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7-09 10:43:15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大胆创编、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和姿态并有节奏地舞蹈。

  2.感受蒙古舞的特点,愉快地表现蒙古歌舞。

  活动准备:

  内蒙古风光图片、挤奶舞音乐

  活动过程:

  1.跳一跳,草原小骏马。

  ●伴随着音乐,欣赏草原风景,说说聊聊“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什么?”

  ●律动表演:草原小骏马。丰富提升:不同的骑马姿势和步伐。

  2.学一学,快乐挤奶舞。

  ●欣赏蒙古风光片,了解蒙古族人的生活。

  ●大胆想象各种能让奶牛多产奶的好方法并用动作表现。

  ――“你们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奶牛产更多的奶,让它和你成为好朋友?”

  ●孩子听着音乐有节奏的动作表现。

  ●教师将孩子创编的动作组合起来,引导孩子一起舞蹈。

  提示:提、压手腕的提示、动作做大、夸张一点、听着音乐表演。

  ●幼儿听着音乐初步尝试挤奶。

  ●媒体互动,在比较观察中学习正确的挤奶的动作,注意手腕的提和压。

  提示“轻轻提,往下挤”。

  ●丰富各种挤奶的姿势。

  ――“挤奶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姿势是怎样的?你觉得什么姿势挤奶你可以挤得稳,挤得多?”(各个方向挤,立跪等姿势)

  ●听着音乐,完整的挤奶舞表演。

  3.看一看,优美蒙古舞。

  幼儿欣赏教师的蒙古舞表演。

  活动建议:

  ●鼓励孩子大胆创编喜爱奶牛、和奶牛交朋友的各种动作,着重激发孩子的舞蹈情感。

  ●可请家长在活动前期多搜集一些关于内蒙古少数民族的信息与草原风情图片与孩子分享。

  今天的活动根据大班孩子学习律动的这样一个年龄特点,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简单、容易学的蒙古挤奶舞作为这个活动的基本素材。舞蹈活动当中,舞蹈技能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让幼儿快乐地掌握技能,自主地来舞蹈,避免枯燥地学习,机械地模仿。对老师来说,这两者之间平衡起来有一定困难,那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设计活动中是如何思考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2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之间为了一把小椅子互相争抢,自己占有玩具,不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等不愉快的现象。为了让小朋友们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懂得要关心他人,与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表现不同表情娃娃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不友好现象来进行突破。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

  2.学习调整心情的方法。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小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

  2、难点:学习调整心情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大表情娃娃,小表情娃娃开心娃娃21个,其他的表情六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

  带幼儿去表情王国旅行。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各种表情娃娃,猜猜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哭、笑、生气、害怕)

  2.出示表情小人,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情。

  3.帮助其它的表情小人。

  通过情景故事,尝试解决不好情绪的方法。

  4.游戏:开心果和出气包。

  出示开心果和出气包,并讲解游戏规则,听音乐,传递拿到出气包的小朋友就说说自己最不开心的事情,还可以打两下出气包发泄一下,等到开心果就说说自己最开的事情。

  三、结束部分。

  让我们把这个好方法回教室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第一次上关于情绪方面的.教案,教案提早两天给我们的,拿到教案的时候非常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活动到底要怎么开展,对于教案的更改也毫无头绪。在搭班老师的帮助下,渐渐理清了思路,把一个个环节进行了梳理。第一天整理教案、熟悉教案,第二天修改教案、制作教具。对于一个没有尝试过的主题教案,自己心里总是没有底,总是觉得一个个的环节设计的不够好设想的不够周到。一个活动的开展需要思考的地方很多,虽然教案是进行了修改有了雏形,但是教具要怎么设计,怎么搬放,环节的承接,教师的语言、状态都需要考虑到。自己思维总是局限在一个点上,去请教了钟老师,她也给了我一些很好的意见,让活动的开展显得饱满了很多,不会是单一的出示图片看图片。

  活动开展的当天,由于我们班级的幼儿已经上过两堂类似的情绪活动课了,活动前我就没有给幼儿铺垫很多的经验知识。活动开展的第一个阶段看出示的表情图片回答问题,幼儿们都能准确回答出是什么情绪,用语言、动作、表情能够表现出来。第二个阶段让幼儿先自由的分享讲述自己照片中的表情和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有这种表情,然后再一个个的请小朋友上来进行分享,在这个环节中我忽视的一点,在一个小朋友上台讲述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让小朋友们把照片放回椅子套中,导致了幼儿还沉浸在相互讨论分享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进行倾听,使我不得不把这个环节的时间缩短。对于上面发生的情况,我就把第三个环节把照片分放到不同情绪的小火车上提了上来,把提问放到了后面。临时更换了环节的顺序使我忘记了进行及时的环节小结,没有给幼儿进行一个很好的经验提升。最后一个环节是表情游戏,让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当音乐停的时候就根据出示的情绪表情做动作,这个环节是幼儿们最活跃的一个部分,使结束的时候充满了意犹未尽。

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区分大小,颜色,学习把相应的粘纸粘贴在相对应的地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常见的动物,能区分颜色。

  (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册(苗P23),相应的粘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案(苗P23),引导幼儿观察:

  1、看看说说(发现不同)

  2、小白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3、小灰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4、大象呢?小象呢?它们拿的是什么样的气球?

  二、分气球

  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气球,要与它们手里拿着的气球相同,它们才高兴,想一想,应该怎么分?(引导幼儿思考后大胆回答)

  小白兔——红色小灰兔——黄色

  2、教师示范

  ——金老师来分一分,你们看看我这样分好不好。

  3、看看大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小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将剩下的气球粘纸分给大象和小象,要和它们手里的气球一样,它们才愿意拿,应该怎么分?

  大象——大气球小象——小气球

  三、幼儿操作(幼儿人手一册,苗P23)

  1、提示: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撕粘纸,轻轻地撕,以免撕破。

  2、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并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分享交流

  气球分好了,看一看,你分对了吗?是不是小动物们自己想要的气球?(帮助幼儿纠正)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贴纸团成一团丢掉、椅子推进桌子里)

幼儿园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的想象,并学说句子 “***,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3、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音乐舒伯特的《小夜曲》、每人各一本图书《月亮的味道》

  (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线索以及规律;通过操作,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重点:

  感受故事的有趣发展,尝试想象并讲述故事小动物们的活动与对话。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激发幼儿猜想和阅读的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吃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味道吗?

  (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迁移到绘本的阅读线索,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从而让幼儿带着一丝悬念、一丝疑惑进入绘本的阅读。)

  2、出示封面和封底,通过月亮形状上的变化让幼儿猜想故事的内容。

  “有这么一群可爱、充满了好奇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味道,你们知道它们想吃什么?想尝尝什么的味道吗?

  (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很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隐藏绘本内容的重要线索,引发幼儿想象并尝试表达,所以阅读从封面开始。)

  二、幼儿自主阅读,大胆想象与表述。

  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你们想知道吗?它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能吃到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绘本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给予幼儿一个猜想的空间,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诱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三、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中体验故事的有趣及小动物们合作分享的快乐。

  (一)、播放课件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

  1、黑暗中是什么在偷看着月亮?有几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

  2、为什么小动物都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

  3、教师小结:它们盯着月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到月亮?

  (教师通过多样性,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有效完成目标)

  (二)播放课件2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谁第一个想去摘月亮?它是怎样去的?表演小海龟爬山的样子。

  2、是呀小海龟的办法真不错。可是它摸到月亮了吗?

  (三)播放课件3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爬到山顶,月亮近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小海龟怎么办呢?(幼儿发挥想象表述)月亮的表情怎么样?

  2、幼儿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出小海龟请来谁。引导幼儿学说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教师讲述绘本片段,一方面是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动物与月亮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是为孩子的自主讲述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来帮助的小动物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月亮与动物玩游戏的乐趣,更形象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四)播放课件4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有没有够到月亮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办呢?

  2、幼儿观察说出请来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说句型“***,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说”是幼儿绘本阅读的基本能力。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句子结构完整,有益于出现大量的复句。在《月亮的味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句式就是“***,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幼儿在这个句式出现两次后,就能够结合画面尝试说出完整的句型。)

  (五)课件播放5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请来了谁?它会怎么喊呢?我们一起来学大象喊长颈鹿。

  2、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来尝月亮。他们摸到了吗?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往上一跳。长颈鹿努力伸长身子,可是还是够不着。长颈鹿会请来谁?

  (六)课件播放第6页。

  1、你们猜猜月亮是怎样做的呢?小动物们会放弃吗?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吗?

  2、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叠一个做成了梯子,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七)课件播放第7页。

  1、小猴子还是够不到月亮,它请谁来了?

  2、老鼠是怎样爬上猴子的背?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有了前面的讲述经验,孩子对讲述的内容、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逐步地退出,给予孩子自主讲述的机会。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充分感受到了 “叠罗汉”的趣味性,释放自己的情绪变化,跟随动物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充分感受故事中蕴涵的互爱、快乐、分享的喜悦与满足。)

  (八)课件播放第8页。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吗?“为什么这么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

  2、现在月亮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九)课件播放第9页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个动物,引出小鱼。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摘月亮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2、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引出小鱼的出场,小鱼的疑惑也同时是孩子的童趣疑惑,’小鱼为什么要这么想?水里的月亮能吃吗?)

  四、幼儿阅读绘本,懂得团结力量大,体验分享乐趣多。

  (一)教师完整读绘本。

  “小朋友安静翻书,跟着老师一起完整的阅读绘本。”

  (《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读绘本,使孩子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故事意义。)

  (二)、再次出示封面和封底的月亮,引导发现月亮表情的`变化。

  “谁来说说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是啊,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做成梯子,它们为了同一个心愿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终于让老鼠够到了月亮,看来集体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没有忘记它们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动物们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

  (首尾呼应,绘本主题的升华,让孩子通过细微的观察,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五、延伸活动,想象迁移,继续探索思考与月亮相关的问题。

  “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你会邀请哪些朋友和你一起合作分享呢?”

  活动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绘本。书名 “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握故事的主旨,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图书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从第一次让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讲述到第二次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做到前后呼应,从阅读封面封底开始到结尾从仔细观察封底封面月亮表情的变化结束,是孩子从猜想到反思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6

  设计意图:《天上有星》是根据儿歌《天上七颗星》改编的。改编后的内容为:天上有星,树上有鹰,桌上有灯,门上有钉。钳来拔钉,手来关灯,枪来赶鹰,云来遮星。改编后的《天上有星》降低了难度,删改了“举枪打了鹰”等不科学的内容,既保留了原儿歌的基本内容和整体风格,又有一定的梯度和挑战性。在该语言教育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目标:

  1.念准“星、鹰、灯、钉”四个后鼻音,并能快速念诵整首绕口令。

  2.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分为四组,每组一套操作图片。

  2.黑色展板四块(35厘米×60厘米),展板上分别贴有“图+单字”的标示;花泥四块,分别插着1、2、3、4的数字(作桌牌用);“笑脸花”奖品若干;投影仪,电脑;PPT课件(见图)。

  过程:

  一、玩图片,说单字

  1.看图说字。

  师: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图片,放在桌子上的.篮子里。下面每人选一张图片,看一看,想一想,然后用一个字说出图片上的东西。

  (幼儿观察图片,思考、交流。)

  幼:星。

  幼:鹰。

  幼:台灯。

  师:“台灯”是两个字,是用“台”好呢?还是用“灯”好呢?

  众幼:灯!

  师:请拿“灯”的小朋友把图片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是不是“灯”。

  幼:我的是螺丝钉。

  师:“螺丝钉”是钉子的一种。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用哪一个字来说比较好。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纠偏。)

  师:螺丝钉用一个字怎么说?

  众幼:钉。

  师:对,它是一种钉子,用一个字表示就是“钉”。你们同意吗?

  幼:同意。

  师:现在请同组的人交换图片,这一次你会拿到什么呢?

  幼:灯/星/鹰/钉。

  师:请拿“灯”“钉”“鹰”“星”的人举起图片。

  师:很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拿到的图片上的东西用一个字大声说几遍。

  2.组内合作排序,组间竞赛说字。

  师:现在请你们同组四个人给图片排排队,看哪一组排的方法多。

  (鼓励同组内的四个人合作排序并快速念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师:排好了吗?哪一组先说说看?

  第四组:鹰,钉,星,灯。

  师:很好!你们把图片换个位置再试试看。

  师:有不一样的说法吗?

  第一组:鹰,星,灯,钉。

  第三组:星,鹰,灯,钉。

  第二组:星,灯,钉,鹰。

  师:下面,各组根据自己排的顺序把四个字连起来说说看。

  众幼:灯钉星鹰/星鹰灯钉/星灯钉鹰……

  师:很好!现在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交换一下字的位置再说说看,看看哪个组说得对、说得快。各组先自由说,等会儿来比赛。

  (幼儿自由说。)

  师:哪一组先来说?

  师: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准呢?

  (教师为说得准、说得快、有合作意识的小组发放“笑脸花”,插在小组花泥桌牌上。)

  (析:在活动导入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点明活动内容,而是通过分组选图片引导幼儿在游戏状态下自然地与学习内容相遇。说单字时,幼儿从自己说,到交换图片说,再到拿相同图片的一起说,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在此过程中.有的幼儿没有根据要求用一个字说出图片上的内容,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幼儿怎么说,而是细心地引导幼儿自己纠偏。在竞赛说字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让幼儿分组排序,鼓励幼儿在组内与同伴讨论、沟通和合作。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如此,学习小组的建立,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联系生活说短句

  1.分类排放图片。

  师:这块展板上也有四幅图片。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图片贴到这四块小展板上来。想一想,看一看,你的图片应该贝占在哪里?

  (幼儿将自己的图片对应粘贴在四块展板上。)

  师:看看黑板上的图片有没有放错地方的?

  2.联系生活说短句。

  师:生活中哪里有星?哪里有鹰?哪里有灯?哪里又有钉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幼:天空上有星。

  师:是的,天空上有星。

  幼:家里有灯。

  幼:天上有鹰。

  幼:墙上有钉。

  幼:树上有鹰。

  师: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谁能一下子把它们都说出来?这个有点难,谁来试试?

  幼:天上有星,树上有鹰,家里有灯,墙上有钉。

  师:非常好!把掌声送给他(奖励笑脸花)!

  (析:幼儿按照“哪里有×”句式自由表达,教师帮助幼儿理顺逻辑关系并说准句式。教师即时为按照要求说出排比句式的幼儿发放“笑脸花”奖品,并让幼儿自己插在本组的花泥上。)

  师(出示PPTl):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你能看出来哪里有星、哪里有鹰、哪里有灯、哪里有钉呢?

  (幼儿自由说。)

  师:一会儿我们小组之间要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准确。组内成员可以一起说,也可以一个人说一句,还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方式。不过每个人都必须说。

  师:谁来说说看?

  幼:天上有星,树上有鹰,桌上有灯,家里有钉。

  师:很好,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幼:天上有星,树上有鹰,桌上有灯,门上有钉。

  (幼儿分别学说。)

  师:你们的速度越来越快,看样子难不住你们了。

  师:下面,小组的每个人各说一句,看看哪个组说得陕、说得准!先商量一下,谁先说第一句,谁说第二句……

  师:准备好了吗?

  (各组展示。)

  师:这一轮我要奖励第×组和第×组,他们四个人能相互提醒,所以说得又快又准,另外两组要加油哦。

  (析:该环节一开始的“分类排放图片”承前启后,既巩固了环节一的教学内容,又为环节二的进行奠定了基础。环节二中,幼儿重点练习了“哪里有×”的句式,虽然难度加大了,但教师依然没有“教”,而是引导幼儿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表达,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

  三、看图解,说儿歌

  1.学习儿歌后半部分。

  师(出示PPT2):请再来看大屏幕。这些图片上用什么来拔钉,用什么来关灯,用什么来赶鹰,用什么来遮星的呢?

  幼:用钳来拔钉。

  幼:手来关灯。

  幼:用枪来赶鹰。

  幼:云来遮星。

  师:谁能一下子把它们都说出来呢?

  师:现在商量一下,小组每人说一句,或四个人一起说。

  (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决定说的顺序或合作表达。)

  师:哪一组有答案了呢?

  第三组:老虎钳来拔钉。

  师:“老虎钳”用一个字说就可以了。用什么字呢?

  幼:钳来拔钉。

  幼:手来关灯。

  幼:枪来赶鹰。

  幼:云来遮星。

  (各组依次展示。)

  师:这一次奖励第×组,因为他们是第一个说的,其他小组努力哦。

  2.学习整首儿歌。

  师:请看大屏幕。看谁能把上面的内容都说出来。哪里有星?哪里有鹰?哪里有灯?哪里有钉?什么来拔钉?什么来关灯?什么来赶鹰?什么来遮星?自己先练练,然后比一比谁说得快、说得好。

  (幼儿练习。)

  幼:天上有星,树上有鹰,桌上有灯,门上有钉;钳来拔钉,手来关灯,枪来赶鹰,云来遮星。

  师:真厉害!有谁还可以更快一些?

  幼:我们这一组行。

  师:你们真厉害!现在我也想来说一说。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每说一句,请大家大声地说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比如,我说“天上有星”,你们就说“星”,好不好?

  3.小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各组数—数得到了几个“笑脸花”。

  师:冠军组、亚军组、季军组都诞生了,祝贺你们!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节奏,说快了就会绕口,所以它又叫“绕口令”。这首绕口令的题目是《天上有星》。请你们把它带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

  (析:要把改编后的《天上有星》完整地说清、说准、说快,对幼儿来说并不容易。正是这种挑战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活动内容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引起认知冲突的活动内容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7

  设计意图:

  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捶打、揉捏泥巴,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这几乎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为了让孩子们玩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一活动最好安排在夏季作为半日活动进行。

  目的: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幼儿园大班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并知道吃蔬菜的哪些部位。

  2、初步了解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多吃蔬菜身体棒。

  3、幼儿能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蔬菜实物若干:西兰花、花菜、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莴笋、土豆、胡萝卜、萝卜、毛豆、花生、丝瓜、黄瓜、茄子、番茄。

  2、分类筐。

  3、一次性桌布,筷子、碟子若干,蔬菜沙拉(小番茄、黄瓜、生菜、胡萝卜、紫甘蓝)。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的蔬菜。

  1、师(出示“蔬菜”):每天无论是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要吃许多的蔬菜。你喜欢蔬菜吗?你都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并及时的给予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教师小结:蔬菜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很丰富,所以多吃蔬菜身体好,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要吃。

  (二)、蔬菜可以吃那些部位?对蔬菜食用的不同部位感兴趣。

  1、猜猜老师喜欢吃什么蔬菜?(引出胡萝卜)胡萝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

  小结:原来胡萝卜的根是可以吃的。

  2、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种子,有的是吃果实,有的是吃茎/叶,还有的是吃根。这里有很多的蔬菜,它们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哪?

  小结:原来,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是可以吃的。青菜真厉害,可以同时吃两种部位,有没有更厉害的蔬菜,可以吃三种不同的部位的?除了这些蔬菜以外,哪些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也是可以吃的?我们回去再找一找。

  (三)、品尝蔬菜沙拉

  1、平常你们吃的哪些菜是用蔬菜做的?

  小结:蔬菜有很多的做法,可以炒、凉拌、煮……还可以做汤。

  2、老师用一种不一样的做法做蔬菜,就是用蔬菜做成蔬菜沙拉,我们一起来品尝吧。尝尝你吃到的是什么蔬菜?吃的是它的什么部位?

  3、教师小结:蔬菜不仅味道好营养也很丰富,是维持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天天吃蔬菜,而且要样样蔬菜都爱吃。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丰富20年某月份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2、通过系列手工和美术活动,发展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年某月份。

  三、活动形式:

  微型课程、手工美术活动。

  四、活动内容安排:

  美术手工课程:绘画——糖果手工——做鞭炮、剪窗花、做灯笼、诗歌《贺年卡》

  1.初步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发准儿歌语音。

  2.根据已有地生活经验,尝试仿编诗歌。

  3.乐意阅读贺年卡上的语言,产生关心他人的情感。

  (2)准备各种贺年卡、幼儿用书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贺年卡。

  1.教师听幼儿讲述贺年卡上的内容,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贺年卡。

  --师:你带来的贺年卡上有什么?贺年卡里说了什么?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师: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阅读《贺年卡》。

  --师:打开书本,看看诗歌里讲了什么?小雪花有几个瓣?它们飘到哪里去了?又变成了什么?这张贺年卡是送给谁的.?上面写了哪些祝福的话?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诗歌,在幼儿朗诵时,注意提醒幼儿发准儿歌话音。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师:假如你有一张贺年卡,你想送给谁?在贺年卡上写上哪些祝福的话?

  --鼓励幼儿将贺年卡送给不同的人,说出不同的话。

  --教师引导幼儿将他人编的儿歌一起读一读。

  课程内容设置:让孩子了解新年的来历,学习拜年礼仪,学说新年吉祥话、学习歌曲《新年好》,在春节期间的安全教育“安全在我心中”,内容:春节期间要注意饮食;合理安排好饮食与休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远离烟花爆竹;走亲访友要有礼貌,跟好家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最喜欢的`桥。

  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

  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五、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

  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六、搭纸桥。

  请幼儿分组用纸盒(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七、纸桥的承重。

  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过程: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1)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 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幼儿园大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衣服,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2、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各种穿衣服的方法,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知道衣服的种类,并懂得要保持衣服的整洁。

  活动准备:

  各种式样的衣服,每个幼儿一件衣服。

  活动过程:

  1、参观“服装店”,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熊猫的‘服装店’)2、了解衣服的'种类。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服装店都有什么样的衣服。”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衣服:套头衫、拉链衫、系扣衫等。

  3、学习穿衣服。

  (1)师:小兔子试穿衣服了,他一边穿一边念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了,吱吱扭扭上房子。

  (2)师:“谁知道‘盖房子’、‘出洞’、‘上房子’是什么意思?”

  4、幼儿练习:学习穿衣服。

  5、游戏:穿衣服比赛。

幼儿园大班教案13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挤花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很特别的作画工具

  二、幼儿探索使用作画工具的方法

  1、提问:你在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三、引导幼儿欣赏范例

  1、以故事引出:“有趣的脸”

  2、提问:什么地方很有趣?

  3、如果你是画师,你想画一张怎样的脸?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讲评

  1、你画了一张怎么样的脸?

  2、你还喜欢哪张脸?为什么?

  4大班语言小松鼠拜年

  目标:

  1、让幼儿交流了解过新年的感受,分享节日的快乐。

  2、通过故事和游戏培养幼儿讲礼貌的好习惯。

  过程:

  一、国外与国内归春节风俗的对比:

  1、介绍国外过年的习俗。如英国人年前打扫厨房、大扫除;意大利人砸盆瓶等;啊根廷人要洗新年浴,引起幼儿了解本国过年风俗的'欲望。

  2、与幼儿一起回忆中国的春节的风俗: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小孩拿压岁钱等

  二、故事“小松鼠拜年”

  1、小朋友你们过年说了哪些话,别人给你们压岁钱应该说什么?

  2、听故事“小松鼠拜年”

  3、小松鼠学了什么新本领?

  它看见老松鼠爷爷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老松鼠爷爷怎样夸奖小松鼠?为什么要奖励他呢?

  4、再听一遍故事,利用桌面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三、游戏:拜年

  教师交代玩法,请一些幼儿扮演大人,手持各种玩具,另一些幼儿要玩玩具必须给大人拜年,对他们说新年的祝福,得到礼物后一起唱歌。

幼儿园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帮助孩子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

  2、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合理花钱的习惯。

  3、在孩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在当家的时候是多么不容易。

  活动准备:

  1、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将教室布置成不同区域,将上面标号图案作为标志。比如超市就画一些零食等在卡片上,然后贴在那个区域。菜市场就画蔬菜、肉类等。

  3、购物篮几只,各种生活用品,蔬菜或是水果等。

  活动玩法:

  1、将孩子们作为三人一对,当中有爸爸、妈妈和宝宝。

  2、教会孩子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怎样使用。

  3、活动开始,可以首先给“爸爸妈妈”任务,爸爸要去买香蕉(3元钱),妈妈要去超市买牛奶2盒(5元钱),宝宝在路口等爸爸妈妈(不能乱跑),看见爸爸妈妈提物品太重要主动帮助。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还可以变化着不同的地点,将生活之中经常会去的.地方介绍给宝宝们。比如银行、爸爸妈妈的公司、还有水果店、肯德基之类的地方,甚至生活之中会收物管费、水电费等行为都让宝宝有基础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3、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