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共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活动结束老师:
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让空气更干净
2.物质:棉花、香烟、瓶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教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
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课件演示
(1)满天飞扬的尘土
(2)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
(3)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
(4)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
(5)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
(6)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二、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小实验
方法是先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空气在体内呼吸道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
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三、学做“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
(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等。)
活动延伸
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鱼妈妈生出来的鱼宝宝一开始和妈妈张的不一样?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名称:
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发育过程。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能力,丰富幼儿词汇:胎生、卵生。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幼儿每组一份)胎生、卵生字卡每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
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
活动过程
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
出示一组图片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
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
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
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总结分享
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
活动评价
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
活动延伸
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团结版教材(中班下)科学活动《土壤的秘密》。进行该活动时,我班科学课题“神奇的土地”系列活动的开展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即“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阶段一:土壤的种类”的活动,孩子们通过采集、观察、分类等活动,已对土壤的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而本活动的探索对象:土壤,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眼里,随处可见的土壤对是那么地神奇又是那么地神秘。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为什么植物和动物都可以在其中生存?因此我们结合“小工具、大妙用”的主题,针对我班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经验积累,设计并开展该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及操作活动,带领幼儿探寻土壤的秘密,走入神奇的土壤世界。同时,通过对土壤的探索,引导幼儿建构延续的、系统的、自主的知识学习体系,为其今后的经验获得和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3)试一试:提供水和纸巾,鼓励幼儿探索土壤中的秘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5、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提示:
1、此活动的重点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见的东西,如水和空气。此活动前,幼儿要有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经验,并对土壤的特性及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还应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筛选、搅拌等。活动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实验方法,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优劣。
2、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常见的或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如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等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既可以废旧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将操作工具投放到活动区中,便于幼儿反复操作。
3、组织幼儿开展延伸活动:自制小书《土壤的秘密》,将自己在土壤中的发现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绘制成册。
4、提请家长配合:
(1)带孩子观察小区周围的土壤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
(2)带孩子查找资料,了解土壤里还有哪些成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体验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将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教学准备: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到的各种传递信息方式的图片。
2、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
3、《科学》下p.14~15。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奇奇就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乐乐来家里做客,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奇奇得到这个消息呢?
二、开展讨论。
1、说一说,幼儿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法。
2、想一想,观看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
3、看一看,请幼儿一起看同伴收集来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图片。
4、分一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分类的标准。
三、信息传递方式多。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画册《信息从哪儿来》,了解信息的.多种传递方式。
2、请幼儿从中找出最快递的传递方式是哪一种,说出为什么。
3、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传递信息的新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人创造的智慧游戏,这种游戏老少皆宜。幼儿已有过用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游戏的经验,因此很容易引导幼儿进行七巧板拼图活动。
开展七巧板游戏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拼摆出许多的图案,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了数学经验,更扎实地巩固基础知识;玩的时候可以打破定势,转换思维,展开想像,对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幼儿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自己的图案,并且在相互表达、评价和交流中,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巧板,学习看图完成简单的拼图。
2、激发幼儿对拼图游戏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一)课件。
(二)幼儿每人一套七巧板。
活动重难点:
认识七巧板,学习看图完成简单的拼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问好,稳定幼儿情绪。
(二)基本部分
1、七巧板的秘密游戏:快找快拿:
(1)师:我们都玩过七巧板,还记得七巧板中有哪几种形状的板吗?
(2)师:现在来玩一个快找快拿的小游戏,听清楚规则:
5秒钟时间内,请你们看图片,找出同样形状的板,放在操作板上。
时间到,手立即放膝盖上,不能再碰板。
幼儿根据图片找出红色大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次请你们找两块板,而且摆放的方向要和我的图片一样。
师:红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绿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
小结:形状相同,放的方向不同,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同。
师:刚才两个三角形摆放的方向也是这样的,那这次是什么地方改变了呢?
小结:位置换了一下,给我们又是一种新的感觉。
总结:用7块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板块,变一变方向、换一换位置,就会出现奇妙变化。
2、七巧板的组合
(1)幼儿尝试选择其中的三角形组合不同的形状师:其实啊,七巧板设计非常巧妙,巧在哪里你们知不知道?那请你在七块板中选择其中的两块三角形组合一下,看看能不能产生新的形状呢?
(2)交流:
师:你用哪两块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形状?
师:谁也一样拼出这样形状的图形了?怎么不一样呢?
小结:大三角和大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大正方,小三角和小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小正方。
师:有没有拼出不一样的.形状?
小结:瞧,七巧板中选择不同的2个图形,可以变成xx、xx、xx、xx……新的形状,你们说七巧板巧不巧?
3、拼七巧板:
(1)师:正是因为巧,所以七巧板可神奇啦!还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看!我拼成了什么?(机器人)看看机器人的头是什么形状?身体呢?三角形做机器人的——脚,手用什么形状拼的?你们想不想拼?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操作。
师:成功了吗?都成功啦!
4、限时拼图:
(1)师:七巧板真有趣,可以拼正方形,又可以拼机器人,那还可以拼什么呢?这样吧!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怎么样?
(2)一分钟拼"小鱼":看!七巧板拼成了——小鱼。哎!这次我可是有要求的。听清楚!请你在一分钟时间内拼成这条小鱼。行不行?好!开始!谁成功啦?
5、小组比赛。
(1)师:我有个建议,我们来一次拼图比赛,好不好?我们分成两队,你们两组是一队,你们选做红队还是绿队?你们两组是一队,就是红(绿)队。听清比赛规则:请你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拼出图案,哪一队成功的人数多就得一个小动物头像,明白吗?
(2)看图拼七巧板:
(1)第一轮拼"房子":第一轮一分钟,看!拼什么?(房子)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第一轮哪一队获胜啦?
(2)第二轮拼"飞机":第二轮50秒,时间缩短、难度加大。有信心吗?这次拼什么?(飞机)好!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第二轮哪一队获胜啦?
(3)记忆拼七巧板:
提要求:接下来我们换一个游戏,听清楚规则!请你先用眼睛看,把七巧板拼成的图记在脑子里,等我说开始的时候,再把它拼出来,明白吗?看的时候不能拼,只能记。【播放相应动画】
第一轮拼"火箭":是什么?先仔细地看,把它记在脑子里,大三角拼哪里?正方形怎么摆?记住了吗?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哪一队获胜?
第二轮拼"轮船":这次拼什么?先仔细地看、认真记。看得仔细、记得清楚。船身用什么图形拼的?平行四边形怎么摆?记住了吗?开始!你们队几个人成功啦?哪一队获胜?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孩子们,这个七巧板好玩吗?其实,它还能拼出许许多多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播放图片】
活动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题是“自己的梦”、“大地”、“家”等画面。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潜水艇。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处于拉开的状态,为了把空气打进去。
3、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三)互动课堂
小朋友们,下面有两个水盆,第一个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个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将物品序号写在水盆里。
浮:A小盘 C 纸花D铅笔 G乒乓球 沉:B铁钉 E橡皮泥F曲别针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潜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总结延伸
回家后,自己寻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个潜水艇。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巧妙的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
小百科: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指纹”作为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生理现象,却又常常被忽视着,教师也不曾引导幼儿去有目的的观察、探索过,因此,幼儿对“指纹”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在一次课间活动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后,孩子们对指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指纹的秘密”这一科学活动,使幼儿在探索自身的指纹中发现指纹的秘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技能上,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采用不同的工具去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纹,并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指纹,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体验观察发现的快乐,培养幼儿学会合作的意识
3、引导幼儿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
【重点难点】
难点: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
重点: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已经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了解到相关的指纹知识,知道手上有指纹,指纹是不一样的;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2、《黑猫警长》录像、三种类型指纹图片
3、透明胶带、印泥、6B铅笔、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发现指纹
1、幼儿观看动画片《黑猫警长》录像片段。
2、向幼儿提问:看过动画片以后,你知道黑猫警长是利用什么来找到坏人的吗?(指纹)激起幼儿研究指纹的兴趣。
二、初步观察指纹
1、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进行观察,引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指纹都是什麽样的?你们可以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工具来进行观察。
2、提问:(1)我们的指纹长在哪儿呀?
(2)“你们每个手指头上的.指纹都一样吗?”
(3)请你们用放大镜看一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3、观察指纹类型
a、教师出示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类型(师:“老师给小朋友找来了两个指纹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指纹像什么”)
b、教师为指纹命名并出示字卡
师:“这些指纹和小朋友都一样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弓型纹——特征:它的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箭;
箕型纹——特征:它的中心像一个小旋涡(或是小蜗牛)。
三、拓印指纹
教师鼓励每个孩子用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多种方法拓印指纹,并指导幼儿先在白纸上试一试各种方法,然后用自己认为最快、最清晰的办法拓印指纹,引导幼儿对拓印指纹的方法进行比较。
四、成功交流。
1、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拓印指纹的多种方法。
2、请幼儿为大家进行讲解自己的指纹拓印,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活动延伸]
1、作指纹画。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指纹上进行添加,变成一幅有意思的画。
2、亲子活动:拓印爸爸妈妈的指纹,建立“家庭指纹档案”。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选材上,我选择了“指纹”为整个活动的探索对象,这一活动对象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带有一定的陌生感,让孩子们从发现自身的奥秘开始,激发他们探索操作的欲望。同时,在目标的设计上,我将目标定位在体验操作、发现、探究的这样一个活动过程,鼓励孩子们能大胆地探索、寻找结果,通过自身与同伴之间的一系列自主操作,体验到集体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带着“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我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设计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孩子有目的的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为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观察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活动进程。为了让孩子们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指纹,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从而更好的达成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06-1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7
《花》大班科学教案02-28
大班科学教案:风01-02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2-25
大班科学教案【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