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这次来到武穴市师范附小参加黄冈市小学美术学科“课内比教学”活动真的是一次很好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武穴师范附小的孩子们真的很优秀,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减轻了我许多的压力,谢谢他们。
《学画农民画》一课是人美版第八册第10 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解读教材、定准目标)
《学画农民画》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孩子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继定为:
(1)知识目标: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1)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感受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教学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二、说教法和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能达到事半半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皮亚杰、布鲁纳的“构建”“发现”理论来进行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以体验性学习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充满对生活的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挫败体验和成功体验等,各种体验学习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体验性学习中渗透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下面我重点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境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我首先用一幅生活中的图画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比较农民画《耱地》和生活中的画面,自己去感知去发现农民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
环节二 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农民画的贴近生活的题材,奇特大胆的艺术想象,无拘无束的表现方法,学生欣赏体验的收获将直接体现在他们后来的作品上。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学生加深了对农民画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环节三 自主探究,尝试创作
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我大胆地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画改了些什么,添加了些什么。自己去交流感悟如何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感受。这一环节以欣赏、探究贯穿,突破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对独创和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想画、敢画、会画!
环节四 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自评、互评、老师点评,多元评价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
环节五: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我称赞学生比农民画家毫不逊色,并建议他们办一期农民画展,学生听了老师的话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还邀请学生去我的家乡——团风县做客,告诉他们团风县就是中国的农民画之乡。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这节课在一种真诚、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浓缩的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将农民画的三个特点贴在黑板上,(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 构图饱满)此板书清晰直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引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说教学反思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本节课我通过精心设问、欣赏感知、合作探讨、动手创作,诠释了学生的悟性,释放了他们的灵性,再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生成”,对于一些有益的生成,我将视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合理分析、反思和重建,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实而有效!有人说“分享”是一种喜悦,今天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你们一起分享,希望你们也能尝到一丝喜悦!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
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
复习鲁迅的小说集
介绍怎样鉴赏小说
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
布置作业
理论支持
结束
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画
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质疑引起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写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语言描写
找对话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找行动论特点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示: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群众的淡薄、冷漠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
人物环境
逃抓
撞嘲笑
捐不承认
问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情节设置是否有力表现了人物性格?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
1、设置悬念
2、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作业布置
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不拘定论)
导语“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里,那穿着长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学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理论支持顾泠沅老师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二、 本教材选用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一课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辑本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装饰柱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了解建筑中柱形装饰的功能、和其文化、历史渊源。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
二、说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创意的能力,
培养其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
计,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审美情
趣。
技能目标: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
计、制作方法与步骤。能小组合作完成装饰
柱作品。
三、说重点、难点
解装饰柱的设计要素,即柱体造型和装饰纹样
作品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四、教学准备:
彩卡、剪刀、双面胶、从前美术课上完成的设计作业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分析装饰柱的材质与制作方法。
1雅典卫城六女神柱照片,提示学生对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的区别。(一个是单纯的立柱,一个是有立柱功能的装饰柱)
2、古希腊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柱子呢?(美观、表达崇敬之心)
教师总结得出: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柱子除了承重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它们不仅美化生活还能表达一定的寓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装饰柱。出示课题 装饰柱。
3、回忆你所见过的装饰柱、分析它的材质与装饰方法。 材质装饰方法
学生很可能答岩石 浮雕
木材 圆雕 彩绘
4、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装饰柱相关资料。
教师播放其他装饰柱图片和学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质与制作方法。
填表总结共性: 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石材
装饰方法主要是圆雕、浮雕和彩绘。
装饰纹样主要有云龙纹、花卉纹、瑞兽纹等。
二、学生作品鉴赏
1、分析书学生作品用材料。
他们在制作装饰柱的时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时间不容许、技术不到位。)
他们用了什么替代品?你还能想到什么他们没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萝卜、卷筒纸芯)
三、基本型加减法
我们也找来了这么多的材料,怎么将它们组合起来呢? 老师来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减法”
1、了解柱体基本形 (圆柱和棱柱)
2、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 如绘画、剪纸、彩球、脸谱、挂盘等)
3、减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纹样,使其出现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四、作业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独特的装饰柱。 步骤:
1、欣赏书中作品,分析其设计主题,讨论你们的设计主题 要求明确。如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以春节为主题设计
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3、分工合作,组合完成。
五、评价展示
推选组员将装饰柱到讲台上展示,让大家评说。(自评互评结合)
说说主题、材质、设计和组合方面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样勇于承受压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刘芳
20xx年六月
说课稿 篇4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一、理念设想: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
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四、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1)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2)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学生探索
(1)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2)我再结合课件图片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3)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做出评述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4、知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了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课件播放(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时我会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测试、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展示)
A.图(1)中直径是(),半径是()
B.圆规两脚分开距离是4厘米,画出的圆直径是()
C.图(2)中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3、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直径半径无数条r=d/2d=2r
结束语
本课设计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知活动相整合,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再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说课稿 篇5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