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10 19:56: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6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称赞》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獾清晨时还只能做出三只比较粗糙的板凳。傍晚十分,在刺猬的称赞鼓舞下,做成了一把象样的椅子。文章中有许多它们俩的对话,言语十分朴实,但每一句都非常暖人心。因此,我设计的着眼点放在这些对话上的朗读上,从读中去体会小獾和刺猬彼此间真诚的赞美,从读中去感受称赞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快乐,从读中学会怎样的语气适合称赞别人。最后,设计了一首小诗送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复习本堂课所学的生字,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诗的韵律中再次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记忆。

  学习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椅五个字。会写板、椅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体会称赞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快乐。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苹果等道具。

  3、学生自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看图识字、写字,故事导入。

  1、课件演示刺猬、獾、椅子、板凳的图片,学习生字刺、猬、板、凳。

  如:(生猜谜:身体虽不大,钢针满身插,遇敌缩一团,谁来都不怕。这是谁呀?(刺猬)(出示

  刺猬:这是小刺猬,快和小刺猬打个招呼吧!(生:小刺猬,你好!)

  2、课件演示带拼音的词语刺猬、小獾、椅子、板凳。

  (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随机正音:轻声词

  刺猬、椅子;前鼻音獾;后鼻音凳。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备注

  [学生活动设计]:朗读

  讨论

  自读自悟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按照缩写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反馈:(总结评比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萨特曾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这句话无论怎样的咀嚼都是对阅读太诗意的解读,但不能否认的是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为使语文学习与积累、应用结合起来,注重篇章写法的指导,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动物的浓浓亲情。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学习重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鸥深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视频片段,乐曲《江河水》,《老人与海鸥》的PPT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流程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兴趣

  1、阅读本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2、展示搜集到海鸥的图片,了解海鸥及昆明的海鸥胜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带着兴趣,而且目的明确。

  二、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初读课文

  1、读课题引导质疑:

  (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

  2、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3、课文主要写了老人和海鸥的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告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可以获得个性和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再读课文,初识老人

  1、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交流关于海鸥老人的资料。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的生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课前师生交流,设置铺垫导入课文

  1、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最好具体地说说你怎样喜欢它?小动物喜欢你吗?它又是怎么喜欢你的?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体会体会。

  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设问题目的在于引出动物是有感情的,以及初步认识情感表达的具体行为。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为课文的重难点学习作了不漏痕迹地巧妙铺垫。

  二、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人鸥深情

  1、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老人和海鸥之间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2、老人与海鸥之间是:(预设答案: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板书:爱。)

  三、仔细研读课文,析词析句感悟人鸥深情

  1、研读爱鸥段,感悟老人情:

  ⑴ 仔细读文,思考作者在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抓住那些词句来表达老人对海鸥的挚爱之情,划出相关句子。

  ⑵ 读课文,概括地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请同学写板书。

  ⑶ 在这些事例当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老人对海鸥的挚爱之情。小组选择文段讨论画出相关词句。

  ⑷ 交流汇报:

  ① 预设一:喂海鸥──动作描写。

  重点词语:“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点拨:从这些词语中体会老人是怎样的心理,加个为什么。

  ② 预设二:给海鸥起名字──动作描写。

  重点词语:“唱着什么”;海鸥的名字…。

  点拨:你的`名字谁给你起的?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谁?

  ③ 预设三:唤海鸥──神态、语言描写。

  重点词句:老人的话;5个感叹号的使用;“得意”……

  点拨:注意观察这一段的标点符号,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表达老人极其喜悦的心情。

  ④ 预设四:谈海鸥──语言、神态描写。

  重点词语:“小模样”“海鸥飞处带诗来”“吉祥鸟、幸福鸟”“可惜我去不了”“企盼”。

  点拨:表达老人无限的眷恋和深深的遗憾。

  ⑸ 小结:的确,老人对海鸥的爱就体现在喂海鸥的动作里、给海鸥起的名字里、呼唤海鸥的语气里、谈海鸥的语言和神态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描写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⑹ 播放视频、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具体的语言表达具体的情感,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2、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⑴ 读课文,画出描写海鸥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怎样把海鸥对老人的感情写具体的。可以把你的理解与感受写在句子旁边,进行批注。读表达海鸥情感的句段。

  ⑵ 预设点拨:海鸥从见到老人遗像到我们要拿走遗像这一段时间,海鸥的感情、心理有没有变化?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抓重点词句按顺序来体会这种变化的情感。

  ⑶ 交流并感情朗读。

  ① 预设一:

  重点词语:“突然飞来”“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点拨:联系上文理解,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必来的老人十几天没来,放大的老人的照片此时在老人的眼里就是活着的老人。海鸥也许认为……。联系下文理解,叫声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什么样?平时老人来干什么?

  ② 预设二:

  重点词语:“纷纷落地”“素立不动”“守灵”

  点拨:出示图片,理解“素立不动”“守灵”。海鸥们也许知道……。

  ③ 预设三:

  重点词语:“扑”“大声鸣叫”

  点拨:“炸了营”是指肃立不动的海鸥此时全飞起来了,速度如何?哪个词最能体现?理解“扑”,海鸥对老人有着怎样的情感?

  3、拓展运用:

  海鸥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深情厚意。如果海鸥此时会说话,也许会说什么?

  4、配乐感情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读出海鸥的心情,感受海鸥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激发人与动物和谐之情

  1、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昆明人自发捐款为老人雕刻的塑像于今年的1月18日在翠湖边落成。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关于老人与海鸥、关于人与动物……。

  3、拓展生活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欣赏图片,出示作业一: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4、关于这篇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收获,出示作业二: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写一篇你或你周围的人与动物的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把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从学到用的有效落实,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讲讲空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丑小鸭》就是通过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描述,告诉我们既要善待别人,又要正确对待自己;《小鹿的玫瑰花》是通过小鹿栽了一丛玫瑰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人来写。 老师知道,爱读童话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学写童话则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拿起笔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二、说说童话故事,深入体会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的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2)你确定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自编、也可以合编一集体创造)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老师这里有一篇童话故事,想听吗?(《苍蝇与蜜蜂》模仿也是一种学习,老师愿你们在模仿中有创新。

  三、写写童话故事,动笔尝试

  下面,你们就开始动笔写吧,老师相信,你们就是最出色的童话大王。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看谁编写得有趣。

  2.语句要通顺。

  3.写完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交流童话故事,相互提升

  当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感受到了童话的无穷魅力时,真想一吐为快。

  1.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编写的童话,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编得最有趣。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创编的童话,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和大家交流。(有目的地讲评)

  二、演演空话故事,加深感悟

  1.小组内推选出“剧本”。

  2.小组集体合作:自编、自导、自演。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爸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