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7篇(精)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化石)。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单元导入。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⑵收集学生对生物的演变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探究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应该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应怎样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2.导入新课。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
3.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
⑴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象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
⑵探讨化石的作用。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的见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
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
4.了解化石的成因。课本的几幅图较好地反映了化石形成的一般原因。教师可能需要回答的是,图片中原始森林的植物是什么。远古时期原始森林的植物也是不断演变的,早期出现的是菌藻植物、孢子植物,接着裸蕨植物、石松植物茂盛,后来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发展壮大。课本中图片显示的为桫椤、水松等原始植物,其中化石为桫椤叶化石。由于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
5.通过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特点及其关于化石的其他信息。
⑴看一看课本3页分别是什么生物的化石。
关于这几种化石,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⑵这几种化石与桫椤叶化石有什么不同?
(下面内容选择学习)
⑶利用网络查一查,化石有那些种类?这几种化石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分别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还是遗物所形成?
桫椤叶化石属于实体化石,由植物遗体形成。
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属于模铸化石,由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琥珀昆虫化石属于特殊的化石。
另外,有学生熟悉的由遗物形成的恐龙蛋化石,学生可能会提到,教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化石)》。教师还可以补充讲一讲什么是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6.学习应用已有的化石知识,推想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要求学生对化石的种类、特点及成因试图作出解释,通过交流整理出一个令大家比较满意的说法。这一部分关键是指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很久很久以菌,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7.布置学生查阅古代生物化石本及其相关信息。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类研究化石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探究古生物的外形特征、食性、活动特点及其当时的生活环境等。
检查学生搜集、查阅古生物资料的情况。
1.以"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让学生懂得化石中蕴涵着丰富的`古生物信
息,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使用各种恰当的技术手段研究化石所携带的信息。
⑴请学生看一看课本4页的两个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什么恐龙,仔细观察其牙齿有什么不同特点。
⑵根据其牙齿的不同特征,推测它们分别吃什么。
小结:具有锋利尖锐牙齿的是凶猛的暴龙头骨化石,由于其长有锯齿边缘的长牙齿,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为残暴的恐龙。
长着相对扁平,象勺子一样牙齿的是圆顶龙头骨化石,圆顶龙是草食动物,它吃蕨类植物的叶子以及松树,性情温顺,与同类友好相处。
2.引导学生回忆,所学习的生物中还有哪些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其食性、运动等生活习性有关。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识和实物标本,再对鸽子和鹰进行一次比较。主要比较鸽子和鹰的不同点:
⑴身体的大小不同,鹰的身体比鸽子的身体大,鹰的翅膀也比鸽子的翅膀宽。
所以它们的运动虽然相似,但有差异,飞行的能力不同,鹰比鸽子飞得更快、更高。
⑵嘴的形态不同,鹰的嘴是钩状的,鸽子的嘴没有钩;足的形态不同,鹰的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鸽子的足比较小,爪比较短,不呈明显的钩状。所以它们的食物不同,鹰吃兔子、小鸟、鼠类等肉食,鸽子吃粮食、草籽等植物性食物;
⑶性情不同,鹰凶猛,鸽子温顺。
3.必须让学生了解,对化石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观察、测量、生理生化实验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出古生物的外形,这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相关古生物的外形特征。图中提到的两种动物化石及其复原图分别为:
⑴内蒙古扎赉诺尔松花江猛玛象,它是我国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长9米,身高4.7米。
⑵辽宁西部北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一举打破了德国在早期鸟类化石方面的垄断地位。
3.围绕"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这些古生物的外貌是怎样的?"的话题,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自己搜集的古生物资料,然后由几个小组的代表展示图片,讲解交流。
4.讲解活化石。学生容易列举尚存的古生物的例子:我国现在还存在的银杏、苏铁、大熊猫、白鳍豚、中华鲟等,这些生物几千万年甚至亿年后还是老样子,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被称为活化石。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并比较其吸水特点。
2、结合经验理解物体的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塑料水盆5只、擦手毛巾5块、10只小篮子(分别放滴管、海绵、木块、手帕、弹子、塑料碟子、餐巾纸等材料)、记录纸和笔人手一份。
2、15只小盆子、15只刻度杯、5蓝材料(海绵、木块、手帕、餐巾纸)、记录纸和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实验探索:哪些物体能吸水
1、师:小朋友,桌面上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幼儿用滴管将水滴在不同的材料上,观察结果。)
集中幼儿,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2、再次操作:现在请小朋友继续去玩你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到底哪些材料会吸水,哪些材料不会吸水,并到前面篮子里拿记录纸记录下来,用两种不同的标记表示。
3、师幼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
4、组织幼儿讨论:你还知道什么材料能吸水?什么材料不能吸水?
二、实验探索:哪些材料吸水多
1、幼儿三人一组在篮子里选三种材料做实验,可以把三种材料同时放在三只一样多水的.量杯里再捞起来放盆子里,观察它们各自量杯里剩水的多少并在标记图上记录。
2、展示记录纸,请幼儿介绍自己实验的情况。
3、教师小结:各种材料吸水的快慢、多少不同,并且还与材料的多少、大小有关系,以后我们再来做实验。
三、利用物体的吸水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许多材料能吸水,又知道了有的材料吸水多,有的材料吸水少,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问题。
(1)我不小心把一杯水翻在桌上了怎么办?
(2)夏天游泳时耳朵进了水又该怎么办?
(3)雨后,走廊里有许多积水,谁能快速将积水清理掉?
2、小朋友真聪明,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多想想,多试试,你们会越来越聪明。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队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队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鱼要生活在干净的水里,水被污染后,小鱼就会生病或者死亡。激发幼儿同情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体会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活动准备:
1、《小鱼生病了》的故事,一盆脏水和一盆清水,几条健康的小鱼,几条死亡的小鱼。
2、幼儿对水的用途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自然角中个别幼儿金鱼死亡的事情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我们自然角的金鱼怎么会越来越少了?(有的死亡了,有的吃的太饱了。……)
2、师:为什么乐乐的金鱼会死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鱼生病了》,出示课题,幼儿一起认识词语。
二、基本部分
1、听老师讲《小鱼生病了》的故事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小鱼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水里?
总结:小鱼喜欢生活在干净的水里,不喜欢生活在脏脏的水里。
2、出示课件1,幼儿观看小鱼在河水里快乐生活的情景。
师:你们看,小鱼生活地开心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游来游去、吐泡泡、追逐、捉迷藏)
师:小鱼生活在什么样的河水和海水里?(干净的河水、蓝蓝的海水、清清的海水等)
3、出示课件2,幼儿观看被污染了的河水和太湖水,感受小鱼的'心情。
师:突然有一天,人们往河里扔垃圾,排放污水,小河里的水怎么样了?(慢慢变脏了,水不清了,水里有许多塑料袋,还有许多草……)
师:小朋友,这时的小鱼会怎么样呢?(难受、可能会哭、可能会生病、也许有的会死。)
4、教师出示一些被污染了的海水中的乌龟、鲸鱼生病的课件,幼儿感受环境污染后,东动物们生活发生变化。
5、幼儿模仿表演《小鱼生病了》,体会小鱼的痛苦,激发幼儿同情心。
6、师:老师这里有两盆水,一盆脏水,一盆清水,你们喜欢哪盆水?今天呀老师来把小鱼放在不同的水里,你们想想小鱼会怎么样呢?(幼儿回答)
7、把小鱼分别放在两种水里,让小朋友观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请小朋友回答。师:你们愿不愿意让这么可爱的小鱼生活在这么脏的水里吗?我们怎么帮助小鱼呢?
8、观察生活在脏水里的小鱼。
师:如果小鱼长时间的生活在脏水里会怎么样呢?幼儿回答老师把事先生活在脏水里的小鱼给小朋友观察,让小朋友看看它们怎么啦?师:我们看了这些生病的小鱼心里怎么样啊?
9、如果你是小鱼,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幼儿表演,加深幼儿对环境 污染的危害。)
10、简单了解水被污染的原因。
师:是什么原因使小鱼生病的呢?水为什么会变脏的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本来他们可以生活在干净的水里的,可是水被现在的工业所污染了,这些小鱼只能生活在这么脏的水里面,都生病了,有点死了。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让这些小鱼们都生活在干净的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把小鱼放在干净的水里。
师:你们看小鱼在干净的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了,多么高兴,多么开心呀,我们也为小鱼高兴一下吧,我们可以学着小鱼一样快乐地游来游去。
音乐游戏《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幼儿学小鱼游出教室去捡地上的垃圾。
附故事:小鱼生病了
一条小鱼在水里游玩,不知怎么它游到了脏水区,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头昏眼花,全身没有力气,它想很快回家去游不动了,它呻吟着叫到:“救救我呀!”幸好它的好朋友青蛙在岸上听见了,赶紧跳下水来把它背着送回了小鱼的家,小鱼回到了清水里,很快就感觉舒服了,它又能和小青蛙快乐地游戏了。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同学的朗读能力、扮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布置: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干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 出示生字卡片,同学开火车读。
3 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
2 生字组词。
3 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 生书写,师巡视。
5 示范写,讲要点。
6 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 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 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 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 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 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 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 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誊写生字词语。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九大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陨星的报道及图片
教学器材:各种星体图片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阳和月亮外,还有哪些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各种星体,共同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太阳系的居民们。地球有八个个头不同的兄弟,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九大行星。
(图片展示)教师依次显示九大行星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太阳系录像,引导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的“太阳系示意图”
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讲解)
(承转)九大行星中,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几颗呢?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解人类观察太阳系的历史,介绍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以及现在的航天探测器。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陨星。
(图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视频资料)彗星
(讲授)教师讲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现象,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块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由岩石组成的叫做陨石。
(讲授)教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并联系恐龙的绝灭,启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案点评:
太阳系这一段落的内容编排,是依次介绍其中的各种天体——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陨星。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要学生注意各种天体形状、大小、组成、轨道上的区别。本节可在设计时注意了配以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星体,并产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反复实践,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色陶瓷盘子4个。
2、白板笔、水彩笔、记号笔若干个。
3、量杯4个、自来水、毛巾、厨房用纸、盆子、垃圾篓等。
活动过程一、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有一群小蝌蚪遇到了麻烦,它们怎么也游不到妈妈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师:老师有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
3、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想并记录。
1、出示并介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种笔画出来的蝌蚪可以游起来。
2、师幼共同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现在请每位小朋友依次上来记录你的猜想。
三、幼儿操作,探索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猜想都是不一样的,那接下来就请你们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但是,在操作实验之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实验规则,每次实验完之后请你们将水和小蝌蚪倒入他们的“家”,然后,用厨房专用纸将盘子里的水擦干净,并将用过的纸扔进垃圾篓里,再进行下次的验证,如果不小心将水洒到桌子上。请你们用桌子上的毛巾擦干净就好,好了,请小朋友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非常的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以下你的实验过程呢?
2、师幼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师总结。
白板笔的墨水有着特殊的配方,白板笔的墨水里会刻意添加降低附着力的剥离剂,加入这些剥离剂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白板笔的墨水与盘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所以,我们再把水倒进去的时候,小蝌蚪就很容易的游起来了。还有,小朋友们要注意啦,白板笔的墨水是含有少量毒素的,所以我们在实验完后要仔细的擦干净,老师教小朋友们一个擦干净白板笔的方法,可以用棉签蘸酒精,这样白板笔就很容易的擦掉啦。
六、师幼共同尝试操作让其他物体“游”起来。例如:小人、帆船等。
今天小蝌蚪们都非常的开心,我替小蝌蚪谢谢你们,小朋友们,你们还
想不想试一试让其他物体“游”起来。好,那就请你们用白板笔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七、活动延伸。
1、将操作材料放于益智区,请幼儿继续操作。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操作“××游游游”。
活动总结
“小蝌蚪游游游”这个科学实验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幼儿表现出极大地探索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实际生活机会,设计了此节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情绪一直很高,跃跃欲试。
在导入环节,我利用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把幼儿带入氛围中,在倒入水后,盘子上的小蝌蚪纷纷游了起来,幼儿们一声又一声的“哇”此起彼伏,都想亲自实验。在幼儿的操作环节,大家分工合作,轮流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后,幼儿终于得到了结论,原来是白板笔画出了的小蝌蚪可以游起来,我让他们猜一猜其中的原理,他们很聪明,已经慢慢的猜到了和白板笔的墨水有关。
此节活动比较成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难易适中,主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和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环节,个别幼儿其实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我并没有一一解答,在活动后,我也分别找到了这几位幼儿,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解惑,以后在这一方面,我还需多注意,及时保护每一位幼儿的求知欲。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9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经典)08-29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赛车》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