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27 16:47:0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3.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

  2.物质准备: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活动难点:

  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2.出示魔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引导幼儿观察: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

  二、幼儿变魔术,感知三原色。

  1.幼儿自由取瓶子变魔术,初步感知不同的颜色,小朋友我们来当小小魔术师,看看谁能变出好看的颜色。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还有谁变出这个颜色?

  2.给颜色做标记我们来给你的魔术瓶做个标记吧,你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可以做个什么颜色的标记?请小朋友选与水宝宝相同颜色的标记贴在魔术瓶上。

  3.引导发现魔术的秘密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结:颜料溶解在水里,水变了颜色。

  三、换瓶盖,变颜色。发现色彩的变化

  1.通过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这里有许多的瓶盖,看看这些瓶盖里藏着什么颜色?怎样让你的水宝宝再变颜色?

  2.请幼儿选一个和自己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瓶盖玩变色游戏。

  你的水宝宝变色了吗?又变成什么颜色了?怎么变得?

  小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

  四、结束部分

  除了这些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颜色,颜色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丽老师今天把这个魔术瓶送给你们,回去后再用它变出更多美丽的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用变出的颜色进行涂鸦画。

  2.引导玩配色游戏感知更多的颜色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称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轻重与许多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儿数学用书《轻与重》。

  活动重点:学习分辨物体重量的轻与重。难点:幼儿动手操作测量物体的轻与重。

  活动过程:

  1、积累有关物体轻重的感性经验:请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种物品哪个重哪个轻?

  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验证。

  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轻重与质地有关: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请幼儿做幼儿用书《轻与重》中的练习。延伸活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比比谁重谁轻。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初步建立分类的概念。

  3、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纸,在活动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难点:根据纸的用途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1、环境及物质准备:各种手工纸、广告纸、餐巾纸、报纸等及纸工作品供幼儿操作。

  2、经验准备:老师、家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纸让幼儿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漂亮的纸袋,这是什么?可以放什么?

  2、老师在纸袋里放了小朋友认识的纸宝宝,请你上来摸一摸把纸宝宝请出来?

  二、自由发现,讨论分享经验。

  (一)、探索餐巾纸

  1、餐巾纸有什么用?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鼻涕的?擦过的餐巾纸发放哪里?

  2、除了装成小包的餐巾纸,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餐巾纸?(盒装的.、袋装的)

  3、一包包的餐巾纸和盒装的餐巾纸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4、出示手帕餐巾纸让幼儿欣赏。

  (二)、探索手工纸

  1、手工纸为什么很漂亮?它有什么颜色?

  2、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剪、撕)

  3、出示折纸作品让幼儿欣赏。

  4、你还认识哪些手工纸(皱纸、色卡纸)

  (三)探索广告纸

  1、么地方的广告纸?超市的广告纸为什么花花绿绿?它有什么用?

  2、儿上来自由发现、认说广告纸上的各种物品。

  (四)、探索报纸

  1、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新闻)

  2、你的家里有哪些报纸?爸爸妈妈看哪些报纸?(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日报等)

  3、纸有什么用?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

  三、游戏分类、整理经验。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纸宝宝朋友,请小朋友把这些纸宝宝整理一下送到各自的家里去。幼儿上来操作分类。

  四、废纸利用、动作感知。

  1、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出示纸球,告诉幼儿这是用旧报纸做的玩具。

  2、幼儿捏一捏、团一团、用力捏做纸球,比一比谁的球儿最结实。

  3、幼儿玩纸球:踢、滚、抛报纸球。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狐狸和狼

  活动过程

  一、介绍狐狸

  1、提问:

  (1)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图片)

  (2)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

  教师小结: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

  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3)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

  (草原、树林,专吃兔、鸡、鼠)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1)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2)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

  (狼的身体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来找食的)

  (3)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尾巴)

  3、教师小结

  (1)不同点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2)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

  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老虎、狮子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幼儿虽然对几何形体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一些现实物体容易混淆,特别是圆柱体的物体,孩子往往和圆形和球体分不清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各种空心小形体。

  活动过程:

  1、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秘密。

  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状?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像什么形状?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启发尝试: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3、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启发提问: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幼儿操作,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什么?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圆柱体。

  4、让幼儿想办法,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导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并画出来。

  2、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等,进一步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区各种圆柱材料,让幼儿通过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过程中,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探索尝试基本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又通过变一变、削一削进行巩固。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削一削,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孩子们在操作时难度较大。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3、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4、复习6的组合和分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

  2、小石臼、塑料碟。

  3、图画纸、浆糊。

  4、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2)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2、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3、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5、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秘密,汉语词汇。拼音:mìmì释义:1、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2、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3、佛教指隐秘深奥之法。4、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亦指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出自于《晋书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比较,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苹果、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内盛切好的苹果桔子),小布袋一只、记录苹果、橘子颜色,软硬程度,形状,味道的表格两张。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果客人”,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说出它们的外部特征。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他们,一个是苹果宝宝,一个是桔子宝宝。我们拍拍手欢迎它们。

  师:(教师拿出苹果)我们先和苹果宝宝打声招呼。

  师:苹果宝宝你好。

  师:我请小朋友说说苹果宝宝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啊?

  师:苹果宝宝爱漂亮,它穿着红颜色的衣服。

  师: 那谁来告诉我,苹果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苹果宝宝是圆形的。

  师:苹果宝宝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摸摸苹果宝宝?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去摸摸你面前的苹果宝宝,摸完后你告诉我有什么感觉?是 硬硬的还是软软的?

  师:你摸了苹果姐姐后有什么感觉?

  师:苹果宝宝摸上去硬硬的。

  出示表格,教师总结苹果宝宝的外形特征:苹果宝宝穿着红颜色的衣服,长得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

  师:我们认识了苹果宝宝,我们再来认识桔子宝宝。

  师:(教师出示桔子)那桔子宝宝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师:桔子宝宝穿了黄颜色的衣服,也很漂亮。那它是什么形状的呀?

  师:桔子宝宝也是圆形的。那你们也来摸摸桔子宝宝,告诉我你们摸完后有什么感觉呀?

  出示表格,教师总结桔子宝宝外形特征:桔子宝宝穿着黄颜色的衣服,长得也圆圆的,摸起来软软的。

  3、游戏:摸水果,增强幼儿对苹果桔子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师: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告诉我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老师把它们两个藏在袋子里。小朋友把手伸进袋子里摸其中一个水果,猜出它是谁,然后拿出来看看,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水果。

  师:我先来玩一玩,恩,我摸到的是苹果宝宝,因为我觉得它摸起来硬硬的。我来看看是不是?

  (教师请三到四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一猜,猜错了再给一次机会,要求说出为什么你觉得摸的是苹果宝宝或者是桔子宝宝)

  师:小朋友真棒,一摸就能知道到底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4、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

  师:我们从外表上都认识了它们,现在我们把它们切开来,看看它们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1)教师切开苹果让幼儿分别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

  师:苹果的肉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苹果的中间有黑色的籽儿。

  (2)将桔子的皮剥开,让幼儿观察桔子的内部结构。

  师: 剥开桔子的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肉。

  师:我们再来尝尝他们的味道怎样?

  5、品尝水果。

  (1)将切好的苹果片和桔子瓣让幼儿品尝,并说说苹果与桔子味道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苹果吃起来甜甜的。桔子吃起来也甜甜的有点酸酸的。

  出示表格,填写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的味道,苹果宝宝甜甜的,桔子宝宝有点酸。

  (2)教师将幼儿眼睛蒙住后, 让幼儿来品尝水果,然后请他们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水果。

  师:现在我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把你们的眼睛蒙住,给你们吃一样水果,看看到底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吃的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6、活动结束:告诉幼儿多吃水果有利身体健康

  (1)启发幼儿说说秋天还有哪些水果。

  (2) 师:水果里营养很多,多吃水果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很好,会张得壮壮的。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苹果宝宝和桔子宝宝,还尝了他们的味道。真好吃。可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还没尝到呢,我们现在快把这些水果宝宝拿到自己班上去,让其他小朋友也尝尝吧。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1

科学的活动教案09-30

科学活动教案09-21

科学活动的教案06-13

【精】科学活动教案06-14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8-06

科学活动教案【荐】05-17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10-19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