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
3、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4、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准确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
难点:体会高超的劝说艺术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你身陷囹圄时,是会选择相信正义的审判,还是选择想方设法的逃脱。如果“生”与“义”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你又会如何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如何抉择的。
二、写作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
三、作者介绍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在他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正确性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四、题目解说
“人”,即所有人;“应当”,有必须之意;“正义”,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的意思。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第二部分: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六、全文分析
1、课文中,苏格拉底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来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正义”。
课文中,苏格拉底除了提出“正义”这个理念外,还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理念。“正道”意为“正路或正确的道理”:“道义”指“道德和义理”;“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也指“事情或论点的
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正当”是“合理合法的”之意;而“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之意。根据这几个理念的内涵可知,“正义”的境界最高,它能包含其他几个理念的基本内涵,所以,课文题目选取“正义”,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
2、苏格拉底是怎样一步步让格黎东的思维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课文中,苏格拉底采用层层铺垫和步步设问的方法,深入浅出地把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观念步一步融入格黎东的思维,从而把他的思维引导进自己的思維轨道。首先,苏格拉底从人要走什么路说起,让格黎东认同人要走“正道”。其次,从做人要讲道德的角度入手,娓娓道来,让格黎东理解并接受他的“道义”观。第三,从生活常识入手,强调人都应该讲道理,不可以做不讲道理的人。格黎东当然只能赞同。第四,从人应该做什么事说起,是做“正当”的事,还是做“不正当”的事?格黎东当然赞成做“正当”的事。如此,格黎东便没有了劝说的余地。苏格拉底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格黎东的思维带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
3、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是否有比“人应当坚持正义"更切合课文内容的标题。
有。课文中,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对话背景是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而格黎东的目的是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但是,面临即将到来的死刑,苏格拉底依然坚守"正义”,不愿接受格黎东的帮助而越狱逃跑。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把自己的“正义”观灌输给格黎东并让他接受这一观点。所以,课文标题若改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当坚持正义”,那就更切合课文内容了。
4、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
5、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而言是抽象且深奥的,苏格拉底举“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而非外行人的意见。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6、从这篇文章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特点?
①偏重于问,而不轻易让对方提出问题;②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则以谦和的态度发问;③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
7、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①一种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形成一个网络时,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应该把所有的主张都当作引发更多思考的联结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交流时,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X和Y不也如此吗?”
②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吗?”
③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地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所要具备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串于我们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
七、中心思想
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这篇对话,集中体现了苏格拉底关于人应当坚持正义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看来,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正义思想,都是人应当遵从的不易原则。只要是不合乎这些原则的众人的意见、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值得重视或理会。即使在身体受到损害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人们也应当选择“正当”的行为,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以坏报坏,因不符合真理,亦应摒弃。
八、写作特点
1、对话的形式。
正如《论语》中经常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以表现孔子的思想一样,本篇也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表现苏格拉底的思想。
2、深入浅出的论辩艺术。
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是苏格拉底说理的一大特点。如“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一句,提出问题,引出关于“意见”的话题,又如“什么损害呀?哪方面的损害?损害那个不服从者的什么部分?”一句,揭示听信外行的话的严重后果。
3、逻辑层次感强。
层层铺垫,深入浅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先让苏格拉底一上来就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决心,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和格黎东探讨了对于“意见”的看法。苏格拉底指出人们一旦听信了错误的意见,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判断“意见”好与坏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合乎真理。这是从理论上阐述对于格黎东的意见要不要听从的问题。以下是具体探讨格黎东所提出的越狱或逃跑的理由是否合乎“正当”的问题。苏格拉底指出,行贿得以释放或逃跑出狱是不正派即不正当的,是邪恶的、可耻的,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活法还不如不活。这就从道义上彻底回应了格黎东劝他越狱的话,使格黎东心服口服。
九、补充资料
对话录
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十、总结全文
这篇谈话是在苏格拉底在被判刑之后,临死之前在狱中的谈话。格黎东劝苏格拉底越狱出走,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违反公民对城邦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的,他用问题式辩论法启发格黎东,使格黎东同意了逃走的不合理行,体现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人都要坚持正义。
布置作业
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米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
课后训练
作业
1.下面是某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2.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国,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生活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家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3.请根据下列画框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境界仿写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成为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4.下面是高一某班班长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句子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小组出现了随意不上体育课,延长学习时间和减少课外活动。②这样的“努力”背后带来健康隐患。为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大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班将于2020年12月1日举办班级体育文化日活动。③本次活动围绕“智慧学习,活力青春”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形式,不以体育竞技为主要形式。④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参加。⑤也欢迎家长们前来观看指导,届时将惠赠节目单一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为防控疫情,学校实行晨午检制度。检查结果为正常的学生可入班学习;异常的需临时隔离,学校通知家长接回就医,之后追踪确认学生情况,将该情况报告主管部门。确认学生恢复正常后可使其入班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述,考生要关注以下细节:流程图的题目是“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图”;首先找到话头,根据图示,即箭头所示,流程图的开端为“晨午检”;注意对“正常”和“异常”两种情况分别表述;经过“追踪确认”,学生健康情况恢复正常后可以入班学习。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
2.答案: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利他性;寓善于乐。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研究材料的内容,这个语段主要介绍了“微公益”及其作用。然后找出材料中关于“微公益”的关键语句,比如“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将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最后将关键语句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即可。
3.答案:【示例】也许你无法成为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成为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小草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根据已给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注意仿照前面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要注意例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内容上注意喻体的大与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答案:(1)“活动”后加“的现象”;(2)“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3)“围绕”改为“以”(或“为”改为“的”);(4)“惠赠”改为“赠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等能力。①句“出现了”后面缺少宾语,在“活动”后加“的现象”;②句“背后带来……隐患”搭配不当,将“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③句“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围绕”改为“以”或“为”改为“的”;⑤句“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这里是指赠给家长,将“惠赠”改为“赠送”。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把握苏格拉底的重要人生概念,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2、探讨文章的论辩逻辑,赏析苏格拉底的劝说艺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体赏析作者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示教师:
这是一篇呈现苏格拉底人舍生取义精神和以理服人劝说艺术的文章。
学习本文时,要从苏格拉底的人生理念把握入手,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进而探讨他的论辩逻辑和劝说艺术,建议课外阅读苏格拉底长篇论述的全篇内容。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交流苏格拉底的思想精神和人格魅力。
拓展思考: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却欣然接受这种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值不值得赞赏和提倡?为什么?
这是一篇对话体哲思文章,全文由苏格拉底与好友格黎东就是否越狱逃跑的问题展开的24次对话构成,相较段落层次分明的文章,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时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罪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他的好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成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二、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文章由苏格拉底向好友格黎东表明立场入手,以明确自己的认识做结,行文层层深入,深入浅出。请用心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出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生:
站在全文的角度梳理苏格拉底是怎样劝说格黎东的:
(1)表明立场:听从道理,尊重道理。
(2)告知好友:追求正义、美、好,听从道义、真理。
(3)引导好友:要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4)启示好友: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教师:
2、站在局部某一部分的角度,比如第一段,体会苏格拉底的思维逻辑。
学生:
表明态度和立场:坚持原则,听从“道理”,不会让步;
引导格黎东与自己一同研究、思考是不是该听人们的“议论”“意见”;
追问格黎东哪些意见必须重视,哪些意见不必重视;
请格黎东考虑:要不要尊重、听从人们的一切意见。
二、学习任务二:批注概念,摘要观点
教师:
阅读课文,圈画出对话中的`相关语句,筛选出出现频次比较高的重要概念,借助批注法,对其进行批注;进而写出有关文章核心观点的摘要。
学生:
1、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2、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
3、只能听从哪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4、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5、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
6、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作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梳理、摘要作者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
1、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2、在正义、美、好的问题上,听从内行的意见,听从真理本身。
3、我们应当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4、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
5、人应当坚持正义。
……
10分钟三、学习任务三:体会对话艺术,理解逻辑思维教师:
苏格拉底善于言辞,劝说艺术非常高超,真正做到了“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那么,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的呢?
学生:
开宗明义:合乎正道,可贵;不合正道,不从;
推心置腹:尊重道理;
请求考虑:不迷失自我;
设问追问:促使作答;
由此及彼:遵从道义;遵从真理,活得体面;
一同研究:打消“不正当”的念头;
邀请对方:一起做做正当的事。
请同学们结合对话,梳理出苏格拉底的对话内容,探究苏格拉底的诘问艺术。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迁移训练教师:
苏格拉底将“正当”“道义”视为人生追求的绝对原则,舍生取义,其人格、精神令人感动。
阅读文本,深度思考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品质。
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谈谈对苏格拉底“择死”行为的认识。
师生研讨、思考。
学生:
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面对朋友的劝说逃跑,坚持道义而不动摇,为哲学而殉难,为正义而献身。
面对死亡,苏格拉底的坦然与镇定是惊人的,这归功于思想的力量,精神的高度。
他的这份舍生取义、舍生求道、舍生卫尊的做法、行为令人动容。
世界上始终没有停止“择生与择死”的辩论,很多人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屈原、谭嗣同、苏格拉底择死;
司马迁择生。
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不可一语言之,需要结合实际解答。
苏格拉底择死,强调的是追求正义、道理、道义。他认为判决虽然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以恶报恶。
学习任务五:体会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名言警句和施教艺术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篇文章,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下列任务:
1、梳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名言警句,体会这些格言警句的现实意义;
2、阅读有关苏格拉底的演讲施教,分析体会苏格拉底的施教艺术。
学生:
值得我们至今仍可学习借鉴的苏格拉底的名言有很多,如: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擅长演讲,引导教育民众,传递自己的思想主张。
方法:问答法、对话法;
场所: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监狱等;
对象: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
目的:造就治国人才;让人坚持正义;
内容: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教人锻炼身体;
教育方法:“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学习任务六:建立学习任务单,建构人物形象
1、填写“课文学习清单”
2、课外阅读苏格拉底长篇论述全文,建构苏格拉底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现实,浅谈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下的意义,不少于300字。
学习任务七:课外阅读,对比拓展
阅读课外作品,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1、对比阅读周国平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文,全方位体会苏格拉底之死的意义。
2、拓展阅读梁衡的《人人皆可为国王》、矛盾的《谈独立思考》、林贤治的《让思想燃烧》、李大钊的《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等文章,感受“思想”的魅力。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正义11-04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09-09
正义与邪恶10-30
让正义永存10-05
呼唤正义08-01
《纸筒人》教学设计06-21
关于正义的说说07-19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1-15
坚持能使人走向成功06-27
不应当只记得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