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蝌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教案1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
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课后记
提起科学,我们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月亮阴晴圆缺,太阳东升西落;动物繁衍生存,植物开花结果;火车飞速奔驰,大桥横跨江河……这里都包含着科学。
本组教材就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运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
本组教学伊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然后,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当然,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解读科学,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感悟,去探索、发现。
教学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项实践活动,为本组教学做好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有哪些新型的建筑,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
2、对你认为很平常的事情,如:打雷下雨,农民喷洒农药,扔到高处的东西自动落下来……仔细观察一下,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3、从本学期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合体字,试着把它们的各部分分开,看看分开以后的各部分是什么字?
《小蝌蚪》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小蝌蚪》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蝌蚪和青蛙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简单说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力目标:学会仔细观察,并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蝌蚪变成青蛙的情景。
3.情感目标: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喜欢探究活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简单说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难点:可以用简单地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蝌蚪变成青蛙的情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与班级幼儿数量一致的小蝌蚪头饰、青蛙和蝌蚪的小图、蝌蚪变青蛙过程图、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纯音乐《小兔采蘑菇》、若干张荷叶图、七个贴图小磁铁
经验准备:幼儿园饲养区角养过小蝌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客人来我们班啦!嘘!我们听一听谁来了?(播放音乐《小蝌蚪》)你听到了谁?(小蝌蚪和妈妈)小朋友们耳朵真灵。是小蝌蚪和它的青蛙妈妈来我们班做客。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是会变成青蛙。
教师:你还在歌里听到了什么?蝌蚪长着长着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说一说)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了。
基本部分
1.出示蝌蚪青蛙图,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教师:我们一起有礼貌地鼓掌欢迎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到来吧!它们呀可喜欢别人说它长得漂亮了,你如果能用好听的词形容它的长相,它会很高兴的。谁来说?(请幼儿根据观察说一说)
教师小结:蝌蚪穿着黑色的衣服,头上有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青蛙是穿着花衣服,有两只鼓鼓的眼睛,四条腿坐着的。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为什么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不一样,提出假设并且记录假设的内容
教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有没有小朋友有发现问题?小蝌蚪怎么和它妈妈长得不像呀?观察一下哪里不一样?我们把它在黑板记录下来。之前我们在区角养过小蝌蚪,那我们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长成大青蛙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那我们画下来。
3.一起分析幼儿猜想,教师出示蝌蚪的正确生长过程图,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我们有这么几种猜想,哪里不一样?到底哪一个是对的?我们有请青蛙妈妈给我们说一说吧。大家看一看青蛙妈妈带来的图片也许就会知道了。蝌蚪变成青蛙有几个过程呢?我们对比一下我们的猜想和这个哪里不一样?
4.幼儿简单说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排正确的蝌蚪变青蛙生长过程图并
教师:我们小朋友很聪明哦,我们猜对了好几个步骤。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小蝌蚪和它妈妈长得不一样了吗?大家记住了吗?谁可以上来排出正确的顺序后再用完整的话来描述青蛙成长的过程?
5.幼儿创编动作,用身体动作表现蝌蚪游、青蛙跳,引导幼儿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师:大家知道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生活在哪里呢?(池塘里、河里)青蛙还可以生活在哪里?(在陆地上)小蝌蚪可以吗?你觉得它们在水里是什么样子?它们邀请我们一起去池塘里游泳呢。
结束部分
1.在《小兔采蘑菇》的纯音乐中,戴上头饰,幼儿一起玩游戏
教师:我们现在来扮演蝌蚪变小青蛙,大家戴好头饰,准备好,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要带我们要出发去池塘里游泳啦。小蝌蚪和小青蛙们找到好朋友一起游游,跳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对“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进行再次深入的探索。
《小蝌蚪》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硬纸板做的荷叶人手一份
2、磁带(轻松的音乐)、录音机
3、报纸卷成的小虫若干
4、篮子两个、平衡板两块
活动流程:
学习跳的本领(热身运动)——捉害虫(高潮)——吃虫子(放松运动)
活动过程:
1、学习跳的本领
⑴放打雷下雨的.音乐,幼儿人手一块荷叶,听音乐自由地跳、跑。打雷、小雨了,小蝌蚪快点用荷叶躲躲雨吧。
⑵探探脑袋咦,雨停了,小蝌蚪放下荷叶伸伸懒腰,自由地在荷叶旁边游来游去。
⑶小蝌蚪游累了,坐在荷叶上休息一下吧。伸伸手,咦,小蝌蚪的前脚长出来了;跺跺脚,后腿也长出来了;扭扭屁股,尾巴也长出来了;小蝌蚪变成什么了?(小青蛙)
⑷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可开心了,两手叉腰在荷叶上跳来跳去。请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学习跳的本领吧!
2、捉害虫
⑴情景讲述及游戏规则
有一天农民伯伯告诉我,在河对面有块庄稼地,那里有很多害虫,他听说小青蛙是个捉虫能手,所以想请你们来帮助他们捉害虫好吗?
可是到达庄稼地必须跳过小沟,走过小桥,再跳过小沟才能到达,小青蛙一次捉一条小虫,然后从近路跑回来,把小虫放在篮子里再继续捉虫子。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提醒幼儿过小桥时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两手伸直,眼看前方,千万别掉到河里去了。
⑵小青蛙捉害虫,幼儿分成两组进行,看看哪组捉的虫子最多。
幼儿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3、吃虫子
⑴围坐在荷叶上数虫子。
⑵表扬活动中本领最大的小青蛙,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
⑶小青蛙捉虫子时可辛苦了,肚子都饿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吃虫子吧。先把它剥开皮(手脚做放松动作),闻一闻,好香啊。左边吃吃,右边吃吃,舔舔嘴巴,摸摸肚子还没吃饱就再吃一条吧。
⑷小青蛙收拾东西回家了。我们把剩下的虫子拿回家再吃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利用夸张的动作,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满足孩子想爬、想跳的欲望。并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环节与细节,例如:数虫子,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利用废旧纸皮做的荷叶及幼儿用报纸卷成的小虫,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
《小蝌蚪》教案5
活动目的:
1、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一些生活习性。
2、大胆创蝌蚪成长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录音机、磁带、小青蛙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进入活动场地。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VCD幼儿舞蹈《小蚂蚁》引题:
问:你们知道舞蹈里小朋友是模仿什么动物做这些动作的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试一试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创编舞蹈好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图片我们看看它是谁?
(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出示图一
(1)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
(2)小蝌蚪是怎么长成小青蛙的?先长出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二)
(3)小蝌蚪接着长出什么呢?(幼儿回答后出示图三)
(4)最后小蝌蚪长成什么样?(幼儿回答后出示图四)
(三)指导幼儿创编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试看把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动作来表示好吗?
1、创编小蝌蚪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请全体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
2、创编小呼天抢地长出两条后腿的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后)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创编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12下一页
(3)放音乐全体幼儿自由表演
(四)让幼儿学习将自己的`创编的几个舞蹈动作结合起来,组成舞蹈《小蝌蚪长大了》
1、放音乐请个别幼儿学习创编舞蹈。
2、师和幼儿共同评价表演幼儿的创编情况
3、师与幼儿共同讨论选择动作创编成完整的舞蹈《小蝌蚪长大了》
4、放音乐,师带着幼儿一起学习表演舞蹈两遍
5、师简评幼儿表演情况
三、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知道小青蛙有什么本领?那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青蛙,一起去外面的田地里捉害虫好吗?
2、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表演并出声场。
上一页12
《小蝌蚪》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有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油画棒、课件、多媒体、教师范画。
2.知识准备:在区域角内提供小蝌蚪的事物供幼儿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
提问:(2)它们在水里干什么?在水里游来游去找妈妈。
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我也很喜欢小蝌蚪,所以我把它们画下来了,你们看……
二、展开
1.教师出示范画,介绍作画材料。
提问:桌子上是有黑色的颜色和黑色油画笔,这样能画画吗?
小结:我们用手指蘸色的方法来点画小蝌蚪的身子,再用黑色的油画笔为它添加上小尾巴。
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2.教师示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示范画一只小蝌蚪:先用手指轻轻的蘸一点颜色点在画纸上,一个小蝌蚪的身体就出来了,然后用黑色油画笔为它填上细细的小尾巴,不要太长,这样一只可爱的小蝌蚪就画好了。
(2)示范画多只小蝌蚪:如果我想画5只小蝌蚪,我先点画上5个小脑袋,再添画上尾巴。
提问:我先用手指点画得什么?又用油画笔填画得什么?
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3.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指导。
当幼儿点画完小蝌蚪的脑袋后,提问:小朋友的手指脏了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学会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拿画笔添画小尾巴。
提问:如果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么填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瞧,这个小朋友画得有又好,手又干净,我们一起给他鼓励一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画出可爱的小蝌蚪?下面就看一看拿个小朋友画得又好又干净。
4.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作画姿势正确,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5.教师准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妈妈的怀抱,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幼儿作品。
这群小蝌蚪真可爱,都长着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好吗?“小蝌蚪黑黝黝,大脑袋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真可爱)。”请小朋友们自己来编儿歌。
这么多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找妈妈,那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
延伸活动:
观看课件《小蝌蚪找妈妈》,可以请小朋友自己来讲一讲小蝌蚪的故事,也可以分角色进行游戏表演。
活动反思:
春天到了,万物苏醒,孩子们对春天的这些现象也尤为关注。在同家长外出踏青时,观察小蝌蚪,并把它们带到了我们身边。借此我选择了本节美术活动课《快乐的小蝌蚪》。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不错,注意力也较为集中,个别李孝先、阙歌小动作较多。另外我在示范蝌蚪画法的时候,由于需要换材料画尾巴,这之间孩子们比较不能协调。我可以引出一个知识点,告知幼儿蝌蚪是先长身体的,慢慢地才长出尾巴。这样就将多次按压身体后再添画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给幼儿了,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小蝌蚪》教案7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
《小蝌蚪》教案8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为幼儿的说话,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小蝌蚪、故事书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并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训练。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探索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小蝌蚪进行探索。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六、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方式的参与,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小蝌蚪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故事的语言。
《小蝌蚪》教案9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大书本、插入图片小蝌蚪五张
2、活动前让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话来讲述每一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
5、图六:小蝌蚪会找到妈妈吗?她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教育幼儿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小蝌蚪》教案10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游戏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2.师幼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幼儿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在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来通过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成长中的各种形态,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三、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玩小蝌蚪变青蛙的游戏,并引导幼儿按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它变成小青蛙了。(本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了解,使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随时组织幼儿观察饲养角的小蝌蚪,验证其成长过程,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次活动的亮点是: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春天的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把科学领域的活动用故事情节贯穿下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模仿小蝌蚪时,有位孩子摇着身体晃着脑袋边走边情不自禁地用济宁话说:真好玩,真好玩。我接着引导说:好玩吗?后面还有更有趣的呢!对幼儿积极的情感关注,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注意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创设了一种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教师能够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并始终给予幼儿积极的关注,使他们的活动动静结合,由欣赏故事语言描述其成长变化模仿、探索动作到体验游戏,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活动,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3、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小蝌蚪》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压印和曲线结合的画法,画出小蝌蚪。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外型特征,知道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3、喜爱小蝌蚪,进行绘画时应引导幼儿保持专心和浓厚的作画兴趣。
活动准备:
美术纸、黑色颜料、画盘、蜡笔、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以小青蛙的口吻说“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找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吗?
2、教师完整的将故事讲述给幼儿们听。
3、结尾出事几只小蝌蚪,请幼儿猜一猜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那么今天老师来教你们好吗。 ”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
(1)再用拇指按压印泥后,再印在纸上,印上小蝌蚪圆圆的脑袋。
(2)用曲线为小蝌蚪添画小尾巴,波浪。
(3)选择对应的蜡笔进行涂色。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教师再次以小青蛙的口吻说“小朋友们,你们真的是太棒了,帮助我的找到了我的小宝宝,真的的是太谢谢你们了。”
《小蝌蚪》教案1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幼儿分组练习。
5、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小蝌蚪》教案13
一、设计理念:
《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记号笔、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是想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结束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游戏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六、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
七、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在幼儿作画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小蝌蚪》教案14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蝌蚪,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积极参与小蝌蚪生长的讨论活动,乐于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幼儿关注蝌蚪生长的兴趣,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小蝌蚪生长的PPT、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回忆,激发幼儿了解小蝌蚪生长的探究欲望。春天来了,小池塘里又多了谁?
2.带幼儿观察小蝌蚪,感知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自由观察小蝌蚪,说出其颜色和外形。
(2)讨论: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长的不一样?幼儿相互比较、分辨。
小结: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刚开始是一个黑乎乎,外面透明的卵。
3.观看课件,进一步感知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萌发幼儿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1)讨论:小蝌蚪在生长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
小结:小蝌蚪从卵慢慢长出尾巴,变成小蝌蚪;再长出两条后腿和两条前腿;最后小尾巴不见了,颜色也变了,就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青蛙。
(2)讨论:长大后的小青蛙学会了什么本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小结: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小蝌蚪》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教案01-26
《小蝌蚪的妈妈》教案11-26
小班小蝌蚪教案02-0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28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5-19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27
《小蝌蚪》教案15篇01-07