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备课教案

时间:2023-02-13 09:27:00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备课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备课教案15篇

幼儿园备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种植蔬菜需要科学的方法。

  3.大胆参与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山羊手偶、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若干,故事《山羊种菜》录音,播放器等。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山羊种菜》

  【活动过程】

  (一)手偶激趣。

  出示山羊手偶,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这是谁呀?它要去种菜了,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种菜的吗?

  (二)观察教育挂图。

  1.出示教育挂图《山羊种菜》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猜猜画面内容。

  2.引导语:画面上有谁啊?它在做什么事情?他们可能在讲什么话啊?

  (三)欣赏故事。

  1.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山羊种菜》

  2.组织幼儿讨论:山羊种了哪些菜?山羊种菜的过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没有文化知识,对山羊种菜有什么影响?

  3.小结:山羊种了南瓜、丝瓜、白菜、萝卜等许多蔬菜,可是,由于它没有文化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种菜,所以它种的`菜成长得很不好。有知识、有本领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四)表演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分组,自选山羊、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边听故事边表演故事。

  反思与推进: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根据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带领幼儿观察画面,积极回答问题,在理解故事后,我问孩子:"孩子们你们说说看三羊那么勤奋的在种菜为什么它的菜都没有牛伯伯的好,孩子们有的说水浇的太多了;有的说肥施的太多等等,只有思晓和翔龙、润妍他们完全理解故事,知道三羊因为不学文化不懂的科学种菜。

幼儿园备课教案2

  大班数学活动:《挑战一分钟》

  大班数学《挑战一分钟》

  执教者:曾宇咪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学习根据时间合理安排活动,提高效率。

  2、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时钟课件,一定数量的雪花片,皮筋,积木,筷子,棋子若干,算术题,水彩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 认识时钟,初步感知钟面上一分钟的实长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随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闹钟)。那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幼儿说完答案后,屏幕上的闹钟秒针就哒哒哒地走了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我们现在一起来数一下吧!

  ● 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

  1、幼儿第一次游戏,体验一分钟时间的短暂(无意识状态下游戏)

  ①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雪花片,现在我们就用一分钟的时间来玩玩吧!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游戏结束后,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结果记录到这张记录表上的①的下面。小朋友在记录之前呢,请你们先把自己的学号填在_上面。

  ②幼儿记录自己完成的总数。

  教师:看看你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有的小朋友插了*片,有的插了*片,还有的插了*片呢?(引导幼儿发现加快速度)

  2、第二次游戏,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有意识的游戏)

  教师:现在老师再给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们用雪花片再次来挑战一分钟。

  ①幼儿再次记录自己完成的总数。

  ②通过两次数据的对比,引导幼儿发现只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就可以做得更多。

  教师:看看这次你用了几片雪花片,和第一次插的比较一下,是不是加快速度后就比第一次插得更多呀!

  3、请幼儿收拾好雪花片,教师计时。

  教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收拾这些雪花片,看一下你们用了多少时间。

  小结:一分钟的时间很短暂,可是如果我们抓紧时间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XX小朋友第一次用了一分钟的`时间插了XX,后来他抓紧时间,动作很快,最后竟然插了×块,真了不起,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一分钟,也不能浪费一分钟。

  ● 快乐一分钟,体验游戏的乐趣。并将结果记录。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来比比赛,老师为你们准备了2种材料:棋子,皮筋,大家可以每一种轮流玩一玩,而且要边玩边数,每次的时间都是一分钟,时间到得时候把你们的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上,三种玩具都要轮流玩到。那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下比赛的游戏规则是怎样的?(棋子要一个一个夹到盒子里,皮筋要一个一个套在积木上,)有些小朋友有可能为了要赢,所以在游戏的时候不遵守游戏规则,小朋友在记录的时候,要互相监督,在游戏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等下时间快到的时候呢,老师会发出信号,提醒小朋友要抓紧时间了。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不能就知道玩,前面我们玩了这么多了,那现在我们就用算数来挑战一下一分钟,敢不敢来挑战一下!(拿到算术题后,把答案写在等于号的后面,时间到的时候,请小朋友拿题目和笔刀屏幕前对比一下答案。回到座位上数下对了几道,最后把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 体验一分钟的长。

  游戏:木头人。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木头人的游戏,(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了就是小淘气。)当老师说到动了就是小淘气时,只许做身体坐直的动作。而且,要停一分钟。幼儿做游戏一遍。

  教师提问:停一分钟有什么感觉?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怎么又觉得长了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一动不动,没有事情可以做,很无聊,才会觉得一分钟很长,当我们游戏压饼干、做糖果比赛时大家都在不停的劳动,就会觉得时间很短,而且只要我们抓紧时间,一分钟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平时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拖拉拉,也不要浪费一分钟。

  ● 延伸活动

  亲子活动:请幼儿在家和父母用一分钟的时间做事情,看看能完成哪些事,以记录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幼儿园备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服饰。

  2、观察民族服饰的饰品、腰带、花纹,了解藏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这四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3、感受民族服装的丰富多彩和美丽,激发尊重和热爱民族同胞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藏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图片若干

  2、根据民族服饰做的4_2的拼图材料

  3、歌曲《爱我中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礼物,用你们的小耳朵听好!

  2、播放《爱我中华歌曲》

  3、教师提问:

  (1)我们中国有几个民族?

  (2)老师的衣服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民族服饰)

  二、欣赏四个民族的图片,初步了解四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1、运用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从服饰的颜色、款式、头饰、腰饰、花纹图案五个方面观察:

  你们看看她头上戴的是什么样子的?她腰上系的是什么?好看吗?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衣服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在幼儿的观察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五个方面的总结:

  (1)重点讲述各个民族的代表性特点(帮助幼儿加深认识和区别):

  如蒙古族的衣服多红、黄、深蓝色,用玛瑙珊瑚等装饰;藏族的特点在于裙子;苗族特点在于银饰。

  (2)将这些部位张贴在特点之后,使幼儿能够一目了然的感知这些服装的特点。

  三、小组操作,进一步了解四个民族的服饰。

  1、将幼儿分成每2~3人一组,将准备好的拼图(一个民族+其他民族的一些图片)一组一种服饰的拼图,让幼儿选择并合作拼图。

  “请小朋友们和你身边的朋友一起来做个好裁缝,看看谁做的衣服又好看又完整!”

  2、拼图展示:

  (1)请小朋友上去展示并大概描述自己的作品;

  说说你是怎么想到把它拼起来的。

  (2)教师给予点评,并再次强调民族服饰的特点

  “小朋友们像裁缝一样,做了这么好看的衣服!”

  四、结束:教师和幼儿交流感想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看了很多漂亮的衣服,也做了衣服的拼图,而且在我们生活中很少看到的。我想问问小朋友看了又拼了图之后有什么感想?”

幼儿园备课教案4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从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环境布置结束以后,垃圾箱里多了一些彩色的纸质边角料和一些细小的晴纶棉丝,孩子们很快围过去抢着抓在自己手中;撕贴画活动结束后,垃圾箱里多了一叠撕掉贴画后留下的废纸,不知在什么时候,这些废纸就“钻”进了孩子们的口袋里……孩子们竟然会对垃圾箱里的“垃圾”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针对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设计了以“垃圾箱里的“宝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观察谈话活动:垃圾箱里的“宝物”

  活动目标

  1.对观察、谈话内容有兴趣,乐于观察,能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乐于倾听别人的谈话,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尊重。

  3.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活动准备

  活动前收集几个大班的垃圾桶(内有垃圾);小木棍若干(用于翻动垃圾箱里的物品);洗手盆2-3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观察、谈话主题。

  师:这些垃圾桶里都有些什么?你认为这里面哪些东西还有用?有什么用?

  2.幼儿自由结伴用小木棍翻动,观察,交流。

  教师巡视,倾听幼儿谈话,对幼儿独特的想法表示赞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新发现,并请几名幼儿演示自己对纸类、玩具类等物品的新玩法。(提醒幼儿玩完后洗手。)

  3.集中讨论:为什么每天都会有这么多垃圾?垃圾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怎样减少和妥善处理垃圾?(引导幼儿从节约和环保的角度说起。)

  4.师小结幼儿谈话情况,表扬大胆表述自己见解和倾听别人谈话的幼儿,教育幼儿注意节约,不浪费。

  延伸活动

  布置幼儿到小、中班或在自己家里观察、找寻垃圾箱里的“宝物”。

  社会活动:关于“什么是垃圾”的调查

  活动目标

  1.会主动、有礼貌地与其他班级老师、幼儿交往,大方地向他们提问。

  2.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记录。

  3.体验与人成功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与大班其他班级老师沟通,如时间安排、调查方法指导等。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进行调查问卷的讨论、设计。

  (问题设计如下:a.你认为什么是垃圾?b.日常生活中,你会把哪些东西作为垃圾扔掉?c.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垃圾?)

  2.共同讨论如何进行问题答案的`记录。

  (如可用图画、符号或请其他班的老师记录等等。)

  3.帮助幼儿分组,指导每组幼儿记录下要调查的内容,分送幼儿到其他班级进行调查活动。

  教师跟随某一小组进行观察指导。

  4.师幼共同整理、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思考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废物利用。

  手工制作活动:垃圾分类盒(箱)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合作将废旧盒(箱)等进行改造,装饰,制作垃圾分类盒(箱)。

  2.会大方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制作的分类盒(箱)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鞋盒、饼干盒、牛奶箱、水果箱若干,彩笔,白纸,浆糊,剪刀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制作哪几种分类盒(箱),计算整个大班组需要每种分类盒(箱)各多少个。

  (分类盒(箱)种类:纸类、玩具类、用品类、其他类别。)

  2.师幼共同将活动室分成相应的四大制作区域,并摆放制作材料。

  3.在幼儿自愿选择制作区域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每组幼儿在人数、能力上的相对均衡。

  4.幼儿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协助幼儿完成难度较大的操作。

  5.集中幼儿,请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分类盒(箱)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6.师幼共同将制作好的分类盒(箱)进行搭配组合,由幼儿分送到其他班级,并向其他班级幼儿介绍分类盒(箱)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综合活动:变“废”为“宝”

  活动目标

  1.主动思考如何利用废旧,学习有效运用废旧的多种方法。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成里。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幼儿到大班各个班级分类回收垃圾。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类垃圾最多?思考:为什么纸类垃圾最多?

  2.想一想,哪些垃圾是必须扔掉的,哪些还可以再次利用?

  师幼共同将可再利用与不可用的垃圾分开,并将可直接挪作他用和需要再次加工的垃圾进行分类。

  3.说一说,如何变“废”为“宝”?

  4.做一做。垃圾箱里变出“宝物”。

  幼儿分组进行剪、拼、修补、改装等操作活动。

  5.比一比,说一说,谁的“宝物”最有用。

  请幼儿互相看看,并互相介绍自己改造的作品的名称、玩法或用途。

  延伸活动

  将改造后的“宝物”分送到其他班级,或在本班游戏角开展超市类游戏活动。

幼儿园备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并学习用脚部动作加以表现。

  2.启发幼儿利用十六宫格相互合作,共同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3.让幼儿分享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脚印若干;十六宫格板五张。

  2.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们想不想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录像中的叔叔真厉害,他们用脚踩出的节奏好听吗?

  那你们的小脚能不能踩出这么好听的节奏呢?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二、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节奏

  1.出示十六宫格板,教师摆节奏谱。

  教师:瞧,老师特地请来了这些小脚印帮忙,看看我是怎么摆的。

  教师演示。

  2.引导幼儿讨论并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种节奏。

  (1)教师引导幼儿对三种节奏逐个学习。

  教师:这么多的小脚印该怎么踩呢?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好吗?

  (一个即四分音符,踩一下;一个即八分音符,踩两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语音谱,边用脚踩相应的节奏。

  教师:那我们就看着这些“小脚印”一边念一边踏脚,好吗?

  (嗒嗒 嗒嗒 嗒)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看图谱,边朗诵边踏脚。

  教师:真好听!要是来点音乐就更好了。加上音乐试试看,怎么样?

  (4)幼儿看图谱随乐踏脚,教师用手指着图谱。

  教师:真棒!那我们站起来踩节奏,好吗?

  不过,有个要求,在踩节奏时能象录像里的叔叔一样就用脚踩出节奏,

  嘴巴不发出声音,在心里念节奏,能不能做到?

  三、启发幼儿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1.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节奏,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脚印”和十六宫板,由你们自己来贴“脚印”,编节奏。

  几个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组编的'节奏最好听。

  记住了,编好后,一组的几个小朋友要看着自己贴的“小脚印”,先来试着踩一踩节奏,好吗?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较为协调又便于自己踩的节奏。

  2.请各组的幼儿展示自己新编的节奏谱,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随乐踩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

  将四组新编节奏连起来完整的练习一次。

  教师:看来,你们的小脚也很厉害,也能踩出好听的节奏,对不对呀?

  最后,我们站起来,听着音乐把我们自己编的节奏连起来表演一次,好不好?

  四、结束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带上这些“小脚印”去找小伙伴们一起玩,好吗?

  (教师带幼儿出活动室)

幼儿园备课教案6

  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明显,要使他们逐渐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朋友”的概念,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社会性教育内容的渗透尤为重要。在“小兔”主题渐进尾声的时候,“好朋友”主题已逐步展开,在这个过渡阶段,我选择了阅读材料《小兔乐乐》。为了帮助小班幼儿充分理解故事情节,体验故事中表达的情感,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说明

  对小班幼儿而言,有效的阅读活动不可能是对阅读材料的单纯解读。完整阅读活动前的体验和情感铺更为重要,且必不可少。本活动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设计本次阅读活动时,我将重点放在调动小班幼儿参与丰富他们的体验上,力图使阅读成为师生互动呼应的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阅读内容情境化

  阅读情境化,即将阅读内容渗透到情境中,通过幼儿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达到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如在完整欣赏前,我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幼儿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兔乐乐”进行互动。这为幼儿构建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能激发幼儿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小兔乐乐”进行对话并大胆地表现,从而激发幼儿对后续阅读的强烈的兴趣和欲望。

  2、阅读过程互动化

  这个活动设计中,我设计了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的互动机会。如在活动开始时的“拔萝卜”的游戏,能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中的扮演游戏,能让幼儿积极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对阅读图书产生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的思考、敏锐的'去观察和发现。再如,“说说讲讲”环节的交流对话中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为我在活动中关注和回应每个幼儿提供了机会。

  3、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班幼儿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逐渐走出自我中心,愿意去关心他人,愿意去帮助他人对他们很重要,但这些又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体验,因此,在各个具体的活动细节和情境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小班来说尤为重要。上述阅读活动中,我在关注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技能的获得的同时,也设计了帮助小兔等多个具体情节,渗透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理解中了解有关小兔乐乐的整个故事情节;

  2. 愿意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3. 愿意大胆地表达和表现,学说完整的句子。

  活动准备

  多媒体、录音、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 引趣

  师(出示一个大萝卜):这是什么?大萝卜,你们知道什么小动物最爱吃大萝卜吗?

  师:你们都猜是小白兔,那小白兔是怎么吃大萝卜的?

  师:嘿,小白兔,小白兔,咱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找大萝卜吧。(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和幼儿一起找萝卜、吃萝卜。)

  二、 说说讲讲

  (多媒体画面:小白兔拔萝卜,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画外音:哎哟,哎哟,好累啊,好累啊,哎哟,哎哟。)

  师:是谁呀?

  师:小白兔在干吗?它怎么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我们一起对小兔说“小白兔小白兔,我们来帮助你”。(教师和幼儿一起和着“嘿呦,嘿呦”的节奏帮小白兔拔萝卜。)

  (多媒体画面:小兔拔起了萝卜;画外音:好的,好的,谢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来用力,加油吧!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噢……拔出来咯!拔出来咯!谢谢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忙。)

  师:(引导)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画外音:我叫乐乐,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再见了!

  师(引导):小兔乐乐再见!

  三、 阅读理解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大好事,帮助小兔拔出了大萝卜,小兔乐乐可开心了。可他扛着萝卜走在回家的路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大图书,幼儿阅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说小兔乐乐遇见了一只小兔,是真的吗,让我来找找看。(教师翻图书,出示小兔乐乐遇见小兔菲菲图页。)小兔乐乐会对菲菲说些什么呢?

  师:小兔乐乐在干吗?(引导幼儿理解云记号的意思,出示第二幅图。)

  师:哇,他们吃得可真香,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好吗?(师幼模仿游戏。)

  (话外音:轰隆隆,轰隆隆。)

  师:发生什么事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认识雨和闪电的标记。)

  师:这可怎么办呀?(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完整表述。)

  师:刚才你们想了那么多好主意真了不起,不知道小兔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看吧。

  师:他们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吗?(分配角色,师幼共同表演。)

  四、 完整欣赏(详略)

  设计评析

  阅读是幼儿解读----体验-----表达的过程。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因此在解读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更要以“体验”为中心,阅读过程应是“体验中的对话,对话中的体验”。上述阅读活动的设计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紧扣小班幼儿阅读这一特点,多方位地创设让幼儿参与与体验的环节。

  1、实物体验

  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实物大萝卜,通过让幼儿看、摸等实物体验法,既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将萝卜与小兔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巧妙地将阅读活动进入主题。

  2、行为体验

  当画面出现小兔拔萝卜拔不动的情节时,教师设计了让幼儿参与进来帮助小兔拔萝卜的环节,特别是幼儿“嘿呦,嘿呦”合着语言节奏用力“拔”萝卜,最后将萝卜拔出来的过程,更能让幼儿共同享受、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语言体验

  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多次让幼儿讲述的环节,特别是画面呈现小兔乐乐在向朋友小兔菲菲叙说拔萝卜的事情时,教师让幼儿想想小兔乐乐会说什么,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体验被他人帮助和与与朋友分享萝卜的快乐。

  (林剑萍)

  附故事:《小兔乐乐》

  有一天,小兔乐乐出门去玩,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大萝卜,它欣喜万分,决定把萝卜带回家。小兔乐乐拉住大萝卜的叶子使劲拔呀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萝卜拔出来。回家路上,小兔乐乐遇上了好朋友——小兔菲菲。小兔乐乐高兴地把大萝卜的事告诉了小兔菲菲,还请小兔菲菲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大萝卜。正当它们大口大口地咬着大萝卜,吃得津津有味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小兔乐乐和小兔菲菲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们把吃剩下的一半大萝卜盖在头上,当成一把“萝卜伞”。大雨落下来了,小兔乐乐和小兔菲菲一点也不担心,豆大的雨点打在“萝卜伞”上噼噼啪啪作响,小兔乐乐和小兔菲菲开心极了。

幼儿园备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球和圆柱体,能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观察和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点。

  3、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球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幼儿对所居住的城市(特别是较有名气的建筑)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教具——皮球一个,圆形纸片一张圆柱体积木一块。

  学具——圆形纸片、皮球、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纸棒等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P 9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你认识它们吗?

  ——教师:在这座城市里,要新建一幢楼房,工人叔叔需要这样的一些材料,你们认识它们吗?

  ——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请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说所它们的名字。

  ※ 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皮球和圆形纸片):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教师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片从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

  ——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纸片和乒乓球,让幼儿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哥哥方向滚动,圆纸片不可以。

  ——师幼共同小结提升: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体。不管是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 认识圆柱体。

  ——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它是球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请每位幼儿都取一个圆柱体积木进行滚动,发现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不是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并得出结论:它不是球体。

  ——教师向幼儿介绍“它叫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并且是一样大小的。

  ——师幼共同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教师演示圆柱体横、竖不同的`摆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 找一找。

  ——教师:工人叔叔需要这两种材料做什么呢?我们来找一找房子的什么地方可能会用到这两种材料。

  ——引导幼儿找找教室以及幼儿园的建筑,哪儿像球体、哪儿像圆柱体。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9页),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各种立方体,讲述立方体的名称,并根据标记的提示,给立方体涂上相应的颜色。再引导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用什么积木拼搭起来的?请你在标记旁边记录每一种积木的数量。

幼儿园备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作画,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活动准备

  1.范例画:稻草画

  2.剪刀,胶棒、稻草若干,画纸,彩笔。

  幼儿园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们看这些农民伯伯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他们在打稻子)

  2.这些稻子加工以后变成了什么?

  稻谷加工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

  3.稻谷可以加工成大米,那么剩下的稻草有什么作用呢?

  (幼儿讨论,发言)

  二、了解稻草的作用

  (1)抗洪救灾时,解放军叔叔用草包装泥土、黄沙去堵洪水。

  (2)洒点菌种可以种植菌类蔬菜。

  (3)养鸡场、养鸭场为小鸡、小鸭搭草房子。

  (4)冬天用稻草盖青菜、萝卜,青菜、萝卜就不会被冻坏。

  (5)稻草可以做成工艺品。

  (草绳、稻草人、稻草树、稻草鸟窝等)

  三、课件-照片:欣赏稻草画

  稻草还可以用来画画,欣赏稻草画,激发幼儿制作稻草画的兴趣。

  四、制作稻草画

  1.讨论交流:怎样制作稻草画

  (1)引导幼儿观察先画边框线。

  (2)剪稻草,吧稻草剪成一段一段的,按长短放好。

  (3)在画纸上排列稻草,布局图案。

  (4)用胶棒粘牢

  2.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作画要求

  让幼儿观察:

  稻草的排列方向、长短的控制、排列的'技巧等。

  3.幼儿制作稻草画,制作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引导幼儿用彩笔添加一些简单的事物等,使画面更丰富。

  五、作品展示

  1.你用稻草做了什么?

  (幼儿交流)

  2.我们把画拿来布置教室吧!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幼儿园备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感知到小球在光滑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小,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2.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这一科学现象,在教师引导下会表述出这一科学现象。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球在不同材料的物体表面滚动的速度,培养幼儿观察的准确性。

  活动重点:

  幼儿在反复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感知到小球在光滑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小,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这一科学现象,在教师引导下会表述出这一科学现象。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车胎,鞋底上有什么

  物质材料准备:

  1、同样大小、长短相同的木板10块

  2、同样大小、同样材料、同样重的弹力球若干个

  3、木棍10个

  4、大鞋盒10个

  5、坐垫若干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幼儿在地上和坐垫上自由滚球,引入新课。

  老师和小朋友每人一个小球,你们在地上和座垫上滚球看看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小球在地上滚的快,在座垫上滚的慢?这问题,老师也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

  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操作材料

  今天,老师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两块木板,四位小朋友一块木板,你们先看看木板上有什么?我们小朋友把小球放在这两个跑道上比赛,看谁的小球跑的快,好不好?

  2.讲解游戏玩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操作。

  你们先把小球放到车道高的一边,用木棍挡住,喊“一、二、三”取开木棍,让小球赛跑,仔细观察哪个小球跑的快

  提问:为什么大小一样,材料相同的小球,在不同车道上有快

  有慢呢?

  3.继续组织幼儿进行“小球赛跑”的游戏

  提问:小朋友们讲讲,小球在哪个道上跑的快,小球在哪个道

  上跑得慢?

  4.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让幼儿反复用手触摸、感知,对比两个

  车道的光滑与粗糙程度。

  5.引导幼儿说一说:

  (1)木板光滑、贴布的、有沙子的板面粗糙。

  (2)木板光滑摩擦力小,小球跑的快,木板面粗糙的摩擦力大,

  小球跑的慢。

  6.再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尝试,帮助幼儿理解在光滑面上摩擦力小,在粗糙面上摩擦力大。

  结束部分

  1.引发幼儿思考、复习巩固今天的知识

  (1)还记得刚才咱们在地上和坐垫上滚球,为什么小球在地上滚得快,在坐垫上滚得慢?

  (2)你们发现轮胎和鞋底上有什么?那为什么有花纹呢?

  2.延伸活动

  (1)幼儿试一试,小球在其它材料上滚动的速度

  (2)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现象也有摩擦力的产生。

  如:手拿杯子,杯子不掉下去,手与杯子之间有摩擦力等。

幼儿园备课教案10

  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胆创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傣族姑娘的优美姿态。

  3、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长卷画背景、《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一段傣族舞、课件

  过程:

  一、欣赏音乐

  师:1、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大家欣赏一下。

  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音乐是用葫芦丝吹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

  这美妙的音乐,好象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小结:傣族姑娘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她们能歌善舞,在柔和的月光下,围着凤尾竹,翩翩起舞。

  2、瞧:美丽的傣族姑娘来了。

  二、发现傣族穿着、打扮的特色,为构图埋下伏笔。。

  1、傣族姑娘美吗?你觉得她什么地方很美?

  发髻、筒裙、图案

  2、这儿还有两件漂亮的'傣族服装呢:重在欣赏服饰图案。

  三、教师跳傣族舞。

  师:穿上漂亮的傣族服饰,来跳一段好看的傣族物吧。

  1、师:傣族姑娘在模仿谁在跳舞吗?

  小结: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欢学着孔雀来跳舞。

  2、幼儿学一学孔雀的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美丽的小孔雀,

  师幼一起做理理羽毛、喝水动作

  师:休息一会儿,我们来欣赏一下小孔雀漂亮的舞姿:手、身体形状

  小结:这是傣族舞中最漂亮的动作,小孔雀挺起胸、尾巴高高翘起,身体呈“S”形,这个动作叫“三道弯”。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来把最漂亮的动作摆一摆。

  四、师幼一起跳舞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跳起来吧!

  师:这只小孔雀跳得真漂亮、动作真优美;我们两个一起来跳吧;这个造型真好看!

  五、幼儿创作:跳着跳着,天色晚啦,月亮慢慢地升起来,晚风吹拂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篝火晚会开始啦!傣族姑娘盘起高高的发髻,穿起长长的筒裙,小朋友,赶快拿起你们的画笔,把你们优美的舞姿画下来吧!

  六、活动结束: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跳起来吧!

幼儿园备课教案11

  活动领域:

  社会领域活动前评析绿色食品这个名词我们都不陌生,但或许在成人和小孩的心理都认为绿色食品就是一些绿颜色的食品如:西瓜、黄瓜、蔬菜等食品。其实绿色食品是有它真正的含义的。所以活动我先从认识标志入手,到幼儿的分类、辨别、巩固记忆;再到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食品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它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最后一起来商量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为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字卡三张。

  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直接引题。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引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2、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蕴涵的意义: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

  下长的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3、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的放在有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把非绿色食品放在有非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4、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

  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

  (本环节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并通过验证比较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

  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

  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

  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直观的教具,运用明显的对比,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

  1、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本环节的重要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有更多绿色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通过活动使幼儿真正了解绿色食品来之不易,并且学会了看绿色食品的标志,从而幼儿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园备课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红、黄、蓝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这三种颜色相互调和可变化出橙、绿、紫色来。

  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会巧妙地运用三原色。

  二、活动准备:

  1、大故事书1本

  2、红、黄、蓝色片 每人一份

  3、红、黄、蓝的颜料 每人一份

  4、宣纸 每人一份 5、清水 3杯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故事书教师讲《会变颜色的小兔子》的故事。

  1、故事内容:

  小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小红、一个叫小黄、另外一个叫小蓝。这三个孩子都特别淘气,有一天,它们和妈妈一起到熊猫叔叔的染坊去玩。小红不小心摔到了黄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红:“你是谁?”小红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红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黄摔到了蓝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黄:“你是谁?”小黄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黄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蓝摔到了红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蓝:“你是谁?”小蓝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蓝呀。”可是妈妈也不相信。

  2、教师提问: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小黄和小蓝来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吧!

  3、带着问题,引出下一个实验的环节。

  (二)小实验:红黄蓝的奥妙

  1、发给幼儿红、黄、蓝的色片,让幼儿进行实验。

  A、红色和黄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橙色)

  B、黄色和蓝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绿色)

  C、蓝色和红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紫色)

  2、老师通过利用清水和红、黄、蓝三色的颜料,对幼儿进行A、B、C项实验进行检验,引发幼儿对颜色的.突然变化产生兴趣。

  3、通过实验让幼儿解答故事最后的疑问:

  A、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来?(因为小红变成了橙色)

  B、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黄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绿色)

  C、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蓝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紫色)

  (三)美劳:漂亮的小手帕

  1、教师演示:将方形的宣纸(生宣),对角折两次把它折成三角形。把宣纸的三个角分别成在红、黄、蓝色的小盘子里浸泡一会儿,让三种颜色互相渲染在一起,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形成另成一种颜色,即橙、绿、紫色,然后把它轻轻的打开,就变成漂亮的小手帕了。

  2、发给幼儿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四)结束部份。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们可以变化出很多漂亮的颜色来,我们还制作了很好看的小手帕,回家以后,教爸爸妈妈来做好吗?

幼儿园备课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表演,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和曲式结构。

  2.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感知渐强、渐弱。

  3.在感受乐曲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型:|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并尝试演奏节奏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有关圣诞、圣诞老人的知识。

  2、教具准备:图片、图示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小作家》:

  教师出示节奏型卡片 XX XX| XX X||,并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型和主题,编出相应的语言,如:白雪 白雪|多美丽 |;冬天 冬天 |下大 雪 |….

  二、发声练习《新年真快乐》:

  师生对唱,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出。

  | 1 3| 5 5 5|5 4 3 4| 5 -| 55| 5 55| 5 4 3 2| 1 -||

  新年 来到了, 大家多快 乐。啦啦啦啦 啦 啦啦啦啦 啦。

  三、新授:

  1、感受音乐的性质: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老师提问: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活泼欢快的`)

  (2)、感受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边听音乐边拍手(两遍)“听听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都一样吗?”

  2、听音乐观看老师配语言节奏朗诵的表演:“想想音乐好象说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3、启发幼儿边探索边拍出节奏型并配器

  (1)、老师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跳《赶马车》舞蹈.启发幼儿拍出第一乐段 “赶马车”的节奏型( X X | XX XX| ) 并讨论用什么乐器配器。

  (2)、拍出B段“马跳舞和圣诞老人发礼物”的节奏型。

  老师出示节奏型 |XX XX |XX XX| 配上音乐,语言节奏,幼儿练习。

  (3)、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老师跳舞,启发幼儿拍出第三段“圣诞老人赶着马车走远了”的节奏型。幼儿看着老师跳舞,用乐器敲出动作的节奏|X X| X X X X |并敲出渐弱的声响。

  4、幼儿完整练习

  (1)、幼儿分组拿不同的乐器合乐。

  (2)、出示渐强渐弱的图谱和图片一一对应,幼儿根据图示谱敲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效果。

  5、完整合乐的练习

  (1)、老师完整地表演,幼儿配乐。

  (2)、幼儿随意跟跳舞蹈。

  (3)、请两组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其他幼儿用乐器伴奏。

  四.听着音乐边敲节奏边出活动室。

幼儿园备课教案14

  幼儿园大班儿歌教学:

  小蚱蜢

  小蚱蜢,

  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

  脚一跷,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

  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面对传统儿歌,我们有时会有思维定势,那就是学懂、学会是首要任务,其次是创编,教学设计都围绕于此。学懂,即能理解意思,感受主题情感;学会,即能比较熟练地朗诵;创编和仿编,则发展创造性语言能力。但有些儿歌短小且看似简单,主题不特别明显,情感不突出,创编没空间,有点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当我选择《小蚱蜢》这首儿歌时,尝试这样开展教学。

  审题与选材,以作者的视角把握作品、提取要素。《小蚱蜢》这首儿歌语言精练,节奏琅琅上口,蕴涵着韵律美;透过儿歌能感受到一只既调皮又有些骄傲的小蚱蜢的拟人化形象。这是我想挖掘的作品的两大素材。

  组材与环节预设,步步深入去达成目标。为了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我尝试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注入新鲜的不同方式——对歌、加后缀词、加乐器等,有递进地反复深入内容,感受节奏,找到朗诵的快乐。而通过看指偶、听儿歌、尝试表演、模仿小蚱蜢语气神态“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等,让幼儿感受小蚂蚱的形象——作者不是以批判为主,传递的还是那个有点调皮和骄傲,且由此吃了一点苦头的小蚱蜢,让孩子在快乐中体味。

  这样的儿歌教学,让幼儿感受到儿歌可以来表演,儿歌可以有节奏地念,儿歌还能用不同的方法念。由此他们会感到学儿歌是件有趣的事,并将这种喜爱的情感延展到学习状态中去,以这种喜爱的情感激活内心创想。

  活动目标

  1.体会儿歌的韵律,对好听的儿歌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2.想像小蚱蜢骄傲时的语气神态,创编动作大胆表演,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生活经验:认识蚱蜢,了解其生活习性;底板和6幅图;指偶;乐器圆舞板和双响筒。

  活动过程

  1.熟悉蚱蜢。

  (1)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朋友,看看是谁?和认识的朋友打招呼。

  (2)小蚱蜢住在哪里?有什么本领?

  (3)小蚱蜢住在草丛里,那你们认识这种草吗?(狗尾草)

  (4)小蚱蜢现在本领很大。可是在他开始学跳高时发生了一些事,想了解一下吗?

  2.观察指偶表演。

  (1)教师演示指偶,问:看出来发生什么事了吗?

  (2)不知你们猜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朗诵儿歌,小结。

  (3)和你们想的一样吗?你听到小蚱蜢怎么会摔下来的?

  3.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仔细听,小蚱蜢“一跳跳上狗尾草”,怎么一下又摔下来了?

  (2)出示图片,教师用儿歌语言小结。

  (3)重点理解:小蚱蜢跳上狗尾草后,它做了什么动作?“腿一弹脚一跷”是什么样子的.,来学一学。

  (4)小蚱蜢还说了句什么话?一起学学这句话,用骄傲的样子说这句话。

  4.学习朗诵儿歌。

  (1)你们都想来演演这只有些骄傲的小蚱蜢,就来试试吧。教师念儿歌,幼儿表演。

  (2)幼儿学念儿歌。

  (3)尝试有节奏地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念《小蚱蜢》呢?

  (4)幼儿加上表情、语气朗诵。

  5.尝试变换方式朗诵。

  (1)接触对歌。

  ①师幼对歌:对歌可以你念一句我念一句,大家对着念。愿意和我对歌吗?

  师:小蚱蜢,学跳高。

  幼:一跳跳上狗尾草。

  ②师幼再次对歌:换一下行吗?注意别忘了接上。

  ③幼儿分两队对歌,比比哪队对得又快又好。

  (2)加后缀词对歌。

  ①(出示小标记圆点)小标记来这里干什么呢?

  ②教师朗诵: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狗尾草

  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你们都听出来了,每一段都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你听——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大青包。

  ③教师示范朗诵第二遍。

  ④幼儿尝试念后缀,也来试试这种念法。

  ⑤讨论:念“大青包”的节奏有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为什么要慢下来?

  ⑥幼儿再次尝试念后缀,节奏不同。

  ⑦分组对歌:幼儿分成A、B、C三组,加后缀词对歌。

  (3)加乐器对歌。

  ①(敲击圆舞板)还有好玩的事,小耳朵竖起来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发出的声音?

  ②(出示圆舞板)学学它发出的声音,跟着它的节奏学一学。

  ③请圆舞板跑进诗歌里打节奏,你会吗?(出示3个圆舞板)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圆舞板声音X X X)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圆舞板声音X X X)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圆舞板声音X X X)

  ④幼儿拿出圆舞板。在小标记的地方配上节奏,一边念儿歌一边打节奏。

  ⑤完整加乐器对歌两遍。

  (4)延伸:加双响筒节奏。

  ①(出示双响筒)这是什么?听听声音。我的双响筒可不可以也加入到儿歌里来呢?加在哪里?

  ②这几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去试试,让儿歌念起来更好听更有趣。

幼儿园备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了解它们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

  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难点)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做事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

  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

  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角色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

  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师续讲故事第二段,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

  1.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2.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2.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

  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小结: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析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久经传承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这篇童话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领——遇到困难想办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节为主线,揭示了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纲要》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针对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以及具体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学习角色对话对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活动对故事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动物之间的对话。活动中,运用课件呈现赏析故事、猜测讨论解决困难、角色体验理解内容、情感对比明晰道理、关注生活提升经验的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仅仅获得语言经验的积累,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视听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幼儿如临其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中班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依据故事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生动地表现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不仅有助于幼儿模仿,还有利于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再现生活掠影,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利用ppt展示幼儿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间,帮助幼儿回忆、发现生活当中处处体现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有效提问,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明晰故事所讲道理

  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有效提问的教学手段,给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开放性提问。活动中,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处停一停,抛给孩子们开放性的问题,活跃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如:“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这样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使幼儿有话乐说、勇于思考,更能有效地促进师幼间的互动,也能带领幼儿走进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

  分析性提问。针对故事的发展脉络及角色的情感变化,提出分析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如:“为什么小猴和梅花鹿一开始没有摘到果子,后来摘到果子了?”通过这样的问题互动,能够引发幼儿根据情节分析问题。

  递进性提问。活动开始提出“谁的本领大”这个问题,意在引发幼儿说出自己的认识;在分段讲述中,再次出现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体会理解有些事情仅凭个人的本领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过程中,第三次提到“谁的本领大”,意在引导幼儿理解合作本领大的道理。三个相同的问题,体现了问题的递进性,也使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体验式学习,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美国行为主义教育学家库伯提出的体验式主动学习理论指出:“幼儿是在体验中获得感知,提高认识经验的。”过程性的体验和感受,不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角色的心理变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我们运用模仿、表演游戏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过程中,理解它们着急的心情;通过模仿角色对话,从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幼儿回忆,提升幼儿合作的经验

  中班幼儿是合作意识萌芽的阶段,也是培养合作性的关键期。唤起幼儿回忆与同伴互相帮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场景,为幼儿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与幼儿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机会,从而加深对故事里所讲道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愿意与同伴合作的态度,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在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备课教案12-05

集体备课教案12-23

小学数学备课的教案11-08

感恩节备课教案01-09

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12-06

语文五年级备课教案12-22

上册四年级备课教案01-23

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2-07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12-01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