,每当我看到那盒画笔时,我就如鲠在喉总不是个滋味。特别是不敢面对同桌的.那双眼睛,这件大包袱一直压得我喘不气来!对照徐慧娴,想想自己,我觉得好后悔。老师、家长每天都在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可我呢?我却没有做到。为了贪小便宜,却撒了谎,欺骗了同桌,也失去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我觉得这件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它给我的教训使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诚信是一朵鲜花,它开放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场春雨,它滋润了人们干渴的心灵;诚信是一抹阳光,它照耀着人们宽大的胸怀;诚信是一盏明灯,它点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从今以后,我决心要诚信做人,立志成材,让诚信美德作为我人生启航的准则,陪伴我一路走下去,让诚信这朵美丽的奇葩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8

  周末,我上街购物。突然,乌云密布,天气骤变,我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

  骑到一个小区附近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身后还有一把歪倒的轮椅。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车看着那个老人,只见他手臂支在地上,略带肥胖的身体艰难地扭动着,还带着微微的呻吟声。却始终爬不起来,我刚想下车去扶他,脑海中却突然闪过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画面,再看看眼前这位老人,心想:他会是讹人的老人吗?扶,还是不扶呢?此时我的内心异常矛盾。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有点冷,而我的心,好像也是冷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爬起来。环顾四周,我发现在这条新建成的街上,除了我,就只有店门口的两个小伙子了,而那两个小伙子也像我一样,看着老人。嘴上在说着什么,却没有出手相扶。这时,一个中年人骑着一辆摩托车开了过来,他偏头一看,正好看见了那个摔倒的老人,连忙停下了车,就地停放一旁,不假思索地向老人跑去。看到那个中年人去扶老人,我和那两个小伙子也急忙过去帮忙,几个人吃力地架起老人肥胖的身躯,再抬起他瘫痪的双腿,我帮忙按住那辆乱跑的轮椅。齐心协力地将老人扶上了轮椅。中年人将老人推进了小区老人的家里。而我看见被中年人遗忘的连钥匙都没有拔的车子还在那儿,便在一旁守着,直到中年人返回来。

  “扶不扶”渐渐成为了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话题,扶还是不扶?也成为一个艰难的抉择。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从20xx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播出后,无不引起国人的反思。扶还是不扶?扶了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不被诬陷,值得思考。如果盲目地扶了,会不会和那句经典的台词“扶之前是开大奔,扶之后是骑二轮子”一样呢?南京彭宇案、重庆万鑫案、天津许云鹏案……一系列的案例接踵而至,让扶不扶再一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次,我和小伙子都犹豫了。因为“扶不扶”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这次,中年人毫不犹豫的行为犹如醍醐灌顶,使我恍然大悟。是啊,我怎么忘了,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人’字的一撇一捺紧紧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就好像是我们大家,是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帮扶的。”

  回家的路上,雨更大了。雨水遮挡了我的视线,但我的内心却逐渐清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我脑海浮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伸出援手,播撒爱心”等语句萦绕耳畔。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我相信,大雨过后,天更蓝,水更清;我相信,老人是可以扶的!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9

  一个静静的午后,我坐在教室内阅读着《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屋外滴答的雨声像一首小曲,悦耳动听,将我的思绪带到遥远的北宋时期。

  “大人好久不见,小弟范镇从许州来看望大人,大人别来无恙啊?”一位穿着整齐的来客彬彬有礼,问候主人。“托范兄的福,一切安好啊!快请到寒舍饮茶吧。”一位穿着朴素的官员在屋外迎客。

  “范兄请坐,不知远道而来为何事啊?”范镇打量着主人家的设施,又去房间看了看,感慨道:“哎——不为别的,只为看望你,你为官清廉,日子过得如此清苦,何必呢?你那床被子……太寒酸了,夜里不耐寒啊!”主人微笑着双手作:“多谢范兄关心,这床被子早已习惯,至于清苦倒不觉得,现在的生活对我而言很满足了”两人促膝而谈,把酒吟诗,直到深夜。次日,范镇返回许州,他让夫人做了一床被子,托人捎给主人。主人非常感动,在被子是用隶书端正地写到:此物为好友范镇所赠。他盖着这床被子直到去世。他不是别人,正是司马光。

  司马光一生都过着及其简朴的生活,一贯粗茶淡饭,就是招待宾客,也只有三五个菜。我的思绪被拉扯回来,翻看整本书,写的就是中国历史精神。滔滔黄河孕育着中国文化,滚滚长江养育着华夏子孙,巍巍长河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变迁,雄伟的兵马俑展现了民族力量,悠悠的.编钟奏出了神州乐章。

  老祖先留给了我们宝贵的历史与文化,节俭是一种财富。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复兴,必须要学会节俭。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说水少用些,钱少花些,电视少看些。节俭往小说,一张纸,一度电;往大来说,自然资源等等。生活中,很多人请客吃饭,点的是好几百的酒,吃的是价格不菲的菜;有人洗完手后任水龙头“哗哗”地流水……。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虽然有强大的实力与富饶的资源,可是铺张浪费不应该是中国人的“专利”。难道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可以随便浪费吗?更让人痛心的是,许多人好面子,不愿打包,请问面子能值几个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固然很好,但是咱的老根不能忘却呀!

  道德修养就要从节俭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每个人可以问问自己,今天你节俭了吗?中华文化承载了无数人的心血,它源远流长。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了这本书,我懂了许多。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是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决心要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在这本书中,使我们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仁义胡同》。这篇文章使我明白:做人要心胸宽广,别为了一点小事计较,让一让也没有关系。文章主要讲了:明朝时有个叫董笃行在京都做官。有一天,老家的人因盖房砌墙和邻居闹矛盾,相互争抢两堵墙的地皮。他母亲给儿子写一封信,要他出面说话。董笃行在收到信以后立即回信。信中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母亲看了儿子写的信后,觉得有道理,便照办了。邻人听见了,很感动,也主动退让。两家和好,互相让出的地方成了一条胡同,人们把这条胡同称为“仁义胡同”。

  在生活中,如何处理小事小非,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情怀。许多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搭乘公交车时看见两个小学生为了争一个座位发生纠纷。这个说是他先坐下的',座位是她的。那个说是他先把书包放下在座位上的。两个人都互不让步,他们还破口大骂,吵架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动手打起来,劝也劝不住。旁边的姐姐忍不住了,站起来对他俩说:“只为了一个座位,至于吗?互相让一让又何妨?我不坐了,你们俩其中一个来坐,免得大家看着你们心烦。”姐姐说完后全车人都拍手叫好。他们的脸“刷”的一下红了,最后两个人都没有坐座位。

  是呀,宽容是相互的,当你对别人做到了宽容,别人也会对你做到宽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就会多交一个朋友。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我们不应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与怀,念念不忘。同样,生活的路也正因为宽容和大度才越走越宽。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加应当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的传人。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1

  翻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当我看到《节日习俗多姿多彩》这一章时,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了。

  记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刚回到老家的村口,就远远地看到了村头农贸市场的一块空地上围满了人,最爱凑热闹的我,马上跑过去钻进了人群中,呵,原来是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堂哥在写对联呢。我连忙大叫了一声:“哥哥,我回来了。” 堂哥听了,停下手中的笔,微笑着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快来帮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红纸续长一些。”旁边有一位我不认识的大哥哥早已在做着这项工作了,我也跟着那位大哥哥一起做。这时堂哥写好了一副对联,只听见堂哥说:“张大婶,你的写好了,放到旁边晾一会儿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赵大妈,你们的.已经晾干了,拿回去吧。”看着他们把对联拿走了,我着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们还没给钱呢。”哥哥说:“去,给我拿红纸来。”我只好去拿了一张续好的红纸给堂哥,堂哥又开始挥笔书写了。就这样,写好晾在一旁的对联,陆陆续续地都被领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东西,拿着最后两副对联,我们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堂哥:“今天写的对联,都是免费的?” 堂哥笑着说:“你不都看见了吗?快点走,回去还要贴对联呢。” 我说:“急什么呢?你爸和我爸他们肯定早已把对联贴好了,还用得着我们帮忙吗?” 堂哥笑着说:“你就知道偷懒。”

  终于到家门口了,堂哥却拉着我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声:“李大爷,除夕饭菜弄好了吧,我们来给您贴对联了。”李大爷笑呵呵地迎了出来,连声说:“好,好,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们一边贴对联,堂哥一边对我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从古至今,春联都是从右往左念的,春联还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为右,一般以三四声结尾,下联为左,一般以一二声结尾,这样念起来才朗朗上口。上下联可不能贴反了,要不然会让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听着堂哥的话,想着堂哥今天的所作所为,原来,中华文化不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还联结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当我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中华文化时,才能领悟到它的独特之美。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2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承千年。中华,一个具有代表性质的词语;中华文化,一个历史久远的风铃历史;传承中华文化,一个人人心中的腾涌言辞;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一句中国人民窝在胸中的肺腑之言。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其特征是以中华文化的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骨干发展而来。中华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而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等。

  上了小学的同学们都会涉及到书法的学习,开设的书法课程让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华文化。然而,书法,并不只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同样是中华精神的传承。

  书法,讲究运笔、行笔、收笔,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小觑,不可忽视。书法,同样也很缜密、细心。这种精神正如我们那个宏大中华精神一样,不轻易放纵、不怠慢······不容小看的中华,是令人敬畏的,但文是火热的、高涨的、兴奋的。中华精神——扶危济困,救他人于水火。这难能可贵的.精神,都云集在中华这个大家庭里,你说,难道不令人振奋吗?芸芸众生中,我竟能成为中华的一员,为此,我心中的激情正在涌动,希望我也能成为耀眼的新星,照亮心中的黑暗。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我们应该众志成城,一起将祖先留下的文化传承;我们应该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一起将中华精神的灵魂保留。未来,需要我们焊接;时代,需要我们推进;夜晚,需要我们照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需要有“传承”这个概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祖国的蓝天更蓝,白云更美,才能让祖国的光芒更耀眼。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才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怎么可以将它荒废。中华文化,古老的精神,发掘了几万人得灵和魂才回归到我们中国,我们怎么可以忘怀?中华文化,非常珍贵,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他已经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在以后的日子里会一直鞭策着我们前进。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_爱国作文750字06-09

优秀议论文1100字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11-03

读《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有感700字08-01

读后感700字 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10-12

传承中华文明——共铸精神家园09-04

有关传承中华文化范文精选09-20

共筑诚信10-12

传承中华文化,固守诚信品德07-19

传承中华文化倡议书09-20

面对中华文化,我选择传承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