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6 09:57: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压强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强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与液体的类比,引出大气压强的课题。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到大气压的真实存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等于大气压强值应是本节的难点。教材通过介绍生产生活中的气压计,使学生了解一些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又通过介绍抽水机等,强化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感知,认识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值。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瓶吞鸡蛋、覆杯、半球等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通过半球、托里拆利实验粗略和精确测量大气压的值。

  学法: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存在;通过气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类比,学习大气压值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瓶、鸡蛋、酒精棉球、水槽、水、硬纸片、两个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杯子、大小不同的试管各1支。

  学生:注射器、水、烧杯、一个吸盘挂钩、玻璃板、弹簧测力计,小吸盘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探究实验一(瓶吞鸡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实验,让瓶子吞鸡蛋,(将鸡蛋放在瓶子上),吞不下去,怎么办呢?(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瓶子里烧,再放上鸡蛋),鸡蛋吞进去了,瓶子为什么能吞进比瓶口粗的鸡蛋呢?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存在

  师:鸡蛋虽受重力,但瓶口卡住了它,用酒精在瓶里烧一下,鸡蛋就吞进去了,为什么?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空气(教师介绍大气层)。液体受重力,能流动,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空气会不会向各个方向有压强呢?演示:探究实验二(覆杯实验)师:(将杯子装满水,盖上纸板,倒过来),纸板为什么不掉下来?

  演示:探究实验三(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师:(将大试管装满水,将小试管放进大试管,倒过来,水流出,小试管却上升),小试管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探究实验四(注射器吸水)

  师:请同学们做注射器吸水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探究实验五(吸盘半球实验)

  师:用两个吸盘合在一起,挤出其中的空气,用力拉开,并解释现象。

  早在1654年,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就有人做过著名的类似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半径为20cm的铜制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气,两边用马拉,直到增加到16匹马时,伴随一声巨响,半球才被拉开。经过上述大量探究实验,我们可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结论:大气存在压强,大气压强很大。

  2、大气压的测量

  (1)用吸盘半球实验粗测大气压强值。

  师:(分析前面吸盘半球实验),当两边用力拉吸盘时,弹簧测力计拉力与大气压力是什么关系?

  师生:据p=F/s得,p大气压=F拉力/s

  因为吸盘中空气不易抽尽,所以p大气压为粗测值。

  (2)用托里拆利实验精确测量大气压值。

  师:回顾覆杯实验,纸片不掉下来,说明p气〉p水,换一个高些的杯子做实验,纸片还是不掉下来,说明仍然有p气〉p水,什么时候,纸片将掉下来?分析:p气=p水,即p气=ρgh时;展示探究实验七(托里拆利实验)

  师:为减少h,我们选用ρ较大的水银做实验,当h为76cm高时,液面不下落。据p气=ρ银gh得p气=1.013×105帕,即一标准大气压。师:一标准大气压可支持多高水柱?分析:据p气=ρ水gh得h≈10m(3)常用气压计师:(介绍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液化气罐上的气压计、医用氧气瓶上的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3、大气压的变化

  师:大气压的值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观察大气压与海拨高度关系图

  结论:与海拨高度、季节、温度有关。演示:探究实验八(自制气压计)

  师:(在带塞玻璃瓶塞上打一小孔插入细管,由细管向瓶中吹气)瓶中液面上气压变大,管中液面上升。

  4、大气压的应用

  师:我们在生活在大气海洋里,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大气压强?

  师生:真空吸盘、活塞式抽水机、吸饮料等。

  (三)课堂小结

  师:学到了什么?(略)

  教学反思:

  一、通过大量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行大气压强值的测量,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大气压强。

  二、利用气体与液体类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理解大气向各个方面都有压强。

  三、改变覆杯的高度做实验,直至展示托里拆利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值的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广泛列举生产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实例,有利于体现、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压强教学设计2

  1新设计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实验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2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共、单位,并能有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少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第一年招生,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差,能力不强,学习信心不足,但他们好奇、好动、好胜,思维活跃,兴趣深厚,在教学中多鼓励、多引导、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4重点难点

  1.重点是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2.难点是正确区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观察媒体图片,一只小小的蝉能牢牢地爬在树枝上任凭风吹雨打,它有多大的力?一只骆驼那么高大,再驼上重物在松软的沙漠中自如行走而没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呢?引入课题并板书

  新课探究

  活动2

  【讲授】

  二、新课探究

  〈一〉、压力

  1、展示媒体图片:

  〈1〉、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2〉、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3〉、按图钉时钉对墙的压力

  2通过分析,总结: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受力面积垂直,并指向其内部

  大小:有时与重力相等,有时不等

  〈二〉、压强

  1.展示图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

  〈1〉.压力的大小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谁有关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实验探究:播放媒体资源“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老师演示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论:

  A、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作用效果呢?设疑引出压强概念

  3.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压强/受力面积P=F/S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单位换算:1KPa=1000P

  1MPa=1000KPa

  1MPa=1×1000000Pa

  〈5〉例题:一本教科书平放在1m2的桌面上,书的重量约为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为5×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教科书静止地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

  F=G=2.5N

  桌面的受力面积S=0.05m2

  P=F/S=2.5N/0.05m2=50N/m2=50Pa

  答: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0Pa。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的大小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B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B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3〉.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

  三.小结:

  1、基础知识。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

  (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F/S,单位:Pa。

  2、研究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

  活动3

  【练习】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几种现象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履带;

  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粗花纹;

  C、用细线切松花蛋;

  D、用宽带背书包。

  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缝衣针头做得很尖

  B、坦克车上有两条履带

  C、鸡蛋在桌边易敲碎

  D、用订书机订书时要用力按

  3、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同学们正在考试的试卷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0.5Pa,它的意义是

  4、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B、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小。

  C、单位压力的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大。

  D、单位受力面积的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活动4

  【作业】

  作业布置

  课本第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三、四题

  第1节压强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1节压强

  1第一学时教学

  活动活动

  1【导入】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观察媒体图片,一只小小的蝉能牢牢地爬在树枝上任凭风吹雨打,它有多大的力?一只骆驼那么高大,再驼上重物在松软的沙漠中自如行走而没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呢?引入课题并板书

  新课探究

  活动2

  【讲授】

  二、新课探究

  〈一〉、压力

  1、展示媒体图片:

  〈1〉、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2〉、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3〉、按图钉时钉对墙的压力

  2通过分析,总结: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受力面积垂直,并指向其内部

  大小:有时与重力相等,有时不等

  〈二〉、压强

  1.展示图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

  〈1〉.压力的大小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谁有关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实验探究:播放媒体资源“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老师演示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论:

  A、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作用效果呢?设疑引出压强概念

  3.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压强/受力面积P=F/S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单位换算:1KPa=1000P

  1MPa=1000KPa

  1MPa=1×1000000Pa

  〈5〉例题:一本教科书平放在1m2的桌面上,书的重量约为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为5×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教科书静止地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

  F=G=2.5N

  桌面的受力面积S=0.05m2

  P=F/S=2.5N/0.05m2=50N/m2=50Pa

  答: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0Pa。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的大小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B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B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3〉.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

  三.小结:

  1、基础知识。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

  (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F/S,单位:Pa。

  2、研究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

  活动3

  【练习】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几种现象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履带;

  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粗花纹;

  C、用细线切松花蛋;

  D、用宽带背书包。

  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缝衣针头做得很尖

  B、坦克车上有两条履带

  C、鸡蛋在桌边易敲碎

  D、用订书机订书时要用力按

  3、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同学们正在考试的试卷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0.5Pa,它的意义是

  4、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B、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小。

  C、单位压力的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大。

  D、单位受力面积的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活动4

  【作业】

  作业布置

  课本第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三、四题

压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原理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各液面静止时相平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机同屏功能,展示录制的实验)

  通过导管从四楼向一楼的压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观察瓶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拓展:水柱很深,高达10米,产生的压强很大。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并且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3、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压强教学设计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Tags:2节,液体,压强,教学,活动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5

  《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实验器材】

  多媒体、铅笔、气球、压强桌、海绵、金属块、饮料瓶2个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躺钉床的视频,提出问题引出第一节压强的课题。

  (教学说明:通过社会生活中新奇的现实例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推进新课】

  一、压力

  请同学们找出图中的压力,并画出示意图:

  问题:1观察所画压力有什么共同点?

  2、压力与重力相同吗? 3什么情况下,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

  压力是垂直作用于受压表面的力。

  (教学教学说明:教材没有给出压力的定义,此处对压力的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让学生区分压力和重力,二是为接下来压力的作用效果作铺垫。)

  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用两个手指用力向中间压一支铅笔感受力具有改变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请学生观察教材滑雪的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根据同学提出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为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压力____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受力面积_________

  有关;

  师: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方案,验证我们的猜想。分组探究探究一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探究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实验回顾与数据分析:结论

  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教学说明:如果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强,探究活动的过程一定要完全放给学生。如果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弱,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帮助学生设计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方案,但不能代替学生,完全包办。)

  三、压强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面积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方便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采用比值法,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

  什么是压强?请同学们类比曾经学习的速度定义。结论: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公式:P=F/S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

  简称:帕

  符号:Pa小数据:

  一张报纸对折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教学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运用类比的方法,结合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自主得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例题: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 m -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学生思考并解答

  师:强调受力面积的问题。

  (教学说明:通过计算物理课本平放在桌面上产生的压强,记忆公式,理解公式,应用公式。理解公式中各个符合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压力不同于重力,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

  四、改变压强的方法

  师:通过公式P=F/S大家知道压强的计算,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学生讨论并分析

  结论:增大压强的方法:

  (1)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教学说明: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进一步感受压强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同时,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物理知识揭示社会中的伪科学,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课堂小结】

  一、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二、压强:(物理学上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压强公式:

  3、压强单位: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1 Pa = 1 N / m2

  三、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F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

  ,压强自小到大的顺序是

  。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4.思考:现在如果让你表演躺钉板的杂技,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安然无恙?

压强教学设计6

  第二节 压力和压强(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破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 × 10 ×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 200克的破码 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人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讲评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l)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破码和放上两个破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人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教师板书:压强= )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户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P=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子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 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物理教案《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一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未复习时进行,以免充谈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或“毫米‘”换算成“米‘”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第2课 时

  (一)教学目的

  1. 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出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一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年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关嘴变钩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6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教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l~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压强教学设计7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五、教学用具: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

  六、教学设计

  1 / 2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2、活动10.2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公式:P=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10.3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猜一猜设计实验实验并收集数据思考与讨论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布置作业

  2 / 2

压强教学设计8

  《压强》教学设计

  河北省沧县杜生镇第一中学刘学兵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教法学法】

  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沙子、小桌、砝码

  学生准备:压力小桌、沙子、砝码共16组

  【教学过程】

  一、压力作用效果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压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出示图片:(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2)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3)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4)吊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

  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表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描述能力;使学生掌握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提问的技能。)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1.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师: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说明:教师边启发边演示完成任务,设计实验要解决三个问题:显示什么,如何显示?控制什么,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如何改变?通过这样的程式化的锻炼,可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4.请同学们说出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教师追问:如何控制压力不变和受力面积不变的?

  5.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压强及压强的计算

  师:把三块砖放在桌面上,已知每块砖重10N,一块立放,立放底面积为50cm;两块叠起平放,平放时,底面积为200cm。请同学们判断哪组砖对桌面的压强大?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示:我们使如何比较物体速度的?)

  师:总结比较压强大小时即不能够只比较压力,也不能够只比较受力面积,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表示压强。

  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说明: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下定义的研究方法。)

  22

  师板书并讲授:公式:p=F/S

  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1Pa=1N/m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公式来计算两组砖对桌面的压强。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并进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师: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得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减小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

  师:阅读课本“想想议议”试举例说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我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说明:学生阅读并回答,此环节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五、当堂练习

  1.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2.请说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1)锯、剪刀、斧头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2)背书包为什么要用宽而扁的带,而不用细绳?

  (3)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假如尖喙变钝了,它还能够成为森林医生吗?

  六、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在研究问题时,采取了几种思维程序?

  2

压强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本节安排了 “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

  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首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当把小桶拉高时,我们看到与小桶连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涨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时为什么小瓶瓶底的橡皮膜会涨破?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

  情景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情景2: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

  情景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思考问题

  通过这个实验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1)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验:如塑料手套、两侧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饮料瓶、锥子、盛水的水槽等。

  (2)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

  (3)想一想

  a. 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b.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特点? 动手实验

  思考并回答

  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三)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1.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的能力。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大胆进行猜想。

  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

  实验①.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实验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接着让学生说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据,老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

  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1.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让学生掌握“科学猜想”的方法。

  3.设计实验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

  (2)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学生说出设计实验思路,师生共同讨论寻找最佳的实验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变橡皮膜的朝向,分别记录橡皮朝上、下和侧面时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改变金属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两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步骤: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把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记录U形管高度差,改变深度再做两次。

  (四)、推导液体的压强公式

  1. 教师演示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

  2. 启发学生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图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3.让学生自己做课本例题,感受液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

  5.举出几例让学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义。

  观察

  推导公式

  练习 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学生比较生疏的方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让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液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无关以及“h”含义,突破难点。

  五、应用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新课引入中的三个情景问题:

  情景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情景2: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

  情景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的?

  回答 1.首尾呼应

  2.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进一步分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到应用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p=ρgh

压强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压强教学设计11

  《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知道液体压强;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l、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知识理解的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l、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实验:“顽强的气球”。引入课题。

  (一)、复习“压力”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3)压力的方向如何?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物体表面。思考1: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

  (二),复习固体压强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P143实验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受力面积(S):米2(m2)。注意事项: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休、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 gh (4)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 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l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

  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思考2:受力面积和物体底面积一样吗?

  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使其右端渐渐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板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压强________,所受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思考3:压力大对应的压强一定大吗?(计算说明)

  例坦克40t着地面积5m2

  女孩体重:50Kg高跟鞋着地面积:25cm2

  教师演示实验:将保鲜袋装里放入苹果,逐渐进入深水中,袋子里的空气被排出,成为真空。引出液体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p=p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液体压强p:Pa;g:N/kg;深度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这一点。

  3、生活实例:

  (1)、人能否在水中无限下潜?

  (2)、深海的鱼被捕上来后,放在盛海水的容器中会很快死去,这是为什么?4.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思考1:液体内深度和高度一样吗?

  如图所示的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在两侧倒入不同质量的水,A、B两点距容器底部高度相等,则(填“A”或“B”)点水的压强较大,橡皮膜会向(填“左”或“右”)边凸起。

  思考2:当液体中出现物体时......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和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思考3:液体的压力如何求解?

  如图,一个重4 N,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重5 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10 cm,则:

  (1)此时该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2)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

  【课堂小结】

  1.压力与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的计算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作业布置】

  导学案后的《课后演练》板书设计

  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方向:垂直物体表面二,固体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公式p=F/S (4)压强单位Pa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p=pgh

  3、生活实例4.连通器

压强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 使用控制变量 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学工具

  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文76页14.1-1蝉 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 :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2.突破 难点的方法:

  练习:利用图几种情 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

  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

  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

  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 -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m 2)

  1Pa = 1N/m 2

  压强的物理意义:

  以P=20Pa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 )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 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 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压强教学设计13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教学难点:影响压强的因素。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海绵块、铅笔、啤酒瓶、水、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动画播放:冬天的北方,漫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了银装。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厚厚的积雪中行走,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甲:脚会陷到雪里,举步维艰。

  课件动画播放:小聪陷到雪地里。

  师: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聪在雪地里自由行走?

  生乙:穿上滑雪板

  课件动画播放:小聪的朋友穿上滑雪板在雪地里自由行走、滑行。

  小实验: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一端削尖的铅笔,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甲:食指感觉有点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得浅。

  师:你实验做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

  以上现象都是由压力产生的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压力,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叫压强等。

  二、新课教学:1.压力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生甲: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生乙: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生丙: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乙: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对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甲: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力。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入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课件播放: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总结: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生甲: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生乙: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积有关。

  生丙: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可能都有关系。生甲: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比较压力作用下物体的凹陷程度的大小。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实验?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生甲:我们组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将啤酒瓶放在海绵上,受力面积一定,通过在瓶子中加水来改变瓶子对海绵的压力,从海绵的凹陷程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生乙:我们将瓶盖盖紧,保持瓶子对海绵的压力不变,通过倒放和正放来改变瓶子对海绵的受力面积,从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小可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 2.压强

  师:设疑:怎样方便地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要取相同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利用“类比法”(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及“比值定义法”等得出压强的概念。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生:可以说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教师归纳:(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压强的计算公式:P=F/S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40的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要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课件展示图片。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例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教师归纳:可从压强公式P=F/S分析: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S减小,P增大。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F减小,P减小。

  三、作业课本P41

  板书设计

  9.1压强

  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3、单位:帕(Pa) 1牛顿/平方米=1帕斯卡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始至终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亲自观察和实验,经过分析归纳出物理概念,把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无疑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较紧,对压强计算花时较少,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类比还比较初步,这些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加强。

压强教学设计14

  压强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主备:李煜平(第一课时)

  审核: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压强概念进行的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另外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压力的概念,虽然知道存在压力,但对压力的理解不够,作为压力的学习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本节课中的重中之重为压强的概念,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值式的概念(之前的密度是个性质概念),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解读课本图,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4)解读课本图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5)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并理解压强的概念。难点:(1)压力的作图(实际上是对压力的三要素的考核)。

  (2)压强的概念理解(不明白比值法定义压强)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用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

  前置作业:

  用你手上的笔去掉笔帽用两只手指压住笔的两端,然后将你感受的东西写下来,再试试大力压住和小的力压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主要学习压力,以及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提出压强的概念。)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2min)

  教师演示:坐(站)钉凳。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没事?引起学生兴趣。

  学习活动二:感受压强的不同。

  学生活动:

  用手指夹住笔的两头,小力挤压,说说两只手指的疼痛感受是否相同,另外如果加大力量会怎么样。(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1.两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两只手指受到的压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

  3.用力大些,会有什么感觉。

  学习活动三: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演示实验:

  1.准备装钉的木板(一面只有三根钉,另一面布满钉),用布满钉的那面压水球,观察水球。

  2.用三根钉的那一面压水球,观察水球。

  思考问题:

  1.两次实验中,木板质量相同,对水球的压力____。(选填“相同”、“不相同”。

  2.假设木板和钉子1.5N,木板压在水球上的时候,木板对水球的压力是___N。

  3.第一次放置方式,假设有30根钉与水球接触,平均每根钉子对水球的压力为____N。

  4.第二次放置方式,有3根钉与水球接触,平均每根钉子对水球的压力为____N。

  5.通过上面的分析,你知道为什么用多钉那面压水球,水球没有破?

  操作与要求:

  1.学生先观察实验,再独立完成问题,

  2.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其他同学记录不同并质疑与补充。 3.教师总结,得出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的大小。

  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学习活动四:猜想压强大小与什么有关。

  活动要求:

  1.学生进行猜想,并提出猜想的依据。 2.学生展示。 3.教师补充。

  学习活动五:利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播放《南极大冒险》片段,学生边看边思考哪些现象与压强有关。

  学习活动六:课堂练习并解释坐钉凳问题。(略)

  学习活动七: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请同学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第一节完后布置关于画压力示意图和实验相关的作业)

压强教学设计15

  情景引入,趣味感知“快去救人,有人掉冰窟里了”

  这是去年冬天发生在泰安市东郊某冰冻河面上人们勇救落水儿童的场面:只见见义勇为者在冰面上平放一长木板,然后走上木板去接近落水儿童并把他拉了上来。作为知情者,我们即佩服救人者见义勇为的豪迈,同时也惊叹救人者出奇制胜的智慧。试问一下:为什么大人站在长木板上就不会踩破冰面呢?

  潜能开发,自主探索压力

  A

  B

  CA图:压路机对地面的作用力垂直压向地面将地面压平B图: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垂直于跳板使跳板向下弯曲C图:图钉对墙壁的作用力垂直压向墙壁将墙壁压出小孔

  观察上面三幅图可知,压力是指__,它的作用效果是__,它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吗?__

  压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两个手指用力夹住削尖一端的铅笔一回儿后,观察两个手指肌肉的凹陷程度。讨论后回答: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1 如图所示:把两块或一块砖分别按图A、B、C三种放法放在装有沙子的容器中,看一看哪种情况压力的作用效果大(沙子的凹陷程度明显)?

  试回答:(1)图A和图C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图A和图B说明: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压强:

  为了表示压力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可以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把它称为压强,用P表示。单位帕斯卡,符号Pa。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猜一下:一粒西瓜子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__,一块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__,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__。

  试回答:大人们站在木板上为什么就不容易踩破冰面呢?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分析一下:以下情景中,需要增大压强的是__,需要减小压强的是__。1、切菜刀切菜2、背书包3、打孔器打孔4、用针缝衣服

  5、盖房时先筑起比墙厚的地基6、缝衣服时用顶针7、用扁担挑东西

  想一想:以上事例中,增大压强的方法是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___。动动脑: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你还能想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呢?素质提升,分层训练

  如图所示,斧头的刃越锋利,越容易劈开木头,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__从而增大了__的缘故。

  如图所示,将实验用的“小桌”放入沙盘中,观察陷入沙中的深度,比较图a与图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有关。

  如图所示,采用减少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例是()

  2

  A、切刀要磨的锋利B、书包用宽的背带

  C、拖拉机用履带与地面接触D、铁轨铺在路枕上

  4、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砂地上,它的质量为400千克,每只脚掌的面积为0.02平方米,问:

  (1)骆驼对砂地的压力为多大?(2)骆驼对砂地的压强为多大?拓展视野,主动阅读魔术师睡钉床不受伤的道理

  我们听到或看到过魔术师躺在布满铁钉的床上而毫发无损的现象,这是什么道理呢?让我们来揭开睡钉床的谜底吧。当魔术师睡在钉床上时,他的背与所有钉子的接触面积的总和,可能与你睡在一般床上时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差不多。这就是他不会受到伤害的原因。

  魔术师躺在一颗钉子上,肯定要受伤,钉子多了,接触面积增大,压强就减小了。不过,他在向钉床躺下及从钉床上起身时,应当非常小心!你可千万不要模仿。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魔术是有科学道理支撑的,并非特异功能。

  3

【压强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压强教学反思04-05

压强教学反思15篇04-07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项链》教学设计04-19

桥教学设计04-06

风教学设计0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01-21

《跌倒》教学设计01-06

寒号鸟教学设计01-05

数学的教学设计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