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全文
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全文1
1、诵读法。通过反复快速的朗读文章熟悉文章的内容,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培养语感,直到把文章的意思全部理解清楚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或者通俗易懂的散文。
2、研讨法。每个人的思想总是有限的,所以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或者老师和学生一起双面对话和讨论,对对方的观点加以评论,仔细咀嚼言语之间的精妙之处,从而发表自己的观点来对文章加以理解。研讨的成员主要是指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相互促进语感的提高。缺点是缺乏自己的独立语感感悟。
3、比较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与语感基础,把内容或形式上有关联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找出文章言语的相似之处和区别,从而培养其对言语结构体系知识的了解、对内在构成方式的把握、建立前后联系的知识体系,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那么培养语感的具体步骤有哪些呢?
只有培养语感,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教师的教学原则方法才能得到体现和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自身素养和知识技能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关键是要以文章的语言感知为基础,才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的想象和共鸣,最后促进人们的理解和思考。对许多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仅仅的停留在语言的感知上还应该在感知作品的同时,通过语言的刺激去联想和体会写作者直观形象背后的韵味。并在通过感官揭示作品意味的同时通过积极的组织和建构对大脑中作品新的构建赋予新的含义。从而产生审美的直观性与创造性的语感结合去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
2、品位语言,再造想象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的特征。既是一种先天的潜能,构成一段话后又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体现,能反应作者的内心世界。哲学上对想象的定义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再生出来的,培养语感只有借助于想象才能产生美。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阅读中的文字转换成为自己头脑中的感官想象,然后再次浮现出来所感受到的且展示出生动具体的意象。因此学生在培养语感的时候,除了要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外还应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回顾,加入某种想像进行必要的补充。
3、揣摩意蕴,审美判断
意蕴是词语的情境意义,也就是培养语感必须多角度、多方向地伸展思维视角,把某一词语和句子所传达出的客观形象置入当时特定的与之相关联的时空范围和“关系形象”中加以考察。而审美判断呢?这也是语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读者对自己的审美感受、体验、认识,做出的正确的判断。例如:王国维在诗中写道“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一个“弄”字把景物拟人化,使得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从意境的角度审美,体现了此人对月夜独特的感官感受。当然审美判断是在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得到,然后综合各个分析的要素进行审美判断的,可以说没有分析就没有审美判断和结论。
4、力求交融,产生共鸣
在语感的培养过程当中,我们面对的文章是在作者写作背景和目的下产生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跟着作者的思维而展开自己的感官想象,不断丰富和充实作品中的形象。尽可能地做到自己的感官思想与作家的思想交融统一,糅为一体。两者的思想形成统一后读者对言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作品本身的情感相统一或者大体一致的现象,即作家通过言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强烈地影响了读者,反过来读者产生了思想感情的回旋,使得读者在语感中感悟正面人物胜利而欢呼雀跃,为反面人物得势而愤怒。从而产生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
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全文2
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所瑰丽的花园,而中国古诗就是园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赏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以《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初中部分古诗为例来谈谈从哪些方面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呢?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炼字
炼字主要是品味重点词语,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卷”字用得好,简析好在何处?
赏析用词妙处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它在句中的意思;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上题答案是:
①一个“卷”字写出千余匹马卷过小山冈,一个“卷”子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的威武雄壮。
②其妙处表现作者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小山冈,。
③一方面写出速度快;另一方面写出猎的情绪高昂、精神抖擞,阵势威武雄壮。
二、炼句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问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案:含义: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好处: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此题属于炼句题,主要是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①直抒式,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修辞写出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凉州词》中的“春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都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冯唐”典故的运用,表现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王昌龄在《出塞》中借汉代李广英勇善战,威镇边疆来讽刺唐王朝用人不当,边将无能的现实。《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像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三、炼意
“意”既指全诗的主旨,也指该诗的意象和意境。即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例题:《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的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意思: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情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中学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何来确定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呢?
1、看作者。每个诗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如李白浪漫、豪放,杜甫现实、沉郁;苏轼开豪放词风,李清照以婉约表情;王维、孟浩然属田园诗派,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陶渊明隐居田园,消极遁世,曹操充满豪情,敢于包揽日月。
2、看诗题。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看意象。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凄凉哀伤;“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中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全文3
一、三路并走,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观07、08年课外诗词赏析题,发现最多的是要求考生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言志”,志,就是诗人通过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就必须读出诗的灵魂,读出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必须三路并行,仔细体味。
1、细读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感情。
从感情的悲喜角度讲,诗中多出现暖色明丽之词句,则诗句表达喜乐之情;诗中多出现冷色灰暗之词句,则诗常表达忧思悲伤之情。“沉醉”、“兴尽”、“争渡,争渡”流露的是词人活泼率直,无忧无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的是词人孤寂及无计可除的思夫之情;而“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则倾吐了词人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痛。当然我们更要结合全诗内容,揣摩诗人感情。如08山东济宁考题:
秋夜雨(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题(2) :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诗句(2)我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出来,由此可揣度出主人公一直在看着月亮,这是为什么呢?心境百般孤寂吧。再读全诗细想,主人公为什么要听着“丁丁漏水”觉得夜那么长,为什么要听着秋虫整夜地响?根据最后一句中“征衣未寄”可揣到主人公的丈夫是出征了(古时出征多为男子) ,秋天来了,尚未寄御寒衣;“莫飞霜”,则透露出对丈夫的思念,牵挂。至此可感悟出全诗表达了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结合时代背景,揣摩诗人表达的感情。
诗人的感情通常是由景而生。这景一是眼前的自然之景,二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平时上课时老师常给我们讲诗的时代背景,以助我们了解诗人“此景”下产生的思想感情。考试题中有些诗我们是很难从词句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那么可以从诗词的小记(如苏轼《水调歌头》) ,及出题人所给的写作背景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08山东考题: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直接解此题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离乡之久,应该是“近乡”“情更切”,怎么会“情更怯”?又为什么“不敢问来人”?可读一下诗的“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径汉江时所作。”便可知诗人写此诗时的背景是“被贬”, “逃回”。由此可揣摩诗人的心情是:近乡想询问一下亲朋之情,可又怕暴露逃犯身份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3、结合课文所学内容相似的诗词、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所选课外诗词,多为名家诗词,他们的诗词我们课内多次学过,考试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已学诗词帮助我们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人,尤其是著名诗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其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基本是一致的。如08江苏泰州考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第(3)小题: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注” (1) ,可知本诗同样写于“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之际,再联系所学课内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知本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寂寞之情和找不到出路,只待寄情山水,缅怀古人的复杂情感。
二、结合语境,感悟词的妙用。
古人写诗很注重用词的锤炼,刻苦求工,因此诗词欣赏很注重对字词妙用的欣赏,其实通过课内诗词的学习,我们应该感悟到古人写诗对词的锤炼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而词的`选用又体现在务求传神、传情、创造佳境,突现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
1、用词务求十分传神。如07浙江义乌考题:
春游图(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题(1)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这“蘸”字用拟人手法,生动活泼,传神地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可爱,也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多。
2、用词务求传情:如08江苏南通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1) :诗中的第2句“惊”一词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里的“惊”一词传出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另外前面宋之问《渡汉江》中的一个“断”字,也不仅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传出了诗人思家之情。
3、用词务求创造佳境。
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如2008年陕西中考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题(1)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这一“湿”字运用了通感手法。黄昏在人眼里本来总是迷茫暗淡的感觉,在烟雨中,空气充满了水分,黄昏似乎也被打湿了,视觉换成触觉,一个“湿”字,生动可感地创造出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意境,充满了奇妙的空灵之趣。
4、用词务求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如07四川达州考题: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1) :一个“独”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这儿的“独”字和前面“千”“万”形成对比,和“孤”相照应,表现了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三、多角度透析,品赏千古佳句。
课外诗词赏析第三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诗词中千古名句的赏析。这种赏析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要求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二是对诗句所蕴含的道理进行赏析。
1、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时首先必须辨明诗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二必须结合诗词内容说出运用此艺术手法的妙处。
(1)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直接吐露出来,而是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08江苏宿迁考题:
寒塘(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题(2) “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
如果说前句是直抒胸臆,那么该句则是寄情于景:此句初看是写景,实际上寄托的却是“雁归人未归”之意;这“一”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更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08扬州考题中李白诗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了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
(2)衬托手法的运用。如08山东淮坊考题: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秀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题(1)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的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则是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的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3)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的运用。如07年广州考题: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2)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诗句首先是化抽象为具体,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此诗句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写出了“愁”之多。
(4)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如07山东滨州考孟浩然诗《过故人庄》赏析:
题(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表现手法、语言运用)作简短赏析。
从表现手法角度来赏析:两句诗采用了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诗歌的艺术手法还有好多,虽然中考所选课外诗词中尚未出现,但在我们所学课内诗词中已经出现,如:用典,象征,渲染,曲笔,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这些艺术手法要好好掌握,以便在今后读诗时能灵活地多角度去赏析。
2、对蕴含的道理赏析。
古诗中的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更因为这些诗句内蕴丰富。说它内蕴丰富,是说诗人常常不把自己的主观情思直接表露出来,而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某一物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情思,因此,读诗要学会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的联想,感悟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如07南通考题: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2)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全文4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⑵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7.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古代诗词的分类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
3.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朓、谢灵运: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一,思想感情: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骨圆月——团圆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第二,内容主旨: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2.重温过去的高考题,模仿借鉴正项中的表述
过去的高考题都是选错项的,至少有三个正项,材料很多。
3.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4.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全文5
张家鑫
初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方法,在现阶段还处在泛读,背诵阶段。而如何深读,精读,学生可能普遍感到一定难度,笔者就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调整语序法
“诗词”是精练的语言沉淀,是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度浓缩,因此,古典诗词的字面形式往往是“跳跃式”的。同时,也因为古典诗词中押韵、平仄、对偶格律等的要求,所以,按字面语序理解,可能有难度。于是就应考虑是否调整一下语序,看看是否可行。现举例说明: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句按现代的语序习惯调整后应是“天上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因此,联系诗句可知诗意是:天空中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我”在前行的山路上,感受到了零星的小雨。这显然是一幅夜晚旅人图。
例(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调整语序应是“日暮何处是乡关,江上烟波使人愁”意思是“傍晚了,我的故乡在哪里?回头见江面烟霭弥漫,更使我愁绪涌上心头”这里低沉的绵绵愁思跃然纸上,更增添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要调整语序,如果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类似,就不需要作调整了。反之,尝试作一些局部调整,重新组合,其诗意就能更理想地彰显出来。
二.活用词类法
活用词类就是探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古典诗词中的词性变化情况,以便能透彻地理解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新意。
例(1)“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句连用了6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铺叙了萧瑟的景物特征。如果不从词性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就不太容易解释。因此,活用这一系列名词或名词短语后,意思就鲜明了。在冷飕飕的西风的劲吹下(名词作状语),在古道上(名词作状语)我骑着一匹瘦马慢慢前行(名词作动词)。那乍小的木桥旁(名词作状语),溪水缓缓流动,(名词转动词)旁边坐落着几间稀疏的房屋。(名词转动词)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写了人(一个天涯游子),事(行进在回乡路上),景(凄凉,冷落,萧瑟),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思……
例(2)“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诗句中“酣”是形容词,有“畅饮痛快”之意,在诗中活用作动词,是“痛快地饮酒”之意。这个“酣”字,精练地刻画了“侠客”“诗仙”李白的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观其“饮”。
由此可知,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词的词性变化,能够整体感知诗词的意义,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既疏通了诗文意思,又了解了诗词中精炼的字词意义,更有助于提升了对主题的认识。
三.寻觅“诗眼”法
“诗眼”是诗词中最能提携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实际上,寻找“诗眼”对初中生而言难度颇大,但如果在疏通了全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文的写作背景,体会出诗人的情感积蓄或爆发后,也许这个“诗眼”就会自然显现于读者面前。这个“字”或“词”就成为了领起诗作结构,表现感情线索的“诗眼”了。
例(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其诗作背景:作者贬官,于谪居途中所作。因此心境压抑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既想忠君报国而义无返顾(欲为圣明初弊事,肯将……),也对前途渺茫叹感生死未卜,思想极为复杂(云横秦岭家何在……),所有的念头均因“贬“而发。因此诗中”贬“字很明显地作为”诗眼“来张目,起到引起全诗的作用。
例(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疏通诗意后知道,作者描写了农家生活:有田园劳动情景,有农业收成的叙述,也有劳动强度的介绍。但这些情况,诗人都不感到可“惜”,只希望不违背自己辞官归隐的初衷,从另一方面说,诗人对此生活尤为珍“惜”,有觉得来之不易的意思。所以,这个“惜”理应是全篇的“诗眼”。
当然,对古典诗词的赏析,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作者无意误导读者机械地仿效学习,只希望提供一些指要,或许能给予一些启示.
【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全文】相关文章:
经典诗词赏析05-14
《塞下曲》诗词赏析07-03
李清照诗词赏析02-04
《哀江头》诗词赏析08-21
经典的古诗词赏析07-23
逢入京使诗词赏析01-20
诗词赏析:杜甫《江梅》03-03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05-13
古诗词意思及赏析01-23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