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第一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出示圆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要想知道至少准备多长的花边,怎么办 请你帮忙想想办法。
2,你们知道这圈花边的边长是什么 (生:圆的周长。)
3,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 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的同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测量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
生:半径,直径……
3,请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样的直线作直径画圆。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4,师:你估计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几倍
生猜想:3倍左右。
5,师: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讨论
教学意图:正方形的周长只与边长这个数有关系,这点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相似,本环节选择这一教案内容,用于复习旧知和引入新知,渗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1,学生思考后可能出现的以下办法:
⑴ 用一根线(或纸条)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
⑵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师启发学生: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⑶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cm) 周长(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2,
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请学生写一写)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意图:在圆的周长测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实践及小组合作实践使学生亲而义举的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学生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探究,实验,发现新知,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四,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
d=2cm r=3。5cm d=10cm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的周长是多少m
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5cm的圆。
教学意图: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已经学过的公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五,,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62—63页。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实物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周长
1.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三)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自学提示
3、初步认识圆周率
①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②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四)认识圆周率,总结公式。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课件)
3、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4、总结公式: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提问: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板书:C=2πr 5、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学习例1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64页做一做1、2题
2.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π=3.14 ( )
3.李伯伯菜园里有一个半径为3.5米的圆形水池。绕这个水池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圆的周长教案 篇5
1、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P128图略)
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①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②一个边长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0平方米。()
③一个圆,直径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3、对号入座。
①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
A周长面积;B周长面积;C周长=面积;D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②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A、5B、12.5C、25D、50
4、走进生活。
①假如你家里要在一块边长2米的正方形木板上,剧一个最大的圆用来做饭桌面,请你算出这个圆面的面积并说出理由。
②设计比演,时间3分钟。现在请你来当小设计师,发挥你的设计才能,运用这几种平面图形对学校正门前的空地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我们看看谁的设想既美观又合理。(注:设计时可以把图形进行组合)
(1)小组在白纸上进行设计。汇报:用什么图形设计出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计算你设计中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
七、全课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大胆创新设计,我相信你们当中有很多同学会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八、作业。把你的.设计完成,并写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九、板书设计:(电脑演示)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贴卡片ac=4a
s=a2hbc=a+b+h
aas=ah2
b
ac=2(a+b)
c=2(a+b)s=ahac=a+b+c+d
s=abcd
bs=(a+b)h2
c=2лr;s=лr2
(联系转化应用)
圆的周长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
师:看屏幕,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
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
师:圆 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
生上台指
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 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
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 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二、感知化曲为直
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 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
师: 想想,用手势1 或者2 告诉老师……怎么想的?
……
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 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 敢不敢挑战?
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1)荧光圈
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 怎样量 它的周长?
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
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
(2)飞镖盘
师:继续 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
怎么办呢?
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 去掉 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 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滚
圆的周长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通过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倒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求圆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圆的周长教案 篇8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认识圆周率。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
(2)结合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⒈圆形物体实物,。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根线,一把直尺。
四、教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主要教学环节与设计:
通过以下环节教学本课: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四、畅谈收获,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师:
哪些同学会骑自行车?在骑车时,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怎样计算?(出示车轮向前滚动的录像。)
生:求行驶多长的路程就是求圆形的周长。
师: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入手,让学生感知求车轮滚动一周就是求圆的周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 直观感知什么圆的周长通过以下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
1、请你指出老师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准备一些实物有硬币、茶杯垫,让学生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3、指一指、描一描自己手中圆片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二)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1、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预设的几种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绳子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拉直;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小结:以上的几种方法都是要“化曲为直”。
出示地球图片。
如果要计算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用刚才的绕线法、滚动法显然都无法测量怎么办?我们需要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 “缠绕”、“滚动” 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必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这样的矛盾,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操作实验,探究圆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一内容中,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归纳概括得到结论”来完成。
(1)猜想,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圆直径长,周长就大;直径短,圆周长就小。
(2)实验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请同学们分组做个小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学具,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按照“我们组利用什么方法——过程怎样——结果如何”的顺序汇报实验过程
小组汇报:
生:我们测量的第一个圆直径是10厘米,周长是31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1倍。第二个圆直径是2厘米,周长是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25倍。第三个圆直径是5.5厘米,周长是1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倍。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追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它直径都有这种关系呢?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师:由于测量时存在误差,导致结果不太一样,这很正常。你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结果了。谁知道我们把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做什么?
生:圆周率。
师: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了解?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经过数学家周密计算发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这个倍数叫做圆周率。读作π。对圆周率的发现最杰出的贡献者是祖冲之。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计算到了小数点后上亿位。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板书:π≈3.14(出示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在小组中操作、交流、观察等活动,亲历感悟发现知识,达到理解的目的。圆周率有的学生早已知道,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是在师生共同补充交流中得到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祖冲之的事迹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得出结论师:你知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了吗?
生:知道。
板书公式:C=πd,C=2πr
设计意图:推导圆周长公式,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即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做到首尾呼应。
2、设计了三道有梯度的练习:①d=5米, C=?②r=5厘米 C=?③C=6.28米d=?3、明辨是非,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π=3.14( )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
③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2π倍。( )
意图:设计有关圆周率的判断,是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畅谈收获,课外延伸作业:
赤道就像地球的“腰带”,它的长度大约是4万千米。你知道地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这样的设置,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学习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π 3.14×20=62.8(英寸)
C= πd 答: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62.8英寸。
C=2πr
圆的周长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圆的周长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⑴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计算圆周率的必要性;通过合作交流计算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⑵通过学生的合作操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精确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⑴猜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⑵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确定探索新知的方向。
⑴观察课前画在黑板上的两幅图。
分别指出正方形、圆形和正六边形的周长。
⑵沟通联系。
找出正方形和圆形联系的地方(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找出正六边形和圆形联系的地方(圆的'半径就是正六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就是2个正六边形的边长)。
⑶比较周长的长短。
以直径为基准,正方形的周长相当于直径的4倍,圆形的周长比它小;正六边形的周长相当于直径的3倍,圆形的周长比它长;所以,圆形的周长在直径的3倍与4倍之间。
⑷确定探究方向。
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它们之间的倍数。
⑸准备数据采集。
序号
周长(c)cm
直径(d)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三、合作探究新知。
⑴学生操作活动。
小组合作:量出所带圆形物体周长和直径,采集数据,填入上表。
教师观察:各组量周长和直径的情况,量周长有用线围的,用圆片滚的;量直径不成问题,上一节课的知识已经迁移、内化为学生的技能。
教师在分组活动中采集到的数据。(是后加的,时加的)
序号
周长(c)cm
直径(d)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⑵合理,得出公式,
看教材第99页,感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就是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保留两位小数是3.14;表中的数据,3.10最接近,操作中的误差最小;根据周长是直径的π倍,得出公式c=π或dc=2πr。
⑶介绍祖冲之。
四、利用新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⑴说出计算周长的算式。
⑵口答练习十八1~2。
⑶作业练习十八3~4。
【圆的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案02-06
圆的周长教案15篇11-18
圆的周长教案(15篇)11-18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15篇06-20
圆的周长教案(汇编15篇)11-18
圆的周长教案(合集15篇)11-18
圆的周长教案汇编15篇02-08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22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精选)07-06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