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嚣、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趣味。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
4.比较课文与“阅读链接”《白公鹅》中的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嚣、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
3.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又写出了鹅的什么特点呢?今天一起来学习《白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丰子恺(kǎi)(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在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文笔隽永清朗,语淡意深。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
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3.指名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看守”的“看”读kān;“侍候”的“侍”读shì,书写时要与“待”区别开。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重点指导:“颇”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五笔是点;“脾”右边的笔顺为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架子十足……)
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主要写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高傲)
3.课文中有许多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来。
学生交流,归纳分类,并读词语: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毫不相让、大踏步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
3.比较课文中的鹅与课后“阅读链接”《白公鹅》中的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并订正。
2.《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动作的优雅,而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的.高傲。
二、品读课文,感悟高傲
1.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
2.课文第2自然段清楚地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看看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白鹅高傲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是过渡段,不仅承接了上文,还引起了下文,使文章表达通畅、条理清晰。)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做好批注。
4.学生交流。
(1)白鹅的叫声。
①读了句子,你能想象出白鹅在干什么吗?(想要把陌生人和狗赶走。)
②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养鹅等于养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白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语句可以看出,白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尽职尽责。)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叫声的特点?(用白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突出白鹅的叫声大而严厉的特点。)
④朗读课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请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白鹅的步态。
①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步态的特点?(通过鹅与鸭步态的对比,突出了鹅步态的从容、傲然。)
②同学们能从写白鹅和鸭的句子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凸显出白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④男女分别读描写白鹅和鸭的句子,加深体会。
(3)白鹅的吃相。
①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的吃相的?(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②白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有狗来偷食。)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偷偷摸摸的行为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
④文中的“我们”是怎么侍候的?找出相关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⑤作者把白鹅称作“鹅老爷”,你体会出了什么?(“老爷”一词原是旧社会对官吏及有权有势的人的称呼,现在用时含讽刺的意思。作者用来称呼白鹅,看似带有贬义,实际上是调侃白鹅拥有特殊“地位”,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明贬实褒的写法。)
5.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既突出了白鹅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1.把《白鹅》与《白公鹅》进行对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高傲,步态从容,惹人喜爱)
2.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②运用拟人手法,非常亲切。③语言风趣幽默。)
四、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特点。
精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给予、圣诞、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觉小男孩的美好心灵,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我猜大家肯定会喜欢,想知道吗?
(板书:快乐)
师:那么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________是快乐的?(补充板书)
(学生交流)
[预设:过生日时是快乐的, 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是快乐的……]
师小结:是的,那么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有一个小男孩却跟我们大家不太一样,他认为给予是快乐的。(板书:给予)
讲解“给予”意思:给是给的意思,予也是给的意思,给予就是给的意思。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师引入:这到底是一份怎么的快乐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感觉一下这份特殊的快乐。
请一学生朗读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②给课文标上序号,思考:(谁)给予(谁)(什么)而感到快乐?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1、生字教学
出示生词:
圣诞节 羡慕 宽裕 湿润 残疾 兜一圈 饶有兴趣
师:孩子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看来是被故事深深吸引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生词。
①自由朗读生词。 ②想想你想提醒我们大家哪个字?
③交流 (说想提醒的'字,并当小老师领读,并说说个别词的意思)
重点指导: “诞”的字型 “兜”字型及意思
2、课题写道“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出现在了文中什么地方?(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师: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保罗给予了谁什么而感到快乐呢?请你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
三、 整体感知
1、保罗给予小男孩机会而感到快乐!
请一学生读6-10自然段
师:保罗不由自主地邀请小男孩坐他的车,小男孩高兴地答应了 朗读俩人的对话。
师:这里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两句话
自由读一读,想像一下:你觉得向别人提要求时,一般是怎样的?那么这里小男孩向保罗提这两个要求时,又会怎样呢?(学生说:诚恳的 满怀期待的 很希望保罗能答应的)
相对应地读这两句话。 语气是一个比一个诚恳 一个比一个强烈。
师:保罗给予了小男孩坐车的机会,满足了小男孩的要求,他感觉到了快乐!
师引:面对小男孩这么诚恳的请求,保罗爽快地答应了,小男孩感到了快乐,相信那时,保罗也非常得快乐!他感觉到:给予是快乐的!(齐说)
师:除了保罗给予小男孩机会,满足他要求感到快乐之外,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感到快乐?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说说你的感觉。
2、保罗哥哥给予保罗新车而感到快乐
学生说相应的段落。
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保罗拥有新车是非常开心的?
出示:“是的,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师:除了高兴之外,你觉得还怎样? (非常的自豪)
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种给予不仅保罗高兴,保罗的哥哥也非常的高兴。所以他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齐说)
3、小男孩给予他弟弟欢乐而感到快乐
师:你从文中哪儿感受到了这种快乐? (生说)
①出示第4、5自然段 男生朗读
师:这里小男孩惊叹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新车吗?(不是) 那小男孩是怎样想的? (生交谈)
师:让我们一起把小男孩未说完的话说出来吧!
出示:哇,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师:他希望当怎样的哥哥? (像保罗的哥哥,送新车给弟弟) 想像一下当时他说这句话时的心情。 现在,你来当当小男孩,对同桌读读这句话,读出你当时的心情。
(同桌互读)
师:现在你继续当小男孩,对我这个保罗读读这句话 (生对师读, 并对相应评价)
师:当听到小男孩说自己也想当这样的哥哥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
师小说:是的,被小男孩感到了。小男孩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在给予中小男孩仍是这样的快乐。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给予小弟弟欢乐而感到快乐?
②出示第11自然段 女生朗读
师:课文中有一幅图,小男孩与小弟弟正在开心的交谈着。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小男孩说的话。 (生齐读)
师:小男孩想要送给弟弟什么? (一辆新车)
师:小男孩想送给弟弟的仅仅是一辆新车而已吗? (不是) 那还有什么?
(生交谈)
预设:想给予弟弟欢乐,想给予弟弟希望,想给予弟弟关爱……
师小结:是的,小男孩的弟弟腿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前夜,他在家难免有些孤单、自卑。小男孩真正想给予弟弟的是欢乐,是给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是对弟弟深深的关爱。 现在,谁愿意把这份感动给予我们大家?
(指名学生朗读小男孩的话语)
师:假如现在你是小弟弟,听到哥哥这样说,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大胆来谈谈
(生自由说)
师:假如现在老师就是小弟弟的话,即使若干年后哥哥没有能力给我一辆新车,我也不会遗憾,我也会心满意足。因为哥哥给我的是比新车珍贵一千倍,一万倍的东西,那就是欢乐,是希望,是哥哥的爱!
师:小弟弟因为哥哥的爱,非常开心,同时小男孩也非常的快乐,所以,他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齐说)
四、 升华“爱”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些快乐。 想一想这些给予的快乐都发生在了什么时候?(圣诞前夜)
(生齐说快乐: 圣诞前夜,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车而感动快乐!保罗给予小男孩坐车的机会,满足他要求而感动快乐!小男孩给予弟弟欢乐、希望、关爱而感动快乐!)
师:那么,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动快乐的经历吗?请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我也曾给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动快乐!
师:有一位诗人也跟大家一样。但他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看看《给予》
师范读 ——→ 生齐读
五、 作业布置
阅读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 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
(圣诞前夜)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的哥哥 新车 保罗
机会/满足↙
小男孩 欢乐/希望/关爱 小弟弟
精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精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
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立。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灵魂,精神)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
灵魂腮边训斥玷污呜咽
欺凌秉性蒙眬梳理衰老
手绢华侨白杭绸抹干净凉飕飕
不甚在意颇负盛名风欺雪压
眷恋缕缕幽芳葬身异国漂泊他乡
(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4、本文是围绕着梅花发展的,可见外祖父和梅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当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一起来念一下)
5、看到这里,你们的心里有没有一点悲凉呢?都说“叶落归根”,可是外祖父却葬身在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到他眷恋着的祖国了。故乡的梅花每年都会再开,可外祖父却再也回不来了。看着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间的许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一谈论到和祖国有关的事,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会落泪。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外公落泪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泪的原因。
共有处: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三探究三苦:体会外公思乡之情
1.我们先来看第一处,谁来把它读一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当时的我能不能理解?
经过几十年,当作者已成为了大作家的时候,“我”懂得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怀念的情思再来读一读。
(思乡的泪)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第二次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当得知自己无法回国时,外祖父哭了,是怎么样哭的?(像小孩一样哭了)外祖父和小孩子年龄差这么多,为什么这么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国了,感到非常无奈,就像小孩子一样无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孙儿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让我们带着这种无奈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悲痛的泪)
3、再来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哭了?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眬)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难道带回去的仅仅是手绢吗?(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回祖国。)
外祖父心爱的孙女就要回国了,可是外祖父却因为年事已高,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国,他是多么得伤心啊。在第“三”哭中,还有一个句子能够体现出外祖父的难过,你们找出来了吗?
“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外祖父的衰老是因为风缭乱了头发吗?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梅花上,还将最珍贵的梅花手绢送给了外孙女带回祖国。至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我们留到下堂课继续学习。
板书:
梅花魂
一哭:教“我”读诗词时思乡的泪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悲痛的泪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不舍的泪
精品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比较读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
一、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__贪玩__尽职
古怪__温柔可亲__一声不响
__怕__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古怪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响
怕勇猛
好玩具
小猫也不哭
更可爱胆子越来越大
摔抱打◆
精品教学设计6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近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精品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估计理由有: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4、质疑、释疑。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五、指导生字书写,完成生字袋的制作。
六、课外扩展。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展讲故事竞赛活动。
2、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精品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该技术的动作要领以及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练习等方式学生能乐于参加各项练习,学习技术动作,并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技术、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乐意表现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身体的发力顺序
教学难点:身体后仰成弯弓,全身协调用力。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安排见习生。
2.队列队形练习:原地转法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说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队列队形由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通过清晰洪亮的'口令,调动学生情绪,进行集中注意力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精神饱满。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慢跑两圈
教学组织:两路纵队,依次排开,围操场进行慢跑。
要求:队伍整齐,有序,安静。
2.徒手操活动:颈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正压腿、侧压腿,踝腕关节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动作有力、整齐,精神饱满
(三)基本部分、主教材(20分钟)
1.导入:复习导入
通过扔沙包的游戏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1)教师进行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身体后仰成弯弓,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两臂自然伸直,然后利用双脚用力蹬地,送髋收腹,两臂用力从头后向前上方将球掷出。
(2)学生分组进行徒手发力练习,教师巡回并进行指导
(3)两组迎面5米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练习,练习中注意学生前后左右间隔保证安全,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4)集中队伍优生展示教师做集中指导
3.巩固拓展
“比一比谁扔得远”小比赛
(四)结束部分。(2分钟)
1.放松活动:放松操
要求:听老师口令进行放松操活动,放松下肢以及上肢。
2.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提出期望。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五、场地器材及预计负荷
1.场地器材:
标志物、实心球若干。
2.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7%左右;平均心率:125—135次/分左右;练习强度:中等。
精品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透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透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贴合人物身份,描述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但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中的“冷笑一声”和设问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就能体会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还有从“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这句话中的'“打发”一词,能够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让人体会到楚王的傲慢无礼。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当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齐国人时,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样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述,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述,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就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资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到达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务必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透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主角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忙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资料,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资料,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忙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资料,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齐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决定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决定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这天有什么重要好处,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够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能够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主角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精品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
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
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①读音是否正确;②停顿是否分明;③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别;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明确:(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 xiā jiā léi
(3)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4)huī lì 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 作:起。 土膏微润 膏: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 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一词多义。
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
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1)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选三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
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精品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新笔画,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谁观察到今天上课的地方和我们教室有什么不同?(电脑、老师……)
在这个最好设备的教室里学习,我们更应该拿出一(3)班最好的精神状态,上好这节课。
老师要求大家:坐要端正,站要直,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也是最好的学习。上好这节课,同学们有信心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出示幻灯片,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第三、四行词串
(1)过渡: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小朋友,进了公园,你最想去玩的是什么呀?
(2)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词语: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小朋友说出一个,出示一张带词语的卡片。
你会读它们吗?自己赶紧试一试,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小伙伴一起多读几遍。
(3)出示两行词串
这些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在哪儿认识的?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都会读书认字了,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读的准不准,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一读,帮你的小伙伴认真听一听,把字音读正确。(学生自由读六个词语)注意三拼音、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5)指名读词串。小老师领读。
(6)这么多好玩的,让我们一块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读,更可以带动作读)
(7)小朋友们读得多热闹呀!合作的真开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些词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谁也想来读好这些词语?(指名)谁能读得更好?(指名)
(8)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给在座的老师听,好吗?
2、学习第一、二行词串
(1)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是不但好玩,而且还很美丽,那就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多媒体演示公园风景)
(2)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3)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小朋友说出一个,出示一张带词语的卡片。
你会读它们吗?自己赶紧试一试,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4)出示两行词串
请小朋友自己再拼一拼,读一读,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你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
注意三拼音、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5)指名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第一行词串)
(6)公园里绿树成阴,红花遍地,清澈的小河,弯弯的小桥,高耸的宝塔,各种有趣的儿童娱乐设施,还有张开笑脸的小朋友,玩得多么开心呀!
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宝塔bǎo tǎ两个三声连读,第一个三声变调,变成类似二声。示范读,学生跟读。(对了,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
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自由读。
(7)练习朗读(指名读。)
(大家读得真准,声音也响亮,真是太棒了!还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咱们一起读。)
(9)用上这里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描绘公园的景色。
(10)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把四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2、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你们瞧,它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多媒体动画演示:小青蛙和小朋友打招呼)今天动物老师让小青蛙来检查小朋友有没有掌握这些词语了,如果你们读得好,小青蛙就会为你喝彩。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不看拼音你们能读好吗?)
3、揭示课题: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语文书上识字3的内容。(板书:识字3)
4、检查要求认识的字。(卡片)
(四)学习生字
1、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马
(1)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呀?
(4)多媒体演示分解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3、教师指导书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小朋友,写字有“两个宝”。一是用眼睛看,你的字是不是和范字差不多:二是用小手认认真真地写。接下来我们开始描红写字比赛,看谁的字写得好。
6、练写姿。三个一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安。
7、学生描红。
8、反馈。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小青蛙在表扬你们呢!
其实,我们学习汉字的途径很多,不只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外的很多地方,比如说在路上,在商店里,在电视、电影上,在广告牌上……还有很多。老师希望大家做个识字的有心人,争当识字小博士。
这课的其它生字我们下节课接着写。
精品教学设计12
第一章:舞蹈基本理论(共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类别
教学重难点: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
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一课时
第一节:舞蹈的定义和特性
一、舞蹈的定义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是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韵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流程等构成画面,创造形象,从而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
(一)形体表现性:就是舞蹈用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的特征。
(二)直观动态性:就是舞蹈的一切创意都要通过观众现实直观感受到的舞蹈动作来被感知。
(三)综合展演性:包含舞蹈音乐、舞蹈灯光和舞蹈布景。
第二节:舞蹈的分类
一、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
(一)古典舞:1.中国古典舞2.芭蕾(Ballet)
(二)民间舞:1.以反映该民族风土人情为主的`民间舞2.借用某民族的舞蹈元素,表述特定艺术构思的民间舞
(三)现代舞:反对古典芭蕾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倾向,主张摆脱古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生活。(包含1.美国流派2.德国流派.)
二、根据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划分
(一)独舞
(二)双人舞
(三)三人舞
(四)群舞:(主要功能:1.塑造群体形象2.营造意境背景3.外化主要人物内心的一种表现手段。
(五)舞剧:是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第二章:舞蹈基本训练(共四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熟悉一些舞蹈基训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舞蹈基训的地面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二课时
第一节:舞蹈基训常识
一、舞蹈训练的基本方位:
以舞者所面对的方向来确定的,通常以舞者为中心点,面向正前方为起点,每向右转45°为一个方位,共分为八个方位(称1~8点)。即正前方为1点,右前方点,右方为3点……
二、舞蹈常用术语
1.主力腿:指在动作过程中或造型时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它对舞蹈过程中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动力腿:是与主力腿相对而言的,指非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在动作过程中可做各种动作,如抬腿、踢腿等。
3.韵律:是指舞蹈中的感觉和规律。它需要舞者在动作时把握这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韵律感觉,才能把舞蹈跳得富有美感。
4.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干,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舞蹈动作都是在一定的节奏规范中进行的。
第二节:地面训练
一、脚——绷脚、勾脚、半勾脚
(一)绷脚:动作做法:脚背绷紧,脚尖用力下压,脚底形成弓型,初学者可以通过外力施压来训练。
(二)勾脚:动作做法:脚背收紧,脚尖向上勾起,脚跟用力前伸。
(三)半勾脚:动作做法:在绷脚的基础上,脚尖勾起,脚背保持原样。
(四)环绕脚: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绷脚尖,双腿并拢,直腿坐地,双手体侧扶地。做法①(由里向外环绕):1-2双脚勾起;3-4脚跟不动,脚尖分开;5-6双脚在分开的基础上绷直;7-8双脚尖并拢,还原到准备姿态。做法②(由外向里环绕):1-2双脚尖绷直分开,脚跟靠紧;3-4双脚尖分开勾起;5-6在勾脚的形态上双脚并拢;7-8双脚绷直还原到准备姿态。※训练要求:勾脚要求力量到脚跟。绷脚要求力量到脚尖,并尽力向远处伸展。半勾脚应注意力量到前脚掌,大脚背用力绷直。
二、腿——压腿、抬腿、踢腿
(一)坐压前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并腿,上身垂直坐地,立腰、挺胸抬头,双手体侧扶地。做法:上身垂直下压贴近腿部,双手经体侧至头顶扶脚尖。上身抬起后,还原到准备姿态。
(二)坐压旁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坐地右腿体侧伸直,左腿体侧屈腿,右手扶地,左手托掌。做法:上身向右腿下压,左手扶右腿。压左腿时动作相反。
(三)坐压后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扶大腿。做法:压右后腿时,右腿向正后方伸直,双手体侧撑地,上身向后下压,注意尽量用后腰,头靠近右腿,还原姿态时,上身要垂直。压左腿时动作相反。
(四)躺身抬前腿、踢前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尖直腿躺身,双手小七位。抬前腿的做法:绷右脚慢慢向上抬起,注意力量伸展到脚尖,脚尖领先抬起,落地时要轻。抬左前腿动作相反。踢前腿的做法:在前抬腿的动作基础上加速踢起落下。
(五)侧躺身抬旁腿、踢旁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尖双腿并拢,侧躺身,面向7点,左手头顶伸直,右手屈肘撑地。抬旁腿的做法:右腿绷直慢慢抬起,抬腿时右腿背对右耳。踢旁腿做法:同抬旁腿的路线,向耳旁快速踢起。左腿动作同右腿相反。
(六)跪抬后腿、踢后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跪地,上身稍前倾,双手撑地。抬右后腿做法:右腿向后伸直绷脚尖,慢慢抬起,注意抬腿时开胯、用腰、脚尖领先上抬。左腿动作相反。踢右后腿做法:在抬后腿的基础上,快速后踢。
※训练要求:腿的训练要保持姿态的准确性。压腿要注意直膝。身体要伸直,头手尽量向脚尖靠近;踢腿注意踢起时要迅猛,落地时要轻缓;旁腿动作注意侧躺身时腰挺直,臀部收紧,不可低头,翘臀。
三、胯——开小胯、开大胯
(一)坐开小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屈膝,膝底相对坐地,上身垂直,双手扶膝,立腰、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做法①:双手用力压膝,使膝盖接近地面。可按节拍上下颤动。注意双脚开始靠近臀部,训练中可逐渐响前伸出,扩大角度。做法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尽量使胸脯贴近地面。团身慢起,团身时头向腹部靠,腰椎尽量弯曲,由后背肌椎一节节向上挺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二)坐开大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绷直两侧打开,上身垂直坐地,双手腹前扶地。做法①: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双手向前伸出,原路线返回。做法②:上身向右(左)下压,右手扶地,左手托掌,随身体侧压,左手扶右脚,此动作可反复进行。四拍一次,两拍一次均可。
(三)胯环动: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仰卧,双腿并拢绷脚,双手小七位扶地。做法①:(内环动):1-2双腿并拢绷脚抬起90°;3-4双腿分开向两侧地面靠近;5-8贴地面两腿向内移动回到准备姿态。做法②:(外环动):1-4双腿绷直贴地面分开;5-6从体侧面向上并拢呈90°;7-8并腿慢落下到准备姿态。
四、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
(一)坐顶上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绑脚并腿坐,上身垂直,手指尖体侧着地。做法:头、颈、肩、胸腰尽力向后下。
(二)跪下旁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上身挺直,双手背后。做法:臀部慢抬起呈跪立,同时双手由左下方向右双晃手,呈顺风旗,下旁腰。此动作左右均可训练。
(三)跪下中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并拢跪坐,双手扶大腿。做法①:臀部抬起跪立向右后下腰,同时双分手抓住脚踝。做法②:双手经分手叉腰,向右后下腰。
(四)拧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扶大腿。向右拧腰,双手向前方伸出同时提臀,上身稍前倾,再划向右侧,上身随双手向右侧拧腰,眼看右侧,右手撑右脚脚踝,左手头顶上方自然下垂。向左侧拧腰动作相反。
(五)涮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山膀按掌。做法:双手与肩同宽向前伸出,上身前倾(前腰),手带动上身和头一起移动到右侧(右旁腰),再移动到后方(中腰),移动到左侧(左旁腰),再还原到准备姿态。向左涮腰动作相反。
※训练要求:下上腰时,中腰垂直,不能塌腰,胸腰向上顶,颈部放松,不可憋气。下旁腰时胯部不能移动,向右侧下腰,左侧腰向上挑,姿态腰舒展。下中腰时气息放松,尽量用中腰、上腰,头向臀部靠近。涮腰时,头、手、上身要一致,尽量用到每个部位的腰。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能掌握把杆训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舞蹈基训把杆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三课时
第三节:把杆训练
一、扶把方法
扶把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双手扶把,身体面对把杆,距把约20公分,双手轻放再把上,两手间距与肩同宽(男生略宽一些),肩肘自然下垂。第二种:单手扶把,侧身站立,单手轻扶把杆,扶把得手放在身体前侧。扶把时手不能用力揪把杆,以免影响身体重心的稳固。
二、把杆软度训练
(一)压腿——压前腿、压旁腿
1.把杆压前腿:动作做法:以右脚为例。面向把杆站立,先将右腿放在把杆上,直膝、勾脚(或绷脚),左腿直立与地面保持垂直,双手扶把杆,上身正对把杆,用上身贴向右腿。压左腿,动作同上。
节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2.把杆压旁腿:动作做法:以右腿为例。右侧对把杆,右腿侧放把杆上勾脚(或绷脚),左腿直立。右手扶把,左手上举。侧身向右腿下压,左手经头上方碰到右脚尖。压左腿,动作同上。
节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训练要求:把杆压腿时软度训练的一种方法。可以与地面软度训练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进行。训练的节奏可以慢快结合。在做各类压腿动作时要注意:压前腿时动力腿收胯使两胯平行,上身挺直向前伸展,不能驼背,下压时上身要用力。压旁腿时,腿不能弯曲,下压一定要正侧身,上身伸展,用耳去贴腿,臀部不能后翘,不能扣胯。
精品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中有五种新型玻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还要弄清什么问题?
生:被指名读、小组读、女生读、齐读。
师:新型玻璃有几种,每种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师:请每小组自主研读后,合作完成以下填空表格:
___玻璃,有___特点,起___作用。
生:有的独立研读,有的找自己相信的伙伴共同研读,弄清某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汇报给组长由组长统一意见完成表格。
师: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将你组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作用和特点,说一说。
A生:我喜欢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朗读给大家听,因为这种玻璃中间夹一层金属丝网能自动报警,可以防盗。
B生:我喜欢吸热玻璃,因为它使房间东暖夏凉,可以阻挡强光和冷气。
C生:我喜欢变色玻璃,因为它发射阳光,改变颜色,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称为自动窗帘。
……
师:谁能用“东暖夏凉”来说一句话?
师:请各小组再选一名学生代表将你组最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写在黑板上。
生:各小组代表把某种新型玻的特点和作用,工整书写在黑板上。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后真正掌握课文中的全部内容。
三、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竞说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高。
师: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以上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来选一种新型玻璃推销员证,先在小组里夸夸自己厂里生产的某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
生:组内演讲推销。
四、拓展思维,课外迁移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或者新型房子、桥梁、道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们听。
生:我想发明一座象金箍棒一样的桥,让它大它就大,让它小它就小,我回外婆家时,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就不会再翻山越岭了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真想一直听下去,由于时间有限,课外老师再听你们讲吧!
【点评】
这是一节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案,整节课体现以下特点:
1、教师的启发谈话,既唤醒了学生记忆的表象,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2、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3、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的喜欢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4、教师根据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推销员”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5、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不给学生加以束缚,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特体验。
6、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精品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精品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书写本课8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能组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引导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三、学情分析
1、这篇课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因此学生对内容应该很感兴趣。老师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多采用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好:摘、呜、歇等字的写法。
2、课文重难点突破: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文,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懂得亲情的伟大与珍贵。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感受突破重难点。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师:学了前两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亲情的无私与珍贵,那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过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吗?说说看。
生自由交流。创设氛围。
师:知道吗?这样感人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之间也有同样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二)通读识字
1、初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2、测字:
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开始测字。把你生活中认识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交流之后你还能认识哪些字。
学生活动:学生先把生字边读边分成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两部分,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如果有同桌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4、再读: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还有哪些读不准的.字重点读读,同时数数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5、检查认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摘、呜、歇字的写法。
(三)细读理解前七个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同桌互读。画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同桌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品读。抓住表示狐狸妈妈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母爱的事例体会亲情的伟大。
师:你们在父母爱的怀抱中长大,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狐狸一样的经历吧?说说看!
4、表演读。
(四)教师小结。
师:后来小狐狸在山里到处找妈妈,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长大了,那它找到妈妈了吗?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后三段。
1、学生自由读。质疑。
2、指名朗读。
思考: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小狐狸明白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再读课文,体会小狐狸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师:想一想如此无私的母爱,如果你是小狐狸会如何报答妈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品读全文升华情感。
1、小组内合作读文,体会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师:这么感人的故事,你们不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现在我们先把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听,注意听的同学可以帮他补充说明,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明白,还要生动感人。
生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合理的加进复述内容。)
(四)总结全文。
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珍贵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其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亲情了。我们一出生就被这种浓浓的亲情围绕着,清晨妈妈为你倒上的一杯浓浓的牛奶、摔倒时爸爸扶起你时那有力的臂膀、夜晚奶奶为你掖上被角、暑假里爷爷和你一起钓鱼这些你都感受到了吗?这就是亲情!不论几年、几十年,这份亲情将永不褪色。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07-03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10-29
教学设计10-15
经典教学设计03-05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06-30
《咏柳》教学设计01-06
《观潮》教学设计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