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3-04-27 17:22: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1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 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 教法选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的。因此,本课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创新是: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想一想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的多漂亮啊!

  师:看到这幅画,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给云朵的外边框涂成红色,红色边框的总长是指什么呢?(教师将云朵外边框涂成红色,有意识的用鼠标在云朵外边框围一圈)

  生:周长。

  师:对,如果小兔子想给云朵边框内涂成白色,哪么白色的面应该有多大呢?(教师将云朵涂成白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面有关的知识,那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想知道什么是面积? 生2:想知道面积怎样算? 生3:想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4:想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面积?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引出课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药盒(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药盒)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药盒的表面。(教师逐一摸药盒的表面)。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再看看老师身后这块黑板的面,像这些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

  生1: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业本的面。 生3: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

  师: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哪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板书:大小)让我们来比比看。请同学们比一比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书的封面要小一些,课桌面要大一些。 师:我们再来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

  师: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2:门面的面肌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感知面积。

  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个平面图形)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师:请大家看这5个图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排是封闭图形,第二排不是封闭图形。

  师;像这样的封闭图形就围成了一个面。(将第一排平面图形填上颜色)

  3、总结出“面积”的完整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试着总结,然后看书,齐读概念) 完善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认识面积单位

  1、通过比较,引出必须统一标准的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学生说比较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板书:观察、测量、课件演示重叠法。

  (2)课件出示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发现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来,重叠也没办法。

  师::老师想了一种办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演示用正方形摆的方法。

  (3)通过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

  比较引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用数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很快答出)

  师指着那个最大的长方形问: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最大? 生:因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师:那大家认为正方形多的面积就大,对吗? 生齐答:对。 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六个,右边有九个,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图形面积大,你们说老师说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那为什么上边的能够比,而这个不行呢? 生说理由。

  师:那如果要比较,这两个正方形要怎样呢? 生: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这一环节教学,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测量或计算平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真真实实的感受,实实在在的体验。

  (二)说学法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来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观察身边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红旗、桌椅、书本等,让学生指出他们的表面在哪?

  (2)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便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各种规则及不规则封闭图形,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和封闭图形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识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比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指定不需要学生的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了本部分的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纸、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白纸。

  一、创设情境,认识面积。

  1、师:假如老师今天要在班里举行一个涂色比赛,看谁能最快涂完一张纸?(出示:)你会选择哪一张纸来涂?为什么?

  (小的那张。因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赢。。。。。。)

  (1)、师:大家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很快涂完,应该选择面小的这张纸,是吗?我们同学都很聪明。

  (2)、引入:这是这张纸的面,那其它物体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数学书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还能说说我们课室其它物体的面吗?并动手摸摸。(顺带复习周长)

  (3)、比较各物体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数学书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较,谁大谁小?数学书和黑板呢?

  2、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比较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纸条帖)

  二、学习面积的概念。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1,读一读什么叫面积?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1“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了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你们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引出学习“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举例说明。

  (1)、“物体的表面”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课桌、窗子、书本。。。)

  问:那么,你们说,课桌的面积和书本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比较呢?

  (2)、封闭图形。

  师: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你认识哪些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3)、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观察法)

  师:这就是两个封闭图形,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大小我们可以叫它们的面积。谁来说说,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读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到底它们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汇报。

  师问:你小组比较的是哪两个图形?怎样比较?

  :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或绿色纸条和橙色纸条可以用重叠法比较。但红色纸条和橙色纸条用这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结果对呢?现在,请同学利用手上的学具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验证一下。

  汇报。

  要点:为什么不用圆形?用正方形合适还是用长方形合适?为什么?

  :你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用的学具大小要一样)

  引入: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的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的单位。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5)、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问:你学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板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让学生边汇报,边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相应的学具展示说明或用手比划)

  (6)、举例说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计算机的键盘、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师: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就是1平方米的面积,大家猜猜,这里面能站几个人?

  来,验证一下。(学生出来示范)

  三、巩固认知,应用新知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室该用()作单位。橡皮该用()作单位。

  笔盒该用()作单位。黑板该用()作单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四、、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板书设计P: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4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而编排的。“面积”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一些,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目标。

  4、时间安排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用时5分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用时10分钟。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表象。用时15分钟。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用时10分钟。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学具: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物。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探究法,将情景引入、直观演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情景引入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理解面积的意义,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为了让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正确表象,我采用活动教学法,目的是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并运用这些表象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认识了面积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后,我把探究的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理解面积单位含义,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 激趣导入新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由在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上进行涂色比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输?谁赢?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真切感悟平面是一个面,有大小之分的,为学生学习面积概念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感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充分感知,概括面积的含义。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身边物体(如:黑板,课桌,书本等)的表面在哪;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小结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

  通过质疑:假设我们把练习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是什么形状?引出封闭图形,并出示一组封闭图形,让学生认一认有哪些是封闭图形,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面积大一些,让学生感知到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第三步: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2)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3)汇报展示。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标准:有的选择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既长方形和正方形混合来摆;有的选择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或同一种长方形),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拼摆、测量,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正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

  第二步: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学习“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拿,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看着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学习“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步: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量等环节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5、练习内化,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① 填一填

  (1)( )或( )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

  ②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4( )

  教室的地面约是45( )

  小明的身高是125( )

  数学课本长大约是20( )

  ③拼一拼: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一拼

  (1)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2)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6、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立足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看、摸、比、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策略上都结合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鼓励学生拿、想、比、画、量等策略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研究面积是什么,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平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平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 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长18厘米,宽6厘米;(2)号长方形:长12厘米,宽9厘米

  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

  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2、1平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 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单位的教案01-20

面积单位教案11-14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03-02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01-04

【精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04-06

【必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04-05

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4篇04-06

【实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04-03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九篇04-11

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