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4-30 19:06:1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大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大班教案 篇1

  主题说明:

  再过半年,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时间已经很“近”了。就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就教师而言,面临的则使如何为孩子解除疑惑,如何满足孩子热切的期望,并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需要在活动中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环境创设:

  1、墙面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2、墙面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3、活动室可创设一个“向往角”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小学校园,唤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如:结构材料、大小纸盒及辅助材料等。

  4、墙面布置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的“好苗苗”章。

  家园共育:

  1、家长可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告知家长为孩子入学准备所需培养的习惯,以便配合教育。

  3、双休日督促孩子试着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4、家长与孩子合作,用挂历纸做两至三根纸棒。

  5、收集超市和餐馆的部分用品。(如:饮料罐、食品袋、糖果盒等。)6、家长与孩子一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好苗苗“章,参加班里的布置与评选活动。

  区域活动:

  生活区:

  1、提供书包、大小不同的书和本子、铅笔盒、铅笔、橡皮、尺等学习用品,让幼儿尝试分类并有序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2、继续辨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美工区:

  1、提供彩泥、牙签、树叶、垫板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泥工活动。

  2、引导幼儿制作《犟龟》的连环图书。

  语言区:

  1、提供角色头饰,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2、配对游戏:提供汉字卡片和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认字配对。

  益智区:

  1、提供各类棋,让幼儿自由结伴下棋。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

  2、提供长短不一的丝带、麦管、纸盒、绳子等物,让幼儿进行测量。

  3、提供迷宫图,让孩子尝试走迷宫。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书包是大班孩子最喜欢的用品之一,他们背上书包是那样的神气,做小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每当一个小朋友背来了一个新异的书包都会引起孩子们的一番议论。抓住幼儿对书包的兴趣,利用这些形状、结构不同,色彩、图案各异的书包,引导幼儿将有关书包的零散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不仅有利于幼儿加深对书包的认识,更有利于幼儿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 认识书包的'结构和作用,区别书包的异同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3、 敢于想象,大胆表现,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书包每人一个。

  2、 智、彩笔,每人一份。

  过程建议

  1、 提问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上学必须带什么?

  2、 发现书包的不同特点。

  (1) 提问引发思考: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书包,你们的书包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2) 分组讨论:互相观察、议论,发现书包的不同之处。

  (3) 集中交流:首先请一名幼儿代表小组发言,说说本组发现的书包不同之处,再请小朋友补充自己的发现。

  (4) 引导幼儿归纳书包在形状、结构、颜色、图案等方面的不同点。

  3、 发现书包的共同特点。

  (1) 提问引发思考:你们的书包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2) 分组讨论:互相观察、思考、议论,发现书包的共同特点。

  (3) 集中交流:首先请一名幼儿代表小组发言,说说本组发现书包的相同之处,请其他幼儿补充自己的意见。

  (4) 引导幼儿归纳书包在结构和作用上的共同特点。

  4、 为幼儿设计一个最理想的书包。

  (1)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首先肯定大家的书包都很美,有很大的作用,书包是小学生最亲密的朋友。然后提出书包也有不足之处,如背起来很重,收拾书包时时常会忘掉一些文具或书本。可让幼儿自己想像其他的不足。

  提问:你们能不能为自己设计一个比现在的书包更方便更好的书包呢?

  (2) 请幼儿互相议论,相互启发,说说自己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书包。教师注意倾听了解幼儿的设想,适当给予指导。

  (3) 幼儿设计绘画。教师注意观察,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宜的指导或帮助。

  延伸提示

  举办“我们最理想的书包”展览,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向同伴、教师或家长介绍自己设计的书包。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提高幼儿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动作变化的兴趣与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动作。

  准备

  几块平衡板或平衡台、几个大沙包。

  过程

  1、让幼儿想运大沙包过小桥的方法。如,1个沙包怎样运?2个沙包怎样运?然后让幼儿按顺序轮流运沙包过小桥。

  可参考的方式有:

  ①手平托沙包过小桥(单手或双手)

  ②头顶沙包过小桥。

  ③背着沙包过小桥(走过或慢慢爬过)。

  ④手举高过头,托沙包过小桥。

  2、比赛看谁运沙包原方式多、走得稳,能顺利地过小桥。

  3、利用沙包开展一些运动量稍大的活动。例如:

  ①把大沙包垒成小山或摆成一定图形作为障碍物,让幼儿助跑后跨跳过去。

  ②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围成一个圈,另一组站在圈内作被击打目标,圈上幼儿用沙包击打圈内幼儿。看谁灵敏,不被击中。

  建议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必要时给予帮助。

  2、活动要注意安全,不准用沙包击打幼儿的`胸部以上。

  3、教师根据

  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增减活动强度和难度,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虽然近段时间,在我们每条街上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养成正确处理垃圾的习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调查了解、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经验提升4个环节,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让幼儿在主动地参与活动中,了解到垃圾循环再造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逐步养成正确处理垃圾的习惯。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了解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运用课件,让幼儿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并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提升幼儿经验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

  在活动流程上,首先,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其次,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了解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步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尊重农民的情感,并懂得爱惜粮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丰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说明收割顺序的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出话题。

  师:现在是秋天到了。秋天里的果园大丰收了,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果树的果子成熟了呢?

  (幼儿自由交流。分享平时的经验)

  教师小结:秋天,苹果,句子,橙子和稻谷都成熟了,所以我在这样美的季节里,我们能够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

  二 、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农民伯伯在秋天里的工作。

  师:那这些水果都是谁收的呢?你们见过农民收水果吗?那我们在看看吧!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认真看,看完之后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图片的内容)

  师: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时候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上的事情吗?

  (让幼儿逐一讲述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呀!农民伯伯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都要去收果子,而且他们收果子是要经过很多过程的,这样果子才能够保存的很完整。有了农民伯伯,我们才会有这么多的水果吃。

  (教师出示农民伯伯,收割情景的照片)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图片,你们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说了之后,请你们来看看哪一张照片是最先做的事情了呢?给这些图片来排队吧!

  三、教师介绍农民伯伯的工作,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

  师:我们刚刚看了农民伯伯收割稻谷和水果工作时的照片,那你们还知道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工作呢?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了解农民伯伯的工作)

  教师小结:农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下地干活了,他们要播种,要给庄家施肥、除虫、除草,等到庄家成熟的时候,还要给他们一点点收割下来,然后一袋袋包扎好,就变成礼物我们超市里的`大米了!农民伯伯还要在家里养猪养鸭养鸡,他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来做。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农民伯伯的想法,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

  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情,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做事情,那我们就吃不到那么多的东西了,可能连吃饭都吃不饱呢!但是很多却是看不起农民伯伯,那你们觉得他们做的多吗?那我们要怎么样做?你们对他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工作。爱惜粮食,每天吃饭都要吃干净,不能剩饭,做一个能干的好宝宝。

  四、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音乐教案09-24

灯大班教案10-24

篱笆大班教案10-23

《感谢》大班教案11-07

《粽子》大班教案11-07

《采茶》大班教案11-08

《旅行》大班教案11-09

《换牙》大班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