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7 17:53: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课文重点和难点

  1.叙事散文的选材;

  2.叙事散文的结构;

  3.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

  (二)需落实的知识点

   1.文章的线索;2.文章的整体结构;3.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4.朴实、含蓄、生动、细腻的语言风格。

  (三)教法设计

   1.要求学生将课文朗读一遍,默读一遍。教师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要求从两个方面回答。(提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2.本文描写的是“父亲”,却以“背影”为题,说明“背影”在文中一定有着重要作用。全文共有四处写到“背影”,作者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

  图表设计:

  上述图表,教师讲述第一栏内容,第二、三、四栏由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填写。

  3.作者围绕“背影”这条线索,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安排。教师提问:(1)第一自然段后,作者为何要宕开一笔,写父亲失业,家境惨谈?(提示:渲染感伤色彩。为文章定下“苦涩凄冷”的基调,表明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突出了主题。)(2)在第二次写“背影”之前,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父亲如何终于决定送“我”,如何在送的过程中细致周到,劳形劳神?(提示:使“背影”的出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为全文的高潮作铺垫。)(3)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提示:反映父亲晚景的凄凉,更衬出他爱子之情的深厚可贵,使文章具有一种悠长、令人回味的意境。)

  以上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或看书思考,或二人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4.教师提问:全文有几处用了对比或反衬的写作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提示:第一处:家中不幸之后,父亲本来心里难过,却说“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怜;第二处:“我”的“聪明过分”和父亲的“迂”相比衬,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第三处:最后一段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与“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两种态度心情相对照,更加衬托出父亲在艰难处境下爱子之情的浓厚与久远。)

  (四)教案扩展思路

  1.分析第六自然段中一系列动词的妙用,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平实、真切、得体、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突出主题思想。设计一个作文片断练习。

  2.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见神奇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7、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围绕问题学习)

  9、组内进行交流。

  10、小组间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

  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第二组: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第三组:分析第六——九自然段。

  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比较法证明。他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1、自转时间相似;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一环扣一环,作者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采用摆实事、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第四组: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人们确信: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11、学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1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⑴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⑵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课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课件: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声,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试背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⑴小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材料。

  ⑵集体欣赏: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课件: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3、写话: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会写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3、预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春天美在哪里。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年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2、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要遵守规则,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

  3、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学重点

  能看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四种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头饰)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不过这段故事只有图画,没有课文,你愿意当一个小作家,为每幅画下面都配上一段文字,组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吗?我们来试试吧!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

  1、仔细观察图画1,想一想,画面上都有谁?它想要干什么?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画面上还有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到近来观察画面。再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2、观察图画2,看看图画中还有谁,小猴子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听了小猴子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它的表情怎么样?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3、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图画,说说图画的内容。

  4、观察图画5,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小熊掉到河里了,它会怎么做?猴子、小鸟、小鱼在干什么呢?当小熊被救上岸后,它可能会对其他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6、5个同学一组,编排课本剧,带上头饰演一演。

  将6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争取做到叙述完整,清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

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4.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

5.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6.【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