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 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刮”
2. 准备教学课件。
3. 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 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 抽出____ 长出____
积雪 汇成____ 流着________涨满____
小鹿 散步 俯下____ 侧着____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
①学生自己试背。
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
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第三步, 交流读后的感受。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
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面“春”“秋”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完成表格练习。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随文指导学写 “刮”字。重点体会“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五、回归整体,表达感受 ,总结点题。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收束全课
利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汇挡 献 刮
春 夏 秋 冬
↓
季节 → 树木 → 其他景物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和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须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断,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③.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①.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是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黑板、粉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力的定义是什么?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问题3:能够举出一些外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
——压缩弹簧、挤压海绵、用手弯曲直尺、小鸟压弯枝头、拉动橡皮筋等。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问题4:以上例子中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都发生了改变。
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变都非常明显,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变非常微小,无法看清。例如书本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的形变;人站在地面上,地面发生的形变。这些形变我们需要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任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演示:①.用力挤压海绵,海绵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原状;
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断裂,无法恢复原状。
总结:物体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后,有些能恢复原状,如例子中的海绵,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有些物体由于形变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从而不能恢复到原状,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任何物体的形变如果超过了弹性限度,将不能恢复到原状。
演示:①.被弯曲的直尺上放一粉笔头,放手后粉笔头被弹起;
②.被拉伸的橡皮筋上放一小纸团,放手后小纸团被弹飞。
问题5:为什么粉笔头、小纸团会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会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就被弹起。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弹力。
问题6:如果粉笔头、小纸团与形变的物体不接触,会受到弹力吗?
引导学生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弹力。
总结: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二)几种弹力
学习了弹力的定义,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弹力进一步来研究弹力的问题。 问题1:课本放在桌面上,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课本和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
——课本多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问题2:它们是弹力吗?为什么?
——它们是弹力,因为它们符合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教师精讲: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要恢复原状,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活动:静止的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有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知道学生画出力的示意图,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
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重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重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是悬绳对重物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力有无的判断可以采用假设法。
产生弹力必须要接触,但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弹力。引导学生分析如图4中静止的小球与墙壁之间是否有弹力。
结论:墙壁与小球之间没有弹力。可以采用假设法,假设墙壁与小球之间存在弹力F,则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这与题目中小球静止相矛盾,所以墙壁对小球没有弹力。
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哦弹力的基本方法,说明两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三)胡克定律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
演示:①.直尺弯曲不同的程度弹射粉笔头,弯曲程度越大,弹射越远。 ②.橡皮筋拉伸不同的程度弹射小纸团,拉伸程度越大,弹射越远。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这是对弹力大小的定性描述。
想要定量描述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一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满足关系式:
F=kx
即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这个式子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的,因此叫做胡克定律。式中,F表示弹力,x表示弹簧的型变量(既可以是伸长量,也可以使缩短量),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单位是牛/米,符号是N/m。生活中常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指的就是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弹簧的粗细、材料、长度、直径、绕法等有关,它反映了弹簧的特性。每根弹簧都有其特定的劲度系数。
【布置作业】 课本56页问题与练习2、3、4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你认为课文还有不妥之处吗?
4、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第一节问银河的名字,第二节问小动物,第三节问天气,第四节问是否邀请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问,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愿望。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不是银河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启发。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但能在富有童趣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生字,而且学习向银河提问,培养喜爱思考、主动发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提起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小朋友一定不陌生。昨天晚上丁丁做了一个梦,想知道他梦见什么了吗?请看——【出示多媒体音乐《小白船》】,谁来说一说?(和冬冬乘着飞船遨游太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丁丁在太空中看到了银河,他现在有许多问题想问银河,你们听!【配课文录音】
2、丁丁把这些问题写成了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请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它。多读几遍。读的时候注意两点:一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
3、检查,展示。【出示生词】
a/这些词你们会读吗?同桌试着读一读,互相听一听。
当他读得准确的时候表扬表扬他;
读得不对时你就帮他纠正纠正。
b/好,哪位同学得到表扬了?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了?说一说。
c/齐读
d/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游戏识字:摘星星。如果你摘下一颗星后能迅速读出藏在后面的生字,并且词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语,那么这颗星就送给你。
5、指名分小节朗读。
6、评读。
三、表情朗读,读文感悟
1、表情朗读。
(1)边读边想像,带着表情读出自己心中对银河的疑问。
(2)自由读
(3)交流:
师:好现在你最想问的哪那一小节的内容,你就带着表情读那一小节。
重点指导:
a/第二小节
请一生读;读后“田螺”一词变红,(图片理解田螺)指出“硬”的反义词;
再请两名同学表情读。
b/第四小节
一生读;“邀请”变红,理解“邀请”。再表情读。
2、问题回答。
逐段提问,学生自主解答。
四、步入情境,拓展思维
1、乘坐宇宙飞船去银河看一看。【出示录像】
2、像丁丁这样子问一问银河
【出示课文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_?有没有_____?”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全班交流
师生总结:银河真是――奇妙!
3、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再去问问那神秘的银河吧!【配乐读文】
四、学写字
1、观察生字“诉”“落”,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生答)
2、师范写,生临摹。
3、展示,评价。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播放《小星星》】和老师一起唱,体验本课学习的快乐。
2、作业【出示】
(1)像丁丁一样把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比一比,看哪位小诗人写的诗最棒!)
(2)搜集一些关于星空的资料或描写星空的诗歌。
教后反思:
整堂课着重抓住识字,朗读和提问三个训练重点,以看银河,了解银河,问银河为主线。整体把握住了情境的创设,在优美的乐曲和美妙,神奇的背景下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感悟,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转换角色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课堂上,我还注重把说话权教给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堂课地教学,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地艺术。教学中前半部分若能节约一些时间,安排紧凑些,后面的思维扩展部分(向银河提问),时间上会显得充裕些,学生会有更多地机会展示自己,课堂教学会显得更加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了解春天的太阳为什么是彩色的。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唱的和什么有关?(太阳)(板书:18四个太阳)
(1)谁来读读太阳这个词?
阳的轻声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阳是什么结构?是由谁和谁组成的呢?
(阳是左右结构。由左双耳旁和日组成的。)
(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垂露竖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3)一起来写一写。书空。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太阳有关,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四个太阳?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这篇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并标出自然段。
二、初度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读的时候,每位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是时候注意:要正确,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过渡: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了四个美丽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呢?
(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学习哪段。)
三、研读课文。
*绿绿的太阳
1指名读。(绿绿的太阳,读的可真好!你喜欢吗?想不想读?)指名读。
2这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清凉)
3是啊,夏天,太阳象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烤热了。(出示夏天课件,让学生说说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
4假如有一个绿绿的太阳那该多好啊!那么大地将是一片清凉,多舒服啊!小朋友,你们感到舒服吗?愿不愿意通过朗读把这舒服的感觉读出来?读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自由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到丝丝凉意,我也想试试,谁愿意和我一起读啊!(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那绿绿的太阳如果挂在冬天,你喜欢吗?可跟进教学第三自然段)
*金黄的太阳
1夏天过去,秋姑娘来了。那些同学喜欢秋天的太阳?我们来听听这些同学读秋天这一段。
2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小蜜蜂飞呀飞,飞到识字乐园了,你会读这些生字吗?自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熟、伙、伴、尝、甜)
3小蜜蜂要考考大家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4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喜欢吗?这个游戏叫摘星星。游戏是这样玩的:星星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读出它的读音,并说出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星星就送给你。看哪个同学摘的星星最多。
5小蜜蜂看到小朋友都认识了生字,它非常高兴,又飞到果园里去了。看,这么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板书:香甜)
6好,你能不能把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句话读读,让同学尝尝水果的香甜?
7恩,又香又甜,真好吃。大家一起来读这段,把香甜送给老师吧!
*红红的太阳
1刚吃完又香又甜的水果,冬天又来了。这红红的太阳,谁喜欢呀?(指名读)
2(出示课件:冬天)听,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飞,不一会儿,地上白了,屋子上也白了,雪地上一个小朋友也没有,因为太冷了,小朋友的手和脸都被冻僵了。可小朋友都想到外面玩,怎么办好呢?
3小画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有了红红的太阳,我们就感觉到(板书:温暖)
4谁来读这段,把温暖送给小朋友?
5小朋友感到有一点温暖了,谁再来读读。
6现在,小朋友就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这红红的太阳到了夏天会怎么样呢?可跟进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彩的太阳
1这个多彩的太阳,谁来读?(指名读)
2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自由畅谈:春天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冰雪融化了,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还可以到郊外放风筝。)
(板书:多彩)
3是的,春天,太阳就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怎么了?
(1)她照到草地上,小草
(指名说说)
(2)她还会照到哪里?
她照到,。(汇报交流)
4这彩色的太阳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你们看(出示课件:春天)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她?
(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5春天真美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个彩色的太阳所带来的多彩的春天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小结,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
1小画家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他自己什么心愿呢?
(板书:美好心愿)
2春天多彩的太阳使我们看到柳绿花红,夏天绿绿的太阳带给我们清凉的世界,秋天金黄的太阳让我们尝到水果的香甜,冬天红红的太阳温暖我们的手和脸。多么丰富的想象,多棒的小画家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一起朗读课文吧!读是时候要有感情!
3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联想。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春天
彩色的太阳
多彩
夏天
绿绿的太阳
清凉
秋天
金黄的太阳
香甜
冬天
红红的太阳
温暖
美好心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