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
3、出示课题:太阳的话
4、鼓励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小结:课文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太阳的希望、太阳美好的愿望。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太阳会说什么话?
2、接龙读课文,师生点评。
3、学习生词:晨曦、睫毛、枕头
(1)学习生字:曦:注意字形,试着用编字谜或想象的方法学习这个生字。除部首外还剩几笔?
睫:这个字为什么是目字旁?我们还学过哪些目字旁的字?
(眼、睛、眉)
枕:用换部首的'方法学,“沈”。
(2)重点理解词语“晨曦”就是晨光。
4、朗读词语:花束、晨曦、温暖、露水、枕头、睁开、睫毛、关闭、空间
(三)感受课文、指导朗读
1、交流:太阳究竟说了什么话,它的心愿和希望是什么?
2、重点指导学习第2、4节。
(1)说话训练:太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带来了( )、( )、( )和( )、( )。
(2)指导朗读第2节。
(3)读读第四节,说说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节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金黄的( )满身的( )
林间的( )关闭的( )
上面练习的答案除了课文中的,还可以说“金黄的( )、满身的( )、林间的( )、关闭的( )”
(5)指导朗读 2、4节,试着把2、4背诵下来。
3、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4、交流朗读
5、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释疑
6、指导背诵
(四)拓展
听了太阳的话,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大自然充满着生机。太阳照在小草身上,小草变绿了。太阳照在花儿身上,花儿穿上了漂亮的衣裙。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花香,充满温暖的世界里,人的心里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人们的生活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
(朗读全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诗歌,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 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太阳的话
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全诗。
2、积累所学字词,巩固字词。
3、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很美的诗《太阳的话》,太阳把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带给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请小朋友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一读,比一比谁是最佳播音员。
1、学生自由准备;
2、分别请四个学生接龙朗读诗歌;
3、师生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播音员;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背一背;
6、挑战明星背诗。
二、巩固字词、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生字新词:
个别读、齐读;
2、强调书写注意点:晨曦、睫毛
三、教学拓展,学当诗人。
1、太阳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也给予我们带来了美好?
学生交流:月亮、星星、春风、小鸟……
2、那么它们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仿照课文第二节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话,教师指导点拨;
3、你能说说它们的祝愿吗?
学生仿照课文最后小节练习说话。
4、学着课文的样,学当小诗人。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的快乐,让我们都能敞开心扉去感受这美好的一切,接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丽,课后请小朋友仿照课文学当小诗人,也来作首诗《……的话》,期待你们精彩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儿童诗歌,读来琅琅上口。教学中,我运用朗读策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既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真正拥有课内时间,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演化成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描述孟郊母亲在儿子临出远门前,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抚摸自己的衣服而触景生情,引出诗歌《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本文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的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请学生借助文本插图,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关键词句并反复朗读。例如:“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用心体会。在朗读的基础上,我深情地设问,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给儿子缝补衣裳的?她是怎样缝补衣裳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体会,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母亲应该很劳累了,可是为了给儿子缝补衣裳,,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母亲对儿子多么关心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老师进一步引导,夜深了,此时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母亲却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母亲缝着这一针针一线线,她仅仅是在缝补衣裳吗?这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啊!母亲一边缝一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然后,我请学生想象,母亲还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议母子行为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说实际生活报答母爱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这时候,我请学生把对母亲的感激用语言写下来,有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写到孟郊也永远铭记着母亲的恩情,因此到50岁了,孟郊还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于是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把情感推向高潮。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设计思路】
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何借助这篇极具吸引力的课文,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文,理解、积累词语和句子,同时,了解恐龙灭绝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恐龙灭绝之谜的欲望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字,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其他的种种说法”这类词,有条理地说话。
3、对恐龙灭绝之谜产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的渴望。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
师: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
2、学生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
3、揭题“恐龙的灭绝”,读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交流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
2、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都很好。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 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对3000000、200000000等数据比较陌生,教师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
⑵ 朗读指导,练习。
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
⑶ 教师引读,读好问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⑴ 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的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教师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而且形式新,学生兴趣高。)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小节相关的词语,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表述。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新课标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研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单一而又乏味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一研究,既能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故事;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饭馆老板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阿凡提是怎样聪明地对付了贪婪无理的饭馆老板的。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小朋友们听音乐,说说你从这首歌曲中,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阿凡提是个倔脾气,他总是骑着小毛驴,爱管人间不平事,为穷人出气)
板书:阿凡提
2、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印象中的阿凡提吗?板书:聪明的
3、(课件出示阿凡提图)看,阿凡提来了,请你和他打打招呼。
4、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阿凡提。今天,阿凡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故事。
二、赏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朗读(1—3),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板书:老板、穷人
(二)师生合作,学习第一部分(2—3自然段)
1、在这个饭馆前,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你能找到答案吗?
生回答,老师小结:饭馆老板说卖柴的穷人闻了他饭馆里的饭菜香味,欺负穷人,要穷人付钱。穷人看到了阿凡提,让阿凡提给他们评理。
老师板书:欺负、评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饭馆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来的'?
饭馆老板:气势汹汹、揪、嚷、抢着嚷了起来(贪婪、狡诈、蛮横无耻)
3、面对饭馆老板的蛮横,穷人有何表现?请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穷人:一边退让,一边分辨着;连忙(无可奈何)
4、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朗读课文,大家愿意吗?
师读旁白,男生读穷人的话,女生读老板的话。
读后评价。
(三)考考你:如果你是阿凡提,遇到这样不讲理的饭馆老板,你会怎么做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蚕姑娘》课文原文
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
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胖。
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亮。
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茧子里面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
《蚕姑娘》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_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_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_白¨向宙_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蚕姑娘》教学反思
上《蚕姑娘》一课时,我从蚕开始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有学生说:蚕最后可以变成蚕蛾。我说对的。有学生说:蚕吃的是桑叶。我说说得真好。有学生说:蚕会吐丝结茧。我说:你知道得真多。有学生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我说完全正确。
我看看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就对同学们说: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具体说说你对蚕的了解。下面沉默了片刻,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了不起,但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能否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有条理地说。此时,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它靠吃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在备课时,我仅仅想通过教师的简要介绍来让学生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有个念头,何不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看看学生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条理,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暴露出来,此时教师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按一定顺序重新理顺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温柔的手》是长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板块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以一个小姑娘找妈妈为线索,赞扬了母爱的伟大。作者巧妙的构思,温婉的笔触,不禁使人感动,同时,我们也感动与小姑娘最朴实、最自然、最真切的回答,感动于天下最动人的母爱。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文章内容生动感人,很容易感染学生,但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随文识字边读课文边结合生字表中的拼音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一些生动的词句有感情的朗读,既识了字,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同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和基础,采用随文识字、自主识字等方法边读文边学生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中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正是由于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才是最温柔的、最美丽的,孩子爱妈妈。
教学重点: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温柔的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了课题,
你想到了谁的手?(妈妈的手)为什么?(因为妈妈的手是温柔的)
2. 学习“柔”字,拼读、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1. 朗读第1自然段。
(1)学习“城”字。(出示字卡)谁认识这个字,请你当个小老师教教大家,拼读,
组词。小姑娘和妈妈来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市。齐读,读出语气。
(2)学习“牵”。(做动作)和你的同桌做一做牵手的动作。观察字形,师讲解:“牛”表示拉车的牲畜,“秃宝盖”表示拉车的横杆,“大”表示绳子。拼读、扩词。
(3)小姑娘看到了什么?学习“趣”读字音、组词。用“兴趣”练习说话。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学习“掌”,伸出你的手掌看看,扩词。结果怎样?“走失”是什么意思?假如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妈妈走散了,你的心情会怎样?课文中是用哪个词写出了小姑娘紧张害怕的心情的。出示:惊慌失措。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朗读2—6自然段。
(1)听到小姑娘的哭喊声,人们是怎样做的?出示: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字义,扩词。
(2)小女孩叫什么名?奥利娅:外国女孩名。
3.朗读7—12自然段,自主探究识字。
(1)先说说这几段中的生字有你以前见过或认识的,哪些是你新认识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汇报交流
(3)出示“慰、辫、褐、痣”, 这几个字都是哪类字?(形声字)教师随机点拨识记。
“慰”:出示字卡——拼读——组词——口语表达练习(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姑娘,你会怎样安慰她?)
“辫”:与“辩”和“辨”区别学习。
“褐”: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字长的像?(喝、渴)拼读,组词。淡褐色: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理解。
“痣”:看老师的脸上就有一颗痣,根据痣的颜色,我们可以说“黑痣、红痣”。
(4)教学“笑”、“善”、“淡”字。
这三个字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熟字,同桌间互相拼读,组词。书写这三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笑:第七笔是“平撇”。
善:注意笔顺“点、撇、横、横、横、竖、点、撇、横、竖、横折、横”。
淡:上边的“火”,捺变点。
4.朗读13、14自然段。
学习“互”字。和你好朋友互相握握手。观察字形,看看这个字多像两只握在一起的手呀!组词,用“互相”练习说话。
小姑娘的妈妈长得什么样?课件出示:她的'妈妈有世界上最善良的眼睛,最美丽的头
发,最温柔的手。齐读,读出感情。通过人们的帮助小姑娘找到妈妈了吗?
四、巩固识字
1. 指名读词卡。
2. 开火车读词卡。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善”在虚宫格中位置。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生对照,找不足再写。
5.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温柔的手
城 柔 牵 趣 掌 慌 措 围 奥
娅 笑 慰 善 辫 淡 褐 痣 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温柔的手》一起走进一个小姑娘的内心世界,看一看她眼中的妈妈。(板书课题)
1.指名认读词语:善良 温柔 褐色 辫子 兴趣 安慰 掌上明珠 哭笑不得 善始善终 惊慌失措
2.听写词语:城市 善良 包围 互动 笑声 牵手
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课讲了一个小姑娘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小姑娘为什么找妈妈?她是怎么找的?最后找到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小姑娘和妈妈走散了,她要找妈妈)
(2)小姑娘和妈妈走失了,既害怕又着急,文中有一句话是体现了小姑娘当时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她找不到妈妈了,惊慌失措,哭了起来。(齐读)
小姑娘只想快点找到妈妈,于是她大声哭喊着:
课件出示:妈妈!我的妈妈在哪里?(指名读出语气来)
过渡:小姑娘的哭喊声惊动了人们,人们围过来,都问了哪些问题?小姑娘又是怎么回答的?
2.学习3—12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对话。(人们的话用“_”画出来,小姑娘的话用“﹏”画出来)
(2)同桌间练习读对话。
(3)对话当中你觉得哪部分写得最有意思?“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为什么小姑娘会这么说?
(4)在写小姑娘说的话中,哪种标点符号用的最多,为什么?指名回答,教师适当讲解。
(5)从对话中你还知道了小姑娘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了吗?(有最善良的眼睛、最美丽的头发、最温柔的手)
(6)小组讨论:小姑娘为什么这样说呢?
(7)指名汇报。
小结:正是因为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所以孩子眼中的妈妈才是:最善良、最美丽、最温柔的(板书)。这个小姑娘非常地爱她的妈妈,妈妈也非常的爱她。板书:爱。
(8)通过读人们的问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9)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0)展示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学习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各界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有关二十四个节气、动物世界的音像或课件。
2、制作误文园地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
3、自然界的虚似网站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字相同的两句话,由于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使学生了解标点的用处。教学环节:
1、学生自读书中的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发现,交流后归纳出: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3、拓展。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位置,句子的意思也不同。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日积月累
本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连”和“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准确运用词语,了解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在读背和运用词语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1、读读认认:
⑴ 轻声读读8组形近字和生字带出的词语。
⑵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⑶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识字方法。
⑷ 变序抽取字卡,以竞赛的形式认读、扩词。
2、我会连:
⑴ 明确。
⑵ 动手连一连。
⑶ 同桌交换,互相订正。补充练习:
追赶 羽毛
搅拌 羊群
抖动 水泥
晴朗的 馒头
香甜的 财富
宝贵的 天空
4、读渎背背:
⑴ 看课件或文字补充材料,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⑵ 读节气歌和二十四个节气。
⑶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
⑷ 背诵“节气歌”。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习的兴趣,展现对动物世界的认识与热爱。
1、进入动物王国:
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段,让学牛谈想法。
2、学做解说员:
⑴ 示范引导:我们听听一只刺猬的自我介绍吧……
⑵ 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动物,想想它的生活习性,可爱之处,以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过的一些趣事,准备发言。
⑶ 分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听的同学可以提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⑷ 小组推荐代表比赛交流: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
自然知识的资料,还可以介绍自己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形式上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展示,体现自主性,发挥创造性。
在教学有关课文时,鼓励学生查询、积累资料。
布置动物、植物展示天地。(教室中可悬挂谚语,桌子上摆放标本、资料卡片等)
3、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才能:
百科知识问答、谚语擂台赛、标本解说员、《我与动物趣事》讲演等。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蛙、信、每、收、封、鸭、安、伤、今、惊、读、第、次”13个生字和“爪字头”“月字旁”两个偏旁;会写“非、今、朋、每、安、采、过、送”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好朋友之间需要关心,需要沟通,应当互相帮助,大家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鸭的话:“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还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
1、教学“寄”字。
2、课文中谁写的信?托谁传递的信?打开书,读全文。
二、思考。
小松鼠托蜗牛大叔给小青蛙送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小松鼠对小青蛙说了些什么?
三、延伸。
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读课文的1、2、3自然段。
1、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
2、教学“天天”。
3、一只小青蛙坐在井边,一脸不高兴,这回你知道“一脸不高兴”什么样?
师:小松鼠看到小青蛙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听了他伤心的话,于是马上回到家,决定给小青蛙写了这样一封信。(齐读)
4、教学生什么是对话。
四、小松鼠把信写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请谁帮忙呢?读4、5两个自然段。
1、谁帮的忙?
2、出示小松鼠说的.话。(齐读)
3、教学“请您”、“好吗”两个词。
4、带上这两个词,你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5、教学“妈妈,请您?”(练习说话)
五、我们学习了两次对话,还有几个自然段,看看它们还说了些什么呢?
边读边找,同桌研究交流。
1、教学“别难过,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来信!”“不,不会的!”
2、“难过”是什么意思?
3、小松鼠为什么说小青蛙一定能收到信?
4、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5、教学“高兴极了”。
六、小青蛙终于盼来了朋友的信,我们和小青蛙一起大声地读信。
1、在这封信中,小松鼠想告诉小青蛙什么?
2、你们看,后面有个省略号,是说小青蛙没有念完,那后面还会写什么呢?
3、你觉得小松鼠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吗?
4、还有谁会感到快乐?
总结:小青蛙得到的帮助是幸福的,而小松鼠和蜗牛帮助了小青蛙是快乐的。它们给小青蛙寄去了一封什么样的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松鼠找刺猬的故事,认识到观察要仔细,看问题要全面,做事情要细心。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3、认识9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认识9个正字。
三、教学难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特点,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挂图。
五、教学流程:
(一)初读中整体感知。
1、谈话导课,整体感知:出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
(二)在演读中体验角色。
1、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语气。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1)句式对比。
①小松鼠跑到山上,东张西望地找了一圈儿,匆匆忙忙地跑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②小松鼠到山上,找了一圈儿,回来对刺猬妈妈说……
(2)语气对比。
教师分别用“慢条斯理”和“心急如焚”两种语气读句子“不好了,你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全爬到山顶那棵大树上吊死了!”让学生听评议。
①评议读。
②引读。
A、议读中体会寓意。
这是一只( )的小松鼠。
B、检查识字。
六、板书设计:
吊在大树上
找刺猬 不认真观察
钻进土里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表演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⒈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⒉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⒊教师朗读。
⒋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⒌生质疑解疑。
⒍分小组读课文,互帮互学。
⒎分组反馈,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好。
⒏全班读课文。
⒐检查要求认识的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
凡辩汹评饼应挡帐凑势
抽读卡片。
②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找出带有这些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流利、有感情的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分组发言。
反馈。
三、丰富我的词语库。
1、故事中还有那些优美的词语
2、故事中你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
四、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开火车: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读课文。
⒈学生齐读课文
⒉同桌读文。
⒊比赛有情读文。
三、学习会写字。
⒈听写词语
阿凡提毛驴吵架评理吃饼应该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阿凡提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吵架?
(生:自由读2—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吵架原因)
2、你觉得饭馆老板是怎样的人?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
遇上这样的人,穷人是怎样表现的?你会怎么办?
请你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读
五、学习课文4—5自然段
(方法同上)
作业。
⒈练写生字。
⒉流利的读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们在大自然里那愉快幸福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夏天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学生自由发言。
2、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夏天,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夏天不只是火热的,而且是喧闹的、快乐的,是属于我们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夏天》这一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走进夏天,感受夏天的美好、有趣。
3、出示夏天的图片。
你认为夏天是怎样的呢?
你能说说夏天的变化吗?
学生口头练习:
夏天到了,()。
有人和我们一样喜欢夏天,他写下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觉得作者写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2、想不想读读课文?以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反复拼读。
3、分组交流识字情况,把自己学会的字教给组内的同学。
4、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说识字方法。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6、学生再自由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的好看呢?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评价学生的书写。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夏天的几个特点?
2、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就把它有声有色的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喜欢的'原因。
三、感悟朗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教师读课文,思考: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夏天是怎样的?
出示图片: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中。体会夏天是火热的。
指导朗读,学生试读,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指名读,分组比赛。
2、学习2----4小节。
自由读,思考:我们在夏天有哪些活动呢?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说图意。
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
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齐读2----4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指名读。
你在夏天最想唱什么歌呢?为什么说夏天同友谊在一起,同探索在一起呢?如果是你,你会探索什么呢?
分男女读这一小节。
4、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整篇课文呢?说说自己的感悟。
5、齐读全文。
6、学生试背课文。
四、拓展。
这样快乐的夏天,你喜欢哪些活动呢?请你在小组呢内说说,在写下来,或画出来。
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懂得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锻炼好身体。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跳绳、体育、操场、练习、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昨天、感动、成绩、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给句子加上似的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写。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赖宁苦练跳绳的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明白学好文化知识与锻炼好身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拼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第1自然段,教学有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让学生说说学习《铁棒磨成针》、《不是为了分数》后受到的教育。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学跳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英雄赖宁跳绳的故事。
可见出示赖宁画像,简介赖宁事迹。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4 学跳绳,读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谁学跳绳?
(2)他是怎样学跳绳的?
(3)遇到了哪些困难?结果怎样?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能回答哪个问题?
学生汇报后,教师简介赖宁事迹——赖宁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1988年3月,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赖宁学习。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难生字的字音。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重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评议,正音
赖宁、操场、一拐一拐、昨天、脚肿、连蹦带跳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他功课都很好,只有体育不太好”这句话的意思。[穿插理解“其他功课”、“不太好”]
3、教学有关字词
赖:“束”加“负”,束的捺变成点。
宁:宝盖头,组词:宁静、安宁。
育:月字底,书空。
4、齐读第1段。
5、赖宁体育成绩不太好,那他事怎么做的呢?读读2-4段。
五、书写指导。
赖:左右相等,靠紧。
育:上下结构,一横最长。
老师范写、讲解,学生书写3个。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2、3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2、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一个小朋友读第1自然段。为了学好体育,赖宁事怎样苦练跳绳的?找到读一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那几句话写出了赖宁的苦练跳绳?你还明白了什么?
2、“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从哪个词看出赖宁跳绳很费劲?]
[做课后第5题]
3、赖宁不仅在学校练,还在家里练。不信,轻声读第3段。从哪里看出赖宁在家里也苦练跳绳?(一拐一拐、晚上练跳绳、跳的.时间长、脚肿了)
4、交流、讨论。
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男生读赖宁的话,女生读郭老师的话,提示语由老师读。老师的话(奇怪),赖宁的话(低声、不好意思)。
5、讨论:为什么赖宁会不好意思地低声回答?
(1)赖宁觉得会拖班级后腿。
(2)他本不想把晚上回家练跳绳告诉同学老师,现在老师既然问起,只好如实回答。
三、学习字词。
操:加一加地方法记,左右结构。
场:为什么用提土旁?“扬”换偏旁。
第:“弟”的点和撇换成竹字头,表示顺序。
拐:请学生表演一下。
脚:左中右结构,数笔顺。
昨:换偏旁,与“作”比较。
肿:形声字。
感:为什么事心字底?注意“咸”的里面部分。
四、指导写字。
范写:操、场、脚、第、感
学生模仿写3个。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字词。
2、学习、理解第4段,教学有关生字词。
3、完成剩余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卡片认读学过的字词。
2、完成课后第3题,组词。先口头组词,再写下来。
操:( ) ( ) ( )
感:( ) ( ) ( )
育:( ) ( ) ( )
二、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段。
2、说说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理解:连蹦带跳[让学生动作演示],他为什么那么高兴?
教学:绩:言字旁,组词:业绩、功绩、成绩。
蹦:为什么是足字旁?左右结构。
激: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为“白加方”,三点水和反文旁均可。
3、他为什么要感激郭老师?
4、比较“感激”和“感动”,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感激,什么时候用感动?
选词填空
感动 感激
1、赖宁十分( )郭老师对他的指导。
2、看到赖宁刻苦练跳绳,郭老师非常( )。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感激、高兴的语气。
三、总结课文。
1、赖宁为什么跳绳考试能取得好成绩?
2、赖宁学跳绳这件事,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问题1:一是自己刻苦练习;二是老师的热心帮助。
问题2:学习赖宁既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课,也要学好体育课,锻炼好身体的好思想;二是学习赖宁刻苦练习的精神。
四、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绩、蹦、激
2、指导课后第4题。
读例句,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划出来。说说这个词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仿照例句完成。
3、完成第5题。找找两句话的变化规律。自由完成。
4、完成《课堂作业》的题目。
板书:
学跳绳
满头大汗
体育_脚肿___好成绩
不太好 勤学苦练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
(一)读一读——读文知事
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
(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
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
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
(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
(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
(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
(4)师启发:还可以怎么劝?要是一个急脾气的人怎么劝?要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年人怎么劝说呢?
(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
(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
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
5、品“结尾”感知人物:
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
(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
(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6、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
(三)悟一悟——读文析理
(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
(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
三、联一联,举一反三
(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1、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的是我国20xx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1、用积累的识字方法记住初步识记一些字词;
2、引导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故事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4、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创世神话,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意愿。
【重点难点】
1、识记重难点字词;
2、能够体会神话故事中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意愿。
【教学准备】
课件、其他相关神话资料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张我们曾一起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同学们来猜一猜这是哪里?(展示图片)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让老师想起了咱们这学期刚学过的《神州谣》,你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那就再背一背吧!(齐背诵)
2、是呀!我们中华古称神州,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今天张老师带领大家去古代神州大地上听一听那里的故事。(板书:羿射九日)
二、初读课文,理解射日的原因
1、图上的这个人是谁?他在做什么(展示图片)?然后认识羿。
2、图上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树?(形状、颜色)猜一猜这棵树的名字?这棵树上住着十个太阳,很有意思。齐读这个自然段,去认识这棵树吧?
3、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十个太阳轮流值日,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好处?”
4、换偏旁认识“值”。
5、十个太阳轮流值日,很乖很乖,可是有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齐读文段,学习“一齐”的近义词。
6、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齐读句子)
7、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你通过什么词判断出来的?这个句子里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把太阳比作火球?(共同点:形状、颜色)理解“炙烤”的意思。
8、十个太阳到底把大地炙烤成什么样子了?(默读第三自然段回答)总结羿射九日的原因。(齐读:读出人们日子艰难的感觉)
三、理解课文,清楚羿射日经过。
1、女生赛读,用“~~~~~~”将羿射日遇到的困难勾出来。学习羿射日的动词,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问题?(翻过、蹚过、来到)说明了羿射日历尽了千辛万苦。两个”九十九”是真的.九十九座山,九十九条河吗?这里的九十九是虚数,说明羿射日遇到了很多困难。(女生再读,读出重点词汇)
2、男生齐读文段,重点词语都是什么词?(动词),它们体现了羿是个怎样的神射手?学习“英明神武”,现在你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神箭手,读出羿英明神武。
3、英明神武的羿手拿一把神弓,这把弓可太厉害了,帮着羿快速地射下了九个太阳。那弓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一起来看一看。最初的“弓”长成这个样子,小棚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文字吗?对,我们在《贝的故事》里学过,这是甲骨文。猜出另外几个字。
4、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找出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的原因?他是怎样想的?(用“—”画出来)
5、总结羿射日的经过,并推出羿射日的结果。展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勃勃生机的含义。(勃勃生机=生机勃勃:生命旺盛的样子)
6、再次展示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带着学生复述故事。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微课学习《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神话中的人物,他们是射下九个太阳的羿,开天地的盘古和造人的女娲,这些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故事里都充满着神奇的想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4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17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0
二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01-31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31
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01-17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08-29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06-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