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重点和难点
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
(1)对顶角相等吗?
(2)作一条线段AB=2cm;
(3)我爱初二(1)班;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二、新课
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
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
(1)等角的补角相等;
(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
(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
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
(l)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
(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
(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 1+2,离 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
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3 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对顶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则ab=0;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对顶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
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
(3)若a=0,则ab=0(真);
若ab=0,则a=0(假);
若a0,则ab
若ab0,则a0(真).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假);
两条直线相交,则一定不平行(真);
两条直线平行,则一定不相交(真);
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题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学生接受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
小结: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题的结构---;如果(题设),那么(结论)
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判断;
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
三、作业
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
(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
(2)取线段AB的中点C;
(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
(5)若a=b,则a2=b2;
(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
(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
2.选作题
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
教学步骤:
一、看录象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
二、对比研读。
1、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
2、对照《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看课文。
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
4、畅谈比较结果。
布置第二课时前的作业:《安塞腰鼓》美在何处?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课前所做的作业。
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
2、学一点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文中学一点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强调:语言是外壳,深入了解被写作的对象是关键,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
四、延伸写作。
播放一段其它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象,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三国演义》第五回(节选)
罗贯中
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
使用建议:选文与《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个大的场面,但突现的人物却不同。课文学习完毕,可将本段文字作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展现男人的豪气与力量,吕布是纵赤兔举画戟独步天下,陕北后生们则是踏黄土击腰鼓威震山河。试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3、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幻灯片一组。
【教学过程】
一、赏画导入:“醇厚”的文化享受
1、出示丰子恺的四幅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
2、这些漫画很有意思,能欣赏到这些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准备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
(设计意图:丰子恺的漫画是我国当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珍珠,给人的影响颇大。幽默有趣的漫画既为孩子的课堂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也为孩子认识丰子恺,了解丰子恺找到了一个支点。就是这些轻松随意的生活幽默画,拉近了二十世纪初一位名人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在简单的对话里,在自然中的交流中,给予了孩子醇厚的文化享受。)
二、整体感受,“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
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
3、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
伸长头颈 狂吠 一丝不苟 京剧 严肃郑重
饮水 倘若 脾气 供养不周 邻居 一日三餐
蹲着 奢侈 譬如 窥伺 堂倌 颇像 侍候
⑴ 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
⑵ 谁能一口气读下来?
(生读)
4、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
出示词语:
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 昂首大叫
⑴ 谁能读?
(生读)
⑵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5、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和差别的,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⑴ 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 )
⑵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 )
⑶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 )
⑷ 鹅抬起头大声地叫喊。 ( )
⑸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 )
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 昂首大叫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地读文本,简简单单地学词语,轻轻松松地获得进步,在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中体现最优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看画读文,“醇和”的阅读提升
1、同学们,丰子恺爱画画,也爱写文章,他很喜欢给自己的文章配点画,你看,这就是丰子恺为《白鹅》配的画。你觉得画中的白鹅在干什么?老师想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句子来说一说。
2、随机落实以下句子的'朗读:
⑴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⑵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预设:这句话最具有19世纪的语言风格和习惯,要读好它不容易,谁试试?读得很流畅了,能把鹅的叫声读响些吗?)
⑶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预设:你是说鹅正在散步或行走呢!真像。要读好这个句子可不容易,因为有很多多音字,谁再来试试?对这个句子很疑问吗?什么是净角?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净角是其中一大行当,也叫花脸,它往往扮演那些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问哪个是净角,注意净角走路的姿势,此时你想说什么?白鹅的就是这么走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⑷ 譬如吃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预设:也许它此时正去──饮水,正去──吃泥,正去──吃草,正去──吃饭,不过吃的顺序永远是先吃饭再饮水再吃泥再吃草,然后再吃饭这就是一眼三板,一丝不苟。)
3、欣赏着这画,读着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鹅呢?
(高傲、傲慢、固执、一丝不苟、三眼一板、大模大样、有趣的、可爱的……)
(设计意图:综合利用“画”这个课程资源,既以“画”的直观形象刺激学生对鹅的认识,又借“画”的可多元解读特质,以“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读,让画和文相辅相成,相融相生,努力构建一个“醇和自然”的阅读场。)
四、再读文本,“醇美”的文本梳理
1、这是一只普通的白鹅,又不是一只普通的白鹅,因为丰子恺的名人效应,白鹅为此沾了点“星气”,它也就成了一只“明星”白鹅,眼下的“明星”都有个小档案,我们的白鹅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就帮白鹅填一填吧!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有能直接填在档案上的词儿吗?
动物明星档案:如,姓名、昵称、性格(叫声、步态、吃相)。
2、交流。
(设计意图:是文本梳理的过程,却在“档案”的填写的操作形式中有“趣”起来。一为“情趣”,白鹅已不仅是鹅,在作者笔下,在学生眼里,它俨然已是一个极富灵性的可爱的生命;二为“兴趣”,就了“档案”这种形式,使文本梳理的过程也显得趣味盎然。)
五、结课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读,读懂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只能读到这儿了,下节课,我们将透过语言文字去读懂作者的感情,读懂作者的思想。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何况是那么有趣那么入味的课文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一)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②以告富者 ③富者有惭色 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入,引起人们的深人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 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