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3-04-29 13:18:24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汇总五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

  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3.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从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在规定的场地学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2.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

  (1)教师:“每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盘黑颜料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画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让幼儿自己探索着画,老师在旁边指导。

  (2)请画的'好的幼儿到前面画一画。

  (3)教师祟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色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画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4)幼儿再次作画:教师指导。 A 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 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D 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3.幼儿作业后要求用肥皂洗净手。

  4.活动延伸: 幼儿头戴小蝌蚪头饰,作《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认读,一个多音字“教”要读准,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宽、顶”既要求认读,也要求写。

  归类识记用于指称具体事物的生字。如认读“塘、脑袋、灰、阿姨、宽、龟、肚皮”7个字词,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可拓展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如:“肚、腿”等。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动词。如认读“捕、迎、披、跳”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强化识记效果。教学“顶、鼓”2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生字,除演一演之外,宜通过组词“头顶”“大鼓”等,与事物关联,加强识记。之后读读课文,找找其他动词,进行动词归类识记,扩大识字量,如“甩、游、蹲”等。字不离词,动词学习还应放在具体的词或短语中认读,如“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甩着长长的尾巴”等。教学时,宜重识记,短语结构等语文知识可不讲。

  创设生活语境,识记语气词。如认读“哇”字,宜借助具体的句子“小蝌蚪游哇游……”认读,之后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哇,这条鱼真大!”等。学习“哇”字后,可同时识记常用的语气词,如“吗、呢、吧、呀”等。

  通过熟词辨析,识记多音字。“教”是个多音字,通过组词“教师”和“教书”等,借助熟词辧析,区分两个读音。教学时,能正确组词即可,多音规律可不讲。

  通过比较,认读“哪”字。借助拼音认读,在“口+那”熟字加一加方式识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哪里”和“那里”、“哪个”和“那个”等,把握字形、字义间的关联:“哪”表示疑问,“那”表示回答、肯定。

  量词关联,认读“两”字。先借助拼音认读,然后在短语“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中,把握“两”和“对”的关系,再用“两”字说说身边事物,强化识记效果,如“两只耳环”,可以说成“一对耳环”等。教学时,不区分“两”和“对”,能将两者对应即可。

  “顶、跳、孩”等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在掌握基本笔画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教师需要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即左窄右宽。其中“跳”和“孩”两个字中“足”与“子”做偏旁时,笔画出现变形,教学时宜进行熟字比较。

  “两、皮”2字是独体字,宜让学生整体把握字的结构类型:“两”属于方正结构,要注意形态的方正,“边竖内收对称美,两人摆放空间匀”;“皮”属于三角形结构。要注意上尖下平,撇捺舒展,交对中线。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出现了大段的角色对话。朗读时,要读出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的不同。

  叙述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通过声音的延长表现故事的时空跨度。如“游哇游”这一短语,前两字声音宜延长,最后一字宜急收。教学时,可先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在比较中体会其效果,如将三字都读短、都读长和恰当延长的情况作比较等。再扩展“想啊想”“跑啊跑”等,在具体语境中练习,丰厚学生的`朗读经验。

  角色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宜在定位角色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演小蝌蚪,通过试错朗读,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再设置情境表演,将文中的动作词表演出来。

  3.复述。

  本文的复述应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借助句式呈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全面认识青蛙。

  聚散为整,认识青蛙。故事通过鲤鱼、乌龟等对青蛙的部分描述,总体勾勒出青蛙的特征。教学时,宜围绕“青蛙是什么样的”,先发现青蛙的局部特征,再连起来说整体描述。

  借助句式和插图,复述生长过程。课文中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的句式呈现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变化过程。在复述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先利用图片质疑,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分句说出小蝌蚪的变化;再借助图片排列的方法,厘清小蝌蚪的变化顺序;最后图文结合,完整复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4.练习说话。

  课文以动宾结构的短语描述事物特点,迁移时可创设情境图,让学生用此结构说话。如呈现一幅人物照,让学生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从简单的“戴着帽子”到“戴着怎样的帽子”;从单句到鼓励学生连着说,“戴着什么,穿着什么,拿着什么”。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学写“两、哪、孩”等10个汉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把握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态。

  4.整体认识青蛙,并能借助图片复述课文。

  5.学习用动宾短语和相关句式说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归类认读,认识事物

  1.认识“蝌蚪”。

  (1)借助拼音,读准词语:这个词,谁会读?

  (2)比较“蝌蚪”与“小蝌蚪”:加了“小”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要点:称呼前面加个“小”字,使事物显得更可爱。

  (3)游戏:老师来说事物,你们换个说法,让事物更可爱。例如:猴子一小猴子:狐狸—小狐狸等。

  2.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1)观察课文插图: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提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指导学生朗读短语。

  (2)“脑”是本课生字,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里也带有“月字旁”?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去寻找。比如“肚、腿”也可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字,比如“腰、脖、胳膊”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很多带有“月字旁”的字都是表示身体的一个部分。

  (3)本课的生字还有:塘、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谁敢来挑战?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识记多音字“教”。

  3.认识“青蛙”。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要点:找出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出示“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对大眼睛”。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提示:仿照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介绍。

  (3)小结: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4.识记“披、露、鼓”。

  (1)出示“有着碧绿的衣裳,有着大大的眼睛、有着雪白的肚皮”。谁来读?这样一变,你还认得出青蛙的样子吗?

  要点:“披、露、鼓”3个动作词表现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

  (2)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3)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朗读叙述语,声音适时延长。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远很远的路。出示三句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2)听老师这样读,你觉得哪一种不仅好听还能感觉到它们游的路远?

  提示:教师进行三种不同的朗读。学生比较,选择。

  (3)跟着老师读一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朗读角色语言,读准语气、语调。

  (1)小蝌蚪游了很远的路,它遇到了哪些人呢?说了些什么话呢?

  提示:定位角色,小蝌蚪是孩子,其余是大人。

  (2)师生角色对话,教师当小蝌蚪。

  提示:教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三组对话:第一组对话,教师朗读的语调下沉;第二组,语速较缓;第三组,语气平和。

  (3)老师这样读好不好听?应该怎么读呢?看看提示语,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提示: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看见妈妈叫,读出惊喜,语调上扬。

  (4)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后,小组分角色练读。

  3.情境表演读,把握语态。

  (1)哪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

  点评要点:角色语言的语气、语调是否恰当。

  (2)小蝌蚪跟人说话时,难道是动不动的吗?看看课文,他会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什么时候做呢?

  提示:区分“迎”和“追”,动作要准确:边比画动作边说。

  (3)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请你再练一练把动作也加上。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点评要点:动作是否准确;动作和话语搭配是否合乎情境。

  板块三复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引导学生画完整的句子;变化的过程: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仔细看图,每幅图中的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3.打乱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这些图片被弄乱了,你能根据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重新排一排顺序吗?

  4.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提示: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板块四迁移说话

  运用动宾结构短语,说样子。

  (1)青蛙的样子真有趣,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

  提示,用上“披着什么,露着什么、鼓着什么”,青蛙的样子就能说清楚。

  (2)出示图片,一个人的照片。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提示: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能说短句即可。

  (3)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等;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4)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板块五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出示:顶、跳、就、肚、孩、睛;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要点: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跳、就、孩”。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如“跳、孩”2字,“足”的捺“子”的“横”变成“提”,“就”字的“京”的右点写小一点、稍上一点。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3)指导书写“肚”。

  提示:“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形状块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高右低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4)指导书写“顶”。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在字中心点处起笔顺势作点,与撇收笔处对称。

  2.指导书写左中右结构字:“哪”。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哪”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高低错落有致,结构紧凑。

  3.指导书写“两、皮、宽”。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 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 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 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 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 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 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 幼儿分组练习。

  5、 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 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 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 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 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 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3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0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8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10-2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02-02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3-16

《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09-11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