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2:19:5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调制泡泡水,以及老师演示调制泡泡水的过程,使幼儿初步感受到水的特性,知道洗涤用品溶解会产生泡泡,并用自己调制的泡泡水吹泡泡,体会一起吹泡泡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洗涤用品调出泡泡水,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

  2.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与同伴一起吹泡泡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和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的快乐;

  难点是在掌握洗涤用品上的'用量上,幼儿把握的不好。

  活动准备 1.肥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等常见洗涤用品;2.人手一杯水和一根搅拌棒,吹泡泡的工具;3.音乐《吹泡泡》;4.调制好的泡泡水一瓶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老师这有一瓶神奇水,它能变出很多的泡泡。”(教师演示,提高幼儿的兴趣。)

  “你们想要这瓶神奇水吗?”(想)“可是老是这只有一瓶,怎么办呢?”(自己动手制作)

  小朋友们快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这瓶神奇水是怎么调制出来的。(里面加了洗衣粉;里面加了洗洁精等)由于幼儿在家都玩过,因此幼儿很快答上来了。

  二、 幼儿自己动手调制神奇水,老师观察。

  1、让幼儿从四种洗涤用品中选择一种进行调制。

  “老师这有四种洗涤用品,请选择你觉得能调制出神奇水的一种进行调制,请小朋友大胆的尝试。”

  2、幼儿尝试自己调制的神奇水能否吹出泡泡。(个别提问,神奇水是否调制成功)

  三、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调制过程。

  1、让调制不好的幼儿讲述。

  2、让调制好的幼儿讲述。

  3、分别提问:加入了多少洗涤用品?有没有搅拌?

  4、让幼儿进行比较,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

  5、教师小结:在加入洗涤用品时,不能加的太少,加太少了就不起泡了;洗涤用品没有容化也是吹不出泡泡的。

  四、教师进行调制神奇水,边说边进行。

  第一步,往水中加入适量洗衣粉或其它洗涤剂;(对于适量一词幼儿不明确,教师可根据水的多少,来规定要加多少洗衣粉。)

  第二步,用搅拌棒在水中轻轻搅拌,使洗衣粉溶解。

  提问:1、洗衣粉去哪了?(溶解)幼儿对溶解很难理解,可以解释为衣粉和水混在一起了,洗衣粉不见了,我们就说他是溶解了。

  2、我们用到了什么工具?(搅拌棒)

  3、搅拌棒有什么用处?(让洗衣粉溶解的快)

  第四步,用吹泡泡的工具吹出大大的泡泡。

  五、引导幼儿明确自己与老师的不同之处,让幼儿按照步骤再次进行调制神奇水。

  注意:1、调制的时候要注意洗涤用品不能吃;

  2、搅拌时不要把水弄洒

  3、吹泡泡的时候嘴巴不要离杯子太近,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六、幼儿随《吹泡泡》音乐,自由吹泡泡。体验玩泡泡的快乐。

  提醒幼儿玩完后要把剩下的神奇水倒掉,以免弄洒,把杯子收好,不要乱扔。

  活动延伸:课后可以进行吹泡泡比赛,比一比谁吹的有多又大,从而延伸到如何才能吹的又多又大。

  活动反思 幼儿对本次活动很感兴趣,对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在老师讲调制步骤时,幼儿只顾玩自己的,而不去听老师讲课,这一环节还需努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认识充气玩具,学习充气方法。

  2.了解充气物品与空气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验合作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气筒、棉线、毛巾若干。

  2.图像资料:橡皮舟、充气桥、氢气球、平流层气球、软式飞艇等。

  3.带领幼儿玩羊角球、充气城堡等,参观商场前的充气吉祥物、充气广告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充气玩具的充气方法。

  1.出示未充气的玩具,引导幼儿自由玩,说说充气的玩具是否好玩,为什么。

  2.启发幼儿讨论:刚才大家都说小鹿、金箍棒、大香蕉、足球等玩具充了气才好玩,为什么?

  3.引导幼儿讲述给玩具充气的经验。

  4.出示没充气的玩具,请幼儿探索充气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帮助,注意卫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5.请采用不同方法的幼儿演示、介绍各自的充气方法,并说说自己在充气过程中的发现,感受空气与充气玩具之间的`关系。

  6.引导幼儿比较各种充气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如用嘴吹虽比较方便,但比较费力,不卫生。用气筒速度快、省力,可两人合作;充气完毕后要注意封住或扎紧充气口,以免漏气。

  二、探索充气玩具的特点

  1.引导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充气玩具的特点,如玩具充气过量后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排气时有什么感觉等。

  2.充气玩具有什么用途?它最怕什么?

  3.小结:充气玩具漂亮、好玩、安全、方便,可装饰环境,给节日增添欢乐,但它怕尖、硬的东西,怕用力压,所以玩时要小心。

  三、了解充气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要充气?为什么?(汽车轮胎、救生圈、气球、充气坐垫等。)

  2.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了解橡皮舟、充气桥、氢气球、平流层气球、飞艇等一些特殊充气物品的用途。

  3.引导幼儿发挥想像,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充气物,给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

  4.让幼儿继续玩充气玩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洗餐具的方法。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事先请幼儿在家观察大人洗碗,了解洗碗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

  1、吃过饭菜后,你的碗和盘子干净吗?

  2、碗和盘子脏了怎么办?怎样才能把碗和盘子洗干净?

  3、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清洁小妙方》。

  1、向幼儿介绍画面内容,让幼儿看图比较:用清水洗盘子还是用洗米洗盘子干净?

  2、向幼儿介绍画面上洗盘子的.各种小妙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洗涤后的神奇效果。

  三、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1、觉得那种洗碗的方法比较节约水?

  2、你喜欢哪种洗碗的方法?为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小妙方?

  四、进一步扩展经验:

  在我们日常环境中,还有许多地方要大家关注,需要大家维护。生活中很多就像洗米水一样,有不同的用处,你还知道哪些很有用处的东西。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耐心、细心地进行试验,并注意仔细观察实验结果。

  2、积极主动地参加实验活动,探索自然界的秘密。

  3、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内聚力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活动准备:硬币、玻璃杯、回形针、皱纹纸一张,盛水的器皿。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幼儿探讨水的秘密。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先猜出来。

  老师出谜面:“一种东西真奇妙,无形无色无味道,动物植物离不了,竹篮装它全漏掉。

  教师:为什么你觉得是水呢?水有这么多特点,它还有一些什么秘密呢?你知道吗?今天让我们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揭开它的秘密吧!

  二、交代实验的步骤及要求。

  1、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老师先将玻璃杯里盛满水,然后将这些硬币一个个轻轻地放进玻璃杯中。放一个后引导仔细观察一下,玻璃杯中的水有没有溢出来。

  2、教师:你在刚才的实验中看出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会用完整的话来表达。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在玻璃杯中盛满了水,然后放入硬币,发现水没有溢出来。

  三、幼儿看老师实验,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玻璃杯中装满水了吗?玻璃杯中的水有没有溢出来?仔细观察杯口,杯口的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玻璃杯中装满了水又放了许多硬币,水才高出杯口,但却没有溢出来呢?引导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老师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上是平的,并没有高出杯口,放入硬币后,杯子里的水高出了杯口,水确没有溢出来。

  四、交代实验二的步骤及要求。

  1、教师出示回形针:

  教师:这是什么?回形针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1、教师进行试验将回形针放在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教师:“回形针怎样了?怎样可以让回形针不掉下去呢?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看出,回形针放在水里,水掉下去了。

  3、教师再进行试验,看老师先将回形针放在纸上,然后将它们一起放进水盆里,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导幼儿回答。

  4、幼儿互相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想象了?

  教师:纸怎样了?回形针呢?为什么纸沉下去了,而回形针却浮在水面上了呢?

  教师小结:放了纸在水里,水有表面张力,所以回形针就不会掉下去,表面张力支撑着它浮在水面上。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了解水的这两个秘密在生活中的现象。

  发放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看书,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五、最后总结。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水的实验,进一步了解水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动物的爬行方式。

  2、借助观察、讨论感知螃蟹、龙虾的爬行特点,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3、 喜欢观察小动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活动准备:

  幼儿与家长一起做的调查表,螃蟹、龙虾若干。大盆4个。

  三、活动过程:

  1、 观察调查表,讨论自己知道的会爬行的动物

  师: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调查表,知道了哪些是会爬行的动物?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2、观察螃蟹、龙虾是怎样爬的`?

  师:请来一位小动物,看看他是谁?它会爬吗?看看他是怎样爬的?

  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爬行,师:它用什么来爬?你发现了什么?并用语言和动作表达,

  观察龙虾的爬行,师:龙虾用什么爬,他和螃蟹爬的样子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爬行的异同。

  3:游戏:谁会爬?

  教师说出一个动物,小朋友说出它们是否会爬。

  附:调查表:

  自己画一画:哪些动物会爬

  请爸爸、妈妈写下来你画的是哪些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中班科学:

  手能“看”东西

  活动目标

  体验通过手的触摸能识别各种物品。

  能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描述物品的质感。

  活动准备

  神秘袋(布袋或大纸袋)。

  不同质感和形状的物品,例如洋娃娃、笔、玩具车、海绵玩具、小碟子、钥匙等。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 把上述物品放在神秘袋里,请一位幼儿摸一件物品,向幼儿提问:

  你摸到的东西是硬的还是软的?

  是什么形状的`?

  是重的还是轻的?

  2、 引导幼儿描述对象的质感,猜猜那是什么,然后把它拿出来,看看猜得是否对。

  3、 两个幼儿组成一个小组,一个幼儿摸神秘袋中的物品,并描述摸到的物品的感觉,请另一个幼儿根据第一个幼儿的描述猜摸到的是什么。然后两个幼儿交换继续做游戏。

  4、 与幼儿讨论没有眼睛手也能辨别物品的原因。

  5、 请幼儿根据要求寻找活动室里的物品,如硬的东西,软的东西;粗糙的东西和光滑的东西。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软、硬,粗糙及光滑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评价:

  能凭手的触觉辨别物品。

  能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描述物品的质感。

  备注

  活动建议:

  神秘袋里的物品应是幼儿所熟悉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中班科学活动《不会飞的鸟》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不会飞的鸟(如鸵鸟、企鹅等),了解其形态和习性。

  2。在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

  1。鸵鸟、企鹅图片。

  2。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一些不会飞的鸟的经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一些不会飞的鸟,了解其形态和习性。

  难点:外出游玩时知道要爱护鸟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讨论讲述、图片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欣赏歌曲《大鸵鸟》

  2、配合图片和背景图引导幼儿再欣赏一遍。

  3、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

  提问: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它会飞吗?为什么不会?

  让幼儿知道鸵鸟是鸟类中最大的,它生活在沙漠地带,为了适应经常奔跑的生活,翅膀退化便于平衡身体。

  4、联系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哪些不会飞的鸟?(企鹅)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

  5、教师小结:知道一些鸟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翅膀才逐渐的退化,所以不会飞。

  活动反思: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们所喜欢的,在课上,孩子们开心的交谈着:我家养过小兔子,可是,它后来自己跑掉了;我家养过猫,它会捉老鼠;在课上,我和孩子们讨论了什么是濒危动物,为什么会成为濒危动物这个严峻的话题。孩子们从中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幼儿开始并不知道鸵鸟和企鹅是属于鸟类,活动中才了解,但幼儿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相信通过这次的“爱鸟周”活动,幼儿在关于“鸟”的知识方面有比较大的收获,对于护鸟、爱鸟、爱护环境等方面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渴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

  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辆小汽车,玩游戏用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世界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课题。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

  (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

  三、交流讨论。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四、活动小结。

  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幼儿平时对警察等英雄人物兴趣浓厚,愿意能主动尝试扮演此类英雄人物、帮助受害人,所以设置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相应线索推理、分析案情。

  难点:根据局部线索合理的推理案件走向。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一只鸡宝宝。

  1、画面一:鸡大婶带小鸡出去散步

  师:今天天气很好,鸡大婶决定带她的三个鸡宝宝去散步,路上,她们遇到了小鸭、小白兔、小猫、河马和小狗。她们相互打招呼,小狗和小猫还问鸡大婶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抓到鱼。鸡大婶告诉小猫、小狗后就带着鸡宝宝走到了花园里,里面好多美丽的花儿,还有一只又美丽又大的蝴蝶在空中跳舞。

  2、画面二:鸡大婶离开。

  师:可是小鸡宝宝说想喝水,鸡大婶就离开了

  3、画面三:鸡宝宝少了一个。

  师:鸡大婶回来后发现鸡宝宝少了一只,鸡大婶想请小朋友帮她想想,还有一只鸡宝宝去哪儿了?。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 师:你们说说看,不见的那只鸡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被抓走了。

  (2)师:你们说被抓走的,那到底是被抓走的?我们来看看现场有没有线索

  师:在来的'时候,她们遇到了谁呢?(图片展示)

  (3)师:刚刚都是你们的猜测,还不能证明是对的,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侦探,找找线索,帮鸡大婶侦破这个案子。

  (二)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半个脚印。

  师:看,地上有什么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脚印会是谁的。

  师:你们猜会是谁的?谁的脚印和现场留下的脚印不一样呢??我们找到了几个嫌疑人呀?你们真厉害,原来有3个小动物在现场留下了脚印,现在我们把小鸭排除掉了。

  线索二:鱼骨头。

  1、点击画面

  师:鸡大婶绕着附近走了一圈,发现草丛里有什么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原来啊,嫌疑人还留下了根鱼骨头。你们想想,今天,会是谁吃了鱼呢?

  2、点击画面:列出小猫、小狗

  师:那我们看看,还有谁会被排除掉呢?哦,河马没有吃鱼,所以也被排除掉了,现在就剩下了小狗和小猫,那到底会是谁呢?

  线索三:知情者。

  1、点击ppt画面:知情者。

  师:除了发现了脚印和鱼骨头外,我们走访了一些周围的人,还找到了一位知情者。

  2、这位知情者告诉我(点击声音):我正在录歌,好像听见了有什么声音,我的歌里面有,可以给你们听听!

  师:这位知情者说了些什么呀?

  3、师:谁走路会发出刚刚我们听见的声音呢?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哪位嫌疑人,并说出理由。

  师:哦!是小狗。因为它脖子上有铃铛。原来是小狗呀!小狗说:它路过那里时,听见一只鸡宝宝说想去旁边树下休息,小狗就带鸡宝宝过去休息了,给大家带来的误会,真是对不起!

  总结:你们果然是小侦探,找线索很仔细,接下来鸡大婶请你们到她家去吃水果,大家一起出发吧!

  【活动反思】

  此类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设计较少,活动一开始,便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幼儿在根据局部线索推理时基本可以说出案件走向,初步达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且在推理过程中享受每一次线索带来的悬疑感;但我在语言引导上给予幼儿的支持较少,应给予充分时间让他们仔细的思考、讨论,而不是让自己一直占据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1-12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中班科学教案:水11-29

【热】中班科学教案02-24

【精】中班科学教案02-24

中班科学教案【精】02-14

【荐】中班科学教案02-17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